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基槽深水深层无填料振冲施工技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 第6期 中 国 水 运 Vol.18 No.6 2018年 6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ne 2018

收稿日期:2018-02-08

作者简介:潘志刚(1970-),男,湖北浠水人,中国港湾西部非洲区域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港航施工管理工作。

码头基槽深水深层无填料振冲施工技术研究

潘志刚1

,杨彦豪

1,2,3

,黄军辉

1

(1.中国港湾西部非洲区域公司,科特迪瓦 06 BP 6687 Abidjan;2.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200;

3.中交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30)

摘 要:振冲法常被应用于码头后方堆场的地基加固,但将其用于处理重力式码头水下基槽却较为鲜见。以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为依托,深入研究了重力式码头地基深水深层砂振冲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本文研究旨在对深水深层振冲工法的理论研究进行完善,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经验,为重力式码头地基处理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深水深层;振冲施工;振冲器下沉困难;换填砂;含泥量

中图分类号:U65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6-0128-02

一、项目简介

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新建一座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和一座滚装泊位和一座通用杂货泊位。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在深度方向上软硬相间,在平面方向上强弱混杂,土层分布不均匀,从上到下依次为淤泥、细砂-粗砂、粘土、中粗砂,局部夹杂腐木层。在本项目的码头地基设计鉴于地质的复杂性,需将基础下的软弱层进行挖除,采用换填砂振冲处理,处理后SPT 击数不小于22。

二、深水深层换填砂振冲施工技术及研究 1.换填砂振冲施工及主要问题

在对该区域进行振冲施工时,经常遇到振冲器无法下沉到设计处理高程,无法使下部土体得到振冲密实。采用多种的振冲器均进行了多次尝试,功率高的振冲器下沉深度就稍大,但仍无法下沉到5m 以上深度。以往振冲时遇到振冲器难以下沉时,多采用增加辅助水管的方法增大振冲器的穿透能力,但采用该措施时,效果不显著。

2.振冲器下沉困难原因分析 (1)土体级配及含泥量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发现,回填砂的含泥量及级配对振冲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含泥量大小影响换填砂后的水下自密实特性,含泥量越小,砂的自密实程度就越高,对应的SPT 击数就越大;2)在进行重塑含黏粒砂土的动模量和液化势研究时,黏粒在砂土颗粒之间起到“润滑作用”。这导致土体抵抗剪切变形能力降低,在激振力作用下,周围的砂更容易产生液化,土体强度迅速降低,易于振冲器下沉[1]。

振冲器下沉困难的情况在换填砂振冲施工中较为常见,然而在原位砂振冲中很少出现。原位砂是由自然沉积而成,土体中各粒径颗粒较为连续;而换填砂采用耙吸船或泥驳直抛的方法时,因水深大,砂土体中的细颗粒会随水流漂动,导致换填区域细颗粒的缺失,而某些区域细颗粒含量较大。

1)砂的级配和含泥量对水下自密实影响

Z1区和Z2区完成换填砂施工2周后,对其进行了振冲前SPT 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Z1区由于级配不良,且含泥量较小仅为1.02%,换填砂抛至

24m 的深水中,通过自密实其SPT 击数约为15且均大于10。而Z2区级配较好且含泥量为7.36%,其自密实后SPT 击数均小于10。由3.2节可知当下部土体密实度较大时,振冲器与土体的内摩擦角f 以及承载力系数q N 也相应增大,由3.2.3和3.2.4式可知,当振冲器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变大时,振冲器下沉时受到的阻力变大。振冲器下沉就困难。

图1 Z1和Z2区换填砂一周后SPT 击数 2)砂的级配和含泥量对于振冲液化影响

施工时发现,即使有些土体密实度很大(SPT 击数高),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下穿。图2给出了Z1及Z3区的振冲前的SPT 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Z3区的SPT 击数很高,但是现场采用100kw 振冲器再次振冲该区域时,仍然可以轻松下沉;然而对于Z1区,虽然SPT 击数不超过15,但是100kw 振冲器仅能下沉3.5m 左右,并且对比本区域加固前Pre-SPT 和加固后Post-SPT1、Post-SPT2值可知,振冲器头部未能到达的区域的土体无法被加固,如图3所示。

因此砂的级配和含泥量对于振冲影响大,级配良好的砂振冲时易于穿透,并且土体密实度大大提升;而对于级配不良且含泥量较小的砂,容易发生振冲器下沉困难的情况。

第6期 潘志刚等:码头基槽深水深层无填料振冲施工技术研究 129

图2 Z1区及Z3区振冲前 图3 Z1区加固前后 SPT对比图 SPT对比图(2)水压和水量的影响

本项目选用水泵功率为75kw、扬程100m、流量为45m3。施工时水泵上压力表显示出水水压为0.8MPa左右,因水管路径太长,且存在较多的接头、转弯等,所以管道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较大,造成较大的水头损失。经过现场流量测试发现,振冲器在水面以上时流量约为550L/min;而当振冲器沉入水下的砂中时,其流量仅为350L/min。水量减小为原来的63.6%。由此可见,深水深层砂振冲时,在振冲器受到水压下,出水量大幅减小。

(3)振冲器的激振力的影响

在换填砂振冲施工时,发现75kw振冲器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就无法继续进行下沉。而采用100kw和132kw振冲器时,振冲器下沉深度稍大,但仍然无法继续下沉。试验结果显示,振冲器的功率越大,激振力越大,对周围土体的液化作用越明显,其下穿能力越强,振冲器下沉深度相对就大。

三、振冲施工下沉困难解决的措施

基于前述可知,砂的级配和含泥量、水压和水量、振冲器功率等是影响振冲器一次振冲厚度的重要因素。施工时,首先选择合格的砂源,确保砂的级配和含泥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但现实中,很难大量找到上述研究中提及的具有最佳含泥量和颗粒级配的砂,只好从现场施工工序的调整和目前国产振冲设备改进方面加以考虑。通过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基本解决了项目的深水深层振冲加固地基的问题。

1.分层振冲

振冲器所受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是影响下沉的关键因素,在无法使回填砂的颗粒级配及含泥量达到最优时,减小层厚,就可以相对减小振冲器所受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振捣器就可以穿透该层,振冲处理结果达到设计要求。本项目的回填砂深度大,现有国产的振冲器无法一次下沉到设计处理高程。最佳分层厚度为6m,振冲器可以穿透此厚度,每层振冲施工完成后,均进行SPT自检,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振冲。实践证明,采用分层回填和振冲施工方法,虽然效率稍低,但却能很好地解决振冲器下沉困难的问题。

2.采用高压水泵

根据现场振冲试验,因受深水压力及管路阻力的影响,振冲器配备的常规水泵无法满足深水深层砂振冲的需要。采用高压水泵增大水压和水量方式,来辅助振冲器下穿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现场多次试验,证明此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目前,大部分国产的振冲器出水口均位于振冲头末端,仅能向下冲水。建议后续遇到类似本项目的深水深层砂振冲施工时,在设备选用方面,可以跟振冲器生产厂家联合开发专用供水设施,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考虑:

(1)采用高扬程和大流量的水泵;(2)最好将供水管道集中在振冲杆内腔,减小振冲器的侧摩阻力;(3)综合考虑水泵扬程、流量、管道接口和出水口数量的适配性,减少不必要的水头损失;(4)调整振冲器头部出水口的分布,除了现有的振冲头底部出水口外,在振冲器头部四周增设水平出水口,以水平向切削土体,可以增大振冲器下沉能力。

3.采用大功率振冲器

建筑地基处理规范指出,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宜采用大功率振冲器[2]。通过本项目振冲实施中发现,振冲器功率越大越有助于其下穿。笔者了解到目前世界上著名振冲厂家Keller在进行科威特某地基处理项目时采用功率为290kw 的振冲器,其陆地振冲深度为20m左右。该项目中除少部分区域振冲器无法下沉至设计高程外,其他均可以顺利振冲。

由于国内设备的局限性,大功率振冲器往往受工艺制造等原因,配套的减震器作用不明显,且上部振冲杆刚度太小,无法承受大功率振冲器的剧烈振动,导致振冲器稳定性较差、设备故障率高。因此,在采用大功率振冲器振冲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振冲器本身及其配套设备的制造工艺[3],特别是振冲杆和振冲器头部之间的减震措施必须予以重点考虑。

四、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对于级配良好含泥量8%左右的砂水下振冲,采用100kw振冲器,2.5m间距,上提间距0.5m,留振时间30s 进行振冲,效果最好。

对于含泥量为3%左右的水下换填砂,采用132kw及以下功率的振冲器,振冲时普遍存在振冲器下沉困难的情况,振冲器穿过的土体密实度可达到设计要求,振冲器未到达区域的土体无法被加固。

通过对振冲器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振冲器所受的侧摩阻力和端部阻力是影响振冲器下沉的主要因素,保证振冲器周围土体的液化程度和范围是振冲器顺利下沉的前提。

土体颗粒级配和含泥量对振冲影响较大,100kw振冲器在细颗粒缺失且含泥量为1.02%的回填砂中仅能下穿3.5m 左右,而在级配较均匀且含泥量为7.36%的回填砂中却可以轻松下穿8m。

参考文献

[1] 宋钢贤.振冲挤密法在深层回填砂地基处理中的改进应用

研究[J].珠江水运,2014,(11):86-88.

[2] 吴建平,吴世明.重塑含粘粒砂土的动模量和液化势[J].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2(6):13-19. [3] J 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