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2.意译词:就是根据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词。
3.语言的融合: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4.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的现象。
5.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的语言。
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2.借词的常见方式是(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
3.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
4.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例如英语的coffee,sofa汉语译成(咖啡),(沙发)。
5."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仿造借用)。
6.几个民族的融合,哪一种语言能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7.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8.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和),(被迫融合)两种情况。
9.语言的融合,一般是先出现(双语),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
语言。
10.(洋泾浜(皮钦语))和(混合语(克里奥耳))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1.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三、辨别正误(10分,每小题1分)
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
(意译词是本族词,虽然意义是来源于外语,但完全按照本民族的构词规则使用现成的构词材料创造的,不是借词。)
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
(在语言的融合过程中,哪种语言成为胜利者是由综合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的民族的语言往往成为胜利者,而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一定能胜利。)
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语。)
4.“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并不断丰富词汇,严密语法,而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5.英语中借词比重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语。(×)
(英语中借词很多,但它们渗入英语后,都要接受英语语法规则的支配,所以英语并没有丧失其独立性,它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6.洋泾浜和皮钦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洋泾浜”和“皮钦语”是同一个概念,前者和汉语词,后者是借词。)
7.“镭射”和“激光”都是借词。(×)
(“镭射”是借词,“激光”的意译词。)
8.一种语言如果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就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社会交际工具。(×)
(一种语言是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语,主要由其经济,文化是否先进决定。)
9.共同语与方言并存,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
(这是一种比较广义的双语现象。)
10.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融合必要的客观条件。(√)
(如果不同的民族的人杂居在一起,不同语言之间没有接触,不可能产生影响,也就没有融合的条件。)
三、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____。C
a.雷达 足球 芭蕾舞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比萨饼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2.“铁路”,“火箭炮”,“机关枪”属于_____。D
a.借词
b.音译
c.音译加意译
d.意译词
3.下列属于汉语从日语借形而来的借词是_____。A
a.经济 革命 自由 独裁
b.卡通 保险 玻璃 电影
c.思想 摩托 灿烂 丞相
d.社会 坦克 快餐 信纸
4.下列说法,_____是正确的。b
a.双语现象就是一个人会说两种语言。
b.“葡萄”,“狮子”,“和尚”都是借词
c.皮钦语就是克里奥耳语.
d.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夹杂着外来词。
5.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_____。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说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 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2.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产生语言融合现象需要下列条件:第一,几种语言互相接触,其中一种语言的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这样才具有互相接触进而出现融合现象的客观条件;第三,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
3.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斗争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一是,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二是,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
4.简要说明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
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