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四、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显示):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2、初读
⑴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⑵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细读
(1)学生借助注释,解释下面词语。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学生疏通文意: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4、悟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合作交流,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多媒体出示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教师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教师明确: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
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教师明确:“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5、教师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学生背诵全文(多媒体显示)
二、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显示):王湾,唐代诗人。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
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2、初读
⑴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诗歌的诵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⑵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细读(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悟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合作交流,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小结)(多媒体出示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明确: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