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第一章 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COSO 报 告 还 明 确 了 内 部 控 制的内容,即内部控制包 括五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 联系的构成要素:
控制 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监控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信息 与沟通
风险 评估
控制 活动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图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五、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 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 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 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 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 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 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这个定义反映了一些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 标本身; 内部控制是由人员来实施的,它并不仅仅是政策手册和 表格,还涉及组织中各个层级人员的活动; 内部控制只能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 绝对保证; 内部控制被用来实现一个或多个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的 类别的目标,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 和合规目标。
2 0 0 8 年 5 月 , 财 政 部 等 5 部 委 联 合 发 布 了 《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基 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 且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执行基本规范。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等5部委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 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 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2011年1月1日起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 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并择机在中小板和 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对于内部控制的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报告系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 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 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 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1972年11月,审计准则执行委员会将内部控制一分为二,由 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或“二要素”阶段。这一阶段 的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 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 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 告第55号》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代替“内部控制系 统”,该公告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下列三个要素组成:控制 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第四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 会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 。2010年4月15日,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 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是我国内部控制 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三、SOX法案推动下的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建设
2004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就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 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由财政部牵头,联合有关部委 ,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四、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完善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历经的几个 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特点。 掌握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 架阶段具有的进步性,了解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了解我国 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框架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1999年10月新修订的《会计法》颁布,该法在第二十七条中 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 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 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 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 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 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 序应当明确。”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
方红星、池国华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内部环境 第四章 风险评估 第五章 内部控制活动 第六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七章 业务活动控制 第八章 内部监督 第九章 内部控制评价 第十章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图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衡量一项制度的价值,不在于其历史渊源多么长久,而在 于其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企业制度的变迁,内部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已经逐渐成为 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效屏障和保障企业实现健康、科 学、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
内部控制 结构
内部控制 整合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一、内部牵制阶段
控制一词最早产生于17世纪,其原始含义是“由登记者之外 的人对账册进行的核对和检查”。20世纪以前,盛行的观念 和实务都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还相对 落后,大规模商品生产尚不发达,内部牵制是适应这一阶段 的时代背景而产生的。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 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 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 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机能主要包括:分权牵制、实物牵制、机械牵制和 簿记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 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二、内部控制体系阶段
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大致为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适应这 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的 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推动下,内部控制由早期的内部牵 制逐渐演变为涉及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业务处理 程序和内部审计等比较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一、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起步阶段
1985年《会计法》对会计稽核所作出的规定,是我国首次在法律 文件上对内部牵制提出的明确要求。 1996年6月,财政部颁发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7年5月,我国专门针对内控的第一个行政规定出台,中国人民 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其中要求金 融机构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该指导原则对于金融机 构内部控制的建设意义重大,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案例引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事件
一 个 被 评 为 2004 年 新 加 坡 最 具 透 明 度 的 上 市 公 司,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 亏损; 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 经营奇才”,却因触犯法律在新加坡锒铛入狱。
分析人士认为,中航油此次的巨额亏损,有可 能是其投机过度、监管不力、内控失效后落入了 国际投机商设下的“陷阱”。中航油新加坡事件 是一个内部控制缺失的典型案例。监控机制形同 虚设,陈久霖违规操作一年多无人知晓。
多达5亿多美元的损失,中航油才向集团报告, 而且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同时也是中航油集团的副 总经理,中航油经过批准的套期保值业务是中航 油集团给其授权的,中航油集团事先并没有发现 问题。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什么是内 部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 什么样的作用?在阐述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 方法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内部控制的产生于 发展,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现有内部 控制规范体系的构成。
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意义有以下三点:
1
2
3
实施内部控制 有助于提升企
业管理水平
实施内部控制有 实施内部控制有 助于提高企业的 助于维护社会公 风险防御能力 众的利益
案例1-1 香港 百富勤破产案例
案 例 1-2 华 夏 证 券公司的衰亡
第三节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 的高度来认识。基于这一认识,COSO提出了战略目标、运 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等四类目标,并指出风险管 理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和监控。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内部控制是组织运营和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 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 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内部 牵制
内部控 制系统
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在于
第一,从目标上看,ERM框架不仅涵盖了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 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而且还新提出了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 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第二,从内容上看,ERM框架除了包括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的五个要 素外,还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 第三,从概念上看,ERM框架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 容忍度;第四,从观念上看,ERM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风险 组合观。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企业内部控 制评价指引
企业内部控 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 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 制审计指引
组
发
人
社
企
资
采
资
销
织
展
力
会
业
金
购
产
售
架
战
资
责
文
活
业
管
业
构
略
源
任
化
动
务
理
务
研 究 与 开 发
工 程 项 目
担 保 业 务
业 务 外 包
财 务 报 告
全 面 预 算
中航油是经我国政府批准于2003年开始从事 油品套期保值业务的,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 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相比较套期保 值业务,衍生品期权交易风险极大,且不易控 制。
不论是中航油内部,还是中航油集团,在内 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都暴露出重大缺陷。
根 据 中 航 油 内 部 规 定 , 损 失 20 万 美 元 以 上 的 交 易,要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 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同意才能继 续;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 动平仓。
2004年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简称ERM框架)。该框架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 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 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 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 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