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探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探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亲赴苏联,与斯大林及苏联其他领导人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协定⑤》。结合当时历史考虑,1950年的中苏结盟,不可否认条约是在双方基本利益一致、相互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不应忽视,两国、两党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彼此互不信任,隔阂甚深。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存在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

关键字:《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盟苏联大国沙文主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亲赴苏联,与斯大林及苏联其他领导人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协定》。关于这个条约及协定,以往中苏两过的大多数历史、政治著作都认为条约维护了中苏两国平等友好的关系和两国主权的完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早在1979年4月就已终止,而今随着当时双方当事人的一些回忆录和俄罗斯的解密文件的问世,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看法,在学术界有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不平等的,其中极大程度的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于条约中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做一个全面的认识。

中苏结盟的初衷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多不承认新中国,与中国处于对立状态。建国之初,国内政局动荡不定,经济、军事、文化等十分落后,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新的经济状况,新中国缺乏恢复经济的物力、财力、人才、经验和技术。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和发展经济中需要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同时遏制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和颠覆新中国的企图。

苏联在当时正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冷战愈演愈烈,国际局势空前紧张。为了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中加强与美国对抗的实力,斯大林无疑需要新中国加盟苏联的东方集团,借助中国在亚洲牵制和打击美国的势力。“对苏联来说,将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辽阔、潜力极大的新中国争取到自己一边,将从根本上改变它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力量对比,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①

可见当时中苏双方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的。1950年的中苏结盟,正是在双方基本利益一致、相互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双方的结盟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从双方对结盟的设想来看,苏联一直是以本国利益出发,甚至不惜损害中国的利益来对待与中国结盟这一问题的,带有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色彩。

在中苏结盟中,毛泽东希望与苏联建立一个平等互利的同盟关系,而斯大林则更侧重于怎样利用好中国这张牌,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以及如何尽量维护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如何以中苏新型关系的表现形式为榜样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②

毛泽东主张废除1945年的中苏条约,另定新约。然而斯大林主张保留1945年中苏条约,而实际上进行一些修改,即不订新约。“斯大林保留原约、实际上作修改的主张,是为了保持战后美、苏、英瓜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体系。他担心中苏一旦废除1945年条约,另订新约,将招致美英的一致反对,极有可能引发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问题。另外,他并不想放弃通过不平等的1945年中苏条约从中国取得的各种特权,对毛泽东也很不放心,没有把握他是否会接受苏联的控制,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铁托。”③

《条约》的谈判及内容

从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到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一共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谈判进行了如此之久,这与两国的利益冲突、斯大林故意拖延时间是分不开的,条约的签定也是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而当时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中国正处于受援国,显然这种妥协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问莫斯科,当天就与斯大林举行会谈,然而两位领导人的第一次对话便在中苏条约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正如上所述毛泽东提出另立新约的要求,而斯大林则以1945年的条约是依据雅尔塔协定而定和废除条约可能会遭到英美等国的反对为理由,拒绝了毛泽东的要求。斯大林的设想是要“寻求一种变通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而在实际上修改现行条约。”④意在表明苏联不准备签订一个新条约。对此,毛泽东只得表示可以保留“中国长春铁路和旅顺的现状”,“眼下不必修改条约”。但他同时指出,“在中国讨论条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定中的立场。我们应该按如何对共同的事业有利来行事。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周到。”毛泽东接着又提出,“是否需要周恩来前来莫斯科解决条约问题”。对此,斯大林显然不高兴地回答说:“这个问题您必须自己决定。可能需要周恩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⑤

此后大约十多天里,由于一开始在订立中苏新约上即意见不合,苏方对毛泽东采取了故意冷落的态度。即使在12月24日斯大林与毛泽东的第二次会谈中,斯大林也绝口不提订立中苏新约的问题。恰在此时,英国一家通讯社传云斯大林把毛泽东软禁起来了,苏方有些着慌。12月30日,印度宣布承认新中国。与此同时,缅甸和英国也表示了承认新中国的意向。毛泽东故意向苏方透露了这些情况,迫使斯大林不得不在签订中苏新约问题上改变态度。此后苏方的立场才出现了明显变化。

1950年1月2日晚,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来到毛泽东下榻处,主动提出签订中苏新约代替旧约的问题,并表示希望周恩来莫斯科。

1月20日,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22 日,斯大林、莫洛托夫同毛泽东、周恩来举行了会谈,主要是谈1945年中苏条约和签订中苏新约问题。斯大林一开头就表示他已经改变原先保留1945年中苏条约的主张,要求就签订新的友好条约进行磋商,并说新的中苏条约可以“不管”《雅尔塔协定》的规定。双方很快就签订中苏新约一事达成了协议。

就条约所述的防止日本及其盟国的侵略,加强双边的协商与合作等内容都是中苏双方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涉及双方利害冲突的是中长铁路,旅顺和大连等问题上。会谈中毛泽东提出“中方应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并且要“缩短协定的有效期限”。周恩来更明确提出中方投资占5l%;“撤消中长铁路的现有理事会和铁路局长职务,代之建立铁路管理委员会,并规定委员会主席和铁路局长由中国人担任”。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坚持要“双方对等参与和轮流担任领导职务”,投资比例也要“平等参与”,只是同意缩短协定的有效期限。⑥双方发生了明显的意见分歧。但经过双方的妥协,同意在大连实行“经济合作”。在中长铁路问题上,双方同意继续对该路实行“共同的经营和管理”。这里应该指出,苏方的这种做法是毫无道理的。该铁路本是帝俄侵略中国的产物,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本来不应该继承这种侵略特权,更不应该将此等特权加于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何况苏联早已于1935年将中东铁路卖与日本,苏联对该路已无任何权利可言。毛泽东等在谈判中同意两国对铁路“共同经营管理”.已属格外相让,苏方坚持在投资、管理上都要“对等”,不能不说是一种继承帝俄对华政策传统的扩张主义行为。⑦

从1月23日起,周恩来和维辛斯基等双方人员开始就中苏新约及协定进行具体商谈。在具体谈判中,周恩来等中方代表坚持原则,迫使苏方做出了不少让步。经过斗争和妥协,双方在各项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