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疗法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肢RIP
下肢:轻度屈髋、屈膝,下肢内收、内 旋,踝背屈,伸趾 。
4、肩部RIP
肩部充分向前、向上方伸展 (对抗肩胛带的后撤、下沉)
5、手RIP
伸腕,伸指,拇指外 展,并处于负重位。
Bobath握手:十指交 叉握手,双手掌心相 对,患侧拇指在上 。
6、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
不可使用暴力进行牵拉。 牵拉痉挛肌肉时起初会感到阻力,随着肌肉的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是由于颈部肌肉和关 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刺 激而引起的影响人的 肌张力及肢体姿势。
颈部扭转→面向侧上、 下肢伸肌张力↑对侧 屈肌张力。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由于颈部关节的肌肉 受到牵拉所引起的本 体感受性反射。
颈屈曲—上肢屈肌张 力↑,下肢伸肌张力↑。
特征:下肢伸肌张力增 高,踝关节跖屈,可引 起膝反张。 (膝关节!)
5、交互性伸肌反射
患者仰卧,头中立,双下肢伸展,刺激 一侧足底,对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
应用:患者偏瘫侧下肢痉挛严重时可刺 激健侧足底使患肢屈曲来缓解痉挛。
(三)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的控制(key point control) 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张力
3、利用“远端控制点”
上肢远端控制点
下肢远端控制点
(四)良肢位的摆放
根据RIP进行设计 应及早进行,灵活应用 可预防和减轻痉挛,抑制痉挛模式的出
现,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注意定期变换体位
1、仰卧位
头中立,面可转向患侧,肩胛下垫枕; 上肢伸展、旋后,垫枕,腕背伸40度 左右,手指伸展,拇指外展,手的高 度高于心脏水平。骨盆下垫枕,下肢 外侧垫枕;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轻度屈 膝,踝背屈,足趾伸展。
宗旨:使脑卒中患者重获正常运动模式。
主Hale Waihona Puke 论点:使肌张力正常化,抑制异常 的运动模式。
2、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良肢位 的摆放等抑制患者肢体痉挛,痉挛缓解之后, 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 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 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 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具有重要影响 。 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的关键点,可改
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运动质量的方法 等。 作用: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 → 躯干 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
肩部→肩胛带;骨盆→下肢 远端控制点:手指→上指、手部;
足 →下肢、足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 的运动
Bobath疗法
南通大学
蔡俊燕
一、概述
Bobath技术是英国治疗师Bobath夫妇共 同创立。
治疗对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 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脑瘫等。
偏瘫?
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脑损伤对侧上下肢体随意运动的
完全或不完全丧失。
1、Bobath技术的治疗原理
Bobath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 体都具有重获正常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 的潜力,因此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 体的正常运动模式是偏瘫患者的康复治 疗目标。
二、治疗原则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
式(翻正反应、平衡反应等) 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制定运动计划(从头
到脚、从近端到远端) 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三、常用治疗技术
反射性抑制模式
关键点的控制
抑制痉挛
良肢位的摆放
患侧肢体的负重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拍打
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颈伸展—上肢伸肌张 力↑,下肢屈肌张力 ↑。
3、紧张性迷路反射
由头在空间的位置改 变而触发
仰卧位—全身伸肌张 力↑(上、下肢伸肌 占优势)
俯卧位—全身屈肌张 力↑(上、下肢屈肌 占优势)
4、阳性支持反射
是脚掌或趾时的皮肤外 感受器(压觉)及脚趾 受压后足部骨间肌受到 牵拉,本体感受器受到 刺激时机体产生的反应, 即突然压迫足底的刺激 引起肢体所有伸肌(屈 肌)收缩,以稳定各关 节便于负重。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
头 向患侧侧屈,面向健侧
肩胛带 后撤、下沉 肩关节 内收、内旋

肘关节 屈曲
前臂 旋前
腕关节 掌屈、尺偏
拇指 内收、屈曲
手指 屈曲
上肢以屈肌亢进为主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
? 躯干 向患侧侧屈并向 后方旋转 骨盆 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髋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 伸展或过伸展 踝关节 跖屈、内翻 足趾 屈曲、内收
适应现象,肌肉的阻力会随之下降。 牵拉痉挛较强的肌肉,应缓慢持续进行,预防
牵张反射兴奋而产生的更明显的肌张力增高。 对于严重痉挛的肌肉,需要重复牵拉才能达到
缓解的目的。
(二)利用反射机制抑制异常肌张力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肩部
头颈部
骨盆
胸骨柄
拇指
拇趾
1、控制中心关键点
适用于躯干肌肉痉挛的 患者。
方法1:患者坐位,身体 放松,治疗师位于患者 身后,双手放在胸骨柄 中下段,双手交替将患 者向左右及上下缓慢拉 动,作出“∞”柔和的 弧形运动,重复数次, 可降低躯干肌肉张力。
2、控制中心关键点
方法2:治疗师一手 放患者背部,向前上 方推使患者挺胸;一 手放胸骨柄上,向下 挤压,使患者塌胸, 重复数次,可降低躯 干肌肉张力。
下肢以伸肌亢进为主
划圈步态的原因?
结合偏瘫患者常见的 痉挛模式考虑
划圈步态的原因
由于典型的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引起。 患侧下肢迈步相屈髋屈膝不充分,踝关
节跖屈、内翻 (使患侧下肢相对过长), 导致迈步时提髋,形成划圈步态。
(一)反射性抑制模式
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 RIP)是专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异常运 动和异常姿势反射而设计的。
几乎与偏瘫患者痉挛模式完全相反。
1、躯干RIP
原因:痉挛+感觉丧失 患侧躯干短缩 RIP: 充分牵拉患侧躯干 方法:健卧,治疗在患者身后,一手扶
肩,一手扶髋,向相反方向做充分牵拉 , 并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


缓慢?
2、上肢RIP
上肢: 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 伸腕,伸指,拇指外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