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细菌性疾病
第十二节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源性介质,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等症状。
【病因】
(一)致病菌: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等。有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60~80年代,感染性休克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革兰阳性菌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机会显著增多。在感染部位中,以肺部感染最多,多为院或社区获得性感染,其它依次为腹部、尿道、皮肤软组织和其它部位感染。
(二)宿主因素:对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多种导致机体免疫受损的因素可增加感染性休克的危险性,如老年、婴幼儿、分娩妇女、大手术后体力恢复较差者、营养不良、嗜酒、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烧伤、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放射治疗、化疗等。此外,长期留置导尿管或静脉导管等侵袭性操作也极易继发感染性休克。
【发病机制与病理】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60年代提出的微循环障碍学说,为研究休克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目前的研究已从微循环障碍向细胞代的障碍、分子水平的异常等方面深入,为进一步阐明感染性休克的机制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能。
(一)微循环障碍
在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经历了痉挛、扩和麻痹三个阶段。①缺血缺氧期;②淤血缺氧期;③微循环衰竭期。
(二)休克的细胞因子
细胞代障碍可继发于血流灌注减少,但也可为原发性,即发生在血流动力学改变之前。机体的炎症反应呈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炎症反应一旦启动,代偿性抗炎反应也被激活,包括抗炎介质如IL-4,IL-10,IL-13,PGE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转化生长因子(TGF)等,这些介质抑制炎症因子的活性与合成,若两者不能平衡,就会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若持续性免疫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刺激性下降时,持续低反应就会增加继发感染的发生,最终仍导致细胞破坏和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三)休克的分子机制
LPS介导的细胞激活机制是由LPS启动,细胞活化为结果。LPS通过与效应细胞(吞噬细胞、皮细胞)作用后,大量信号通路被激活,包括酪氨酸激酶通路、蛋白酶C通路以及NF-kB通路等,导致各种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然而,引起激酶激活的确切机制等仍不十分清楚。此外,初步研究结果还显示,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及感染后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与否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四)休克时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是导致感染性休克、MOF 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一氧化氮(NO)的毒性作用、中性粒细胞(PMN)介导的组织损伤和凝血途径的激活起主导作用。
(五)休克时的代改变
在休克应激状态下,糖原和脂肪代亢进,表现为血糖、脂肪酸、甘油三酯增加;随着休克的进展,出现糖原耗竭、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糖素则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期:根据休克发展进程,可将感染性休克分为三期。
1. 休克早期患者呈现寒战高热,个别严重病人体温下降。多数患者由于应激产生大量儿茶酚胺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神志清楚但烦躁、焦虑或神情紧;血压正常或稍偏低,但脉压差小;脉搏细速,呼吸深而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眼底检查可见动脉痉挛,唇指轻度发绀;尿量减少。
部分病人,特别是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的休克患者,初期可表现为暖休克: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肢端色泽稍红、手背静脉充盈、心率快、心音有力。但由于血液大量从开放动静脉短路通过而使微循环灌注不良,故组织仍处于缺氧状态,有一定程度酸中毒。血压偏低,尿量减少。
2. 休克中期组织缺氧加重、毛细血管扩、微循环淤滞,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降低,无氧代增加。临床表现为患者烦躁不安或嗜睡、意识不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80 mmHg(10.7kPa),或较基础血压下降20%~30%,脉压差小于20 mmHg(2.7 kPa),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呼吸浅快;皮肤湿冷、发绀,常见明显花斑,表浅静脉萎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尿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尿。
3. 休克晚期可出现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 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和皮肤、黏膜、脏等部位广泛出血。
(2)急性心功能不全呼吸突然增快,紫绀;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常有奔马律。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和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若患者心率不快或相对缓脉,但出现面色灰暗,肢端发绀,常提示将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
(3)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尿钠排泄增多,血钾增高。
(4)ARDS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吸氧不能缓解,继而呼吸节律慢而不规则,肺底可闻细湿啰音,胸片示斑点状阴影或毛玻璃样病变。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 a O2)<60 mmHg(8.0 kPa),严重者<50 mmHg(6.7 kPa),或PaO
2≤200。
FiO
2
(5)其它肝功能衰竭引起肝昏迷、黄疸、消化道出血等。脑功能障碍可致昏迷、一过性抽搐、肢体瘫痪,瞳孔、呼吸改变等。
上述分期基本上包括绝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过程,但休克是一严重、动态的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随病理过程进展而有不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即是感染性休克的特殊类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急性症候群,临床表现为高热、休克、泛发性皮疹、多脏器功能损害(重者可出现昏迷),恢复期可出现皮肤脱屑等。
【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