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两河流域课程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课程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文明成就;2. 掌握两河流域的主要国家及其发展过程;3. 识记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与其它古文明的联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两河流域地理环境及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3. 学会运用比较法,探讨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尊重和敬畏之心;2.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对文明发展的认识;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为主题,设计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后续学习世界历史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环境特点,为学习两河流域文明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世界古代史》第一章第二节“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2. 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介绍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主要国家及其发展过程,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材章节:《世界古代史》第一章第三节“两河流域的主要国家及其文明成就”3.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详细讲解两河流域在农业、建筑、法律、数学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经典著作。

教材章节:《世界古代史》第一章第四节“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4. 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古文明的联系。

教材章节:《世界古代史》第一章第五节“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古文明的联系”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的发展历程,包括苏美尔人、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等历史阶段。
2.详细讲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农业、手工业、商业、楔形文字、宗教、法律等方面的贡献。
3.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对法律制度的贡献,楔形文字对文字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图片、文献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设计10道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简答题:让学生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简答题作答:
a)请简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b)请列举两河流域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c)请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河流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择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及其对文明的影响”、“楔形文字的演变与传播”等。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主板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

2、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并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了解两大古文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其的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特点、表现。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1. 引言古代两河流域,这可是个让人神往的地方啊!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古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里是文明的摇篮,闪闪发光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这一课,我们要深度探索古代两河流域的魅力,看看那些古老的故事和辉煌的成就,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脉搏。

2. 教学目标2.1 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个地方在哪儿。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像两条巨龙,盘踞在如今的伊拉克,滋养着这片土地。

哦,别小看这两条河,历史上可是给无数文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真是“水至清则无鱼”,但在这里,水可是满满的。

2.2 探索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成就接下来,咱们得聊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真是个多才多艺的群体!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法律,甚至搞出了自己的历法,真是有模有样的!想象一下,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那可是个传说中的地方,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听说连神仙都想在这里度假呢。

3. 教学活动设计3.1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生活在古代两河流域,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的小伙伴可能想当一个伟大的法官,制定公正的法律;还有的可能想做一名了不起的农夫,耕耘出丰收的土地。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们不仅能放飞想象,还能深入理解当时社会的多样性。

3.2 手工活动然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手工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古代的泥板。

其实,古人用泥板记录信息,算是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了!学生们可以在泥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画一些古代的图案,想象一下,当这些泥板完成后,真的是小小的历史作品呢。

4. 小结与反思在课程的最后,咱们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反思:“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这可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哦!从法律到农业,这些古老的智慧,今天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烁着光芒。

再说了,历史总是教会我们很多,没准儿某个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呢。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内容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它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上课“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内容,引入本节课“两河流域”中的古巴比伦文明,展开本课内容学习。

(二)讲授新课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教师活动出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2)学生活动●古代两河流域(又称“新月沃地”)●地理位置:西亚●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代表: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归纳苏美尔文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生活动●文字:楔形文字●历法:阴历/太阴历●数学:60进制●技术:最早灌溉技术制陶技术(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征服。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新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兴亡。

2.古巴比伦王国(1)教师活动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

他极力神华自己,自称“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2)学生活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主要的文明成就,如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

技能培养: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尊重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两河流域的主要文明及其特点,如苏美尔的文字系统、建筑艺术等。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短介绍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铺设知识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包括河流、气候、地形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文明的发展。

讲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讨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主题,如宗教、科技、艺术等。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经典案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或“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分析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地图等,辅助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课题:古代两河流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该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时间:预计为2周(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水利系统。

2.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城市建设、政治和王朝更迭等方面。

3. 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包括文字、法律、宗教和艺术方面。

4. 体会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位置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与水利系统(25分钟)1. 学生观看图片或地图,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水利系统,包括人工灌溉和防洪措施。

三、历史发展(45分钟)1. 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农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2. 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设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早期城市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3. 通过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王朝更迭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变革对文明的影响。

四、文明贡献(45分钟)1. 介绍古代两河流域发明的文字系统,并与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文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讨论古代两河流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和宗教信仰,了解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信仰的影响。

3. 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作品(雕塑、绘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艺术风格和主题。

五、影响与遗产(3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两河流域的影响,例如对现代农业、城市规划和社会组织的启示。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关于古代两河流域遗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思想传承、遗址保护等。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评价课程的有效性,并鼓励他们对古代两河流域继续深入学习。

作业:1. 学生独立完成对古代两河流域的研究报告,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等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资料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哪个地区吗?它为什么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历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介绍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的兴衰过程。

3. 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如文学、艺术、科技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尊重和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2.强调两河流域古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
3.引导学生思考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两河流域古文明,拓展历史知识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学习内容,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图,要求涵盖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古国的兴衰过程及主要成就。(占总作业量的40%)
3.结合历史地图、历史年表,梳理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两河流域古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重点: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
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地展示两河流域古文明的成就,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河流域古文明的起源、发展、成就及其影响。
(5)作业:布置与两河流域古文明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张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条河流是哪两条吗?它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教案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为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问题的设定、活动的组织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摆脱传统“满堂灌”形式的教学,促进学习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学目标】1.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3.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理解君权神授。

4.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认识到《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出自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的大河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大河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结构上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代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更加全面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对世界历史内容比较陌生,可通过时间轴梳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

引入文献和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从《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二是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三是对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涉及的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关系做了规定。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文献阅读、图片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重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教学难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衰落原因2.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相关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与气候1.1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两河流域的位置,了解其位于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2 气候特点:介绍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热带沙漠气候、季节性洪水等,以及这些特点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苏美尔文明的兴起2.1 历史事件:介绍苏美尔文明的兴起背景,如农业发展、城市国家的形成等。

2.2 人物与成就:介绍苏美尔文明的重要人物和成就,如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阿卡德、苏美尔文明的文学和艺术成就等。

第三章:阿卡德帝国与巴比伦帝国3.1 历史事件:介绍阿卡德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巴比伦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3.2 人物与成就:介绍阿卡德帝国的建立者阿卡德、巴比伦帝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等人物,以及他们的政治、法律和宗教成就。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与社会4.1 农业发展:介绍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如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

4.2 社会结构:介绍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如贵族、农民、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存在和相互关系。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艺术5.1 文学成就:介绍两河流域的文学成就,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等。

5.2 艺术特点:介绍两河流域的艺术特点,如壁画、雕塑、建筑等,并分析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及其历史地位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给我们现代社会带来了哪些启示?”要求:以对话形式记录下来,不少于300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家庭沟通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简史》等相关书籍,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其他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一张两河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区在古代有着怎样的文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两河流域的了解,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强调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导入新课。
高一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重要文明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体包括: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古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研究和解读能力,学会从地图、文献、实物等不同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并能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范文总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 通过学习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等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 河流对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生活的影响3. 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发展4. 阿卡德王朝的建立与衰落5. 巴比伦帝国的繁荣与灭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的主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原因,以及各个王朝的更迭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图片、地图、文物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帝国为例,深入剖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河流对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讲述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其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4. 介绍阿卡德王朝的建立与衰落,引导学生认识王朝更迭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5. 讲述巴比伦帝国的繁荣与灭亡,总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特点。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特点,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轨迹。

2. 探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楔形文字、法律制度、建筑风格等。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教案主题:两河流域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2. 了解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3. 掌握两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教学重点: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2. 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3. 两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理解;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两河流域地图、图片资料等;3. 预先准备好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寻找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 引导学生讨论两河流域在古代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 通过教学PPT,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特点;2. 介绍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等;3. 重点讲解两河流域的农业、城市建设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贡献。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或国家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成员讨论并撰写关于该城市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小结;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知识巩固1. 老师提问,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两河流域的两大河流是哪两条?b)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的共同特点有哪些?c)两河流域的城市和农业有哪些特点?d)两河流域的法律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五、课堂总结1.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总结两河流域的重要性和古代文明的贡献;2. 引导学生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了解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和贡献;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展示的表现;2. 知识竞赛的结果;3. 作业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文明特点。

2.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地理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文明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教学难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

(2)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那么还有哪个文明同样位于大河流域呢?(3)学生回答:两河流域文明。

2.探究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1)展示两河流域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3.分析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1)展示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4.学习两河流域文明特点(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1)农业文明:农业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农作物种植。

2)城市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出现了众多城市,城市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3)宗教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信仰多神教,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4)文字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创造了楔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

5.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1)讲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包括苏美尔时期、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等。

(2)引导学生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如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科技进步等。

6.对比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文明(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对比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古印度文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引导学生回顾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2)让学生思考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如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

8.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河流域文明,了解了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特点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比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古印度文明,我们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认识它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3.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时政导入):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产生了怎样的早期文明?导入新课。

导入2(名言导入):“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出自某法典前言内容。

出自古代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它代表了哪一地区的文明?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

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

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2.1 课时安排:2课时2.2 教学内容2.2.1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2.2.2 流域地区的气候、地形特点2.2.3 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活动与农业发展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地图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3.1 课时安排:2课时3.2 教学内容3.2.1 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3.2.2 阿卡德帝国与巴比伦帝国的兴衰3.2.3 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3.3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遗址图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4.1 课时安排:2课时4.2 教学内容4.2.1 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4.2.2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4.2.3 教育、法律与艺术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文明成就5.1 课时安排:2课时5.2 教学内容5.2.1 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5.2.2 数学、天文学与医学5.2.3 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5.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解读、小组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文明成就。

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与信仰6.1 课时安排:2课时6.2 教学内容6.2.1 古代两河流域的主要神祇与神话故事6.2.2 宗教仪式与节日庆典6.2.3 宗教对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影响6.3 教学方法通过神话故事讲解、宗教仪式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强调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1.2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掌握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1 河流与土地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讲解河流对古代文明的影响2.2 气候与农业讲解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灌溉系统2.3 资源与商业讲解两河流域的资源分布和商业发展强调贸易对古代文明的重要性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3.1 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组织和政权形式讲解各个时期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特点3.2 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分层和各阶层角色强调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影响3.3 法律制度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献讲解法律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艺术4.1 宗教信仰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体系和神祇崇拜讲解宗教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2 文学与诗歌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和诗歌特点讲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明的价值和意义4.3 艺术与建筑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讲解艺术和建筑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5.1 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成就和特点5.2 阿卡德王国与巴比伦帝国介绍阿卡德王国和巴比伦帝国的建立与衰落讲解这两个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5.3 古代两河流域的衰落与灭亡讲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原因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承与影响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生活6.1 农业与农作物探讨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植分析农业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6.2 手工业与贸易介绍两河流域的手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贡献阐述两河流域的贸易网络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6.3 城市商业与市场经济探讨两河流域城市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市场经济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作用第七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7.1 天文学与数学介绍两河流域的天文学研究及其对历法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数学的发展及其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7.2 医学与生物学分析两河流域的医学知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7.3 工程与建筑技术介绍两河流域的工程建筑技术,如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分析这些技术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第八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8.1 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探讨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宗教仪式和节日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8.2 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传说介绍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神话传说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分析神话传说在塑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8.3 巴比伦宗教与信仰习俗探讨巴比伦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与变化介绍巴比伦信仰习俗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第九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9.1 诗歌与史诗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诗歌的形式与主题探讨史诗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9.2 戏剧与故事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戏剧表演形式及其主题分析故事文学作品在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9.3 文档与法律文献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资料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分析法律文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十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与工艺品10.1 雕塑与绘画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雕塑与绘画艺术特点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价值10.2 陶瓷与金属工艺探讨古代两河流域陶瓷与金属工艺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这些工艺品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10.3 珠宝与服饰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珠宝制作与佩戴习俗探讨珠宝与服饰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意义第十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与文字11.1 教育体系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分析教育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11.2 楔形文字的起源与传播介绍楔形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过程探讨楔形文字的传播和对后世的影响11.3 文学作品与文献记录强调文学作品和文献记录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续)12.1 天文学与数学(续)探讨两河流域的天文学研究及其对历法的影响(续)分析两河流域数学的发展及其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续)12.2 医学与生物学(续)分析两河流域的医学知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续)探讨两河流域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续)12.3 工程与建筑技术(续)介绍两河流域的工程建筑技术,如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续)分析这些技术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续)第十三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续)13.1 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续)探讨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续)分析宗教仪式和节日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续)13.2 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传说(续)介绍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神话传说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续)分析神话传说在塑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续)13.3 巴比伦宗教与信仰习俗(续)探讨巴比伦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与变化(续)介绍巴比伦信仰习俗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续)14.1 诗歌与史诗(续)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诗歌的形式与主题(续)探讨史诗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续)14.2 戏剧与故事(续)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戏剧表演形式及其主题(续)分析故事文学作品在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续)14.3 文档与法律文献(续)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资料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续)分析法律文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续)第十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衰落与遗产15.1 文明的衰落探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衰落的原因和过程分析文明衰落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5.2 文明的传承与影响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承方式和途径强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15.3 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探讨古代两河流域遗产的保护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遗产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与艺术、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科学技术、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文学作品、艺术与工艺品、教育与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的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的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亚非的三个大河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

从课标上看,本课的课标要求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及其传播;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共包括三个子目,分别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三个子目内容清晰,结构层层深入,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环境孕育文明发展基础,经历政权更迭在古巴比伦王国时完成统一,《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但本课内容范围广,且部分知识点较为琐碎,因此本课需重新进行整合。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某中学的初三年级学生。

从知识角度看,经过两年历史知识和第一课古代埃及的学习,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认识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初步了解到了不同文明的成就,但是其认知仍处于掌握基础史实的水平,且世界历史部分刚开始系统学习,他们在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上尚未充足,对于分析地域对文明发展的影响也缺乏深入的理解;从能力角度看,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简单分析和判断史料的能力,同时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视频、图片等会更感兴趣,对世界史部分的新知识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这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两河流域的地图和图例,学生能够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基于历史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补充时间轴的形式梳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构建时空观念,且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合理、辩证地评价《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条文,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学习,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楔形文字,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其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3)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地位、作用,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对《汉漠拉比法典》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的相互印证,再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通过学习《汉漠拉比法典》,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手周杰伦演唱的《爱在西元前》,并同步展示歌词。

注意重点标记以下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摸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底格里斯河、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上的字迹、楔形文字”。

教师:这是一首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歌曲,歌词据说是词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这首歌以独特的想象把西亚的历史文明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它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古代文明之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河流域,去了解那段历史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查学诊断。

1.概述。

(1)兴起: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20多个国家,并发明了楔形文字。

(2)融合:苏美尔各国之间不断争斗,外部入侵者乘势而入,苏美尔人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族群之中。

2.建立: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3.发展:公元前1792年,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继位。

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大国。

4.目的: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5.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6.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三、导学施教。

1.目标导学一:“河间之地”。

两河流域炎热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两岸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苏美尔人很早就在河流沿岸定居。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之一,苏美尔人在那里种植大麦、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他们掌握了青铜工具,青铜工具日趋普遍。

他们还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补足。

他们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它们管辖区域都不大,人口也不多。

各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和水源,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

2.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巴比伦城为统治中心。

汉谟拉比宣扬王权神授,将国家的行政、司法、军事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两河流域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主要生产部门,为了促进生产,国家组织扩建和完善灌溉系统。

农业中广泛采用青铜工具。

手工业有纺织、制陶、冶金、造船等门类。

古巴比伦王国有发达的运河网,各地商业往来频繁,贩运的商品包括金属制品、纺织品和谷物等;对外贸易活跃,其商队远达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和印度河流域。

3.目标导学三:依法治国。

(1)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2)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3)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典?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保存至今的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序言和结语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声称立法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

法典正文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刑事判罚、社会等级、经济纠纷等各方面的规定,几乎涉及巴比伦人生活的所有领域。

从法典来看,巴比伦的居民分为全权自由民、非全权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

奴隶可以被买卖、转让。

如果奴隶与自由民发生冲突,同样的罪行,奴隶受到的处罚会更重。

法典明确保护土地出租人的利益,规定如果所租土地遭遇水灾,租户必须按照相邻土地的收成缴租。

法典也有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条文。

例如,如果在出卖的酒中掺水,则卖酒者会被沉入水中。

法典还有保障孤寡等弱小者权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稳定社会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法典体现了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对等原则,在不同等级中维护高等级的利益。

四、练测促学。

1.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
C.加喜特人
D.古埃及人
2.文字是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

苏美尔人创造的古老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3.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A.阿卡德人
B.苏美尔人
C.阿摩利人
D.雅利安人
4.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5.我想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请你告诉我应选哪个作为素材()。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
6.《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

这表明法典()。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

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玛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

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

(1)《汉谟拉比法典》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制定的?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
(1)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时制定。

(2)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3)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来到两河流域,探寻了古代西亚这段尘封的文明。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在这里勃兴,辉煌鼎盛。

透过《汉漠拉比法典》,我们了解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漠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成为古代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为严密的国家。

法律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正如历史学家们的评价:“法典照亮了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照亮了后世的法治之路。

”以《汉漠拉比法典》为代表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两河流域地肥沃,苏美尔人先建国;
创建文字是楔形,种族消亡因内争。

游牧民族乘机侵,阿摩利建巴比伦。

汉谟拉比制法典,巩固统治缓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