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6c9c2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1.png)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2《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2《雷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32edf2b4daa58da0114aeb.png)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开展探究式学习, 揣摩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朗读法章节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计划学时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戏曲、元杂剧等的基本知识。
②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多元解读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 从品味个性化语言入手,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把握人物性格, 提高学生戏剧鉴赏能力。
② 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地从人性化层面解读文本,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 收集曹禺及《雷雨》相关资料, 布置看《雷雨》全剧。
2 . 了解话剧的特点。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说说课文包括了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又是如何与有关人物的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的。
3 . 学生自读课文, 并提出不解之处。
第二课时1、探究周朴园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2、教学要点: 探究周朴园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由第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
第三课时1、探究造成周朴园悲剧的原因。
2、通过与记叙文、小说叙述手法的比较,领会剧本的叙述艺术和文体特点。
项目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曹禺及《雷雨》相关知识。
(5分钟)2、了解戏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0分钟)结合戏剧的特点,找出剧中的几对矛盾冲突,分出主次矛盾,提出问题不解之处。
(20分钟)教学重点:了解话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戏剧的人物冲突的设置和安排布局。
教学方法探究法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开始一、印发材料、课前预习(1)了解戏剧常识,明确戏剧鉴赏要点。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讲述《雷雨》全剧故事梗概,理清人物关系。
课件1二、话剧基本常识讲解,重点讲解“三一律”课件21、什么是“三一律”?“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
它规定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要求一个戏剧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68eff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c.png)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a07b5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b.png)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f4649e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f.png)
《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抓住作品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提供解读人物形象的视角,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和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鉴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材分析】本课为高一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现代戏剧。
在中国文学史上,《雷雨》可称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扛鼎之作。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篇目中重中之重,故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可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话剧,所以在学习时应该在课下先给学生们提供话剧的知识,让他们做好充分的预读准备,以便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快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感悟戏剧主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揣摩人物语言,归纳人物性格,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培养文学评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朗读分组讨论设问点拨评价效果初一名师讲堂初二名师讲堂初三全科复习高一名师讲堂高二名师讲堂高考全科强化·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戏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人的理解,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入戏剧人物或他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从创设情境中分析讨论归纳出周朴园这一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讨论理解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评价。
【教具安排】powerpoint课件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1)、什么是戏剧和戏剧文学?(2)、什么是戏剧三要素?(3)、戏剧情节分为几部分?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积极踊跃作答。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3d9a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b.png)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b070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d.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雷雨》教案课题:《雷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话剧相关文学常识。
2、明确人物关系,了解戏剧冲突。
3、通过品味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4、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难点: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度的黑暗和罪恶。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精讲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雷雨是最剧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阵容,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一切郁闷的刁悍力,遮天蔽日、霹雳摇滚而来。
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狂风雨来得更强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讨那个款项主宰、虚伪修饰、罪行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一、自主研究:(学案和课本)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跳舞、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糊口。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不同迥异。
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孕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类地方戏。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走近作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研究。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7882d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2.png)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雷雨》公开课教案必修四
![《雷雨》公开课教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0d50312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0.png)
《雷雨》公开课教案必修四一、教育目标:通过本节公开课,学生将能够:1.理解中国现代戏剧《雷雨》的历史背景、主题和文学特征;2.掌握该剧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性格,并分析这些变化和性格与主题的关系;3.听懂并纵观该剧的演绎过程,并理解演员在表演中的技巧和技巧,以及对话的语言特点;4.传达他们对该剧的见解和感受,表达他们对该剧和作者的评价。
二、预习环节(10分钟)在上课前,老师应要求学生阅读《雷雨》的有关背景材料,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研究。
并请学生做阅读笔记,以便参与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环节1. 引入(5分钟)教师将简要介绍《雷雨》的主题和作者,并提出一个问题: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作者想传递什么样的信息?2. 人物性格分析(15分钟)教师将介绍剧中的主要人物,并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快速了解每位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
3. 剧情解析(25分钟)教师将解释该剧的主要情节和人物间的关系,并询问学生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4. 表演技巧与语言特点(20分钟)教师将讨论该剧的表演技巧和语言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剧。
5. (5分钟)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感受。
同时,老师也会向学生征求对这节公开课的反馈,以帮助改进教学。
四、作业布置1.学生们将阅读该剧的全文,并写出他们对剧中人物和主题的见解或感想。
2.学生将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将其提交给老师。
五、思考题1.在《雷雨》中,女主角范晓萍的命运如何代表了当时女性的整个命运?2.该剧的主题是什么?了解到该剧的历史背景后,您是否认为该剧的主题仅仅是个别人物的生活状态,还是表达了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3.该剧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表演技巧是否能够完美地呈现作者的故事?作为一部价值连城的的中国现代戏剧,“雷雨”让我们能够深入探讨当时中国的社会现象,并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
通过本节公开课,学生将对中国现代戏剧和现代文学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有关表演技巧和语言技巧的知识。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8d0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7.png)
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3.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演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4.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主要内容;2.人物关系及其演变;3.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理解;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4》第十一单元《雷雨》;2.录音机、磁带;3.讲台、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读1.讲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小说《雷雨》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说《雷雨》的背景是什么?–小说《雷雨》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课文解读1.集体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点。
2.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
3.阅读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表现手法。
3. 情境写作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段情境文字,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 电影欣赏1.介绍课文改编的电影,观看其中的经典场景;2.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比较,分析电影中的表演要点和表现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2.思考小说《雷雨》所反映的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与现代社会有何不同。
六、教学反思小说《雷雨》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课文分析、情境写作、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e28dc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4.png)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引言: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清晰透彻的人物性格描写以及揭示社会现实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中的杰出代表。
在高中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雷雨》时,如何制定经验丰富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掌握常规剧本的解读方法。
2、全面了解《雷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掌握角色铺排技巧。
4、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学生能准确表达语言中的表达情感等细节。
5、让学生了解白先勇的《台北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本部分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剧本基本情节,深入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使学生在表演时能够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本部分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因为,本剧集涉及到的内容较为丰富,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应注重让学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雷雨》剧本作者通过介绍曹禺以及他的代表作品《雷雨》,让学生了解该剧剧本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步:引言引入课文,简要介绍剧情和人物关系,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步:剧情解读详细解读剧本中的情节,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每个环节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第四步:人物塑造针对剧中的一些关键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方面。
同时,让学生对不同角色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剧本思想。
第五步:情绪表达讲解戏剧语言运用的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表达情绪和体现角色特点的方法。
通过针对剧中一些情感高潮部分的表演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语言。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最新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bdd19b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8.png)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创作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伟大悲剧…… 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雷雨》第二幕。
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通过矛盾冲突把握全剧的主题是重点,把握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剧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7a148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3.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2)能够把握戏剧的基本元素,如场景、对话、人物关系等;(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雷雨》进行深入解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雷雨》的人物性格和命运;(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雷雨》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3)通过表演、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雷雨》所揭示的人性美与悲剧美;(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2)掌握戏剧的基本元素和文学鉴赏方法;(3)感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2)探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雷雨》中的融合;(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表演、辩论等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雷雨》,了解剧情大意,分析人物形象;(2)收集有关《雷雨》的资料,如剧本、评论、背景等;(3)准备课堂表演、辩论等活动所需材料。
2.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雷雨》的作者、背景及戏剧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雷雨》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3)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认为《雷雨》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3.教学内容与活动:(1)分析人物形象: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③举例分析人物形象的矛盾冲突,如周萍与四凤、周朴园与鲁侍萍等;④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如周萍的悔改、四凤的悲剧等。
(2)解读情节结构:①分析《雷雨》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②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情节,并说明原因;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之间的关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对剧情的影响等;(3)探讨主题思想:①让学生分组讨论,《雷雨》所反映的社会问题;③引导学生关注《雷雨》中的人性美与悲剧美;④举例分析《雷雨》中的善恶美丑,如周朴园的伪善、鲁侍萍的善良等;(4)实践活动中提升表达能力:①分组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雷雨》的魅力;②开展辩论活动,探讨《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等;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2)强调《雷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点;(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ce8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2.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文本主旨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2.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XXX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3.3、XXX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1、情境感悟法2.2、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3、分组讨论法4.4、提问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XXX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XXX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二.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XXX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XXX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XXX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XXX进入XXX,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XXX,演出过XXX、XXX、XXX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根蒂根基。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a5d4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5.png)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1e32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8.png)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雷雨》第一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戏剧的特点及《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对《雷雨》第一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一幕,了解剧情发展,感受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雷雨》第一幕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2. 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3. 社会现实: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2. 答案: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展现了鲁大海的反抗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雷雨》这一经典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雷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461dddaeaad1f346933fcd.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
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723d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01.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雷雨》的故事梗概,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复杂关系。
2.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欣赏和评价戏剧作品的能力。
3.感受曹禺戏剧语言的魅力,理解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性格。
2.理解剧本的结构安排和冲突设置。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2.如何让学生理解剧本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曹禺的戏剧成就,引导学生对《雷雨》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
三、课堂讨论1.分析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虚伪、冷酷。
从周朴园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私、无情。
2.分析鲁侍萍的人物性格:从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中,分析她的刚烈、坚韧。
从鲁侍萍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她的善良、包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剧本结构的紧凑和冲突的设置。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关系。
2.提问:剧本中还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关注?二、课堂讨论1.分析周萍的人物性格:从周萍与周朴园、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矛盾、挣扎。
从周萍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卑、痛苦。
2.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冲、四凤等。
三、课堂小结2.探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四、课后作业2.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课堂表演。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剧本的主题。
2.提问:剧本《雷雨》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二、课堂讨论1.分析剧本中的社会问题:家庭伦理问题: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姻关系、周萍与四凤的恋情。
社会阶层问题: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
人性善恶问题: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https://img.taocdn.com/s3/m/49b0b7b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0.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复杂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话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雷雨》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雨》所体现的人性复杂和现实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雷雨》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课时安排:三课时布置预习: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如有课文剧,可让学生观看。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
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一、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 9 4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第一课时一、《雷雨》的标题《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雷雨》的情节《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
周朴园又娶了繁漪。
并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
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
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三、检查预习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残和罪恶。
第二场: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
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板书戏剧内容,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过去的矛盾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见面现在的矛盾第二场: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周萍会面周朴园←→鲁侍萍冲突周朴园←→鲁大海三、研习第一场的第一层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一层3、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4、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明确: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5、在这一层中,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既然要隐瞒,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她“望着朴园,泪要涌出”?鲁侍萍关于绸衬衫的话,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与前面的隐瞒想矛盾吗?明确: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渴望。
前后也不矛盾。
隐瞒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要通过自己的口吻沉痛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悲愤交加的情怀。
四、布置课外作业1、复习旧课2、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第二课时一、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
二、研读分析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2、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板书设计: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三、角色朗读戏剧的第二场四、布置作业1、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周朴园态度怎样?2、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性质、是什么?3、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第三课时一、分析第二场的内容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板书设计:冷酷的的面孔傲慢的态度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
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工人阶级二、人物形象分析:1 、周朴园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 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板书设计: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2、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
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
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
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
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 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板书设计: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3 、鲁大海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