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基本信息
汽化和液化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中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指导思想1、充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3、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此教案是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学习将近一学期的情况下设计的。这个学期,学生基本对新的教法基本上已接受,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索的方法。这节课将大部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的精神。教案特意提出两个加快蒸发的假象,让同学反驳讨论。
2、以前的课件中实验结论是在屏幕上展示出来的,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时,语言表达上不够确切,这次,我把三个实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虽然多花费了点时间,但留在学生眼中的时间长一些,解释生活中的有关蒸发的现象时,语言表达更到位,当然学生对这块知识的记忆也会更长久点。
减慢蒸发的方法:降低液体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四、 蒸发的应用和危害。
教学反思
1、“蒸发致冷”部分,小男孩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的那副画,以前所采用的是书本上的原图,静态的,不逼真,这节课采用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动画,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如身临其境,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回答也更到位,并且非常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代表陈述。(将学生分成两组:正方代表有好处,反方代表有坏处)
(教师不要参入,作个忠实的观众,最后各组派一个代表陈述)
目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通过辩论反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并将课堂推入高潮。
教师提问:既然蒸发有这些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快蒸发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事例讨论、分析归纳。
教师提问学生归纳的结论:(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补充或反驳其他组的结论)师生一起归纳出结论。教师板书: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学生都回答后引入课题:蒸发
然后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现象?学生搜集现象并交流回答。
再提问;据同学们列举的蒸发现象的事例,同学们想了解关于蒸发的哪些知识?想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概括学生的问题:1、蒸发有什么特点?与沸腾有什么不同?2、蒸发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怎样变化?
3、怎样才能加快蒸发?
板书设计
蒸发
一、蒸发有什么特点?与沸腾有什么不同?
结论: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二、蒸发过程如何吸热?温度如何变化?
结论:液体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液体和液体周围的温度要降低。
三、怎样才能加快或减慢蒸发?
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3、以前做“蒸发致冷”演示实验时,是我和学生共同做实验,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虽然也能感受到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方向,但总感觉是由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进程。这次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做实验,自己记录实验数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看到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趋势,对比更鲜明,课堂氛围显然更活跃些。
本次课的不足:在实验前,先提出实验的要求,再显示三个实验目标及操作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不认真的学生根本没将操作要求看完就开始实验,没按规定进行实验,因此得出了错误的实验结论。在下次进行到类似环节时,要让学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后再动手实验。各知识块之间既要有区分,也应有联系,老师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中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中,而我在这个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在课后,我已经思考并设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输入教案中,今后讲这节课时,我肯定能做得很好。评价语不够丰富,难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后,要多看名师的课堂录。
教师问:在刚才获得的结论时,我们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学生回答。
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要得到减慢蒸发的方法我们可应用逆向思考法,结论应是什么呢?教师补充板书。学生回答。
提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应用?
学生列举实例并分析。目的:培养学生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知识小结、研究方法小结、探究问题的思路小结。学生小结。
目的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
提问实验方案内容并让学生表演自己的实验设计。学生实验。(用酒精和干棉球分别包住温度计液泡,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结论:液体得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液体得温度要降低(或液体周围的温度降低)
提问:根据蒸发吸热的知识,你认为蒸发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教学流程示意
演示实验(教师)-------观察举例引出课题(学生)---------讨论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逐一解决问题(猜想与反驳-----搜集事例或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首先复习沸腾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回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蒸发的特点。
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法,教师先演示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然后再说应用。
百度文库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的特点。2、了解加快蒸发和减慢蒸发的方法。3、知道蒸发吸热制冷。4、会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蒸发吸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蒸发吸热的探究过程。2、利用搜集事例的方法归纳加快蒸发、减慢蒸发的方法。3、蒸发吸热制冷。
3、分析得出的结论:提问学生得出的结论并板书。
结论(一)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解决问题(二)1、猜想:蒸发过程是否吸热?温度如何变化?
提问内容:刚才,同学们的猜想究竟谁得正确呢?下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和设计。)
学生讨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与学生逐一解决提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一):蒸发有什么特点?学生据蒸发的事例讨论猜想并阐述理由或实验证明。
1、猜想:提问内容:蒸发发生的温度、发生的位置是什么?你回答的理由是什么?
2、组织学生寻找事例或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误。
教师走下讲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或搜集证据并得到结论。目的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学情分析
蒸发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蒸发的特点,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沸腾实验及特点也在上节课完成,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
引入新课:用棉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擦一下。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1、黑板上的酒精到那去了?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将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提问:2、酒精以什么状态到空气中去了?学生回答。
提问:3、这一过程中酒精是否发生沸腾现象?学生回答。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生活中的事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汽化和液化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中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指导思想1、充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3、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此教案是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学习将近一学期的情况下设计的。这个学期,学生基本对新的教法基本上已接受,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索的方法。这节课将大部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的精神。教案特意提出两个加快蒸发的假象,让同学反驳讨论。
2、以前的课件中实验结论是在屏幕上展示出来的,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时,语言表达上不够确切,这次,我把三个实验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虽然多花费了点时间,但留在学生眼中的时间长一些,解释生活中的有关蒸发的现象时,语言表达更到位,当然学生对这块知识的记忆也会更长久点。
减慢蒸发的方法:降低液体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四、 蒸发的应用和危害。
教学反思
1、“蒸发致冷”部分,小男孩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的那副画,以前所采用的是书本上的原图,静态的,不逼真,这节课采用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动画,很形象逼真,看的人也如身临其境,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回答也更到位,并且非常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代表陈述。(将学生分成两组:正方代表有好处,反方代表有坏处)
(教师不要参入,作个忠实的观众,最后各组派一个代表陈述)
目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通过辩论反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并将课堂推入高潮。
教师提问:既然蒸发有这些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快蒸发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事例讨论、分析归纳。
教师提问学生归纳的结论:(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补充或反驳其他组的结论)师生一起归纳出结论。教师板书: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学生都回答后引入课题:蒸发
然后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现象?学生搜集现象并交流回答。
再提问;据同学们列举的蒸发现象的事例,同学们想了解关于蒸发的哪些知识?想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概括学生的问题:1、蒸发有什么特点?与沸腾有什么不同?2、蒸发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怎样变化?
3、怎样才能加快蒸发?
板书设计
蒸发
一、蒸发有什么特点?与沸腾有什么不同?
结论: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二、蒸发过程如何吸热?温度如何变化?
结论:液体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液体和液体周围的温度要降低。
三、怎样才能加快或减慢蒸发?
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3、以前做“蒸发致冷”演示实验时,是我和学生共同做实验,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虽然也能感受到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方向,但总感觉是由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进程。这次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做实验,自己记录实验数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接从看到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趋势,对比更鲜明,课堂氛围显然更活跃些。
本次课的不足:在实验前,先提出实验的要求,再显示三个实验目标及操作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有些不认真的学生根本没将操作要求看完就开始实验,没按规定进行实验,因此得出了错误的实验结论。在下次进行到类似环节时,要让学生先共同熟悉一下操作要求后再动手实验。各知识块之间既要有区分,也应有联系,老师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中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的探究和学习中,而我在这个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在课后,我已经思考并设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输入教案中,今后讲这节课时,我肯定能做得很好。评价语不够丰富,难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修成正果。今后,要多看名师的课堂录。
教师问:在刚才获得的结论时,我们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学生回答。
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要得到减慢蒸发的方法我们可应用逆向思考法,结论应是什么呢?教师补充板书。学生回答。
提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应用?
学生列举实例并分析。目的:培养学生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知识小结、研究方法小结、探究问题的思路小结。学生小结。
目的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
提问实验方案内容并让学生表演自己的实验设计。学生实验。(用酒精和干棉球分别包住温度计液泡,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结论:液体得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液体得温度要降低(或液体周围的温度降低)
提问:根据蒸发吸热的知识,你认为蒸发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教学流程示意
演示实验(教师)-------观察举例引出课题(学生)---------讨论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逐一解决问题(猜想与反驳-----搜集事例或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首先复习沸腾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回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蒸发的特点。
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法,教师先演示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然后再说应用。
百度文库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的特点。2、了解加快蒸发和减慢蒸发的方法。3、知道蒸发吸热制冷。4、会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蒸发吸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蒸发吸热的探究过程。2、利用搜集事例的方法归纳加快蒸发、减慢蒸发的方法。3、蒸发吸热制冷。
3、分析得出的结论:提问学生得出的结论并板书。
结论(一)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解决问题(二)1、猜想:蒸发过程是否吸热?温度如何变化?
提问内容:刚才,同学们的猜想究竟谁得正确呢?下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一下。(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和设计。)
学生讨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与学生逐一解决提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一):蒸发有什么特点?学生据蒸发的事例讨论猜想并阐述理由或实验证明。
1、猜想:提问内容:蒸发发生的温度、发生的位置是什么?你回答的理由是什么?
2、组织学生寻找事例或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误。
教师走下讲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或搜集证据并得到结论。目的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学情分析
蒸发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蒸发的特点,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沸腾实验及特点也在上节课完成,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
引入新课:用棉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擦一下。学生观察现象。
提问:1、黑板上的酒精到那去了?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将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提问:2、酒精以什么状态到空气中去了?学生回答。
提问:3、这一过程中酒精是否发生沸腾现象?学生回答。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生活中的事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提出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