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学业水平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 )

A.用进废退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D.基因频率

解析:选D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B、C选项在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都有,而基因频率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

2.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②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生物体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迁移、气候、疾病等,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A 细菌的抗药性个体是细菌种群本身就有的,不是因为接触青霉素而产生的。

5.(2012·)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D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题中所说“重组酵母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此过程并未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不能确定进化方向是否发生改变,故D错误。

6.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解析:选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

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D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倒位;基因突变率与基因频率没有关系;C项中女性中色盲患者占0.5%,则色盲基因频率为0.5%。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中不属于此类变异畴的是( )

A.人的猫叫综合征

B.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

C.人的色盲

D.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

解析:选D 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没有可遗传变异。

9.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中,也分化成

为很多品种,比如长尾巴的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种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C.在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

解析:选D 原鸡到家鸡的变化,事实上就是进化,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有基因频率的变化;多品种的形成也是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淘汰不需要的类型,保留需要的类型,起到了选择作用;长尾基因的出现与人类的驯养无关,人类只是对长尾基因起到了选择作用。

10.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离为两个种群

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选B 地理隔离有利于生殖隔离的形成,但有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c与d虽然没有地理隔离,却可能因为二者之前较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生殖隔离;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这两个物种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11.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岛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类的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解析:选C 每个岛上的鸟类有多种,所以它们是多个种群,每个种群都存在一个基因库。由于两岛位置不同,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但无论是否是一个岛,不同种类的鸟类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由于甲岛上环境变化较大,促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速率快,所以甲岛上鸟类的种类增加更多。由于两岛的大小相似,所以鸟类总的数量将趋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