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诗律古注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诗词格律、古书注解部分练习
一、简释下列术语:
字母:用来代替声母的汉子,或称为声纽、纽。
五音七音;音韵学家从发音部位角度把字母分为五类:唇音、齿音、牙音、喉音。后来从舌音中分出半舌音、半齿音。
反切;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疏、正义:是官方的注释,尤其是唐代孔颖达的;疏是私家的注释。
叶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
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该词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如字: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集,这个字要按照他本来的读音读。
拗救: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为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犯孤平: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七律的第三个字,五律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叫做犯孤平
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音近词用同音词解释。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史记》三家注:
李善《文选》注裴松之《三国志》注
二、默写唐宋三十六字母(注意各个字母的类属)。
三、简述从中古四声到后来四声的发展演变关系,并说明变化的条件。平分阴阳:清声母归阴平,浊声母归阳平。浊上归去:浊音声母的上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变成去声。入派四声: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声母其无规律;中古的入声字,到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是哪个朝代、哪个人提出的
理论?分别解释这两种理论的含义,要求举例。
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
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并明”。轻唇音
是在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并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这项结
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古无舌上音”这是钱大昕所得出的
又一重要结论。所谓古无舌上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
娘”这组音在上古尚未产生,大约是到了六世纪时这组音才从
“端透定泥”中分化而出。
五、根据给出的首句的条件,推演出五律或七律
1.五律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2.五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六、标出下面两首诗的标准平仄格式,找出并写出与平仄不相合
的字。若有拗救,请分别指出(下标着重号的,是来自中古入声
今读阴平或阳平的字)。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槲叶落山路。↓
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
鸡声茅店月,↓因思杜陵梦,↓
人迹.板桥霜。↓凫雁满回塘。↓
望洞庭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欲济无舟楫.,↓
涵虚混太清。↓端居耻圣明。↓
气蒸云梦泽.,↓坐观垂钓者,↓
波憾岳阳城。↓徒有羡鱼情。↓
六、以下面的《诗经注疏》片段为例,说明注疏体的
注释体例。
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是著书。大字下面的前面什么都没有的是毛书,如“静贞”“笺云”后注的是郑
笺,如“志往”圆圈后面的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里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疏】字以下的是孔颖达
的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