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痉挛型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痉挛型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痉挛型脑瘫康复临床路径痉挛型脑瘫概述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脑瘫类型,是由大脑运动皮层损伤或异常引起的,主要特点是肌肉痉挛,常伴有肌肉僵直、肢体不协调等症状。

这种类型的脑瘫对患者的运动、言语、认知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需要长期、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康复临床路径康复临床路径是指在临床实践中,规划、评估、实施和管理康复治疗各环节的标准化程序。

在痉挛型脑瘫的康复治疗中,设计和实施科学、规范的康复临床路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患负担,同时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优化医疗质量等。

康复临床路径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病情和患者需求,同时也需要拥有专业的康复医疗团队和设备。

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康复治疗可采用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方法。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主动手法、被动手法、康复器械等多种方法。

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康复医疗团队需要进行细致的病史与体检,以及采用评估工具评估各项功能的受损程度。

主动手法主动手法包括运动训练、踏步、平衡训练等,需要康复团队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注重训练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被动手法被动手法是一种医师或康复医疗人员通过手工助力或器械辅助进行肌肉伸展、关节牵引、松解等手法,目的是为了恢复或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柔软度、运动幅度和平衡性。

康复器械康复器械是指可通过不同力度、角度、速度、方向等来改善功能的治疗器材。

如日常常见的平衡球、椅子、划船机等都可以成为康复器械。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是一种通过语言、声音、发音等手段训练患者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方法。

对于痉挛型脑瘫患者,此类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发音清晰度、提高语音流畅性、增加朗读、口头交流、语意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言语治疗实质上是一项逐渐渐进的个性化任务,需要与患者和家庭合作共同协作。

医师或康复人员不但需要进行语言评估,判断发音与语言流畅度是否正常,同时也需要评估患者的听觉和发声能力,并制订适合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是一种全面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者训练来改进患者的身体机能、知觉与认知、心理与情感等方面。

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

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

水 疗治疗痉挛 型脑 瘫的疗 效观察
周进 芳
南 京 医 科大 学 附属 南 京儿 童 医院康 复科 , 江苏 南 京 2 00 10 8
【 摘要 】 目的 : 究 水 疗在 降低 痉 挛型 脑 瘫 患 儿肌 张 力 中 的疗 效 。方 法 : 6 研 将 O例 痉 挛 型 脑 瘫 患 儿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 3 0例 , 照组 3 对 O例 , 照 组 采取 运 动 对 疗法、 疗、 水 头针及 中 药 熏蒸 等 常规 康 复 治 疗 , 治疗 组 除上 述 常规 康 复 治疗 外 , 天 加 做 水 疗 1次 ,O天 1个 疗 程 , 续 3个 疗 程 。 治 疗 前后 以 改 良的 A h 每 3 持 s. w r 张力 分级 测 定 肌 张 力 , 定 有 效 率 。结 果 : ot h肌 评 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高 于对 照 组 , 有 统计 学 意义 ( 0 0 ) 结论 : 且 P< 5 。 附加 水疗 治 疗 的综 合 康 复 对痉 挛型 脑 瘫 患 儿的 运 动进 步 有 积极 效 果 。 【 关键词】 水疗 ; 痉挛; 脑瘫 di1 .99 jin 10 0:0 36 /.s .0 6—15 .00 1.2 s 99 2 1 .0 1 1 文章 编 号 :0 6—15 (0 0 10 9 9 2 1 )一1 0—27 0 7 8— 2 脑 性瘫 痪 是 指 自受 孕 开始 至 婴儿 期 非 进 行 性脑 损 伤 和 发 育缺 陷 所 导致 统 计 学 意义 ( 0 0 ) ( P< 5 , 见表 1 。 ) 的综合 征 , 要表 现 为 运 动 障 碍 和 姿 势 异 常 … 。其 发 病 率 始 终保 持 在 2 主 %。 表 1 2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 。 ) 例 % 左 右 , 国差 异不 大 , 乡差 别 不 大 , 各 城 男性 略 高 于女 性 L 。 临床 上 按 肌 张 力 、 2 J 姿 势 和运 动 模式 可 分 为六 类 : 挛 型 、 随 意 运 动 型 、 直 型 、 济 失 调 型 、 痉 不 强 共 肌 张 力低 下 型 、 合 型 , 中 以痉 挛 型 最 常 见 。为 了 了解 水 疗 对 痉挛 型 脑瘫 混 其 患儿肌张力改善 的疗效 , 我们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 11 一般 资 料 : 选 取 我 院 自20 . 随机 0 8年 2月 ~ 0 9年 8月 收治 的 痉挛 20 型 脑瘫 患 儿 6 O例 , 断 全 部 符 合 20 诊 0 6年 第 二 届全 国儿 童康 复 暨 第九 届 全 国 z J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制定 的痉挛 型脑 瘫诊 断标准【]应用 随机数字表将 JL , 1, 患 者 随机 分 为两 组 , 疗组 3 治 0例 , 中男 1 其 7例 , 1 女 3例 , 年龄 6个 月 ~1 0个 月, 平均 8个 月 ; 照 组 3 对 0例 , 1 男 6例 , l 女 4例 , 龄 6个 月 ~l 月 , 年 O个 平均 85个 月 。2组 病人 的年 龄 、 别 、 病 时 间 、 往 史 、 张 力 增 高 程 度 等 指 . 性 发 既 肌 标经统计学计算 , 均无显著差异( 0 0 ) 具有可 比性。 P> . 5 , 12 方法 : . 2组均给予以 Bb t oa h技术治疗为 主的运动疗 法 , 配合水疗 、

综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综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1 2 1 头 针 治 疗 :用 焦 氏法 定 位 ,针 刺 两 侧 运 动 区 。隔 ..
天 针 1次 ,每 次 留 针 4 h ,用 国 产 韩 式 电 疗 仪 治 疗 1 5
mi,捻 针 ( 8 r mi) n 1 0 / n 3次 ,每 针 刺 1 0次 ,休 息 1 d 5 。针 刺 3 0次 为 1个 疗 程 。 1 2 2 穴 位 注 射 :分 为 3组 ,① 哑 门 、肾俞 ;② 风 池 、 ..
治疗 3个 月 ,使 关 节 活 动 能 力 改 善 ,畸 形 减 轻 ,有 站 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或 行 走 意 识 后 注 射 肉 毒 毒 素 ( TX ( 州 生 物 所 产 ) B A) 兰 ,
1 1 对 象 :3 . 2例 脑 瘫 患 儿 均 为 我 中 心 住 院 患 者 ,其 中 男 1 9例 ,女 1 3例 ; 6个 月 ~2岁 者 1 2例 ,2~3岁 者 5 例 ,3 ~4岁 者 6例 ,4~ 1 2岁 者 9例 ;病 情 为 轻 度 1 1 例 ,中度 8例 , 度 9例 , 重 度 4例 。所 有 病 例 的 诊 断 重 极 与 分 型 依 据 第 一 届 全 国 4 J 脑 瘫 座 谈 会 确 定 的标 准 _j ,L 1。
1 2 5 功 能 训 练 :采 用 B b t .. o ah和 上 田 法 2,抑 制 异 常 姿 势 反 射 和 异 常 运 动 模 式 ,促 进 正 常 运 动 发 育 。每 天 训
练 3 ri ~ 1 9 d为 1个 疗 程 。 0 n h, 0 a
融 解 术 ,在 全 麻 下 进 行 ,常 出 现 注 射 点 疼 痛 、皮 肤 坏 死 及不 同 程 度 的 感 觉 障 碍 ,且 手 术 矫 形 有 呼 吸 道 并 发 症 、

简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

简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什么是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

这种类型的脑瘫通常是由于大脑皮质或子皮质运动系统的异常引起的。

治疗原则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目标是改善肌张力、减少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痉挛型脑瘫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参与,包括儿科医生、康复医师、儿科神经学家、儿科骨科医生、语言治疗师等。

这些专家可以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2.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患儿出生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恢复。

早期干预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社交训练等,旨在提高运动能力、减少肌张力、改善语言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痉挛和肌张力增高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药物、抗痉挛药物和镇静剂。

但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痉挛型脑瘫。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的核心。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康复训练、肌肉伸展、肌肉放松、平衡训练等,以改善肌张力、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功能。

物理治疗应该个体化,根据患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肌肉松弛术、肌肉延长术、韧带调整等,以减轻肌肉痉挛和改善姿势与运动异常。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术后进行康复治疗。

6. 支持性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往往需要长期的支持性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使用、活动辅助和社会支持等。

这些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结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治疗痉挛型脑瘫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参与,早期干预和物理治疗是核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辅助。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目的探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治疗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8例,其中5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进行治疗,34例患儿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进行治疗。

结果接受SPN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57.14%和69.33%,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85.71%和76.00%,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6.19%和86.67%;接受SPR手术的患儿,术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为41.67%和73.08%,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为58.33%和80.77%,术后上、下肢的痉挛改善率为75.00%和92.31%。

结论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采用神经外科治疗,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术前进行恰当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周围神经缩窄术;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神经外科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儿的脑神经细胞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对患儿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当中,但术后并发症以及运动功能障碍比较常见。

为探讨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该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采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8例患儿中男性患儿59例,女性患儿29例;年龄2~15岁,平均(6.54±1.38)岁;根据患儿的脑性瘫痪类型分为:22例为痉挛型,13例为手足徐动型,9例为强直型,6例为共济失调型,9例患者为震颤型,11例为肌张力低下型,18例为混和型;根据患儿的脑性瘫痪部位[1]分为:17例为单肢瘫,10例为截瘫,23例为偏瘫,9例为双侧瘫,6例为三肢瘫,8例为四肢瘫,15例为双重性偏瘫。

传统康复疗法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传统康复疗法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1 28 ・
P o e d n f i ia e ii e J F b 2 0 , l1 . r c e i g o n c 1M d cn , e . 0 9 Vo 8 No 2 C1
况, 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放置皮下引流条。
13 术后处理 .

在两个平面上呈交叉 9。 向固定, O 方 其刚度和抗疲劳作用最 好, 特别是在粉碎骨折和不能获得折块间加压的病例更是如 此_。 2 虽然许多文献已证实双钢板 , ] 双平面固定获得了优良疗 效l , 3 但如果骨折相对简单, ] 比如内侧柱不是粉碎的, 可以用 钢板单独固定外侧柱, 减少内固定物使用 , 降低感染的风险。 有关神经处理和术后锻炼: 术中游离和保护尺神经很重 要, 在手术中对神经的牵拉要轻柔。 如果骨折线较高, 还应注 意近端的桡神经。术中不能过分牵拉近端肌肉, 本组 1 例桡 神经麻痹, 与此有关。有时固定内侧柱的钢板或固定髁问骨 折的螺钉帽可能影响尺神经, 为防止神经受损, 常将之前移
肱骨髁问骨折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肱骨远端的正 常解剖关系, 并给予稳定的内固定, 使关节能够早期功能锻 炼。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很重要, 经鹰嘴截骨人路能够很好 地显露整个肱骨远端关节面和肱骨干骺端的后方, 便于骨折
的复位和固定 , 尤其对于肱骨髁问骨折位置低、 关节粉碎严
重, 可提供很好的显露。 术中对肱三头肌基本不损伤, 术后不 必制动。 对鹰嘴截骨行张力带固定, 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王 满 宜, 庆铭 , 1 杨 曾炳 芳 , 骨 折 治 疗 的 A0 原 则 等. [ ] 北 京 : 夏 出 社 ,O 3 37 M . 华 版 2 O :1 . [ ] 荣 国 威 , 承 武. 折 [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王 骨 M . 人

痉挛性脑瘫科普讲座PPT课件

痉挛性脑瘫科普讲座PPT课件
痉挛性脑瘫科 普讲座PPT课

目录 简介 常见症状和迹象 治疗与康复 教育与支持 预防措施 总结
简介
简介
什么是痉挛性脑瘫:一种常见的儿 童运动障碍疾病,由脑部受损引起 ,导致肌肉痉挛和协调能力障碍。 症状表现:痉挛性肌张力、肌肉僵 硬、运动协调问题等。
简介
影响因素:主要由于胎儿期或早产儿时 的脑部损伤引起。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减轻痉挛和肌张力 ,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教育与支持
教育与支持
家庭支持:家庭对患儿的支持 和关爱对其康复至关重要。 教育资源:提供适当的教育资 源和支持,帮助患儿充分发展 潜能。
教育与支持
社会融入:促进患儿在社会中的融入和 互动。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产前保健:孕妇应注意健康、摄取 足够的营养,避免感染等危险因素 。 高风险婴儿关注:早产婴儿和出生 体重过低的婴儿需要特别关注。
总结
总结
痉挛性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 ,主要由脑部受损引起。
早期治疗和康复对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至关重要。
总结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患儿的康 复很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常见症状和迹 象
常见症状和迹象
痉挛和肌张力障碍:肌肉紧张 、强直、躁动不安。 运动协调困难:姿势掌握困难 、行走不稳等。
常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和迹象
智力障碍:语言、认知和学习困难等。
治疗与康复
治疗与康复
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康复可以改 善肌肉痉挛和运动协调问题。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 康复治疗可以减轻痉挛和改善肌肉 功能。

按摩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度 的肌 张力增 高 , 而 影 响患 儿 运 动 功 能 。其 治疗 从
程, 3个疗 程评 价 。治疗 组加按 摩手 法 。 1 2 1 痉 挛 肌 的松 解 手法 : . . 主要 以拇指 、 掌根 着 力
于 患儿 痉挛 肌群上 , 过前臂 主 动摆动 、 通 协调 腕关 节 并 带动 皮下 组织 、 肉做无移 位 的轻柔 环旋 运动 , 肌 目 的在于松 解痉 挛 的肌 肉 。 1 2 2 弹 拨 法 : 者 以指 端着 力 与 痉挛 肌 群 , 垂 _ . 术 做 直 于肌纤 维 的弹拨 手法 。
分级评定标准 , 治疗 后关节 活动 正常或 接近正 常范 围 为基本治愈 , 疗后 肌 张力 较 前 降I 级 , 节 活 动 治 ~Ⅱ 关 有改善为有效 , 治疗 后关节无改 善为无效 。
表 1 2组 临床 疗 效 比 较 例( )
1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16例 患 儿 均 为 2 0— 1 . 2 0 60 ~ 2 0 —2 病房 治疗 的痉挛 型脑瘫 患儿 。随机 分 为 2 0 70 在
组, 治疗组 6 例 , 中男 3 4 其 2例 , 3 女 2例 , 年龄 3个 月

5 , 均 2岁 ; 岁 平 对照组 6 2例 , 3 男 O例 , 3 例 , 女 2 年
2组 比较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高 于 对 照 组 , P<0 0 .5
龄 2个月 ~ 3 , 均 1 6 岁 平 . 8岁 。2组 病 人 的年 龄 、 性
踝上 端 , 手协 同用 力 , 髋 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顺 、 时 针 方 向环 两 对 逆
[3 中华 儿 科 杂 志 编 辑 委 员 会 主 编 .脑 瘫 定 义 及 分 型 [ ] 2 0 , 2 J . 0 5

痉挛性偏侧脑瘫护理PPT课件

痉挛性偏侧脑瘫护理PPT课件

生理检查等综合判断
5.
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
等综合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和诊断
01
临床表现: 运动功能障 碍、姿势异 常、反射异 常、语言障 碍等
02
诊断方法: 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 学检查、神 经电生理检 查等
0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 现和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 分析,明确 诊断
04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瘫 类型、神经 系统疾病等 进行鉴别诊 断
痉挛性偏侧脑瘫 的护理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02
言语治疗:针对患者的言语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03
心理治疗: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04
康复护理: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护理和照顾,帮助患者适应生活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 情和医生建 议选择合适
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 碍和情绪问题
教育患者家属了解疾 病知识,共同参与护
理和康复过程
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变 化,减轻心理压力和
焦虑
痉挛性偏侧脑瘫 的护理要点
预防并发症
1
保持良好的 体位:避免 长时间保持 一个姿势,
定时翻身
4
预防关节挛 缩:进行关 节活动,保 持关节活动

2
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 洁,避免皮
痉挛性偏侧脑瘫护理 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痉挛性偏侧脑瘫概述 02. 痉挛性偏侧脑瘫的护理 03. 痉挛性偏侧脑瘫的护理要点 04. 痉挛性偏侧脑瘫的护理案例
分析
痉挛性偏侧脑瘫 概述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近况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近况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近况摘要:本文归纳了近几年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文章,分别从按摩的机理、按摩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具体阐述了单纯按摩手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等治疗方法,得出按摩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中可以起到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强筋壮骨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按摩脑瘫痉挛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9-01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临床以痉挛型最常见,主要是锥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

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对其治疗主要以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为主。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按摩手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

1 按摩手法的治疗机理按摩手法是借助于各种被动性的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对皮肤、肌腱和关节等处各种感受器的直接的力学刺激,间接的神经反射以及体液循环等来对局部及全身产生影响。

按摩给予机体组织一定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功能恢复,适当的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促进被牵拉肌肉放松,降低肌肉黏滞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增加肌组织的氧供应。

因此,推拿可使变形的软组织复原,重新达到运动力学结构的平衡。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推、揉、滚、摩、擦、抹、拿、捏、按、拍捶、击、振、搓、摇、抖等。

痉挛型脑瘫儿,由于肌张力高,加重了“原始反射”,影响翻身、爬、坐、站、行走等正常运动的完成。

手法治疗时,如用强力对抗、重手法刺激,会使肌张力更高。

因此,推拿时要刺激痉挛的拮抗肌,用缓慢、持续的牵拉手法拉长痉挛的肌肉,揉、压肌腱处以抗痉挛。

一般痉挛型多采用对抗痉挛体位,选用轻徐的按揉、推滚给予全身放松,摇抖牵引挛缩的关节。

2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现状2.1 单纯按摩疗法。

贾广良等[2]采用王氏“脊背六法”依次对背部督脉、膀胱经及夹脊穴施以推、捏、点、按、叩等手法,刺激背部经络、输穴,以达到调节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

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20例

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20例

1 2 2 操 作 方 法 常 规 消 毒 局 部 皮 肤 后 , 一 次 性 .. 将 5 l 射 器 针 头 按 照 毫 针 刺 法 的 角 度 要 求 , 速 刺 人 m注 快
生 活 。治 疗上 目前 以各种 功 能训 练为 主 。本研 究初 步 探 讨 了弥 可保 穴位 注射 与康 复 训练 相结 合 的综合 疗 法 对 痉挛 型脑 瘫 的疗 效 。穴 位注 射选 穴多 为太 阳、 阳 、 少
穴环 跳 、 关 、 兔 、 陵泉 、 三里 、 髀 伏 阳 足 悬钟 、 墟 等 。 以 丘
上腧 穴 交 替 使 用 , 次 选 取 注 射 两 个 穴 位 ( 个 部 每 四
位 ) 。
在脑 瘫 患儿 的发 病 中 , 挛 型脑 瘫 是 最 为 常 见 的 痉

种类 型 , 病 的发 生严 重影 响着 患 儿 的生 长 发 育 及 该
d i1 .9 9 ji n 10 —94 2 1 .9 0 7 o:0 36 /.s .0 38 1 .0 10 .6 s 文 章编 号 :0 38 1 ( 0 1 -915 —2 10 —94 2 1 )0 —8 70
近 年来 随着产 科 和 围产 保 健 技 术 的进 步 , 产 儿 早 和 危重 新生 儿 的成 活 率 不 断 提 高 , 脑 瘫 发 病 率 也 呈 而
臂牖 、 曲池 、 合谷 、 关 、 跳 、 髀 环 阳陵 泉 、 溪 等 ) 常 规 解 和 康 复 训练 , 3个疗 程 后 四肢 肌 张力 明显 降低 , 上肢 伸 展
自如 , 可独 站 , 扶走 时 双下 肢交 叉 明显 改善 。
3 讨 论
穴位 选取 : 肢取 穴 臂 孺 、 上 曲池 、 三 里 、 谷 ; 肢 取 手 合 下

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21 运 动疗法 .
尾, 从抬头 、 翻身到坐 、 、 、 的规律灵活运用 B bt, oa 爬 立 行 oa Vj 、 h t
人而异 . 可生搬硬套。 不
脐带绕颈 5例 ,其 中 2 例存在两个或 以上高危 因素。偏瘫 7 1
例, 双瘫 9例 , 三肢瘫 5 , 例 四肢瘫 9例 。 合并癫痫 6 , 例 合并智
力低下 1 , 3例 合并 自闭症 1 , 例 合并语言落后 1 , 4例 视力障碍
2例 。
2 治 疗 方 法
着其屈 曲、 伸展 的方 向, 应用一定力度加大其屈 曲、 伸展及旋转 的程度 , 并保持一定时间 , 以降低肌张力 , 达到治疗 目的。
临 床 常用 的有 单 双 腿 蹲 起 练 习 ,借 助 斜板 的蹲 起 练 习 , 单
见合并疾病包括 : 癫痫 、 智力低下 、 语言落后 、 行为异常 、 知觉 感 障碍等 。脑性瘫痪 临床分为 : ①痉挛型 ; ②不随意运动型 ; ③共 济失调型 ; ④肌张力低下型; ⑤混合型 。 其中痉挛 型脑瘫 占 6 % 0 7 %, 0 痉挛 型脑瘫按瘫痪 部位可分为 以下 几种情况 : ①单瘫 : 单 个肢体受累 ; ②双瘫 : 四肢受 累, 上肢轻 , 下肢重 ; ③三肢瘫 : 三 个肢体受 累 ; 偏瘫 : ④ 半侧 肢体受 累 ; 四肢瘫 : ⑤ 四肢 受 累 , 上、 下肢受 累程度相似i 。虽然脑瘫 患儿的脑损伤 是非进行性 的, 但其运动功能 障碍却 随着 年龄增长而有所 变化 , 临床表现 各异 , 以脑瘫患J t 所 Ut l 果不能得到有效 医治 , 往往终身残疾。 近 来我们以 B bt、 o a上 田法等运动疗 法综 合治疗 3 oa V j 、 h t 0例痉挛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康复训练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运动和功能练习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肌肉伸展、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瑜伽、平衡训练、肌肉塑形等,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2.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常需要辅助药物来减轻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药物如波诺芬和百多邦,以及抗痉挛药物如安坦和托巴坦。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功能训练可以包括生活技能训练(如进食、换衣、洗漱等)、家庭环境适应训练(如上下楼梯、开关灯等)和社交能力训练等。

功能训练需要与家长共同合作,以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参与度。

4.步态训练:对于一些能够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步态训练的目标是优化患儿的步态模式,提高行走效率和稳定性。

步态训练常常通过踏步训练、步行器使用和步态辅助器材的选择来实现。

步态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5.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NMES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增强患儿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NMES可以通过电极贴附在患儿的肌肉上,通过电流刺激来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NMES需要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总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康复训练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家长等多方合作,并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痉挛性脑瘫的科普知识PPT

痉挛性脑瘫的科普知识PPT

痉挛性脑瘫 对生活的影响
痉挛性脑瘫对生活的影响
学习困难:痉挛性脑瘫患者可 能面临学习上的困难,但通过 合适的教育和支持可以克服这 些困难。
社交挑战:由于肌肉紧张和动 作不协调,痉挛性脑瘫患者可 能在社交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但适当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 他们融入社会。
如何支持痉 挛性脑瘫患者
如何支持痉挛性脑瘫患者
痉挛性脑瘫的 科普知识PPT
目录 痉挛性脑瘫是什么? 痉挛性脑瘫的原因 痉挛性脑瘫的分类 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法 痉挛性脑瘫患者的护理 痉挛性脑瘫对生活的影响 如何支持痉挛性脑瘫患者
痉挛性脑瘫 是什么?
痉挛性脑瘫是什么?
定义:痉挛性脑瘫是一种神经 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紧 张和不协调的运动。 症状:肢体僵硬、肌肉痉挛、 动作不协调等。
痉挛性脑瘫 的原因
痉挛性脑瘫的原因
脑损伤: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脑损伤是 导致痉挛性脑瘫的主要原因。 胎儿缺氧:胎儿缺氧可以引发脑损伤, 进而导致痉挛性脑瘫。
痉挛性脑瘫 的分类
痉挛性脑瘫的分类
全身性痉挛性脑瘫:影响身体 上下肢的肌肉控制。 肢体痉挛性脑瘫:主要影响四 肢的肌肉控制。
痉挛性脑瘫的分类
混合性痉挛性脑瘫:同时影响全身和特 定部位的肌肉控制。
痉挛性脑瘫 的治疗方法
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和物 理疗法改善肌肉紧张和协调能 力。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减轻肌 肉痉挛和改善肌肉控制。
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针对特定病例,手术可以帮 助改善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痉挛性脑瘫 患者的护理
痉挛性脑瘫患者的护理
定期康复训练:痉挛性脑瘫患 者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 帮助改善肌肉控制和动作协调 。

痉挛性脑瘫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痉挛性脑瘫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痉挛性脑瘫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引言痉挛性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本文将详细介绍痉挛性脑瘫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二、痉挛性脑瘫的表现1.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过度紧张和肌张力增高的症状,导致肌肉的强直性痉挛。

常见的受累部位有四肢、颈部和躯干肌肉。

肌张力增高使得患者在运动时出现抗阻和肢体僵硬现象。

2.运动障碍: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受到明显影响,常呈现出动作笨拙、走路不稳、姿势异常等症状。

有的患者甚至无法独立行走或站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伴发症状:痉挛性脑瘫可能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智力发育迟缓、听力障碍、言语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一般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三、痉挛性脑瘫的诊断痉挛性脑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

1. 临床表现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观察和询问后,可发现以下症状: - 肌张力增高:通过对患者四肢的检查,医生可观察到患者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抵抗感。

- 运动障碍:观察患者的行走、坐立和姿势等动作,发现运动异常的特征。

- 伴发症状: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智力、听力和言语能力,以推断是否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的异常。

2. 辅助检查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脑CT或脑MRI,可观察到患者脑结构的异常情况,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 神经系统评估:医生通过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全面评估,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反射等,以进一步确定痉挛性脑瘫的诊断。

四、治疗方案痉挛性脑瘫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针对肌肉紧张和运动障碍的训练和矫正,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2.药物治疗:针对痉挛性脑瘫患者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的症状,医生可能会选择给予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脑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脑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脑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主要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脑损伤引起,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脑瘫不可逆,但比较幸运的是,早期的干预措施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分类根据脑瘫的病因、病理及症状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肌肉强直、肌张力增加,运动时常伴有肌肉抽搐和痉挛,行走时常常显得笨拙。

2.张力不足型脑瘫(Hypotonic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肌张力减弱,导致姿势控制和运动协调受损,行走困难。

3.异常姿势型脑瘫(Dystonic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或肌肉过度延长,导致姿势扭曲,言语和吞咽困难。

4.混合型脑瘫(Mixed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同时表现出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症状和表现脑瘫的症状和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障碍脑瘫患者主要受累的是肌肉、骨骼及运动神经系统,其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1.姿势异常: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不正常的姿势,如拇指内收、手掌屈曲、手指弯曲等。

2.运动不协调: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行走时可能出现不稳定、不能保持平衡,走路时常常摇摆或拖曳。

3.肢体瘫痪:有些脑瘫患者可能表现出肢体瘫痪,例如一个手臂或腿部不能正常活动。

4.肌张力异常: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可能增高或减低,导致肌肉僵直或松弛。

运动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导致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表现为:1.行走困难:脑瘫患者的行走能力常常受到限制,可能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或轮椅。

2.握力不当:脑瘫患者的手部肌肉功能受损,导致握力不足,难以完成精细动作。

3.平衡困难:脑瘫患者的平衡感受觉常常异常,容易摔倒或失去平衡。

4.言语和吞咽困难:脑瘫患者可能表现出言语发育迟缓、发音困难,以及吞咽困难。

痉挛性偏瘫

痉挛性偏瘫

4. 维持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能力,促进分离运动,使缩短的肌肉伸展,增加其正常关节活动以 及下肢分离动作。 (1)患儿取四爬位,治疗师位于后方,一手扶持患儿健侧下肢膝关节,使其伸展,另一只手控制患 侧骨盆带,使患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90°, 在此体位上进行患侧下肢负荷体重、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2)患儿膝立位,使其保持对称姿势。在提高下肢的运动性、支持性的同时,促进患侧上肢、手的使用 及手眼协调能力(图3-162).
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运动疗法
目录
CONTENTS
1 临床特点 2 治疗原则 3 运动疗法
5
01 临床特点
偏瘫对侧大脑半球萎缩及侧脑室扩大患儿一般情况下表现为: 1. 瘫痪肢体自发运动减小,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 2. 患侧感觉异常,运动迟缓,乳儿期可见到患侧的手常为握拳状态,主动抓物
困难,正中位指向发育障碍,久之,会形成腕、肘关节的屈曲与挛缩; 3. 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独立步行发育延迟,由于健侧的过剩活动或代偿活动易导
(3)患儿立位,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握住患侧上肢的肘部并将上肢上举,牵拉短缩的躯干,促通 抗重力伸展,姿势对称的同时使患儿体验体重的左右移动,并促进患侧上下肢的体重负荷能力(图3163)。
(4)患儿站立于平衡板上,一名治疗师在其后方控制,左右晃动平衡板,患侧负重时倾斜时间多于 健侧,另一名治疗师在其前方对患儿抛球,让其主动双手接球,可促通其立位左右平衡,体验重心 转移,改善患儿手眼协调,诱发患侧上肢主动运动。
(5)患儿仰卧位或坐位,治疗师在其上方或前方,用玩具诱发患儿双手去取玩具 ,促通患儿躯干对称及诱发双侧性的正中位指向运动。
2. 缓解患侧体干、上肢、下肢的痉挛性,促进患侧躯干充分伸展并进行牵伸,使其姿势对 称。 (1)患儿患侧在滚筒上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控制肩关节,另一手控制髂前上棘。借助滚筒 前后移动来伸展躯干,缓解患侧躯干的痉挛性,促进姿势的对称(图3-156).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痉挛性脑瘫的科普知识PPT

痉挛性脑瘫的科普知识PPT
参与支持小组和社区活动可帮助提高患者的自信 心。
社会互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如何支持痉挛性脑瘫患者? 教育和就业
为痉挛性脑瘫患者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 会。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谢谢观看
通常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影响 肌肉控制和协调。
什么是痉挛性脑瘫? 分类
痉挛性脑瘫可分为单侧型和双侧型,前者影响身 体一侧,后者影响身体两侧。
每种类型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什么是痉挛性脑瘫? 症状
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运动困难和姿势异常,可 能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认知或感觉障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 。
如何诊断痉挛性脑瘫?
如何诊断痉挛性脑瘫? 临床评估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和姿势来初步判断,结 合病史进行评估。
早期诊断对干预和康复至关重要。
如何诊断痉挛性脑瘫? 影像学检查
MRI或CT扫描可帮助识别大脑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如何诊断痉挛性脑瘫? 多学科评估
如肌肉松弛剂和抗痉挛药物。
如何治疗痉挛性脑瘫? 手术治疗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手术来纠正结构性 问题或缓解痉挛。
手术选择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如何支持痉挛性脑瘫患者?
如何支持痉挛性脑瘫患者?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提供情感支持和积极鼓励。
如何支持痉挛性脑瘫患者? 社会支持
通常需要神经科、康复科和语言治疗师等专业团 队共同评估。
综合评估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痉挛性脑瘫?
如何治疗痉挛性脑瘫?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是主要的康 复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型脑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痉挛性脑瘫(以下简称脑瘫)即大脑瘫痪,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

有些发生于锥体交叉以下的上颈髓的病变不符合此病的定义,但仍可按脑瘫来治疗。

在美国,痉挛性脑瘫患者是患有神经肌肉紊乱的儿科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一群。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瘫发病率可为从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6到59例不等。

其发病率随着产前护理、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以及母亲和婴儿所接受的产科和儿科的护理的改善而增长。

在美国,每年新增加约2500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

痉挛型脑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等。

药物治疗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它不能替代功能性训练。

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证明: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痉挛的方法。

一般降低痉挛效果可维持3~8个月,此时应及时开展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如功能性肌力训练、软组织牵拉、佩带矫形器等等,充分发挥肌张力减退带来的最大康复机遇。

注射后4~6个月痉挛会逐渐升高,但通常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不会消失,必要时可再次注射。

综合治疗
脑瘫的综合治疗种种治疗方法针对脑瘫患儿的情况,进行综合系统的治疗。

通过矫形手术、生物制药、传统中医将结合的综合疗法。

该疗法对脑瘫儿童整体的治疗,不是单单就局限于单一的治疗,是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

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最有效的方法。

康复治疗
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因脑瘫儿引起的伴随症状。

这种康复治疗方法需要家长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必须持之以恒,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脑瘫患儿的病情。

这是常见的脑瘫的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对于脑瘫患者来讲非常重要。

目的就是改变肢体麻木障碍、改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逐渐恢复部分肢体运动。

尤其是在恢复肢体运动障碍方面更为显得突出。

认为脑瘫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

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其实,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脑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

它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

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恢复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穴位治疗
穴位治疗可根据小儿病情的轻重选择头部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或采用电针疗法、经络导平疗法、耳穴疗法、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法。

综合康治疗
如运动 (体育 )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 ;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 (鼻、耳等 )、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 (背靠墙、面朝墙 )、原地运动 (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 )、行、跑 ;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 ;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

复合治疗
通过NS靶向定位治疗仪精准确定治疗部位,使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介入方式,快速、有效、直接的作用于损伤部位。

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
细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并替代已经受损和死亡的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器官的再次发育。

神经靶向修复疗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观化的特点。

靶向化:机体受损病变的组织会持续释放出某些特定的细胞因子,称为趋化因子。

距离受损组织较远的区域,趋化因子的浓度较低,与邻近受损组织的高浓度形成了浓度梯度。

在浓度梯度的引导下,输入患者体内的多能细胞能够逐渐的向病变区域靠拢、汇集,使病变组织周围形成相对高浓度的多能细胞群体,对病变局部发挥充分的神经细胞修复作用。

高效化:实验证明,相比较人体普通的修复过程,输入神经生长因子后组织修复速度要快上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体受损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即得到快速的恢复。

微观化:神经靶向修复疗法的治疗过程发生在分子水平,以细胞为单位对病变区域产生治疗作用。

整个治疗过程只需依靠输液和注射来完成,无创、无痛,更无需承担开刀动手术的负担和风险。

原文链接:/nt/2015/0827/23116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