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全套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3a07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5.png)
1.作业题目:
(1)直线运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曲线运动:描述抛体运动的轨迹,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热力学现象。
2.答案:
(1)路程:S = vt + 1/2 at^2;时间:t = (v - u) / a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肯定正确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答案。
四、情景导入
1.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3)热力学定律:
-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研究热力学定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企业等,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清晰、准确的词汇解释物理概念和原理,避免使用模糊或易混淆的表述。
1.教具:
-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演示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斜面、天平等
2.学具:
-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等
-实验器材:小车、滑轮、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概念。
2.理论讲解:
(1)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58285d0b1c59eef8c7b4b1.png)
2.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的2.6倍,那么
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之比是多少?
解析:设地球绕太阳运转周期为 T1,水星绕太阳运转
周期为 T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a1 T1
32=Ta22
3
2。
返回
因地球和水星都绕太阳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故
T1=2vπa1 1,T2=2vπa2 2。
返回
[重点诠释] 天体运动的规律及分析方法 (1)中学阶段我们在处理天体运动问题时,为简化运算,一 般把天体的运动当做圆周运动来研究,并且把它们视为做匀速 圆周运动,椭圆的半长轴即为圆半径。 (2)在处理天体运动时,开普勒第三定律表述为:天体轨道 半径 R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的比值为常数,即 RT23=k。据此可知,绕同一天体运动的多个天体,运动半径 R 越大的天体,其周期越长。
)
A.T 表示行星的自转周期
B.k 是一个仅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C.该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
星的运动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 a1,周期为 T1,月球绕
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 a2,周期为 T2,由开普勒第三定
律可得Ta11
32=Ta22
3 2
返回
解析: 答案:BC
返回
[自学教材] (1)多数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中学阶段 按圆处理,认为太阳处在 圆心 。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 线速度) 不变 ,即行星做 匀速 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 半径三次方 跟它公转周期的 平方 的比 值都相等。
返回
1.下列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太阳对行星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 和太阳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由实验得出的 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和行 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bde5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9.png)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章《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第三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3.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以例题形式,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主要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关键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实例。
讨论题: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eee5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d.png)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是经典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任何两 个物体,无论它们是质点还是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 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定律在
解释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指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其 他天体做圆周运动,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 运动的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分别是轨 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则是描述物 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在天体运 动中,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得天体能够保持 稳定的运动轨道和运动速度。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即F=ma。这个定律解 释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词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是学习匀速圆周 运动的关键。
详细描述
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始终指向 圆心,其大小为a=v^2/r,向心力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来提供向心力,其大小为 F=ma=mv^2/r。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课件360文档中心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课件360文档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92224e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e.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课件360文档中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中的第一节“机械能的守恒”。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判断一个系统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 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何判断一个系统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2.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讨论其能量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能的变化,如滑轮组实验,讨论机械能是否守恒。
4. 推导:引导学生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机械能的守恒板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3.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实例1: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
实例2: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
答案:实例1:机械能守恒,因为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实例2:机械能不守恒,因为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问题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处落下,下落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问题2: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沿斜面滑下,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斜面长为5m,斜面粗糙程度忽略不计,求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dfa546da38376bae1fae4f.png)
第22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1.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及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 系决定.
2.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取决于它们的合速 度和合加速度方向是否__共__线.
3.常见的类型有: (1)a=0:性质为_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___或_静_止____.
• 课时10 行星的运动 • 课时1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课时12 万有引力定律 • 课时1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课时14 宇宙航行
录
• 课时15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 课时16 《万有引力与航天》小结
• 第七单元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课时17 追寻守恒量 • 课时18 功 • 课时19 功率 • 课时20 重力势能 • 课时21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课时22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第22讲 │ 要点探究
2.动力学特征:由于物体速度时刻变化,说明存在加速度,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可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且和速度始终有 夹角(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在垂直速度方向上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方 向,合外力在沿速度所在直线上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大小.
3.轨迹特征:曲线运动的轨迹始终夹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 间,而且向合力的一侧弯曲,或者说合力的方向总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22讲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掌 握应用运动分解的方法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尤其是 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问 题的求解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建模的能力.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 1 和变式题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结合例 2 和变式题加强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 解,体会合速度与分速度、合位移与分位移、合运动与分 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例 3 和变式题让学生体会连接体问题的速度解 决方法.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课件金锄头文库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课件金锄头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abedfc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0.png)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课件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学》:1.1节牛顿运动定律;1.2节动量定理;1.3节动能定理;1.4节重力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2.第二章《电磁学》:2.1节电场;2.2节电流;2.3节磁场;2.4节电磁感应。
3.第三章《光学》:3.1节光的传播;3.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3.3节光的色散。
二、教学目标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力学基本原理;2.了解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电磁学基本概念;3.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电磁学部分的概念理解,光学部分的实验操作;2.教学重点:力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电磁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电池、导线等);2.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解析;3.实验演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理论;4.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六、板书设计1.力学部分:以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为主线,列出关键公式;2.电磁学部分:以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为模块,展示核心概念;3.光学部分:以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为主题,展示重要规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2)分析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参加物理竞赛,提高物理素养。
本课件力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精品课件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精品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e6eadff121dd36a22d8227.png)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曲线运动【要点导学】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质点经过某一点(或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至少物体速度的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物体一定具有,所以曲线运动是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解,则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
速度大小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总指向轨迹侧。
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没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故速度的改变而不变;如果没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只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则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而不断改变,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
【范例精析】例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解析火星是从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擦落的炽热微粒,由于惯性,它们以被擦落时具有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因此,火星飞出的方向就表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
火星沿砂轮切线飞出说明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例2、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D.一定做曲线运动解析:质点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
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时,质点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A正确,C错误。
在撤去F1之前,质点保持平衡,有两种可能:一是质点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它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二是质点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质点可能做直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条件是: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物理必修二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ffd1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3.png)
学习方法
01
02
03
04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
。
加强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 验和验证等过程深入理解物理
规律和概念。
多做练习题,举一反三,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思 考问题并寻找答案。
03
热学
分子运动论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 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
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得出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表现。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和预测实验现象,指导实际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
01
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表现形式,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
静电感应与电容
01
02
总结词:理解静电感应 现象与电容的工作原理 及其应用
详细描述
03
04
05
静电感应现象:当一个 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 的两端会感应出等量的 异种电荷,而导体内部 电荷为零。这种现象称 为静电感应。
电容的概念与性质:电 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 荷本领的物理量,它的 大小取决于电容器的电 极、间距和介质。平行 板电容器的电容可以用 公式C=εrε0S/4πkd计 算。
05
光学
光线的传播与反射
光线的传播
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 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
了了弯折。
光线的反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 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与入射光在 同一个平面上,且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1a7aadd88d0d233d46a4c.png)
知识点辨析:
1、速度变化的运动必是曲线运动吗?
错
2、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是曲线运动吗?
3、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错
4、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对
5、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变?
6、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错
7、物体在恒力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回顾:
• 1、什么是直线运动?
• 2、物体轨做直迹线是运动直的线条件的是运什么动?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或合外力的方向与 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观 察
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叫做曲线运动
物体的位置P 的坐标
x = vx t
P
F合
vy
v
O
vx
x
y = vy t+21 at2
y
=
vy vx
x+2vax2
x2
结 论
1、两个互成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2、两个互成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合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思 考
3、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与 ①两个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讨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论 ②两个初速度不为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a1 v1
a2
a
v2
v
匀变速曲线运动
a1
v1
a2 v2
av
判断几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可先把各分运动的 合速度以及合加速度求出来,然后根据合速度 与合加速度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加以判断。
物理必修二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7d93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a.png)
圆周运动
总结词
质点沿圆周轨迹进行的运动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是特殊的曲线运动,质 点沿着圆周轨迹进行运动。圆周 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始终指 向圆心,提供向心力的作用。
03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质点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其大 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 反比。公式表示为 F=ma,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 度。
牛顿第三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一规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力,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衰变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高速运动的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根 据动量守恒定律,衰变后原子核和释放出的粒子的总动量等于衰变前原 子核的动量。
05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 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 达式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机械能守恒的典型实例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落过程中势能 转化为动能,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VS
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 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符合机械能 守恒定律。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2b120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b.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直线运动详细内容: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2. 章节二:牛顿运动定律详细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摩擦力。
3. 章节三:能量守恒与转化详细内容: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功与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公式和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2.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能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原理,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例题讲解:(1)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3)分析能量转化的实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摩擦力。
3. 能量守恒与转化: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功与功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辆汽车从静止加速到60km/h所需的时间和位移。
(2)分析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一个物体从一定高度下落的动能。
2. 答案:课后提供详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1)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a4e08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a.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1.3 坐标系1.4 位移1.5 速度1.6 加速度2.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2.2 牛顿三定律2.3 摩擦力2.4 弹力3.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动能3.2 势能3.3 动量3.4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4.1 振动4.2 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关系;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作用原理,能量与动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理解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如运动员百米赛跑,引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讲解: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解释和应用。
3. 实验:进行力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解答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 力的作用原理:牛顿三定律。
3. 能量与动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位移:s = v0t + 1/2at^2;速度:v = v0 + at;加速度:a = (v v0)/t。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力学领域的其他知识点,如动量守恒、碰撞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035c5ac8d376eeaeaa31d8.png)
A、 r12 2
r3
C、 r33 2
r22
B、r32 2
D、
r12 r1r2
2
r3
从公式a=v2/r看,a与r成反比;
从公式a=ω2r看,a与r成正比,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 1)在y=kx这个关系式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 是 k不变 。
故:由a= v2/r 知, 线速度v一,定a与r成反比;
由a=ω2r 知, 角速度时ω时一,定a时与r成正比。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总结: 定义
向 公式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
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叫向
心加速度
an R 2
an
v2 R
心
方向 始终沿意义 描述速度的方向变化的快慢
度
匀速圆周运动 非匀变速曲线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v2 =
r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二、向心加速度大小公式
v2 a=
r
a =ω2r a = 4π2 r
T2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思考与讨论: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18张PPT)
5.5《向心加速度》 —【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二 课件(共 18张PP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Ⅱ
抛体运动
Ⅱ
匀速圆周运动、角 Ⅰ 速度、线速度、向 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 Ⅱ 心力
斜抛运动只做定性 要求
第五单元 │ 考试说明
(5)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 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 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 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 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 世界的作用.
第22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1.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及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 系决定.
2.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取决于它们的合速 度和合加速度方向是否__共__线.
3.常见的类型有: (1)a=0:性质为_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___或_静_止____.
曲 线 运 动
第五单元 │ 知识框架
万有引力定律:F=GMr2m
万有引力与航天
规律:GMr2m=mvr2=mrω2=m2Tπ2r
天体运动 人造卫星同三步个卫宇星宙,速近度地卫星
第五单元 │ 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
新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要求 说明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 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 道向心加速度.
(3)a 变化:性质为__变__速__运动.如简谐运动.
第22讲 │ 考点整合
二、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种运动,那么各分运动都可以看作 各自独立进行,它们之间互不干扰,而总的运动是这几个分 运动的合成. 2.运动的等时性原理 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在__同__一__时_间___内进行的,它们具有等 时性. 3.运动的等效性原理 各分运动叠加起来的规律与合运动的规律具有完全相 同的效果.因此,合运动与分运动可以相互_替__代___.
(6)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 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 第三宇宙速度.
离心现象
Ⅰ
万有引力定律及 Ⅱ 其应用
环绕速度
Ⅱ
第二宇宙速度和 Ⅰ 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 Ⅰ 对论时空观
第五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复习本单元应特别强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形成基本思路、强调两种模型: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建议要切实帮助 学生建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要通过平抛运动模型去强 化.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模型、杆模型是高考的热点,尤其是在最高点和最低 点的临界问题要给予充分重视,要讲透练熟. (2)把握核心方法、强化动力学思想:人造卫星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多,题目 虽然千变万化,但有一点却是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此 必须明确,只要看到卫星稳定运动的问题,均可视其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 万有引力提供,进而结合向心力的不同表达式,推导出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的关 系.理解圆周运动中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的意义,强化用牛顿运动定律的 解题思想去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的解题方法.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 10 课时:第 22、23、24、25 讲各两课时,第 26 讲、单元 训练 1 各一课时.
• 课时10 行星的运动 • 课时1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课时12 万有引力定律 • 课时1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课时14 宇宙航行
录
• 课时15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 课时16 《万有引力与航天》小结
• 第七单元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课时17 追寻守恒量 • 课时18 功 • 课时19 功率 • 课时20 重力势能 • 课时21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课时22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系 • 课时23 动能和动能定理 • 课时24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课时2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课时26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课时27 《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结
2013-12-6
锐辅教育中心
第五单元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五单元 │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曲 线 运 动
第五单元 │ 知识框架
第22讲 │ 考点整合
4.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因为 x、v、a 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若 它们是在同一直线上,则同向相__加__,反向相__减__. 5.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区分原则:物体实际进行的运 动一定是合运动,对应于平行四边形的__对__角__线.
第22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
新课标
物理必修2
目
• 第五单元 曲线运动
• 课时1 曲 线 运 动 • 课时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 课时3 抛体运动的规律 • 课时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 课时5 圆周运动 • 课时6 向心加速度 • 课时7 向心力 • 第六单元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22讲 │ 考点整合
(2)a 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可分为三类: ①初速度 v 与 a 同向,性质为__匀__加_速__直__线___运动; ②初速度 v 与 a 反向,性质为__匀__减__速_直__线___运动; ③初速度 v 与 a 成一定角度(不为 0°或 180°),性 质为___匀__变__速_曲__线__运动(轨迹在 v、a 之间,速度方向逐 渐向 a 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第22讲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掌 握应用运动分解的方法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尤其是 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问 题的求解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建模的能力.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 1 和变式题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结合例 2 和变式题加强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 解,体会合速度与分速度、合位移与分位移、合运动与分 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例 3 和变式题让学生体会连接体问题的速度解 决方法.
曲线运动是指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可从以下几方面强 化对曲线运动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