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小练笔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课后小练笔教学案例

第五小学郑小梅背景说明:

我们班孩子在三年级描写景物时(东征广场),感觉很难写。我分析了学生习作,大致有以下几类问题:

1、文章干巴巴,毫无文采。

2、文章太短,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一种景物);

3、写景中,写事占的篇幅还太多,还夹杂着一些与内容无关的事情;

4、段落的衔接不好,段落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有些乱,如写了花,又写其它,再接着写花。

近两年学校开展了各项阅读活动,所以这次公开课我选择了写景,看看孩子们通过近期的阅读积累及实地参观东征广场,仿照《颐和园》的写作手法,再次完成《东征广场》的小练笔。

主题:

三年级已经练了描写东征广场的作文,升入四年级为什么还要重复同一个文题呢?是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四年级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回顾《颐和园》的游览顺序,学习文章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审美能力以及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能恰当地运用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及写作方法进行生动、准确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

1、出示图片。

2、生回答,师肯定。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好,今天我们换另外一种方法上课。换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六个字,读课文,学作文。

三、读课文,找骨架

1、出示句子。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生读屏幕上的句子。(这几个句子就是这篇课文的骨架。“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

分步指导,学写作文

1、学整体构思

①师提问:什么是首尾呼应?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两句是“首”和“尾”。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总结“移步换景”。

②师问:什么是移步换景?生再读句子。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边走边看,就是移步换景。

③总结方法。

2、学段落表达:读“长廊”这一段。

3、学语言运用

3、学语言运用

①师读课文。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屋顶和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上,有游船、画舫。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

②师启发:为什么读出来不好看,不好听了?

③生讨论后,师生互读,感知形容、比喻。

⑤总结:把一个词变成较长的内容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叫做形容,第二种方法是比喻,打比方,让事物的形象鲜明起来。

4、小结:学写游记,学了三种方法。从全文构思来看,首尾呼应,游览的点要一个一个地细细来写。在写一个景点时要先总说一下,然后分层次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把简单的写得复杂一点,把枯燥的写得生动一点,加上形容词,用上比喻,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篇《东征广场》。

五、现场作文

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读课文写作文

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备比喻

课后反思:

通过学生的仿写,我在巡视中发现多数学生写得很好,

充分发挥了想象,运用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得很生动、具

体。

总之,我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

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

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坚持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