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恢复期面瘫的治疗操作 (1)阳白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扩散至整个额部或 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下关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颊车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神阙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部或沿两侧扩散 至腰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5)足三里穴:双点温和灸,部分感传可直接传到腹部,如感 传仍不能上至腹部,再取一根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到的近心端点, 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达到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 足三里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一疗 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热敏灸
沅河镇卫生院 蒋成元
《黄帝内经》: “针所不及,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材料产生的艾 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 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到达防 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用:
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2.神经根型 (1)颈夹脊穴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
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感消失。 (2)肩井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 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感消失。 (3)大椎、肺俞穴:三角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 肢扩散传导,如感传不能至腕部,再取一根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 到的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达到腕部,灸至热敏灸感消 失。
气,可觉热感沿头项背腰部督脉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肺俞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胸腔或扩散至整个背 部并向上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神阙穴: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灸至热敏灸感消 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一 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消化性溃疡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中脘、天枢、胃俞、阴陵泉等。
(二)治疗操作 1.中脘穴: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内或扩散至整个上腹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天枢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或沿两侧扩散至腰部,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胃俞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或扩散至整个背腰部,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阴陵泉穴:双点温和灸,部分可直接传到腹部,如感传仍不能 上至腹部,再取一根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到的近心端点,进行温 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达到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阴陵泉 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一疗 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扩热、传热,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天1~2次,10次为 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细定位的探查手法有4种:
1.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左右, 不固定地反复旋转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度。有利于 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2.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 沿经脉方向循经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 度。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热敏灸的选穴原则
1.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 部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2.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 热敏穴位,而痛觉又优于酸胀感。 3.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 为首选热敏穴位。
热敏灸的施灸方法
1.单点温和灸: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双点温和灸:传导经气,开通经络。 3.三点温和灸: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4.接力温和灸:延长感传。 5.循经往返灸: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热敏灸理论
什么是穴位
穴位是个体化、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体表 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到达防病治病 目的的针灸刺激部位。
什么是穴位热敏化
穴位热敏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体表反应现象。 人体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相关穴位会发生热 敏。
什么是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
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 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其他非热感觉 等热敏灸感和经 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 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常用灸法操作

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 在穴位和患处熏灸。
艾灸疗法适合那些病症
寒证、热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 1.寒湿入体,灸优于针。 2.阳虚病症,灸贵于针。 3.瘀血阻络,灸之所宜。 4.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5.热毒之症,亦可灸之。
热敏灸概述
1、热敏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临床18 年的研究成果、专利技术。 2、2006年经国家技术鉴定评选为原始创新技 术。 3、“简、便、验、廉”承古创新型保健技术。 4、“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
热敏灸的“十六字技术要诀”
1.探感定位 2.辨敏施灸 3.量因人异 4.敏消量足

感冒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上印堂、太阳、风池、风府、大椎、至阳、 腰阳关等。
(二)治疗操作
1.对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前额紧痛的风寒感冒: (1)上印堂: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或紧压重感扩散至整个前 额,灸至热敏灸感消失。(印堂上1寸为上印堂) (2)太阳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两侧颞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对于头项强痛的风寒感冒: 大椎、风池穴:三角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 头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对于恶风,恶寒发热,全身乏力的风寒感冒: 分别按序对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穴循经往返和接力 灸,振奋督脉阳气,祛寒解表,可觉热感沿头项背腰部督脉传导,灸 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天2次,灸至症状消失。一般1~2天即可。
热敏灸感消失。
4.脾俞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或扩散至整个腰背部,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一
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支气管哮喘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大椎、至阳、命门、肺俞、神阙等。
(二)治疗操作 1.大椎、至阳、命门穴:循经往返和接力灸,振奋督脉阳
热敏灸疗法的四大规律
1.灸材热敏规律 能够高效激发经气,发
动感传的最佳材料是艾材。
2.灸位热敏规律
部位。
热敏穴位是最佳施灸
每次每穴的施灸剂量, 以该穴热敏灸感消失为最佳灸疗剂量。
3.灸量热敏规律
凡是出现穴位 热敏的病症就是产生灸效的最佳适应证。
4.灸疗适应证热敏规律
热敏穴位的探查
(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在疾病状态 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 域。 (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在上述粗定 位 的狭小区域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穴位发生热敏的特征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 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穴位为中心向周围片状 扩散。 3.传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开始循经脉路线向 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 (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 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 腔脏器感觉甚热。 6.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 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
缺血性中风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百会、风池、手三里、阳陵泉等。
(二)治疗操作 1.百会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颅内或沿督脉向前向后
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风池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沿督脉向 前向后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手三里穴:双点温和灸,部分感传可直接传到头部,如感传仍 不能上至头部,再取一根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到的端点,进行温 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达到头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手三里 和头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阳陵泉穴:患侧单点温和灸,部分感传可直接传到头部,如感 传仍不能上至头部,再取一根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到的端点,进 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达到头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阳 陵泉和头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3~4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一疗 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热敏灸的适应证
临床上凡是出现热敏穴位的疾病,无 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热 敏灸疗法的适应证。 热敏灸对下列病症能明显提高疗效: 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感冒,面瘫,功能 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男性性功能 障碍,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
功能性便秘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次髎等。
(二)治疗操作 1.天枢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沿两侧扩散至腰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大肠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向两侧扩散 沿带脉传至腹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次髎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扩散至腰骶部或 向下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上巨虚穴:双点温和灸,部分感传可直接传到腹部,如感传 仍不能上至腹部,再取一根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到的近心端点, 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达到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 上巨虚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一疗 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慢性支气管炎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大椎、至阳、命门、中府、肺俞、脾俞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治疗操作 1.大椎、至阳、命门穴:循经往返和接力灸,振奋督脉阳气,
可觉热感沿头项背腰部督脉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中府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胸腔并传至上肢,灸至热
敏灸感消失。
3.肺俞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胸腔并向颈项传导,灸至
颈椎病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庭、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肺俞、肩 井、至阳。 (二)治疗操作 首先对风府、大椎、至阳等穴区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 热局部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然后按 以下分型治疗。 1.颈型 (1)颈夹脊穴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 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感消失。 (2)肩井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 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感消失。 (3)风池、大椎穴:三角温和灸,自觉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 部,灸至热敏感消失。
面瘫
(一)热敏穴位探查
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翳风、阳白、下关、颊车、大椎、神阙、足三 里。
(二)治疗操作
1.急性期面瘫的治疗操作 (1)翳风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且扩散至患侧面部, 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下关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颊车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患侧面 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阳白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扩散至整个额部或 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5)大椎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沿督 脉上下传导或沿上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雀啄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 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的施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加强 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感奠定基础。 4.温和灸 用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 3cm左右施灸,使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 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 按以上前3种手法顺序每种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 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然后再施行温和灸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