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7: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通过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走向,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2)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2)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什么叫世界格局?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对国际形势带来了什么影响?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
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国家朝鲜战争伊拉克战争
苏俄支持中朝作战反对
中国遭受侵略,抗美援朝反对
日本成为战争的大后方提供经济支持
法国、德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对
英国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加对伊拉克作战
问题探究:(1)在表格中填写各国对两场战争的态度。
(2)四张图片和各国对两场战争态度的不同表明了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上述表格。
两场战争充分反映了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的演变。
二战后的世界,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只有一个超级大国,那就是美国,其他国家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纷纷倒向美国这一边。
从社会主义世界来看,也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其他国家政权都是“新生儿”,它们需要苏联的保护。
这样,世界就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对峙的两极格局。
而从各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看,很明显反映出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产生这种世界格局趋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具体就是由于联合的欧洲、日本随着经济实力提升,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美国实力相对衰落。
【新课讲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问题情境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欧共体总部大厦
材料一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年)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合作探究:(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2)你认为欧洲统一的原因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和图片。
多媒体显示:
(1)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感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美苏相抗衡,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欧共体是欧洲若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欧洲统一的原因:
①二战后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②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③美苏争霸的影响。
④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⑤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⑥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问题情境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
合作探究:(1)西欧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
(2)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观察以上一组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
多媒体显示:
(1)欧洲联合过程:
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盟面世;1995年成员国扩大到15个;1999年欧元在11国启动;近年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2)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
国家或组织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4年
美国36.2% 33.73% 31.27% 30.21% 24.36%
欧共体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说明:欧共体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的出口方面对比
国家或组织1965-1972年出口增长率197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所占比重
美国80% 13.4%
欧共体150% 33.7%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
自主学习:学生分析以上材料,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
师生互动
师: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随着欧洲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惊人的速度东山再起。
师:材料三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师: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多媒体显示:欧共体的影响:
(1)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过程评价:由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实现过程,可以看到欧洲结束对抗实现和平、合作的历史启迪;由欧洲走向合作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到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
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由欧共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看出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问题情境3:日本经济的崛起
多媒体显示: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
(1)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美国的大力扶植。
(3)朝鲜、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
多媒体显示:
1955年底,日本第一个由内阁制定的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问世,这是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的计划。
1957年底,对这个计划进行修改,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出现,尤其是民间设备投资的增长率连续保持着高水平。
这次繁荣持续了31个月,史称“神武景气”。
这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的第一个高峰。
此后,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教师提问:教材中对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有较详细的分析。
同学们在学习时,有什么特别的
感受?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1)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日本抓住了战后科技革命兴起的有利时机,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技术革新和改造,大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
日本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的推动。
(3)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
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并且这种扶持对日本的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日本此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日本政府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这是根本的原因。
(4)给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
多媒体显示:
(1)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
(2)1956-1973年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问题情境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多媒体显示:关于日本的一组图片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探究。
师生互动
师:上面图片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生: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师:原因是什么?
生:日本经济的崛起。
师: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过程评价: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社会改革,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订了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再加上受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发展经济的某些策略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并在外交军事上采取一些行动,近来甚至提出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主张,这些行径必须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多媒体显示:三位不结盟运动的领导人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观察以上图片。
问题探究:(1)准确说出上面三个不结盟运动创始人的名字。
(2)什么叫不结盟运动?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它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4)其主要的主张是什么?从20世纪70年代起,不结盟运动有了什么新发展?
(5)不结盟运动对国际关系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师在学生探究回答后加以整理归纳:
不结盟运动是由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等人倡议成立的;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有:①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国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不结盟运动斗争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1973年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不结盟运动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③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④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媒体显示:
教师讲授: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探究:世界格局为什么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
世界格局为什么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问题探究:如何认识和评价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探究参考与提示:100多年来,世界经历了“多极与两次世界大战”“两极与‘冷战’”和“一超多强”三个重要时代。
有专家认为,从“一超多强”再过渡到“多极世界”是可能的,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美国能保持第一大国的地位,除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外,还特别重视利用国际环境和大国关系。
苏联解体后,美国总想找个潜在对手并对其加以遏制,不允许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并挑战美国的地位。
然而,“9·11”事件推动了美国和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因为美国认识到,反恐和许多全球或地区性问题,不是美国单枪匹马能够解决的,需要其他大国协调和合作。
俄罗斯经历了10多年的动荡,尽管近年来经济有较快发展,但仍很难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9·11”事件后,普京总统抓住机遇,调整和改善同美国、北约和欧盟的关系,继续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改善和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旨在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实力和地位。
欧盟加强了合作并日益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必将加强。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近13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幅上升,GDP已居世界第6位,而且可能继续上升。
日本的目标是既成为政治大国,又要成为经济和科技大国,还力图扩大军事实力。
从以上大国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有可能重现,但进程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
问题探究:本课内容叙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的加强。
同学们在学习本内容时,能产生怎样的历史感悟呢?
(1)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决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设计
的。
(2)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3)国际正义和进步力量的团结合作将有力地牵制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扩张,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课堂小结】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天下,形成两极格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联合,实力大增,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同学们,今天的多极化趋势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今天的发展来源于昨天的历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