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与书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
删”——《感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
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
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山东和尚吃什么—— 鲁肃 2.养精蓄锐—— 刘备 3.鸟笼—— 关羽 4.鸟笼破了—— 张飞
5.凿壁偷光—— 孔明
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孤之有孔明,犹 鱼之有水也。”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但政局的动荡,官场的日趋腐败,使他 的理想破灭。饱经忧患的他对人民的苦 难有了彻骨的感受:贫富对立, 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他忧心如焚: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他心怀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 基调?
感伤、叹惋。
●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伤、叹 惋感情的是哪些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寻”字说明了 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 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 诬陷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 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 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 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 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 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 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 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 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 “柳暗”一联。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 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 家,希图扬威边地,建功立业。
“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 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样的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
感伤、深沉的叹惋的思想感情。
6、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壮志未酬的英雄。这 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 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 和共鸣。
7、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 熙十三年(1186),此 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 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 江绍兴)赋闲了5年, 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 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 七律即写于此时。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自”“空”。(1分)这里的“自”“空”是“白白地”“徒劳
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无人
欣赏。渲染了武侯祠周围环境的凄凉,人迹罕至。(1分)
既 说明 随着历史
的变迁,世人已经将英雄遗
忘;
(1分)
也体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寞
和感伤。(1分)
4、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中写了诸葛亮的哪 些事?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有。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 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 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 即便如此,他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 他的内心非常苦痛。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 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 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 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 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 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 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 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 终不渝。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 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 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 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 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 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 抱负难施的感慨。
宋.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 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 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 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 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 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 生活,如“三吏”“三别”, 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 ! 他的诗歌艺术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 或沉郁顿挫;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他创作成就辉煌: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被誉为:诗圣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 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 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 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 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 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诸葛亮
杜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志向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抱负
境 遇 刘备――三顾茅庐 辅佐两朝,六出祁山 遇到明主,知遇之恩
命 运 出师未捷身先死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早年仕途坎坷 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 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既有对比失落的感伤,也有同病相怜的苦楚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 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心向往之的地方)
2、意象“柏”的选用有何作用?
(1)渲染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 蜀相的崇敬之情。
(2)柏树常青,象征蜀相精神万古常青,永 垂不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 字?请简要赏析。(4分)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 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 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 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 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 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 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 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 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 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 并未消沉。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
《游诸葛武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
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 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 九伐中原。
“天下计”——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宏伟业绩
“老臣心”——忠心报国
颈联勾画了一个雄才大略,功绩 卓著,忠贞为国的有为的政治家 形象。
●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呢?
称颂,崇敬,仰慕的 思想感情。
5、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写了诸葛亮 的哪一件事?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精神品质?表现了诗人怎
删”——《感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
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
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山东和尚吃什么—— 鲁肃 2.养精蓄锐—— 刘备 3.鸟笼—— 关羽 4.鸟笼破了—— 张飞
5.凿壁偷光—— 孔明
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孤之有孔明,犹 鱼之有水也。”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但政局的动荡,官场的日趋腐败,使他 的理想破灭。饱经忧患的他对人民的苦 难有了彻骨的感受:贫富对立, 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他忧心如焚: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他心怀天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 基调?
感伤、叹惋。
●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伤、叹 惋感情的是哪些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寻”字说明了 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 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 诬陷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 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 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 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 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 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 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 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 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 “柳暗”一联。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 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 家,希图扬威边地,建功立业。
“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 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样的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
感伤、深沉的叹惋的思想感情。
6、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壮志未酬的英雄。这 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 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 和共鸣。
7、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 熙十三年(1186),此 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 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 江绍兴)赋闲了5年, 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 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 七律即写于此时。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自”“空”。(1分)这里的“自”“空”是“白白地”“徒劳
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无人
欣赏。渲染了武侯祠周围环境的凄凉,人迹罕至。(1分)
既 说明 随着历史
的变迁,世人已经将英雄遗
忘;
(1分)
也体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寞
和感伤。(1分)
4、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中写了诸葛亮的哪 些事?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有。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 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 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 即便如此,他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 他的内心非常苦痛。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 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 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 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 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 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 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 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 终不渝。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 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 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 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 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 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 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 抱负难施的感慨。
宋.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 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 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 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 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 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 生活,如“三吏”“三别”, 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 ! 他的诗歌艺术丰富多彩,或雄浑奔放, 或沉郁顿挫;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他创作成就辉煌: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被誉为:诗圣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 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 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 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 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 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诸葛亮
杜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志向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抱负
境 遇 刘备――三顾茅庐 辅佐两朝,六出祁山 遇到明主,知遇之恩
命 运 出师未捷身先死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早年仕途坎坷 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 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既有对比失落的感伤,也有同病相怜的苦楚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 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心向往之的地方)
2、意象“柏”的选用有何作用?
(1)渲染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 蜀相的崇敬之情。
(2)柏树常青,象征蜀相精神万古常青,永 垂不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 字?请简要赏析。(4分)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 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 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 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 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 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 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 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 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 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 并未消沉。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
《游诸葛武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
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 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 九伐中原。
“天下计”——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宏伟业绩
“老臣心”——忠心报国
颈联勾画了一个雄才大略,功绩 卓著,忠贞为国的有为的政治家 形象。
●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呢?
称颂,崇敬,仰慕的 思想感情。
5、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写了诸葛亮 的哪一件事?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精神品质?表现了诗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