《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五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千米的认识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到甜甜地梦里,跟着孙悟空一起认识了毫米和分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吗?那1厘米、1米呢?2、练习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仔细观察图画,从图中,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板书:金箍棒1千米热气球高度1000米飞机高度2千米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1千米。
(1)对于千米这个新朋友,你想了解些什么?(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千米的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你猜的很对,板书:1千米=1000米(3)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C:咱班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大约1千米。
(4)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千米?(公路上、里程表)(5)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
生
互
动
解
惑
静默反思回顾小结
1.侧重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巩固;
2.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领;
3.互动认知,方法指点
梳理收获,培养习惯。
拓展或测验
(10分钟)
典型训练题:
1、填一填。
2千米=(2000)米
7分米=(70)厘米
4厘米=(40)毫米
6000米=(6)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使用修改教师
课题
《千米的认识》
课时
可使用1课时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千米呢?9千米呢?
总结规律。
千米和米作比较,米是低级单位,千米是高级单位。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就在以千米为单位的数的后面添上3个0;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就在以米为单位的数的后面去掉3个0.
三、总结学过的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都是计量长度的单位,叫作长度单位。
在毫米厘米分米米中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米=1000米。
(课件出示路旁的里程碑图片)看来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也就是公里来做单位。
(4)总结规律
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2千米等于多少呢?
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1.提出问题。
2千米等于多少米?
2.解决问题。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本领——千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本领——千米的认识》教案3比本领——千米的认识教案一、学习目标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千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通过现实的生活材料把学生所熟悉的米、千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联系起来,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间接感受,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较长的距离单位打下基础。
教材的编排特点(1)从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感悟1千米的长度。
(2)让学生通过自己走一走、算一算、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在体验中逐步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
(3)教材中没有华丽的图片和繁复的文字说明,而是以简洁的文字、简单的插图和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
教材的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长度都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
同时,他们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坐公交车走一站路大约是1千米,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等。
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并逐步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1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但是,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用到的长度单位还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提问:谁知道千米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米有什么关系?用手势来表示1千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设置悬念,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1千米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千米的概念,并知道其简写为“千米”。
2.学生能够换算千米与米的关系,理解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3.学生掌握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简单计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关于千米的认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认识千米并进行简写2.认识千米与米的关系3.熟悉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三、教学方法采用“导入-讲解-练习-巩固”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先由一位学生报出自己家离学校的距离,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这个距离有多远,最后检验猜测距离的正确性,引入对长度单位的认知。
2. 讲解介绍千米的概念,以它与米的关系为中心点展开教学。
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千米的标尺,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千米标尺与常用米标尺的长度。
接着,强调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是表示长度的载体之一,且1千米等于1000米。
最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千米单位,比较两个城市的距离。
3. 练习出示千米与米的匹配卡片,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加深对千米与米的换算理解。
4. 巩固首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利用千米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练习和课堂作业。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和作业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随堂小测验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课堂教学中也应加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作业评价方面,要注重练习的数量和难度等方面的安排。
通过对作业的批改,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提供有力的参考。
最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借鉴。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千米》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千米》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千米》。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来理解千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并能够运用千米来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长度。
同时,学生们能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并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于学生们对于千米的长度概念的理解,以及换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米的长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1千米长的绳子,以及一些长度卡片。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们出一道例题,比如“一根绳子长2千米,另一根绳子长1.5千米,请问两根绳子一共有多长?”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这道题,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千米 = 1000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辆汽车行驶了3千米,另一辆汽车行驶了2千米,请问两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2. 小明走了1千米,小红走了1.5千米,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走了多少千米?答案:1. 3千米 + 2千米 = 5千米2. 1千米 + 1.5千米 = 2.5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千米的长度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千米的长度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千米概念的讲解和引导。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选择了1千米长的绳子作为教具,这个实际的长度物品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这个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通过实际的触摸和感受,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二下第3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与科学探索》:介绍千米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中的应用,如天文观测、地理探险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千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的资料,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千米的重要性和意义。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千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千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千米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千米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认识千米》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千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距离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含义2. 千米的读写方法3. 千米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千米的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3. 实物模型(如道路、建筑物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千米场景,如道路、铁路、航空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的概念。
2. 讲解千米的含义结合课件,讲解千米的定义,即1千米等于1000米。
让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远的距离。
3. 学习千米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读写千米,强调“千”字读作“qiān”,“米”字读作“mǐ”,合起来读作“qiān lǐ”。
4. 实践活动:测量距离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千米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教室的长宽高等。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案例分析: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千米应用案例,如道路、铁路、航空等。
让学生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的概念、读写方法和实际运用。
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距离测量。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千米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等。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测量结果和操作技能。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二 千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3. 实际生活中的千米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2.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的换算,实际生活中的千米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
(2)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3.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千米认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千米应用,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千米与米换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本教案共2000字,符合要求。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部分。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千米的概念,并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些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有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千米的认识●设计说明教学内容P40信息窗2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2、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支铅笔长约15( )。
(2)数学书宽约2()。
(3)一粒大米长约5()。
(4)我们的一排教室长约20()。
2、我会填。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30厘米=()分米5厘米=()毫米60分米=()米师: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都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动画,孙悟空把金箍棒变得长到天上去了,演示文稿显示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学生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千米有多长?生:2千米是多少米?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米。
(教师板书:千米)三、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探究新知1、做一做认识1千米。
师: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生:我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那么1000名我们的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就是1千米。
师:1000个1米就是1千米。
(板书1000米=1千米)生:上体育课时,老师说过操场大约有1千米长。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信息窗2 比本领——千米的认识课前预习案:教学内容: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千米的感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课堂教学案: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本40页的信息窗2《千米的认识》(师板书课题)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出,目标明确的学生举手,有信心完成的学生把手放下。
二、谈话导入1、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吗?(分米、毫米)2、1千米有多长呢?3、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教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教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课后拓展案: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精品获奖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0—41页红点、绿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在校园内选定“100米”长的跑道。
学生准备:体验“100米”长的跑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看,笑笑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同学们,你能看图说说他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美梦吗?学生代表自由讲故事。
师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信息:(1)金箍棒长1千米。
(2)热气球高度是1000米。
(3)飞机高度是2千米。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1千米就是1000米吗?(2)1千米有多长?(3)2千米是多少米?…3.揭示课题。
师:其实,“千米”也是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一)认识1千米1.你说我说“千米”。
师:谁愿意先说说你对“千米”有哪些了解?预设学生对“千米”的了解:我觉得1千米就是1000个1米,1千米很长。
我知道在表示很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2.小博士介绍关于“千米”的知识。
师:快听听小博士是怎么介绍的吧!课件出示:教师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1km=1000m学生自由读一读、记一记小博士关于“千米”的知识介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以及它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并能够进行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单位的换算。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千米这个单位,掌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单位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单位进行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千米长的绳子、米尺、幻灯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幻灯片,向孩子们介绍千米这个单位,以及它与米、分米、厘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孩子们理解千米单位的使用。
例如,我会让他们计算,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如果用千米作单位,是多少千米。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计算,以加深他们对千米单位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及我们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如果用千米作单位,是多少千米?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2. 请计算,你一步的距离,如果用千米作单位,是多少千米?答案:一般人的一步距离,大约是0.5米,所以一步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是0.5千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千米这个单位有了直观的感受,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在课后,我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孩子们进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可以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千米单位,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比本领——千米的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比本领——千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将千米转换为米,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发展学生的数学比较和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将千米转换为米,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白板、黑板、粉笔、计量尺;
2.学生:笔、纸、课本。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掌握的知识,引出本课;
2.教师通过计量尺向学生展示1米的长度,并告诉学生1千米等于1000米,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3.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千米数,如:公交车、出租车、步行等,让学生对千米有更直观的认识;
4.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展示有关千米和米的转换,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如:5000米等于几千米,1千米加200米等于多少米等,让学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转换方法;
5.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比较题,如:某地方到学校有两条路线,一条长10千米,另一条长8千米,哪条路线更短等,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掌握估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数学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参与。
学法
1.听讲法:认真听讲,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
2.做笔记法:边听边记,将老师讲授的知识记下来,方便复习和加深理解。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否将千米转换为米,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生能否通过比较的方式掌握估算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认识千米》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千米》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掌握千米的概念及其数值。
2.学生能够运用单位换算规则将千米转换为米。
3.学生能够通过量化分析形成对于长度的概念。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千米。
2.千米和米的换算。
3.千米和米的使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让学生正确理解千米的概念及其数值。
2.学生能够运用单位换算规则将千米转换为米。
3.学生能够通过量化分析形成对于长度的概念。
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进行。
5.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在黑板上写下“认识千米”这个主题,让学生思考这个主题的含义。
2.要求学生讲解自己对于千米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步:讲解千米的概念及其数值1.让学生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相当于1000米。
2.在黑板上用图示进行演示。
3.再运用具体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千米。
第三步:千米和米的换算1.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规则。
2.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如何将千米转为米。
第四步:千米和米的使用1.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千米和米的使用,如行走、跑步等。
2.最后让学生自己提出使用的场景并进行讨论。
第五步:复习总结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
2.询问学生最大的收获和感受。
6.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互动情况进行评价。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千米。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参与互动,但在千米和米的换算上还需要再加强练习。
接下来在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实践和练习。
《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第3节《千米的认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 提问:谁知道1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3)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 探究新知(1) 认识千米① 出示教材第63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一条公路,里程碑)提问:谁知道里程碑是干什么的?② 学生观察教材第63页的图,让学生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③ 教师讲解:1千米=1000米(2) 实践活动① 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感受一下100米、200米、1000米的距离。
②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一下操场、教室、学校等物体的长度。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
3. 巩固练习(1) 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2) 让学生估计一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3) 教材第63页的“做一做”。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我们还学会了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64页的“练习十五”的第1题。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中的“探究新知”和“实践活动”。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千米的认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b、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
能估计1千米是多远。
c、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测量、体验、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需要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4、教具准备:课件二、预习学案1.师:这一节课有几个小朋友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现在请他们出场(请出几个头带长度单位饰物帽子的学生)问:我们认识这几个朋友吗?请你们把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毫米、厘米、分米、米),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现在请你们给他们找合适的好朋友,请他们站在一起,你会安排吗?(按顺序排)2、填空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1分米=()毫米米 5米=()分米三、教学过程今天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位朋友,看看它在什么的情况下出现。
1、请同学们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1)孙悟空能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
(2)热能球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
(3)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千米。
2、请学生针对这些信息,谈谈有什么疑问。
(1)“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吗?(2)1千米到底有多长?(3)图中\为1千米的金箍棒的上端,和飞行高度是1000米的热气球是一样高的。
我猜想“1千米”和“1000米”是相等的,对吗?3、借小博士之口,回答大家的问题。
博士说: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 1km=1000m。
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1千米”就是“1000米”啊!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1)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测量的物体(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我的估计(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我的测量(明确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29~30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课前调查表、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学习了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个故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Flash动画(见图1),同时播放故事解说。
(甜甜继续做着甜美的梦,看到金箍棒能变长变短,甜甜心想:金箍棒真这么神奇?孙悟空的本领真的就这么大吗?我今天要和他比试比试!甜甜问:“嗨!孙大圣,我坐热气球能到达1000米的高空,你的金箍棒能行吗?”“这有何难?”只见孙悟空冲着金箍棒大喊一声“变!”,“瞧,我也能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直插到天上去!”甜甜佩服极了,但是甜甜并不想认输,接着他又换乘了飞机,飞到了更高的空中,对孙悟空说:“孙大圣,我现在的高度是2千米啦!”孙悟空急忙挥舞着金箍棒继续和甜甜比试着本领。
夜深了,甜甜睡得更香了……)师:听了后面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生1:1千米有多长?生2:2千米是多少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出小朋友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兴趣。
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同时,该部分的设计承接上节课的结束话题“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千米是什么,认识千米的概念。
2.了解千米的单位换算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千米的概念、数学语言的表达。
2.难点:千米与米、千米与毫米间的容易混淆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1.讲台、黑板、粉笔。
2.多媒体课件。
3.实物距离器、尺子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
时间内容方法
5 min 课前导
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千米相关的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min 概念讲
解
1. 介绍千米的定义,包括它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2. 举例说明
千米的使用场合,如道路长度的描述。
3. 强调重点概念,引导
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深理解。
15 min 数量与
单位的
换算
1. 清楚介绍千米与米、千米与毫米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简
单问题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
3. 进行适当的扩展探索,拓
宽学生的思维。
10 min 综合运
用
1.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掌握千米的运用场合。
2. 小组合作
完成千米的计算题目。
3. 教师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错误,让学
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10 min
总结归
纳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概念定位。
2. 总结学生能力的提
升和不足,鼓励并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
进一步拓展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情况,选用更适合的题目进一步拓展学习。
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探究,了解千米的实际含义和意义。
3.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资源,深入学习有关千米的更多知识。
课后作业
1.完成教师留的作业。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练习数学语言和表达的能力。
3.在课外生活中,注意观察千米的运用场合以及单位的换算关系,并进行记录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