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姣林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单元必修一第 1 单元课题《沁园春·长沙》主备人危姣林学习课时 2 时间执教人
学习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分析词中意象,把握意象特点。3.说出词人表达的情感或志向。
学习重点分析词中意象,把握意象特点。
学习难点说出词人表达的情感或志向。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第一学时
一、课题导入——图片导入
这个暑期同学们有出去旅游吗?有没有同学去过这儿呢?这是湖南长沙的橘子洲,橘子
洲是长沙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什么有名呢?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是橘
子洲名声大噪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名篇。
二、目标引领
1.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分析词中意象,把握意象特点。
3.说出词人表达的情感或志向。
三、独立自学
1.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
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引导探究
(一)独立寒秋图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时间——寒秋。
地点——橘子洲头
环境——湘江北去
游者——独立
(二)湘江秋景图
1.描绘了哪些意象?
群山中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的船只争相行驶,雄鹰
在天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水中欢快地畅游。
2.一怅一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联想到天地万物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宰。这一怅
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三)峥嵘岁月图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2.下阕给我们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形象?
年青、有朝气、有才华;有抱负、有热情、有力量;关心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视军阀如粪士,蔑视反动统治者
3.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四)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五、目标升华
(一)上、下阕分别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二)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六、当堂诊学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2.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
C. 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为万户侯。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下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七、强化补清
思考: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的秋景多是萧瑟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
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图——时间、地点、环境、游者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船、鹰、鱼峥嵘岁月图——往昔、革命青年
中流击水图——伟大抱负
教
学
反
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