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革与社会建设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2、教育改革问题 • 教育领域的不公平,一个主要表现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
失衡,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于发达地区、城市、特别 是大城市,集中于富人阶层,一部分人教育过度而另一 部分人则教育不足,尤其城乡之间两极分化。
18
• 高等教育改革的几大问题: • 1)大学教育产业化。 • 2)大学升级升格。 • 3)学校大合并。 • 4)大跃进式的扩招。
16
•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步骤、有规划、分阶段地 进行城乡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及相关基本社会制 度体制的改革。
•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 2)更重要的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 3)在消除城乡户籍差别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
社会福利、医疗、养老、就业等保障一体化的制度。
19
• 3、中产阶层的培育问题 • 中产阶层是指社会上相对富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
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 感,在全社会中处于收入中等水平的群体。作为一个社 会阶层,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 心理特征。
20
• 中产阶层是促进社会变革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力 量和社会基础。
• 稳定的社会结构是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或“橄 榄型”阶层结构,而最不稳定的社会结构 (一)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 1、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 • 在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同
时,在社会结构上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社会向工业的 城市的开放的社会转型。
6
• 2、工业化三个阶段并存,发展时空压缩。 • 工业化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
2
• 主要内容: • 一是发展社会事业。 • 二是优化社会结构。 • 三是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制度及相关体制、机制。 • 四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3
• (二)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十三大“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 十六大、十七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阶段和工业化后期的结构转型阶段并存。 • 3、两个基本问题发生根本变化,收入分配从平均主义到收
入差距过大;产品供给从一般商品短缺到公共产品供给不 足。 • 4、三种机制(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基本形成, 协调三种机制成为新课题。
7
•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占有一定资源和机会的
• (三)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 1、社会改革是为了解决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
果。 • 2、社会改革是要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新的制度基础。
(消费型社会) • 3、社会改革也是为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做好制度准备。民
主制度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更需要诸多基本国家制度作为其基础结构。
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 • 1、人口结构: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两高一低)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率(三低)。
8
• 2、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组织开始发育,逐渐发挥国家与 市场之外的社会整合功能。2011年我国民间组织数量 45.75万个。
• 3、城乡结构:城乡结构变动表现为城市化,即伴随着工 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传统农村 社会逐步转变为城市社会。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发生松动。
(“四位一体”); • 十八大“五位一体”。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 1)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3)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 5)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5
二、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特征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改革与社会建设
• 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 •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社会改革的必要
性。 • 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
1
一、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
• (一)社会建设的含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 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 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9
• 4、区域结构:区域之间的发展由均衡变为不平衡,东、 中、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差异明显。
• 5、就业结构:从农业就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转变为非农业 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 过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007年就业结构:40.8:26.8: 32.4,产业结构:11.7:49.2:39.1。
12
三、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 的若干问题
•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 社会结构的实质是资源与机会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 • 由于国家、市场与社会三大主体在资源和机会的配置中
没有协调运行,导致配置出现偏差和不合理。同时各种 主要资源集中于某些领域和阶层的现象日益明显。
13
• 社会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再 调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必须调整改革和发展 的价值导向,明确提出兼顾公平和效率、更加注重公平, 甚至公平优先的价值导向原则,另一方面各项改革应当 更多地体现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0
• 6、收入分配结构: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形成了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城乡、 区域、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
• 7、社会阶层结构:改革开放前的“两阶级一阶层”结构 逐渐解体,社会阶层结构由简单化到多元化,由封闭转 向开放,传统阶级阶层之外的新阶层形成。
11
14
• (二)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 • 1、农民工问题与基本社会制度改革 • 农民工问题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模式的弊病、
基本社会制度体制的欠缺和不完善以及社会的不公平。
15
• 农民工一般是指具有农村户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城市 (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人员。
• 农民工问题,是指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并在城市生 活,却未能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未能真 正成为城市居民,非工非农或亦工亦农,游离于城乡之 间,处于体制之外,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2、教育改革问题 • 教育领域的不公平,一个主要表现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
失衡,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于发达地区、城市、特别 是大城市,集中于富人阶层,一部分人教育过度而另一 部分人则教育不足,尤其城乡之间两极分化。
18
• 高等教育改革的几大问题: • 1)大学教育产业化。 • 2)大学升级升格。 • 3)学校大合并。 • 4)大跃进式的扩招。
16
•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步骤、有规划、分阶段地 进行城乡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及相关基本社会制 度体制的改革。
•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 2)更重要的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 3)在消除城乡户籍差别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
社会福利、医疗、养老、就业等保障一体化的制度。
19
• 3、中产阶层的培育问题 • 中产阶层是指社会上相对富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
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 感,在全社会中处于收入中等水平的群体。作为一个社 会阶层,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 心理特征。
20
• 中产阶层是促进社会变革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力 量和社会基础。
• 稳定的社会结构是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或“橄 榄型”阶层结构,而最不稳定的社会结构 (一)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 1、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 • 在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同
时,在社会结构上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社会向工业的 城市的开放的社会转型。
6
• 2、工业化三个阶段并存,发展时空压缩。 • 工业化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
2
• 主要内容: • 一是发展社会事业。 • 二是优化社会结构。 • 三是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制度及相关体制、机制。 • 四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3
• (二)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十三大“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 十六大、十七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阶段和工业化后期的结构转型阶段并存。 • 3、两个基本问题发生根本变化,收入分配从平均主义到收
入差距过大;产品供给从一般商品短缺到公共产品供给不 足。 • 4、三种机制(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基本形成, 协调三种机制成为新课题。
7
•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占有一定资源和机会的
• (三)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 1、社会改革是为了解决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
果。 • 2、社会改革是要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新的制度基础。
(消费型社会) • 3、社会改革也是为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做好制度准备。民
主制度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更需要诸多基本国家制度作为其基础结构。
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与关系格局。 • 1、人口结构: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两高一低)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率(三低)。
8
• 2、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组织开始发育,逐渐发挥国家与 市场之外的社会整合功能。2011年我国民间组织数量 45.75万个。
• 3、城乡结构:城乡结构变动表现为城市化,即伴随着工 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传统农村 社会逐步转变为城市社会。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发生松动。
(“四位一体”); • 十八大“五位一体”。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 1)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3)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 5)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5
二、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特征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改革与社会建设
• 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 •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社会改革的必要
性。 • 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
1
一、社会建设问题的提出
• (一)社会建设的含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 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 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9
• 4、区域结构:区域之间的发展由均衡变为不平衡,东、 中、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差异明显。
• 5、就业结构:从农业就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转变为非农业 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 过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007年就业结构:40.8:26.8: 32.4,产业结构:11.7:49.2:39.1。
12
三、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 的若干问题
•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 社会结构的实质是资源与机会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 • 由于国家、市场与社会三大主体在资源和机会的配置中
没有协调运行,导致配置出现偏差和不合理。同时各种 主要资源集中于某些领域和阶层的现象日益明显。
13
• 社会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资源和机会配置的再 调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必须调整改革和发展 的价值导向,明确提出兼顾公平和效率、更加注重公平, 甚至公平优先的价值导向原则,另一方面各项改革应当 更多地体现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0
• 6、收入分配结构: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形成了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城乡、 区域、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
• 7、社会阶层结构:改革开放前的“两阶级一阶层”结构 逐渐解体,社会阶层结构由简单化到多元化,由封闭转 向开放,传统阶级阶层之外的新阶层形成。
11
14
• (二)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 • 1、农民工问题与基本社会制度改革 • 农民工问题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模式的弊病、
基本社会制度体制的欠缺和不完善以及社会的不公平。
15
• 农民工一般是指具有农村户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城市 (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人员。
• 农民工问题,是指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并在城市生 活,却未能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未能真 正成为城市居民,非工非农或亦工亦农,游离于城乡之 间,处于体制之外,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