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元代散曲
一、基本概念
散曲:散曲是在唐宋词乐的基础上融合民间俗乐形成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包括小令和套数。散曲在元代叫“乐府”或“今乐府”。之所以称为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
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的一种,与套数相对,指用一个曲牌独立歌唱的曲子。每首小令,一调成文。
套数:又叫散套,是散曲的一种,与小令相对。一个套数,是由两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组曲”。
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由[耍孩儿]、[五煞]、 [四煞]、 [三煞]、 [二煞]、 [一煞]、 [煞尾]七支曲子组成。
散曲与词、杂剧比较
散曲与词:词叫“诗余”,散曲叫“词余”,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文学。不同有二:一是散曲用韵比词更密,甚至句句用韵,而且不论平仄,可以互叶;二是散曲可以加衬字。
附:衬字:曲子句子本格以外的字。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尾声”首句为本为七个字即“我是一粒铜豌豆”,加上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十六个字长的“衬字”。
散曲与杂剧:“杂剧属戏曲艺术”,散曲“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关于散曲与杂剧的关系,人们尚存争议。或以为散曲出现实较剧曲为早(郑振铎),或以为“散曲不是杂剧的先声,而是杂剧的余波”(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二、元代散曲的数量、名家和分期
数量:元散曲作家共200人左右,作品4300余首,其中小令3800余首,套数470余套。以小令为主,使元散曲在总体风貌上与诗、词已相接近。
名家: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卢挚(以上前期)、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睢景臣、刘时中、张养浩(以上后期)等。
分期:元散曲的发展大抵与杂剧相同,可以元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8)年间为界分前后期。
前期活动中心为大都,作品风格以豪放本色为主流,以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杂剧作家的散曲成就最高。
后期活动中心为杭州,作品风格以清丽为主,张可久、乔吉等为后期著名的散曲作家,其中张可久为清丽派的代表,睢景臣、刘时中的作品则以通俗活泼、直白犀利见称。
三、马致远散曲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并有“曲状元”之称,散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作品由近人辑入《东篱乐府》,共100余首。
马致远散曲,一个主要贡献之一,是实现了曲的律化、词化甚至诗化(但又不失曲的本色),并体现了“写意为主”的创作倾向,是“文人曲”的代表作家。同时,马致远也是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的绝唱。周德清称其为“秋思之祖”(宋玉为悲秋之祖),王国维评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又谓:“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要点:秋思之“秋”与“秋思”之思(断肠人)——意境——词化、诗化——词法·句法·篇法(偏正词、鼎足对、排比句、骈散并用、以情融景)
比较:
白朴《越调·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越调·天净沙》(春)
春山暧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四、张可久和乔吉
张可久(1270—1348)和乔吉(1280—1345)是元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两位作家,两人齐名,人称“曲中李杜”。其散曲皆以语言工丽著称,是清丽派的代表人物。
张可久散曲
张可久散曲今存860多篇,是元代散曲创作和存世最多的作家。他也是实现元散曲雅化的作家,将诗材、诗趣、诗境、诗语移入曲的创作,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有人比他为“诗中的杜甫,词中的周邦彦和姜夔”,是无不道理的。清丽且雅,华而不艳,是张可久散曲的基本风格。《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金字经·春晚》
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倚遍危楼十二阑,弹,泪痕罗袖斑。江南岸,夕阳山外山。 乔吉散曲
乔吉散曲今存200多篇,风格奇俊,虽亦为清丽派代表作家,但雅俗并用,天然质朴,明快洒脱。乔吉散曲出现了一种“类词化”倾向,不仅少用衬字,精于锻字炼句,而且在“在内在精神上得到了词的真谛”(李昌集)。乔吉对散曲创作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艺术要求。
《双调·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五、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
张养浩散曲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正,能体察民情,关心民瘼。散曲今存160多篇,内容主要为归隐林泉之作,影响最大的是《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之类表现历史兴衰、关怀百姓疾苦的作品。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一,特殊的写作背景。天历二年1329,作者奉命到陕西赈灾,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著名作品,不久作者因积劳成疾,死于赈灾任上。
其二,“景——情——事——理”的线索。
其三,雄健的笔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其四,历史本质的揭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政治家的同情,思想家的深刻,哲学家的思考)
睢景臣散曲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杂剧有《屈原投江》等三种,已佚。散曲今仅存套数三篇,《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其代表作。当时作同题作品的还有一些人,《录鬼簿》说,白朴、张国宾皆有作,又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的讽刺杰作,有人称之为“新型讽刺散套”(宁宗一)。从题材来说,它是历史题材的散曲,为散曲表现历史内容无疑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艺术实践。
迎驾准备(皇权之威严)——仪仗队(排场之气派)——刘邦(聚焦)
“村民的眼光”(叙述角度)——剥落神圣人物、神圣文化的批判的眼光,观物观世、审视一切的本真的眼光,无视皇威、颠覆皇权的平等的眼光——这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和永恒意义的眼光。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设宴迎驾)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正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接驾、仪仗)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