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
《伤寒论》中的“八大脏腑气机升降”
《伤寒论》中的“八大脏腑气机升降”气机,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
由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达到的运动变化,又称为“气机”,气机是通过“气化”起作用的。
气机的“气化”活动形式,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升、降、出、入”。
《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近远,而贵在守常”;“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内经》的论述,说明了人体的脏腑、经络均通过升降出入保持了各自的功能;同时又通过它保持了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沟通,维持机体功能的统一和协调。
01六经气机所调“六经气机”,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气机的简称。
它既概括了脏腑、经络及其功能活动(升降出入),又概括了它们在功能活动失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升降出入失调),从而产生了六经病。
一、太阳气机太阳气机,是人体卫外功能的综合体现。
卫外的功能,又称“卫气”,由于它敷布于体表,又称“太阳表气”。
人体体表的卫外作用,它是全身内在功能的升降出入,相互协调的结果。
脾胃化生气血津液,通过其气主升,归于心脉为气血,肺气主宣发与肃降,升降结合,心肺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气血津液出入而环流不息。
与此同时,把津气敷布于表,即为“卫气”,发挥抗御外邪侵袭的作用。
脾胃运化要靠脾胃阳气,而脾胃的阳气,又来源于肾阳;肾藏精,要靠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来补充;为此脾胃与肾关系十分密切,没有先后天,气机升降出入就没有生命活动,所以脾胃、心、肺、肾功能协调,气机的升降出入是太阳之气的根本。
当邪客于表,毛窍气机开合失度则产生太阳表证;影响肺的气机宣发与肃降则产生喘咳证;伤于心、脾、肾则由此产多种虚衰的变证。
二、阳明气机阳明气机,是人体胃肠功能的综合体现。
胃主受纳,小肠主化物,大肠主传导,它们功能都通过气机的降、出完成的。
《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后肠实而胃虚,故实而不满。
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
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人体气机是指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系统,它的运动规律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中,左升右降是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
左升右降是指人体气机在运行过程中,气血的上升和下降方向。
具体来说,左上肢、左侧脏器、左侧腹部的气血主要往上升;而右上肢、右侧脏器、右侧腹部的气血则主要往下降。
这种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是由于人体气机的构造和功能分布在左右两侧不对称所致。
在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中,左升主要是指气血在左侧肢体和脏器中的上升运动。
左手和左脚的气血运行,可以通过经络系统进行血液循环和能量输送。
举例来说,当人体进行运动时,左手的肌肉收缩,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被输送到肌肉组织中,同时代谢产生的废物被带走。
这种左升的运行规律,使得左侧肢体能够保持活动的力量和灵活性。
而右降则是指气血在右侧肢体和脏器中的下降运动。
右手和右脚的气血运行,也通过经络系统实现。
比如,当我们站立时,右腿的肌肉收缩,推动血液回流到心脏,从而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这种右降的运行规律,保证了右侧肢体能够承受身体重量和维持站立的姿势。
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还体现在左右腹部和脏器的气血运动上。
左侧腹部的气血主要往上升,而右侧腹部的气血则主要往下降。
这种差异的运行规律,使得左右腹部的脏器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比如,左侧肝脏的气血上升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加强,而右侧肝脏的气血下降则有助于胆汁的储存和排泄。
总结起来,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
左升主要指气血在左侧肢体和脏器中的上升运动,而右降则指气血在右侧肢体和脏器中的下降运动。
这种规律的存在,保证了左右肢体的协调运动和脏器的正常功能。
因此,了解和遵循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平衡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饮食调理和中医养生等方式,促进气血的畅通循环,维持人体气机的平衡和协调运行。
一张人体气机升降图,简单看懂中医“圆圈理论”
一张人体气机升降图,简单看懂中医“圆圈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我们了解到,气在人体的运动形式分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脾气升胃气降,肝气升肺气降,心肾相交,是脏腑之气的升降规律。
下图是一张人体气机升降图,是由清代医家黄元御发明的“圆圈理论”。
他认为人体的气机运转离不开图中这个圆圈运动,当圆圈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这个圆圈就转不动了,人就会生病。
当我们了解过中医基础理论后,就可以很简单地看懂这张图,下面就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
这幅图中,心肺在上,宜降;肝肾在下,宜升;脾胃在中间,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
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即左升右降。
以脾胃为轴心,脾气左升,肝肾之气随脾气上升;胃气右降,心肺胆气随胃气下降。
从下往上看,肾阳蒸腾肾水上济心阴(心肾相交),不至于心火过亢;同时肾阳温煦脾土,使脾气上升,不至于脾虚湿困;肝随脾升,脾气升了,肝气随着脾气一起上升。
肝脾肾之气升到上面,到了心和肺。
在上者宜降,心火往下降温煦肾阴;胃气降,胆气也随着胃气一起降;肺在最上面,主肃降,肺气也得降,才能帮助心、胃、胆气往下降。
如果气机按照这幅图这样运转,人体就不会出问题。
如果生病了,不妨参照症状对照着看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黄元御的医案中就有很多根据这幅图来诊断的病例,举其中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
一位病人患了一种叫“齁喘”的病,有点类似哮喘;犯病的时候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喉咙发出刺耳的声音。
这位病人容易在秋冬季节和阴雨天还有吃多的情况下犯病,先是打喷嚏接着流鼻涕,再然后就喉咙堵着喘不过气来。
起因是十几年前一天吃饭时,被一只从房檐上掉下来的猫吓了一跳,后来就作病了,短则两三天,长则十几二十天。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肺气上逆会有的症状,就是这幅图中的肺气不降。
黄元御继续了解后得知,这个病人还有腹胀,呕吐的症状。
所以他肺气不降的诱因是脾土被水湿困住,脾主运化,脾气不升不运化就会导致食物堵在胃里就会腹胀,胃气上逆就会呕吐。
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医所论的气机升降,并不是垂直升降,而是太极圆转的升降。
圆,才有可能于旋转之中升极而降,降极而升,从而升降相因、相反相成、相互协调。
在中医人看起来的人体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而气的升降出入过程又可以通过脏腑功能活动的趋向来体现。
所谓功能趋向是,哪个脏的功能是向上为主,哪个是向下为主,而进一步脏腑功能活动的趋向又会通过太极圆转的升降来表现。
为了讲解方便,我们先在心中画一个脏腑气机升降的太极图,太极图我们前面几讲画过,我们现在复习一下。
太极图左阳右阴,所以白鱼放到左边,而鱼头在上部。
黑鱼放到右边,鱼头在下部,别忘了鱼头大于鱼尾。
那么这里阳主升,阴主降,说是左主升,右主降,中间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而这个图一画下来,它跟人体脏腑怎么对应呢?其中脾胃居中,脾主升而胃主降,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对应的是春天,是木,是少阳,主疏泄,所以它应该是从左而升。
这个地方肝放到左边,画一个向上升的箭头。
肺对应的是秋,是金,金主沉降,所以肺是从右而降,这个地方把肺放到了太极的右边,画一个向下的箭头,肝跟肺两个加起来是气机升降之圆的外翼。
那么还剩下心跟肾。
心放到太极图的顶点,心在上,但是心火宜降,所以心那边一个箭头下来。
肾放到太极图的底端,肾在下,但是肾的水应该是升的,这样一来水升火降,相互为用,古人就叫做「既济」,既是既然的既,济是济南的济。
而人体生命活动的常态或病态,通常都可以通过脏腑升降出入其中而体现出它的常或是异。
我们现在一对一对地来讲。
首先第一对是心与肾,别忘了我们刚刚讲的心属火是在上的,而肾属水是在下的,两者的关系其实就是阴阳水火升降之间的互制互用,平衡协调。
从阴阳交感的观念来看,什么叫交感呢?就是阴阳要发生关联,既然你要发生关联,那么就有个前提,位置在下面的是以上升为顺,位置在上面的,以下降为和。
所以这里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心火要下来温肾水,肾水要上去制约心火,互相取长补短。
气之升降出入
气之升降出入气之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升降指气的上升与下降,是气在人体内部的运动形式;出入则是内外气的交换形式,因此升降出入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亦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
中文名气之升降出入出处《黄帝内经》类别中医基础术语概念气运动变化的四种基本形式解读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的运动形式,因气的种类与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所谓升,是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是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例如呼吸,呼出浊气是出,吸入清气是入。
而呼气是由肺向上经喉、鼻而排出体外,既是出,又是升;吸气是气流向下经鼻、喉而内入肺脏,既是入,也是降。
人体之气运动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
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等,但是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升与降,出与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
只有这样,才有人体之气的正常运动,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因此,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方面,气必须有通畅无阻的运动;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必须平衡协调。
具备这两点,气的运动才是正常的,这种正常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
中医应用1、气运动的意义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
而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
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
中医脏腑之间的关系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
中医脏腑之间的关系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中医脏腑之间的关系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脏与脏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升降出入,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升降出入是指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调节的过程,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升降出入的辨证与脉诊,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升降出入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脉诊来进行升降出入辨证。
一、升降出入的概念升降出入,是指人体内气血的运行和调节过程。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气血在人体内部通过升降出入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具体来说,升降,是指人体内部气血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出入,是指气血在人体内部的内外来回运行。
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气血在人体内部的升降出入得到平衡,才能保证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升降出入被认为与五脏六腑紧密相关。
五脏六腑是指肝、心、脾、肺、肾,以及胃、小肠、大肠、膀胱、胆等。
这些脏腑器官在人体内部有着不同的功能,它们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气血的升降出入。
肝气的升降作用,可以影响到情绪的调节,如果肝气升降失常,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不定,甚至引发情绪性疾病。
肾气的升降作用,可以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衍能力,如果肾气升降失常,容易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影响到生育能力。
升降出入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内部的气血状态,通过脉诊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帮助中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在升降出入的诊断中,脉诊可以用来判断气血的升降出入是否平衡,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在脉诊中,中医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深浅等情况。
通过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
如果患者的脉搏频率过快,节律不齐,有可能是气血的运行不畅所致,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症状。
如果患者的脉搏弱而迟缓,有可能是气血不足所致,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补充能量。
人体气机的左升右降、后升前降、外敷内敛及其它
⼈体⽓机的左升右降、后升前降、外敷内敛及其它
⼈体⽓机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有类⾃然界的风,春东风,夏南、秋西、东北,⽽有时⼜由于⽣理不同⽽转换不定
1,左升右降
如前⽂所述,以后天⼋卦的顺序,游⾛不断
历代中医,较少论证
按摩⽤药,赖此理论
明医庸医,知此者为明,不知者为庸
2,后升前降
督脉升,任脉降
少林武术有歌⽈:⼈⾝⽓⾎有⼀头,后升前降不停留,⼦时⾸在⼼窝⽳……
⼈体性器官多在前⾯,后升前降的⽓路多与性⽣活、胎孕、⽣产有关
3,上升下降
太极拳松到脚下,是练功⼈的功夫,常⼈也有,但多不会有所觉悟。
害羞,是⽓⾎上升;安静,⽓⾎⼜下降平和
冲任督三脉⼀源三奇,都有上升之势也(功家有出神之功,笔者不知,不敢说之)
4,外敷内敛
如同地球,朝则⽓出,暮则内敛
春夏⽓出,秋冬内敛
⽓出则敷出于⽪表,卫⽓抵抗风寒,⽤于技击,害羞反应
⽓蔹则⼊于丹⽥,⼊于⾻髓
性⽣活、胎产与此有关
5,开花结果
⼈体如树,可以开花结果
性成熟,性⽣活是开花,素质好的⼈有⾹⽓溢出,如⾹妃
性交过程与⽓浮⽓敛有关
⼥⼦怀孕⽣产是结果,男⼦婚育是结果
6,归根复命
树⽊⼊冬,落叶归根,营养⼊地,准备来年新⽣
⼥⼦49岁,男⼦64岁,天癸竭,没了⽣育能⼒
余⽓归于肝肾
此时但当颐养天年
若不知⽣理⽣机,还⼀⼼花⼼,有损⾝⼼,⼤病难复也
7,情志影响的病理状态
怒则⽓逆(脑出⾎),喜则⽓缓(散)(坠阳),思则⽓结(抑郁),悲则⽓消(散),恐则精却(⽓下)。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
升降出入,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诊断疾病的基础。
它指的是人体的气血运动和代谢与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是体内生物调节的重要手段。
许多病症都与升降出入有关,如头晕、胸闷、咳嗽、气促、肠鸣等。
升是指气血的上升,运用于肺脾,肺主呼吸,气随肺升而入鼻以引吸入;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从脾升而入口,由口享受营养。
升降气机失常,常表现为气虚,如气促、气短、自汗等。
降是指气血的下降,运用于肝肾,肝主疏泄,肝气上行以缓解胸满胁痛;肾主生殖,精气下行以排精。
若升降气机失常,则会出现肝风内动,肝火上炎,而引起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肾阳虚则表现为腰痛、遗精、阳痿等症。
出入是指气血的进出运动,运用于心脾。
心主血脉,气从肺进,心气从下往上运动,进入头额面部;脾主运化,口腔及下丹田的气化产生的营养物质,由脏腑组织的各处发挥其功能。
若出入失常,则表现为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诊断疾病时,应通过脉诊来了解升降出入是否正常。
通过脉象的长度、速度、力度等特征,来判断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如肺气虚时,脉象细弱;肝郁气滞时,脉象壮硬;脾阳虚时,脉象缓慢有力。
从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升降出入的异常状况,为治疗提供方向性。
总之,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通过脉诊等方法,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治疗,从而恢复身体的状态。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
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升降出入辨证及其脉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和诊断方法。
升降出入是指人体生理功能的升降空间,在中医理论中升降出入是以五行理论为基础进行推断和分析的。
脉诊则是通过对人体脉搏的触诊来判断疾病的病情。
本文将从升降出入的理论及其诊断方法,以及脉诊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升降出入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升降出入的理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关于升降出入的描述。
升降指的是五脏功能的升降,五行升降甚于四时升降,即五脏功能活动随着五行气机升降而有所变化。
出入指的是气血输送的出入,也就是脏腑气血循环的进出。
在中医治疗中常常需要根据病情的升降出入来进行辩证论治,因为升降出入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升降出入的辨证方法是根据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对疾病的表现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五行生克相克相生的关系,五脏的升降出入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状态,进而影响到疾病的发展。
比如肝主疏泄,主升主足于上,主疾于下;心主神明,主下主都于上,主疾于里;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肺主气呼吸,主清上疏于下;肾主生长,生长水火气形。
通过对这些脏腑的特点进行辨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脉诊则是一种通过对人体脉搏的触诊来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
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有“诊断之神术脉搏,中医全在望诊”之说。
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通过触诊脉搏可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进而判断疾病的病情。
传统中医脉学认为:“脉证论疾,言必得之”。
即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可以得到疾病的诊断依据。
脉搏是表现脏腑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脉诊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情轻重以及预后情况。
而且通过脉诊还可以对脏腑功能的升降出入进行判断,从而辅助升降出入的辨证诊断。
在中医诊断中,常将脉搏的升伏浮沉和五行关系联系起来,通过对脉象的观察与分析得到疾病的辨证结果,以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
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人体气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气的运行状态。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可以概括为“左升右降”。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气机。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负责传递营养物质和信息,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机是指气在人体内的运行状态,包括气的升降、进出、出入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是“左升右降”。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内的气在运行过程中,有一部分气向左上方运行,即从左上方的腹部经过胸腔到达头部,另一部分气则向右下方运行,即从头部经过胸腔到达右下方的腹部。
这种升降的运行规律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
具体来说,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在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心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它位于胸腔的左侧,负责泵血和维持循环。
根据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心脏的气机就是从左上方的心脏向右下方的腹部运行,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胸腔的上方。
根据左升右降的运行规律,肺脏的气机是从左上方的肺脏向右下方的腹部运行,通过呼吸作用将新鲜的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体内的废气。
除了心脏和肺脏,其他器官和组织的气机运行规律也都符合左升右降的原则。
例如,胃在人体内处于左上方位置,它的气机是从左上方的胃向右下方的腹部运行,完成消化食物的功能。
肝脏位于右上方,肝脏的气机则是从右上方的肝脏向左下方的腹部运行,负责调节气机的均衡。
总结起来,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可以概括为左升右降。
这种运行规律是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保证了气血畅通、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废物的排出。
如果人体气机的运行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人体气机的畅通运行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持人体气机的畅通运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
其次,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等来调节气机的运行。
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
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
“人身之气,经盛则注于络,络盛则注于经”(《冯氏锦囊秘录》),“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万物,悉皆有之,乃出入升降道路门户也。
……人身肌肉、筋骨,各有横直腠理,为气出入升降之道。
”(《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通过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换言之,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
(1)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规律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
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均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与它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升降运动是脏腑的特性,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而每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又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本质所规定。
因此,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及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升降趋势亦不尽相同。
人体的生命活动,内而消化循环,外而视听言行,无一不是脏腑升降运动的表现。
“出入”则是升降运动的外在表现,与升降运动密切联系。
一般说来,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
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居中而通连上下,为升降的枢纽。
左右为阴阳之道路,肝主升发,从左而升。
肺主肃降,从右而降,肝左肺右,犹如两翼,为气机升降的道路。
六腑,“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灵枢·本脏》),虽然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宜降,但在饮食物的消化和排泄过程中,也有吸收水谷精微、津液的作用。
如胆之疏泄胆汁,胃之腐熟水谷,小肠之泌别清浊,大肠之主津等。
可见,六腑的气机运动是降中寓升。
不仅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处于升降的统一体中,而且每一脏腑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即升降中复有升降。
总之,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在生理状态下,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可体现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点。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调理气机的升降可治百病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调理气机的升降可治百病升降出入,,中医之魂!----薛东庆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
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将尽收眼底。
升降出入是机体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1.是脏腑活动的基本形式。
(具体阐述略)2.是经络活动的基本形式。
3.是气血运行的基本形式。
4.是病理的基本表现形式。
导致升降出入失常的原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疠气等气机升降出入的病理表现形式升降不及、太过、不调与反作病的性质与升降出入的关系1.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病情轻浅)2.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病情深重)虚实与升降的规律:升不及,降太过多为虚证;升太多,降不及,多属实证;升降反作多为虚实错杂证。
升降出入理论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六经辩证是八纲辩证的具体化,讲述的是病从外到里的变化过程。
大致来说。
三阳皆为表证,三阴为里证,三阳分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分少阴,太阴,厥阴。
三阴三阳在临证的表现,本人推崇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的总结;三阳实热,总清阳明,三阴虚寒,总理太阴。
十分注重脾胃的关系,先人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伤寒杂病论本为一本,后世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部。
实为一本,欲得其全貌,当二部合一。
本人认为伤寒前半部讲出入为多,盖出入主其外。
金匮要略讲升降为多,盖升降主里。
升降出入理论与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的关系。
叶天士治温热病,创营卫气血,三焦辩证.实则上从证侯的变化来阐述疾病的变化.卫气营血,主重于从出入来进行辩证.跟三阴三阳辩证,实则上是一致的,只是用的方法不同,一则凉,另一则以温为主,异曲同工。
不同,病的性质不同。
三焦辩证,主要是从升降着手,用于湿温辩证。
赵绍琴先生,著(温病纵横),纵横二字,实得道之谓。
纵,实言出入,横,实言升降。
中医的升降、出入和开阖
中医的升降、出入和开阖华侨0408中医是通过药物调理人体脏腑的升降、出入和开阖,使之虚实寒热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一、升降:肝胆、脾胃的正常升降,决定气机的通顺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气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脾胃痞满,运化不足。
调理气机升降的代表方子是:辛开苦降的半夏泻心汤和升肝降胆消积的四逆散。
如果,患者脾胃痞满,气机不利,尽管还有很多其他症状,也应该先调理脾胃、畅通气机,因为,药物的吸收,运化还是首先通过脾胃完成,你脾胃功能不畅,冬虫夏草、人参、阿胶等再昂贵的药材也是吸收不了,就会造成浪费!用药的顺序不对,有时也会影响疗效!这一点往往会被忽视。
二、出入:调理人体的出入是指平衡饮食的摄入和排泄,如果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就会病态百出;【内经】指出,大小便不通的同时,还有其他症状,要先调理大小便,等大小便通利了,再用药治疗其他症状!你可以想象,一个房间堆满各种垃圾,剩饭啊、果皮啊,你不把它们彻底清理出去,一味喷杀虫剂、芳香剂,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三、开阖:调节开阖是指通过药物使汗毛孔保持正常的开阖。
汗毛孔的开阖,在【内经】上的名称有:腠理、营卫、玄府等,其实都是那么个意思。
汗毛孔如同房子的窗户,当开不开,内热就不能发散外泄,就会产生热症和发烧;汗毛孔当阖不阖,一方面身体内的热量和阳气就会外泄,令人产生虚寒症状;另一方面,外邪会趁虚而入,使脏腑中邪生病。
一般感冒发烧,用解表发汗药打开汗毛孔使身体内的郁热外泄,这个都可以理解。
但虚寒体质的人进行温补,也要注意固表止汗、调和营卫,就像冬天在屋里生火取暖,你不把门窗关严,岂不是白忙活吗?你温补的药物用了不少,而忽略了调节汗毛孔的及时闭合,岂不疗效不显、造成大大的浪费!这也就可以理解十全大补汤,在八珍汤温补气血的基础上再加上桂枝、黄芪固表止汗、调和营卫,促使汗毛孔正常开阖的道理了!所以,桂枝、防风、黄芪等调节汗毛孔开阖的药物,治疗外感是可用,调理内伤虚寒时也必不可少!只是作用发生了转换而已。
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精解
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精解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
反常则灾害至矣。
”1.升降者,里气与里气相回旋之道也”(清·周学海《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卷四“中气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
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
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
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
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
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
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
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
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
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
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婴儿姹女: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姹女,又分别含有阳、火、心与阴、水、肾之交。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
水之消化,较难于谷。
缘脾土磨化。
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升降气化篇)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升降气化篇)师兄们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人体内部气化的运行模式。
1、气化是阴阳二气升降相因的结果气化,是指在气的推动下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谈气化,必谈阴阳,因气化是阴阳升降相因,矛盾运动的结果。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各从其化也。
”“阴气内化,阳气外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阳化气阴成形。
”故阴阳二气相因运动是气化发生的内在机理,而阴阳二气相因运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升降出入。
为什么只有一升一降、一出一入这样的矛盾运动,才能发生气化?早在《国语·郑语》中就已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运动形式的和谐作用。
“同”是指简单的、相同的运动方式合而为一。
即相反的和谐才能产生新的运动形式,而简单的相同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可见,气机的升降学说是气化学说的根本。
2、升降相因,构成斡漩,斡漩是气化的核心《素问·五常政大论》言:“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就是说气化功能在人体内外不断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左升右降,循环不已。
若研究人整体的气化模式,则每个脏系作为个体形式存在,以个体形式运动的。
在脏腑内部不同层次里有本质不同的运动规律,即表现为阴阳、升降特性的偏嗜。
然这些偏嗜并不是无节制的,以他平他谓之和。
“亢则害,承乃制。
”说明他们之间存在着极严密的制约关系。
他们之间这种承制关系体现为:心属火,火性炎上,主升,居南方;肾属水,水性润下,偏降,居北方;肝属木,木主升发,偏升,居东方;肺主金,金曰从革,偏降,居西方;脾胃居中,为气机之枢。
进而推之,升不可无限制的升,降亦不可无限制的降。
故“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卷二注曰:“在天地六合,东南为左,西北为右,阴阳二气,于上下四旁,昼夜环转,而人之阴阳亦同天地之气昼夜循环,在左右为阴阳之道路。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气机升降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气机升降.气机升降中医的理论很简单。
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肾在最下面,属水的脏器。
中医讲肾是水中有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各处。
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
脾气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水,水生木,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生发了,方向向上,肝之气也从左边往上升。
随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
所以,身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里有肺和心。
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
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就跟着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
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就叫着“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下面就是寒的局面。
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食入胃,物向下行,所以胃气就下降。
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
胃有病了,就是因胃气不下行,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人体的属右边下行的腑脏有病,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机下行遇到了问题。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肺气,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气机运转模式。
脾胃一阴一阳在中,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的。
中医论气机之左升右降
中医论气机之左升右降人体的大多数经络都是对称的,同名的穴位往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
取左边或者右边的穴位在养生治病方面有区别。
中医常讲“左升右降”,这个说法其实也适用于经络,比方说,如果人肝气不足(肝气虚),就要刺激肝经左边的穴位补肝;如果肝气过盛,肝火旺,就要刺激右边肝经的穴位泻肝火。
这就意味着,每个穴位都同时兼有补和泻的功能,在左边的穴位上敷药,能补充脏腑的精气;在右边的穴位上敷药,能泻掉脏腑的一部分精气。
论气机之'左升右降'生命现象源于气机的出入升降运动。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
升降是气机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是人体内里气之间的变化联系。
升降相宜,是维持人体内环境动态平街的保证。
五脏的气机以升降为主: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斡旋中焦,为升降之枢纽。
“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素问·五运行大论》)。
即所谓左升右降:脾气左升,则肝肾随之上交;胃气右降,心肺随之下降。
这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总趋势。
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上升;肾为水脏,主藏精,肾上一升,上济干心,方使心陽不亢;肝属风木,疏散条达,体陰而用陽,此三脏皆以升为用。
肺金主肃降,布散精微津液下行,以降为顺;心为火脏,主血脉,出神明,其位在上,心火下济于肾,而使肾水不寒,以降为主;胃主纳食,以降为和。
故在临床中要顺其性而调之,否则会气机逆乱而致病。
《医方考·医门》曰:“气变则物易,气乱则物病。
”而脏与腑之间,又是脏主升而腑主降的关系:脏属陰而腑属陽,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陰左而升,陽右而降,即左升右降。
脏与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如脾气运化水谷需要胃气腐熟功能的支持;膀胱排尿需要肾气的蒸腾气化;肝气的疏通条达有赖于胆气排泄胆汁配合……在病理上也密切相关,如王孟英《王氏医案释注》中肺气不清,胃气不降。
气的升降出入结构
气的升降出入结构
在中医理论中,“气的升降出入”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概念,它描述了人体内气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气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功能动力,在体内有其特定的运行方式:
1.升降:升降指的是气在人体内的上下运行过程。
在脏腑功能活动中,肺主肃降,将清气向下布散全身,并将浊气向上排出;而肝主疏泄,具有升发之性,能够推动脾胃消化吸收后的精微物质上输到心肺,再分布于全身。
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及头面官窍;肾主纳气,有助于气的下沉并固摄元气不致妄脱。
2.出入:出入是指气在人体内外的交换与流通。
肺通过呼吸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新鲜清气(氧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二氧化碳);同时,脾胃运化水谷后产生的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津液,供给机体各部位,且皮肤、汗孔等亦是气出入的途径之一,如腠理开合则可调节汗液的排泄,这也是气的“出”的体现。
整体而言,气的升降出入结构体现了人体生理机能的整体协调性和动态平衡性,只有当升降出入正常有序时,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得以健康进行。
如果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转)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
(转)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首要的功能。
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五脏与五脏之间,五脏与六腑之间,五脏与气血津液之间,五脏与四肢之间,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运化状态。
可以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命。
气机出入升降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化十分重要,能够起到吐故纳新,活化机体功能的作用,出入升降功能一旦紊乱,人体的生命和健康状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中医学对人体气机运化是以气机出入升降的状态为评判标准。
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篇》中就有其详尽的说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古人对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的作用异常的重视,它关系到人的生命与人的心理和生理运动。
如果没有了出入升降,人的生命与生理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有生命与生理活动,就是因为有了气机的升降出入。
气机的升降出入使人体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场有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带动了五脏六腑功能的运化,形成了很好的的作用。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故纳新,因此,保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稳定,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生命就会受到危害。
气机的出入升降在中医学理论中,是泛指人体内外气机整体的出入升降的作用性能,不是对人体体内脏器和某一项功能的单一运动而言。
从中医学基础理论人天本一的角度看,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与人体身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体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状态决定着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作用。
气机的出入升降是指人体整体的功能代谢而言,是中医学整体观的体现。
人体消化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等都在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带动下进行整体而有规律的运化,一旦气机出入升降出现紊乱,这些系统就会出现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首要的功能。
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五脏与五脏之间,五脏与六腑之间,五脏与气血津液之间,五脏与四肢之间,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运化状态。
可以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命。
气机出入升降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化十分重要,能够起到吐故纳新,活化机体功能的作用,出入升降功能一旦紊乱,人体的生命和健康状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中医学对人体气机运化是以气机出入升降的状态为评判标准。
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篇》中就有其详尽的说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的作用异常的重视,它关系到人的生命与人的心理和生理运动。
如果没有了出入升降,人的生命与生理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有生命与生理活动,就是因为有了气机的升降出入。
气机的升降出入使人体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场有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带动了五脏六腑功能的运化,形成了很好的的作用。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故纳新,因此,保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稳定,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生命就会受到危害。
气机的出入升降在中医学的理论中,是泛指人体内外气机整体的出入升降的作用性能,不是对人体体内脏器和某一项功能的单一运动而言。
从中医学基础理论人天本一的角度看,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与人体身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体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状态决定着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作用。
气机的出入升降是指人体整体的功能代谢而言,是中医学整体观的体现。
人体消化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等都在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带动下进行整体而有规律的运化,一旦气机出入升降出现紊乱,这些系统就会出现紊乱。
同时,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会影响到人体内外气机的相互作用,如果人体体内气机出紊乱也会引起气机了入升降功能整体性的紊乱。
整体性、统一性是中医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观点,中医学所认为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是以宇宙自然规律为基础,将宇宙自然中的所有一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统一而有规律的进行着合理的运动。
中国古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人与宇宙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以载然分开。
人体上的一切生理与心理活动都与宇宙自然规律息息相关,宇宙自然的一切物质与场的运动都是在一个规律之中。
这种理论观点可以从宇宙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中看得到,宇宙中星系的运动,如太阳黑斑的爆炸会对人的心脏、血压产生影响,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等。
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主要是宇宙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饮食无规律以及五脏气机运动不规律造成的,而人的心理活动对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精确的指出了人的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天真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天元纪大论》。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人在遇到某些事情时,会产生多种不稳定的情绪,这些不稳定的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体的身外气机场与五脏气机运化功能。
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理情绪的紊乱引起五脏气机功能运化的紊乱,从而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
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某一个脏器功能或其他某一个功能发生紊乱都会引进起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整体性紊乱。
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清阳上天。
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经文中的“神明”指的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会使人体气机运化状态有规律的运化,形成一个很有规律的气机周流状态,反之,就会严重的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化,导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人体外气机场与五脏气机运化状态,这是人们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基础。
因此,调整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对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人体五脏与其他功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如同一部精密的计算机,各项功能在宇宙自然规律中有机而整体统一的进行着运化。
而进行运化的基础是在人体内外气机场运化之上。
中医学古典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气为本源,因此,气机运动是人体气机出入升降状态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体生存于一个无比巨大的气机能量场中,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吐故纳新的主要作用手段,从人体的形体结构来看,人体的上中下、前后左右形成了气机运动的构架。
人体的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后为阳前为阴。
气机运动在人体外的运动规律为:自然界中的地气由下向上升,天气由上向下降,人体左侧阳性气机向下运行,右侧阴性气机向上运行,后面阳性气机向上运行,前面阴性气机向下支行,腰胯气机由左至右运行。
根据气机不同性质的运动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气机由头沿左侧向下至足,再沿右足向上至头,形成了一个循环。
身后的阳性气机由足向上至头,再沿前胸向下至足形成了一个循环。
腰胯气机由左行至右侧,再由右侧行至左侧形成了一个循环。
由这三个气机循环结构组成了一个立体性的整体气机循环结构,从而带动人体内部气机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同时,在人体上,人体的右肩至左足,左肩至右足,交叉的形成了气机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医学中人体交叉神经的作用方式相同,并且于上面三个气机循环结构同为一个整体,参与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作用。
这种在人体上交叉运化的气机运动方式在中国的古文化理论和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就有其记载和描述。
在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论述:“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黄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鬼柳,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夫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这段内容是论述五行先天之气在天体中运化的模式,而戊和已则在东南方与西北方相对的位置,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居于五行中的中宫,主运其他四行,是先天五行之气机运化的通道,如果这个通道不通,五行之气的运化就不可能完成。
这种五行之气的运化模式是宇宙规律的始然,不可不通。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运动的,人体也是如此,人体上的五行之气就是按照这种气机运动模式进行运化,使人有了生命的活动。
在中国古文化对于天体的研究中,对于这种五行气机运化有详细的图解说明。
二十八星宿五运图从人体的体位来看,人体的右肩处于空位的位置,左足也是处于空位的位置,这样在人体上就形成了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右肩的位置就称为天门,左足的位置就称为地户。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人体的左肩与右足也是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只不过是这条气机运行通道与右肩和左足有性质上的差别。
左肩与右足的通道为虚,右肩与左足的通道为实,在人体上形成了交叉形式的气机运化状态。
这两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对五脏气机和人体整体气机的运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在人体上,气机的运行方向不是单向运行的,在气机向一个方向运行时,还有与其相反逆行气机在同时运行,形成了一正一反一实一虚的运化机制。
正是这种气机运化机制带动了人体气机进行不断的运动。
在人体内部,气机的运动也是按照清阳上升,浊阴下降的规律运行。
在中国古典文化对人体气机运动研究的理论中,有大小周天的描述。
中国古人认为,人体的生命能量源头是在关元气海一带,是人体原始之气储存的地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称之为丹田。
丹田的位置在人体的中心,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阴阳关系就是在此处为分割点。
以这一点横向水平轴向上为阳,向下为阴,纵向立轴而分,左为阳右为阴,侧向立轴而分,后为阳,前为阴。
气机由丹田开始沿任脉向下经胯下经会阴穴沿督脉向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沿百会穴向前向下行至丹田,形成了一个周流的状态,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小周天。
然后,在丹田经过旋转运动后,再沿人体的中心向上行至左肩,沿手臂的内侧向下行至五指尖,后经手臂外侧向上行至左肩回至丹田。
经旋转运动后再沿人体的中心向上行至右肩,沿右手臂内侧向下行至五指尖,再沿右手臂外侧上行至右肩回至丹田。
经旋转运动后,沿左腿内侧向下行至左足下涌泉穴,经旋转运动后,沿左腿外侧向上行至胯部回至丹田。
经旋转运动后再沿右腿内侧向下行至右足下涌泉穴,经旋转运动后,再沿右腿外侧向上行至胯部回至丹田,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气机周流状态,这样在人体的内部就完成了一个气机周流的过程。
这种在人体内形成的气机周流状态,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大周天。
以上大小周天气机周流的方式,是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同时的进行周流,不单是体内的气机周流。
这种气机周流的方式是人体内气出入升降功能的根基,如果气机的周流出现问题,气机出入升降功能将发生紊乱,影响人体的吐故纳新功能。
经脉穴位是人体体内气机与外部气机联络与转输的重要出入通道,也是人体气机出入的门户,在人体的气机出入升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人体的某些部位上的穴位,在中医学理论中称为:要穴。
其意义是,这些穴位在人体内部气机与外部气机联络时,起到与外部气机联络和转输气机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经络学的理论中,一些经脉穴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命门穴、神阙穴、劳宫穴、膻中穴、印堂穴、大椎穴、长强穴等穴位,以及经脉中的督脉、任脉、带脉、冲脉、十二正经。
百会穴在人体头顶部中心的位置,是宇宙自然之中阳性气机在人体上的汇聚之地,涌泉穴在人体的足下,是宇宙自然之中阴性气机在人体上的汇聚之地。
天地之气的交流,在人体上主要的就是从这两个穴位上出入。
在现代西方人体科学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体上具有多达七个连续而又互相渗透的能量流围绕,并渗透着人体,能量流由头顶经身体中心直下,由足底分别向上至头顶,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能量环流。
从以上对人体气机能量运行的结构形式来看,这种结构就如同地球轴心线与经度线纬度线的结构形式一样,人体形成了一个自封闭的空间结构,而穴位则是这种结构内外气机能量出入的门户,这些气机能量出入门户的开阖就成了人体气机出入升降最为关键的部分。
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与人的心理活动与身外气机场和五脏气机的运化分不开。
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将人的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作用阐述的很清楚,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中明确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