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最新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1)
3.3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的原因发展传统①不合理开发利用②2.后果:导致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
3.采取措施:植被保护与⑤____________有机结合,扩大和⑥____________。
(1)发展生态农业a.理论指导:⑦________学。
b.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⑧______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c.目的:保护农业⑨________,实现农业的⑩______________。
d.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11______和○12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13 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e.措施:加强○14__________引导;加强○15____________建设;加强○16____________,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a.原因:矿产资源开发、○17______________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b.要求加强对○18开发和○19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20评价落实○21工程措施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22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23____________________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24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的○25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a.含义:在野生动植物的○26________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方式。
b.措施:建立○27____________。
(2)迁地保护a.含义: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b.措施:建立○28________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29 ____________种质库。
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原因: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答案降水风地形土壤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3.3生态环境保护一、湿地干涸及其恢复(一)湿地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2、湖泊面积减少A.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B.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经典例题10]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l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 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 态环境保护的背景和 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 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 1
科技创新的推动: 通过科技创新, 研发新的环保技 术和产品,推动 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改善。
0 2
政策法规的完善: 政府应制定和完 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
0 3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加强环保宣 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生态环境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形成全社会的环 保共识。
态环境恶化
资源过度开发: 过度开采和利用 资源导致生态环
境失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影响生态系统的 稳定
环境污染:工业 生产和城市化进 程中产生的污染 物对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前景
挑战:全球气候变 化、资源过度开发、 生态破坏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 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促进可持续 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
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程标准:了解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种群:。
2.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1)概念:。
(2)组成:、、、。
二、生态平衡1.概念:.2. 生态平衡的特征二、受损生态系统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3.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低,少。
森林资源地区分布。
,许多地方森林资源锐减。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二、水土流失1.我国的水土流失(1)主要分布区:。
(2)水土流失面积:。
(3)类型:.2.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3.危害(1)直接危害:。
(2)间接危害:。
三、土地荒漠化1.分布。
2.面积.3.成因(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4.危害(1)破坏生存环境。
(2)形成沙尘暴①条件:②危害:三、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现状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标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
(2)后果:。
2.保护植被的措施。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
(2)现状。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认识保护植被的举措。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举措。
一、保护植被,防备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损坏(1)原由: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结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举措(1)发展生态农业①增强政策指引。
②增强乡村住区建设。
③增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增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①增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备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举措,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①成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成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一、判断题1.生态柔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域。
()2.乡村能源构造不合理是造成植被损坏的重要原由之一。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自然保护区。
()4.在小流域内,对能够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鼎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改良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丛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6.5%提升到 18.2%。
以下举措中,能迅速有效提升丛林覆盖率的有()①持续创造防备林系统②实行退耕还林工程③增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选 A。
从题干中要点词“提升”剖析。
创造防备林系统及实行退耕还林能提升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丛林的保护举措,能够减少对丛林的损坏、砍伐。
7.以下改良我国丛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有()①在青藏高原地域创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域栽种经济林④在城郊创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分析:选 C。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
1.在图3-1括号内标出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术语。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草原犬鼠是不是一个生物种群说一说你判断理由。
〔〕
〔〕
〔〕〔〕
【点拨】1.
〔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2.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群。
因为这是一定区域一样物种集合。
【启发提问】生态系统由四局部组成,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分别指什么?
【学生答复】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化学能。
消费者是指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维持生命动物。
分解者是。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森林及其保护【考点精讲】一、森林的概况1. 森林的特点时期主要原因变化特点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机会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3. 当前世界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二、毁林的危害及森林保护1. 森林的生态效益2. 森林保护森林的锐减唤起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大众的高度关注,发起各种保护森举措意义国际1992年联合国通过《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中国1984年公布《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典例精析】例题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20 15 55-30-2040 30 80-50-4060 60-50-30 95-80-7080 75-60-50 98-89-80>90 70 100-95-90(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思路导航: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森林的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
第(2)题,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相反植被遭破坏,会造成水土的流失。
第(3)题,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降水、风、地形、土壤,这些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
答案:(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降水风地形土壤随堂练习: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保护植被的措施。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①加强政策引导。
②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①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①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一、判断题1.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
( )2.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4.在小流域内,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6.5%提高到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从题干中关键词“提高”分析。
营造防护林体系及实施退耕还林能提高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砍伐。
7.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有(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C。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3.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3.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4.环保政策和法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2.难点:环境污染种类和危害以及环保政策和法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互动式授课;3.案例分析法;4.结合实际情况的讲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1.生态环境的定义;2.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因素进行阐述;2.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讨论。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教学内容1.大气污染;2.水污染;3.噪声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
教学步骤1.分别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定义;2.阐述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
第三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教学内容1.环保知识;2.环保措施。
1.介绍环保知识,包括环保三原则、绿色生活、低碳环保等;2.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阐述环保措施,如减少废气、废水、废固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第四节环保政策和法律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政策和法律。
教学内容1.环保政策;2.环保法律。
教学步骤1.介绍我国的环保政策和主要环境法律;2.引导学生认识和遵守环保法律。
六、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开展约30分钟的环保知识测试;2.日常评价:记录学生的课外环保实践行为,定期考核;七、教学资源1.课件;2.教材;3.参考书籍。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课标解读1.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及其作用。
2.从濒危生物的灭绝入手,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由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的目的导入新课——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识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能够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区别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异同。
能具体说明某一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发展生态农业(1)理论指导:生态学。
(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3)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原因: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2)要求⎩⎨⎧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提示】 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拓展题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
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对华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整体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华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4.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具体防治措施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这堂课是针对高二学生进行设计的,因为他们刚刚学完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思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所以这节课就交给学生自己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全体学生参与度高,能够从自己所代表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语言组织简洁明了,体现了较高的地理学科素养。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教学内容设计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组不同人群:企业家、农场主、专家学者、普通民众。
首先展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探究思路,明确本节内容的研究对象。
以最近衡水市区小区停水这一事实引入本节课
(一)可爱家乡景---华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
1、每个代表队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家乡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美景
2、学生结合华北地区地图自主学习学案第一部分,明确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重点讲解气候的特征以山东禹城为例
(二)可怜家乡水---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及危害
1、通过图片播放感知水资源短缺现象的真实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最新【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 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 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 289万亩。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3)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4)报告中的“新增沼气用户”是为了改变农村的__________结构,目的是什么?(5)报告中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3)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答出两点即可)(4)能源消费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人们对乔木、灌木、草等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5)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措施具体表现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等农业技术措施改良灌溉方式和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施肥、选育良种、深耕改土、轮作套种、地膜覆盖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生态恢复与建设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牧区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还牧开发风能、太阳能、农村小水电、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迁移应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10年来,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1)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退耕还林还草具有哪些效益?(2)从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________(措施),其目的是什么?答案(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2)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解析第(1)题,“退耕还林还草”将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是题眼,主要从其生态效益归纳。
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
探究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究活动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如果申请专利,他将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电信大亨)、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美国著名投资人)等人成为全球首富。
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据此回答(1)~(3)题。
(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2)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使水稻基因突变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养优质水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1)B (2)C (3)A解析第(1)题,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第(2)题,培育水稻良种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海南岛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
第(3)题,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对人类影响极大。
反思归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迁移应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入侵的江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山西省1/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
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微甘菊,沿海地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材料二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
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答案(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
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解析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进行谨慎地引进物种。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④保护生物多样性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A.综合治理与开发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C.修筑梯田D.烧荒耕种3.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①改革耕作技术②调整农业结构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 1.D 2.A 3.C解析第1题,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范畴。
第2题,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第3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故不合适。
4.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动植物园C.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D.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答案 A解析野生动植物的原生地最适合其繁衍和进化,因此,对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1)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
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