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日语真题文本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日语(非专业)文本翻译

明王道网校考研日语教研组编译一基础知识题目

有一件事情特别能反映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实例。有一个外国女学生为了考察日本农村社会人际关系、行为和习惯,与长野县的市民共同生活,进行调查。那家房东非常热心,给予了很多照顾。我负责教她日语。有一天,她说了一件事情:

“前天,和房东吵架了。从那以后房东再也没理我。究竟是为什么呀?”详细询问了一下事情经过,原来前天她借房东的取暖炉因为某种状况,点不着火了,给房东拿回去,递给房东时,说取暖炉“壊れました”,房东就变得特别不高兴。我问她当时具体说了什么话,她说是:“先前借的取暖炉「壊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我又问了房东的为人和平时的说话行事作风。她觉得房东很热心,算是那种比较喜欢照顾别人的人。于是,又问她那个取暖炉损坏的原因。这样一问,学生就说:“原因不清楚,那天早上想点火,但怎么也点不着,所以告诉她取暖炉「壊れました」”。然后,我决定问问她本人关于「壊れました(坏了)」和「壊しました(弄坏了)」的不同用法,再和她谈这件事情。「壊れました(坏了)」和「壊しました(弄坏了)」从文法上讲,仅仅是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区别。但是,在这里产生的交际上的问题是,到底选用哪一个词,在物与人的关系中,会向对方明确地表明一种态度。她当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确实,对于“坏掉了”一事,「壊しました(弄坏了)」大概只限于自己负有某种责任时使用吧。另一方面,「壊れました(坏了)」则是客观表示那件物品自然损坏的状态。因此,物品实际损坏了,而且,如果当事人对此没有感到要负有责任时,用「壊れました(坏了)」一词当然毫无问题。

但是,在这种两种意思中,如果是掌握了地道日语的人,即便是在既不知道物品损坏的原因、也不清楚自己有无责任的情况下,恐怕也会选择「壊しました(弄坏了)」一词。因为,哪个取暖炉属于对方,在借贷关系中,应首先表明自己感觉到对损坏一事负有责任。不客气地说,就算因物品本身有问题,在出现损坏的情况下,一般也要选择「壊しました(弄坏了)」这种表现形式,以说明自己负有责任。

二阅读理解(A)

(一)

对读者来说,书稿是用手书写而成还是用电脑打字完成无关紧要,因为,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变成印刷体文字,被印刷装潢。

我不太清楚现在人们一般用什么方式写文章。但至少,我除了些小便条外,几乎都用电脑写文章,不,说“写”文章还不太准确,是“打”文字。最近20年,我早已不再用手写文章了,当然那是因为比起用手写文章,用电脑完成稿件要简单快捷得多。而且,因为文章完成后的工作程序很多也都电子化了(就是,邮件发送稿件),所以这方面的操作也简单得多了。

但是,虽说简单快捷,当然也有随意频繁使用电脑的弊病,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或忘记汉字写法,或文章便得单调平淡,乏味不堪等。但是,因为弊病太多,那么能否回过头来重新用手书写、舍掉现在的方便快捷呢?当然不能这样。世界的大势还是,方便快捷要优于一切。

还有一点,我发现一种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弊病。那就是过去用手书写可以享受书法这门艺术所带来的乐趣,但现在却还让人忘记了那些乐趣。本来,刚开始我只是(用电脑)写写商业工作方面的文章,修改一下,再写写,操作十分方便,就是这种懒人思想夺走了我的快乐。然后,不知不觉,连个人书信也要依赖电脑了。

最近,因电子邮件技术的发达,文章无需要打印直接发给对方已成为寻常之事。也难怪有人因此而担心大家会忘记铅字。但是认真思考一下的话,在用手书写到电子化的过程中,文章肯定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吧。从文章到文书,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最近,听说作家中用电脑工作的人正在增加。当然,因为大家都很职业,所以这些不必担心。但是,我确信,用手写和用手指敲打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这次我决定用手来写。对!这就叫亲身体验。

(二)

这事略早之前的事。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新闻报道,说有一位母亲每天都带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游泳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将来考大学锻炼身体”—这是她的回答。儿童时代只不过是等待高考的时间段而已。有一句话叫“考试地狱”,教育方向的偏离,现在终于到了这个地步吗?—这是当时读了报道后的直接印象。

当然,人生是有限的。放眼未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事情做过火的话,现在这一段时光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仅仅成为为将来准备的时间。那样的话,如何有意义地过好现在,这个问题可能会被忽略。如果因为这种方式,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各阶段生活中应有的生活意义的话,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而只能培养出一些幼儿式的人物,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大人,直至老去。

实际上,听说最近的孩子们迫于学习而忘记玩耍,不太愿意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由此而产生了各种问题。

一般,孩子们玩耍时富有创意、想象力,会创造出全新、丰富的世界。例如,跨上挂在房间角落的旧扫帚当马骑,把在广场上扔着的碎板片当魔镜。像这样,孩子们本来就属于懂得发挥、自由创新、懂得快乐玩耍的一代人。通过自由玩耍培养想象力,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交友的能力,或者开发出领导能力。

忘记这样游戏的世界和自由玩耍的快乐,就意味着儿童时代失去了应该具备的社会性和创造性,甚至,最终成为一个缺乏个性的人。

(三)

“烤面包片很快烤好了,我家房间里,飘出了夏天的气息”

烤着早餐面包时,突然想到了这首和歌,“啊”,不由得叫出了声。之前要烤五分钟的面包片,今天早上四分半钟就烤好了,而且烤得又脆又香。在这样的时光中迎来了夏天,心中充满了感动。

其实,这首诗中深藏着一段遥远的记忆。小时候,妈妈每天早晨按照家人各自的口味给大家煮上些半熟、三分熟的鸡蛋,我从心里感到佩服:“妈妈真棒!”

有一天,早上天气非常非常寒冷,妈妈说:“水也好凉啊,今天得比平时多煮会儿。”并不是煮半熟的鸡蛋要多花上几分钟,而是因为水温变了,煮的时间也会变化。

从煮鸡蛋的时间也可以看到季节的迁移。“啊,原来是这样啊!”可能是那时的一声“啊”,沉淀在内心深处了吧。当注意到烤面包的时间略有变化时,突然想起了“煮鸡蛋的时间”。

就这样,经历了几次类似的巧合,“感动”的轮廓也日益清晰起来。虽然不是每次都会“啊”地叫出声来,但那种用语言来表达感动的时刻,总归一定会来到。我把那些尚未定型的“啊”的小小片段称为感动的积累,即便不能立刻派上用场,但认真积累十分重要。

回忆我自己,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存储箱”。

上大学时,曾给家人不停地写明信片。初来东京,第一次独立地生活,寂寞得不得了。最受不了的是突然没有了与家人之间那些不经意的日常会话。早上起床后没人对我说“早上好”,没人和你聊聊“今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啊”,这些日常会话的好处只有在失去之后才明白。

明信片换句话说是取代日常会话而坚持写的,内容大概都是些找到了一家便宜肉店啦,东京人下雨也不打伞啦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那些日常琐事中,偶然掺杂了一种感觉,就是若干年后,它们会变个样,成为一首和歌。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早晨一起床就擦上汗了。但是没有人对你说,‘是啊,好热啊!’—只能默默无语地吃早饭,还是寂寞啊”

当我说“好冷”的时候便有人回应我“好冷啊”该有多么温暖

这首和歌其实是在后来的热恋时期创作的,但是,我知道在以前大学时写的明信片中便已积累了这些和歌素材,我想只有体会过无人回应的寂寞之心,才会因有回应你的人,才会因这温暖之情而倍加感动。(四)

社会日趋复杂,分工不断进步。很多生活中必要的事情要经过他人之手完成,于是人们的思想失去了平衡,对价值的判断丧失了条理。这样的社会现象制造出了生活废品回收再利用的“环境主义的两价性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