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
1.肌张力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2)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法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Brunnstrom技术
1)是由70年代的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 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主要依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提出了“恢复六阶段”理论: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此疗法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
2) 技术包括:Brunnstrom技术主要包括:体位摆放及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引导分离运动,行走训练,日常生活练习。
3)对它的理解:评定作用比它的技术更常用;既可以做评定标准,也可以是治疗方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六级分期评定表
3.脊髓损伤的评定
1)损伤类型:
①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
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②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
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
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
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
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
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确定脊髓损伤水平
①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②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
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③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3)评定标准:
①损伤程度的评定:完全与不完全损伤的分级ASIA分级
A完全损伤:S4~S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
B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S4~S5的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3级。
D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3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②针对不完全损伤的评定
运动功能:运动关健肌
C4 隔肌
C5 肘屈肌(肱二头肌各肱桡肌)
C6 腕伸肌(腕桡侧伸肌长及短头)
C7 肘伸肌(肱三头肌)
C8 中指末节指屈肌(指伸屈肌)
T1 小指外展肌
L2 髋屈肌(髂腰肌)
L3 膝伸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屈肌(胫前肌)
L5 拇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
感觉功能:28个皮区感觉关键点
C2 枕外隆突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顶部
C5 肘前窝的桡侧面
C6 拇指
C7 中指
C8 小指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
T2 腋窝顶部
T3 第3肋间隙
T4 第4肋间隙,或平乳头连线
T5 第5肋间隙(在T4、T6之间)
T6 剑突
T7 第7肋间隙(在T6、T8之间)
T8 第8肋间隙(在T6、T10之间)
T9 第9肋间隙(在T8、T10之间)
T10 脐水平
T11 第11肋间隙(在T10、T12之间)
L1 T12~L2距离的一半(L2在股前之中点上)L2 大腿前中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膕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5 肛周区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标准:60分以上生活基本可自理
60--40分生活需要帮助
40--2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
20分以下生活完全需要帮助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