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学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2

命制:吴振宇审核:高一语文2019-3-11

学法指导

1、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清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2、梳理情节:(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时要注意几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认清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3)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事物。

3、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环境描写的作用:(2)提供人物活动的生活场所

(3)反映时代社会特征(4)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境

(5)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6)暗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课内探究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先后适宜,详

人物形象分析:王熙凤。

★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同人物对她的评价:①“放诞无礼”②“凤辣子”。

★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出场

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像传统

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这种写法是

这些人都是"敛声屏气"的,唯独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可见她在贾府中是个的人

(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可以看出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的她

一个是:,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是

(3)言行

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相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

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大拍无形”啊!

二、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

1 在"宝黛初会"之前就侧面描写了贾宝玉。请概括其主要内容,并指出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 文中关于宝玉的肖像描写有次,在文中的第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衣

饰;外貌的人。

3 文中《西江月》二词有什么深层含义?

4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可他为什么要摔这一"通灵宝玉"?这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人物形象小结:

人物形象小结:

[巩固练习]

仔细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回答以下问题。

1. 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每个人怎样的特点?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下面四句描写中的A和C各是谁?你根据什么做出判断?哪三句描写中表现了同一个人的同一种心理状态?这是谁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①A再四携他上炕,B方挨A坐了。

②C忙拉了D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D十分推让。

③虽然未曾见过E,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④我没有那个,想来那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A是C是

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

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

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拓展阅读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

赏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为其思想价值。

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