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观能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主观能动性
考纲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知识要点
(一)知识体系
1.是什么想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做
⑵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精神状态
⑴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
主观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⑵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⑶人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
3.怎么做⑴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⑵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二)点拨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我们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先了解、认识规律,并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而这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外,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这同样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们只有对客观规律把握的程度越高、了解得越深,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越能取得积极的效果。从质的差别上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防止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
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观点。
2.如何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正视客观条件的关系
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需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条件作用于对象。即使我们有了关于对象的规律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它。
所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客观条件也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它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但是这种制约作用又恰恰要求人们去研究条件,促使人们积极地利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并设法限制不利条件的作用。同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又给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3.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积累知识和能力。一个人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就必须善于把这些主观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行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其次,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必须选择正确的利益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考点扫描
1、了解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2、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巨大推动作用。
4、理解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知道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懂得人们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5、了解分析与综合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6、了解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懂得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二、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现象是;本质是。
2、对事物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的
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3、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
。 4、真理是。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
,
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5、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6、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
、。而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们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7、分析就是
的思维过程。
综合就是
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
,又要。
8、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就要、
、、。(二)完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间联系)
(一)重点知识
1、现象与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第二,程度、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第三,作用不同。正确的感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而正确地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相互33认识的根本任务
3、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从现象与本质. 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因为现象和本质、规律是有区别的。
②从认识的程度. 水平来说,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因为对本质、规律的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2)如何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①通过实践这条根本途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检验标准,离开实践主观和客观就不能联系起来,不能形成认识。
②创造必要的条件
A (前提):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关键):对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的加工制作。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实践过程是创造必要条件的过程,贯穿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