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LOGO
•采样的注意事项
1. 采样工具应该清洁,不应将任何有害物质带 人样品中。 2. 样品在检测前,不得受到污染、发生变化。 3. 样品抽取后,应迅速送检测室进行分析。 4. 在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食品不允许混在一 起,要分开包装,并注明其性质。
5. 盛样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烯 制品,容器上要贴上标签,并做好标记。
LOGO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
根据批号连同包装一起采样。同一批号
取样数量, 250g以上包装不得少于3个, 250g以下包装不得少于6个。
LOGO
第二种采集方法是代表性抽样: 可按不同生产日期 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 按分析的目的取样
LOGO
如:粘稠不好混匀的液体,从包装内上、 中、下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 叶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LOGO
采样时的记录 样品名称
采 样 地 点
时 数 间 量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 封
LOGO
(2) 采样的步骤
样品一般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种。检样—
—由整批待测食品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 称为平均样品。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LOGO
4. 蛋类去壳后全部混匀。
5. 禽类去毛及内脏,洗净并除去表面附着水, 纵剖后将半只去骨的禽肉绞成肉泥状。检测农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食品样品的预处理

有机物破坏法
定义: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呈气态而逸散,无机物
质或金属元素残留下来。
Hale Waihona Puke 适用范围:此方法用于食品中无机物或金属元素的测定。
主要方法:
干法灰 化法
湿法消 化法
预处理方法
干法灰化法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 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500-550℃)灼烧 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 机成分。
预处理方法
色层分离法
定义: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系列方法的总称。
特点:分离效果好,而且分离过程往往就是鉴定的过程。
分类:
按 分 离 原 理 分 类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差异而分离。 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进行分离。 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来分离。
预处理方法
干法灰化优点 空白值低 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预处理方法
干法灰化缺点 所需时间长 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预处理方法
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 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 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的不饱和健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 物,而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溶解。 • 主要用于有机氯农 药提取液的净化。 皂化法 • 飞原理:酯+碱中酸或脂肪酸盐+醇 • 马主要用于维生素A、维生素D提取液的净化。
预处理方法
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或干扰组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7、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来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时,应结合畜禽传染病学的基础知识, 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织或体液 送检验室检验。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三)采样的标签
标签内容主要: 编号、样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产 品批号、产品数量、存放条件、采样时间、 采样人姓名、现场情况。
1、液体样品的处理
液体样品,指粘度不超过牛乳的非粘性食 品,可直接由灭菌吸管准确吸取25mL蒸馏水 或生理盐水及有关检验的增菌液中,制成1 ︰10稀释液。
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用石炭 酸或来苏尔消毒后的纱布盖好,再用灭菌开 瓶器将盖启开。含有二氧化碳的样品可倒入 灭菌的小瓶内,覆盖灭菌纱布,轻轻摇荡, 待气体全部逸出后,再取样检验。
制备稀释好的检样,按不同的检验项目及 时进行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按国标检验方 法规定。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主要检验项目:
v ①菌落总数的检验 v ②大肠杆菌的检验 v ③致病菌的检验(包括肠道致病菌检验
和致病性球菌检验等)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二)报 告
按检样项目完成各类检验后,检验人员应及 时填写检验报告单,签名后送主管人员签字, 加盖单位印章,以示生效,立即交食品卫生 监督人员处理。
(四)样品的送检要求
1、要快速运送,不要超过3小时。 2、若路途遥远,不需冷冻的样品可1~5℃低
温下运送;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在泡沫塑料 隔热箱内。 3、要注意防污染、防散漏、防变质。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五)样品的处理方法
1、液体样品的处理 2、固体样品或粘性液体食品的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干法灰化
样品→ 炭化(脱水,分解,氧化→ 灰化(500 ~550℃灼烧) →白(灰) 色(无机成分)
(1)灰化温度
视样品和待测成分而异,一般为500~550º C 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因温度过高 而造成某些成分的散失,或因温度太低而灰化不 完全,导致分析结果误差。
(2)灰化时间 对于一般样品,并不规定时间,以灰化完全 为度,要求灼烧至灰分为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 量为度,一般为4~6h。
凯氏烧瓶示意图
注意事项
a.在消化过程中要避免发生炭化现象,溶液颜色变 深就说明硝酸不够,需添加硝酸。添加的量一次不 要过多,以免溶液中残留过多的氧化氮,不易除尽, 影响以后的检验。 b.因汞具有挥发性,测汞时为防止汞的挥发损失, 样品消化最好使用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烧瓶。
c.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样品需放置过夜。因为开始的 反映相当剧烈,故加入硝酸后到开始加热的时间必 须足够。 d.对于产生泡沫多的样品,开始时加2~3滴癸醇或 辛醇效果较好。
消化样品时,仅加入浓硫酸一种氧化剂,加热 时,依靠硫酸强烈的脱水炭化作用使有机物破坏。
硫酸的氧化能力较其它酸弱,沸点又高,因此 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消化过程中消化液炭化变黑 后,可保持较长的炭化阶段,延长消化过程。为了 缩短消化时间,经常要加入一些催化剂如CuSO4等, 或加入硫酸盐如K2SO4或Na2SO4 等以提高沸点。
②高氯酸—硝酸法
高氯酸和硝酸对有机质的氧化能力比硫酸强,
而所需消化温度都比硫酸低,是一种破坏有机质的
常用方法。 优点: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炭化过程不 明显,消化温度低,挥发损失小。但对于某些还原 性较强的样品,如含有酒精、甘油、油脂和大量磷 酸盐的样品,容易引起爆炸,不易采用。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李巨秀 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教研室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
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2)蛋类样品采样
一般随机选取1Kg新鲜蛋类,正常新鲜蛋外 壳完整、洁净,内壳全白、无斑点或污浊, 卵白透明、卵黄不裂、卵白卵黄分明、无血 丝、无异臭味等。
(3)奶类样品的采集
从选定的养殖场(或专业养殖户)选取4-5 头畜禽采全脂奶,采样时应充分混匀、无奶 油形成后采集。如有奶油形成,应把奶油从 容器壁完全刮下搅拌至液体均匀乳化为止。
一般平均样品的数量不少于全部检验项目的
四倍;检验样品、复验样品和保留样品一
般每份数量不少于0.5Kg。检验掺伪物的
样品,与一般的成分分析的样品不同,分析 项目事先不明确,属于捕捉性分析,因此, 相对来讲,取样数量要多一些。
采样量一般为待测样量的3-5倍,每分点 采集量则随样点的多少而变化。一般规定 样品的采样量:谷物、油料、干果类为 500g(干重样),水果、蔬菜类为1Kg(鲜 重样)。
500t以下:不少于1.5kg; 501-1000t:不少于2.0kg; 1001t以上:不少于4.0kg。
(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 果品、蔬菜等)
这类食品各部位组成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 成熟程度差异很大,取样更应注意代表性, 可按下述方法采样。
① 肉类 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不同而定。 有时从不同部位取得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 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只 动物的平均样品;有时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 的同一部位采取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样品, 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动物某一 部位情况的平均样品。(Biblioteka )液体物料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如稀奶油、动物油 脂、果酱等
采样件数 采样
. 从每个包装中分层(上、 中、下)分别取出检样, 混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 量的平均样品.
第30页/共81页
2 具体样品的取样
(3)液体物料
(如植物油、鲜 乳等)
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大桶装的或散 装的
确定采样件数, 开启包装充分 混合后取样
虹吸法分层取样,每层 500ml左右,充分混合后, 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
第15页/共81页
固体样品取样法
第16页/共81页
第17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8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9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0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1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2页/共81页
四分法
第62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原理
HNO3浓、 HSO4浓 KMnO4、高氯酸
有机物质 无机物质
强氧化剂
样品
加热消煮
气态 待测无机物
第63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②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可 减少金属元素挥发逸散的 损失。
第64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 感官不合格的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第54页/共81页
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后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盛装样品的器具 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 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 目及采样人。
• 样品采集完后,应在4h之内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 分析检测,以免发生变化。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九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说明糖类物质的分类、结构、性质与测定方法的关系。 •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为什么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 滴定,且不能随意摇动三角瓶? • 高锰酸钾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是什么,在测定过程中 应注意那些问题? • 用铁氰化钾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时,向样品中加入铁氰化 钾溶液后再加热,是否会引起还原糖水解,为什么? • 测定食品中的蔗糖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水解条件? • 食品中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 点是什么?现需测定糙米、木薯片、面包和面粉中淀粉含量, 试说明样品处理过程及应采用的水解方法。 • 为什么称量法测定的纤维素要以粗纤维表示结果? • 咔唑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果胶物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测 定结果的准确度?
第四章 水分测定
• 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 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 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 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 1.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挥发性 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 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 的硅胶已受潮。 • 2.蒸馏法:样品中的水分和溶剂间形成的乳浊液没有分离; 冷凝器中残留有水滴;馏出了水溶性成分。 • 3.卡尔-费休法:玻璃器皿不够干燥;样品颗粒较大;样品 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样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 在水分测定过程中,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 和维护干燥器?
• 当选择蛋白质测定方法时,那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 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 量? • 在消化过程中加入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 样品消化过程中加入的硫酸铜试剂有那些作用? • 样品经消化蒸馏之前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这时溶液的 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如果没有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 • 蛋白质蒸馏装置的水蒸气发生器中的水为何要用硫酸调成 酸性? • 简述染料结合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的原理? • 蛋白质的结果计算为什么要乘上蛋白质换算系数?6.25的 系数是怎么得到的? • 说明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态氮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 用什么方法可对谷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的质量分析?、食品酸度的测 • 3、食品总酸度测定 时,应该注意一些 定有何意义?
第五章食品理化检验PPT课件

47
4、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48
(1)酸性食品:凡食物中含S、P、Cl 等元素 的总量较高,在体内经代谢最终产生的灰质呈 酸性,称酸性食品。通常含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物的食物,成酸元素较多。
49
(2)碱性食品:凡食物中K、Na、Ca、Mg 等元素含量较多,体内经代谢,最后产生的灰 质呈碱性,称碱性食物。
42
(二)常见的食物的分类
43
1、按照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三类 (1)动物性食品; (2)植物性食品; (3)各类食品的制品。
44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分类
(1)谷类及薯类; (2)动物性食物; (3)豆类及其制品; (4)蔬菜水果类; (5)纯热能食物。
45
3、“平衡膳食宝塔”分类 在平衡膳食宝塔中包括了9类食物:谷类、
? 维持现有体重所需热量是多少呢
1千卡=1大卡=1卡路里=4.182千焦
11
10-17岁 (两式分别为男女) (17.5×体重+651)×活动系数 (12.2×体重+746)×活动系数 18-29岁 (15.3×体重+679)×活动系数 (14.7×体重+496)×活动系数 30-59岁 (11.6×体重+879)×活动系数 (8.7×体重+829)×活动系数 60岁(13.5×体重+487)×活动系数 (10.5×体重+596)×活动系数
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油脂、豆类、 肉、鱼、蛋。
46
反映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 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 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居第三层 每天应该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 奶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层 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 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 第五层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pptx

第16页/共19页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要根据分析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 选。
2.要考虑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 3.考虑样品的特性。 4.现有条件。
第17页/共19页
二、分析方法的评价
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 代表测定方法的稳 定性和重现性。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 果的可靠性。
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 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第15页/共19页
六、浓缩
1、 常压浓缩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
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 减压浓缩
缺点: 萃取剂往往易燃、易 挥发、有毒。
第9页/共19页
常压蒸馏
蒸馏法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 不太高的物质。
第10页/共19页
水蒸汽蒸馏
• 适用于沸点较 高,易炭化, 易分解物质。
第11页/共19页
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 常压下受 热易分解 或沸点太 高的物质
第12页/共19页
1906年,俄国植物 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6页/共19页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溶剂提取法
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M即附加条件后判定合格的菌数限量。
■ (1)二级抽样方案。自然界中材料的分布曲线一 般是正态分布,以其一点作为食品微生物的限量 值,只设合格判定标准m值,超过m值的,则为不 合格品。检查在检样是否有超过m值的,来判定 该批是否合格。以生食海产品鱼为例n=5,c=0, m=102,n=5即抽样5个,c=0即意味着在该批检样 中,未见到有超过m值的检样,此批货物为合格 品。
■ 1、常见的抽样方法有: ■ 1)、重量法 ■ 采取一定重量的食品作为一个样品。采取屠宰后两腿内
侧肌或背最长肌100g/只;蛋、蛋制品样品,每份不少于 200g;见(书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拭子法 ■ 拭子法采样不损害肉的完整性,操作简便。但是检出的 活菌总数不高。 ■ 3)、灌洗法 ■ 对于全净膛光禽最好在洗涤后立即采样。本法比拭子采 样发捡出率高。
■
■ 一般说来,进出口贸易合同对食品抽样量有明确规定的, 按合同规定抽样;进出口贸易合同没有具体抽样规定的, 可根据检验的目的,产品及被抽样品批的性质和分析方法 的性质确定抽样方案。目前最为流行的抽样方案为(国际 食品微生物学法规委员会)ICMSF推荐的抽样方案和随机 抽样方案,有时也可参照同一产品的品质检验抽样数量抽 样,或按单位包装件数N的开平方值抽样。无论采取何种 方法抽样,每批货物的抽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对于需要 检验沙门氏菌的食品,抽样数量应适当增加,最低不少于 8件。
■ 抽样过程中应对所抽样品进行及时、 准确的标记;抽样结束后,应有抽样人写 出完整的抽样报告,使样品尽可能保持在 原有条件下迅速发送到实验室。
■ 一、样品的标记
■
1所有盛样容器必须有和样品一致的标
记。在标记上应记明产品标志与号码和样
品顺序号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标记
第五章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营养成分
减肥效果
食品热量表
人体每天所须的热量与体重身体活动程度有 关 ,如果以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休息状态 时 ,一天需1500-1600大卡;如果是中等活动 量,一天需1800- 2000 大卡 。每天每公斤体 重必须吃进30至35大卡的热量。一个50公斤 的人,每天吃进1500大卡至2000大卡,体重 就会维持现状。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样品的 采集
制备和 保存
样品的 预处理
分析报告 的撰写
数据记录 、整理
成分分析
85
食品样品具有如下特点:
1.食品样品大多具有不均匀性,同种食品由 于成熟程度、加工及保存条件、外界环境的影 响不同,食品中营养成分和含量以及被污染的 程度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同一分析对象,不同 部位的组成和含量亦会有差别。
➢ 在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中,通常是从一批食品 中抽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作 为这一批食品的检验结论。在此,被检验的 “一批食品”,不管其数量多少,由于它们具 有相同的属性,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出 一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称为“样品”。…
一、采样的原则
代表性原则
采样原则
典型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
(二)常见的食物的分类
1、按照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三类
(1)动物性食品; (2)植物性食品; (3)各类食品的制品。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分类
(1)谷类及薯类; (2)动物性食物; (3)豆类及其制品; (4)蔬菜水果类; (5)纯热能食物。
3、“平衡膳食宝塔”分类
在平衡膳食宝塔中包括了9类食物:谷 类、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油脂、豆 类、肉、鱼、蛋。
劳动强度活动系数
轻度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李巨秀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教研室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一、样品的采集1.采样: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数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检验,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采集或采样。
食品采样是食品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也是营养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采样目的和要求食品采样的主要目的是鉴定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包括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食品及其原料、添加剂、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种类、性质、来源、含量、危害等。
食品采样是进行营养指导、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强化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据。
进行食品检验,是在整批被检食品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检验样品,而对样品进行检验的结果用来说明整批食品的性状。
因此,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3.正确采样的意义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甚至得出错误结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至误伤人命,酿成大祸。
4.正确采样的原则(1)代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待鉴定食品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而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品,因此,所采的样品应能够较好地代表待鉴定食品各方面的特性。
(2)真实性采样人员应亲临现场采样,以防止在采样过程中的作假或伪造食品。
所有采样用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食品的可能。
样品采集、制备、前处理

样品采集任务实施
4、样品的保存 将缩分后的样品分别保存在洁净的样品瓶中,做好标识,分别为检验样品,
复验样品,保留样品。 5、采样单的填写
知识拓展
1、正确采样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采集的样品能真正反映被采样品的总体水平,也就
是通过对具体代表性样品的监测能客观推测食品的质量。采集的样品要
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测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典型性原则:采集能充分说明达到监测目的典型样品,包括污染 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假或怀疑掺假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等。 (3)适时性原则:因为不少被检物质总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为了保 证得到正确结论应尽快检测。 (4)适量性原则:样品采集数量应满足检验要求,同时不应造成浪费。 (5)不污染原则:所采集样品应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及包装型 态。所采集的样品不得掺入防腐剂、不得被其他物质或致病因素所污染。
样品采集任务实施
(2) 四分法: 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
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0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 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 此反复混合四、五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 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顶三 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 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
流水作业线上的货批通常指一个工作班生产的产品。要检验该货批的质量是否 达标,在制定好抽样量后,取样位点一般都设在作业线上的一定位置(如罐头生产线 的封盖前点,又如码头散装货输送线上抓斗前),每隔一定时间,从该位置取出流经 此位置的一件或一定量的样品作为检样,然后将一定时间范围(例如一个工作时等) 内的检样合并,就形成样品中一个检样的原始样品。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样品的制备
液体、浆体或悬液
常用玻璃搅拌器和 电动搅拌棒将样品
充分搅拌混匀。
固体样品
常用粉碎机、 组织捣碎 机、研钵等将样品切细、 粉碎、捣碎、研磨制成均
匀可检测状态。
罐头
用组织捣碎机捣碎。
样品的保存
采集的食品样品应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若不能及 时检测或样品需要保存以备复检,则应将样品加塞 密封,妥善保存。
采样的数量
采样数量
检验需要量的4倍
分三份
分别供检验、复验和仲裁 使用,每份不少于 0.5~1kg
同一批号的 完整小包装食品
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 少于6个
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 少于10个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 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制备的方法 振摇、搅拌、切细、粉碎、研磨或捣碎等。
样品保存过程中注意事项
容器应选用清洁干燥的优质磨口玻璃容器或塑料、 金属等材质的容器,标识清晰;
易腐败变质的样品需低温冷藏,避光保存; 对于已腐败变质的样品,应弃去,重新采样分析。
课程小结
01 掌握采集的定义和原则 02 掌握采样的步骤和方法 03 掌握样品的制备和保存方法
课后思考
鱼类如何进行采样?
准确性 及时性
采样的步骤
获取检样 获取原始样品 获得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三分 填写采样记录
采样的方法
均匀固体样品: 从食品的上、中、下三层采样,然后混合。
液体及较稠的半固体样品: 混合后,再采用虹吸法分别从上、中、下三层采样。
不均匀的固体样品: 从各部位分别采样,混匀。
小包装食品: 按班次或批号连同包装一起采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微波溶样技术
1.微波溶样原理 2.微波溶样装置:微波炉、消化容器、防腐蚀容器 3.微波溶样技术的应用:食品和生物样品的分解等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除去
(一)透析法:水溶性物质常用透析法来提取,方法是 取捣碎的样品或匀浆置于半透膜内,浸泡在纯水中,因 膜内含有大小不同的分子和离子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膜外的水分子能不段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内,由于高分子 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或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进 入膜外水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挥发法:挥发性物质常用挥发法进行分离。 (三)顶空法:顶空法是将成分复杂的样品置于密闭系 统中,经恒温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后,测定蒸气相中被测 成分的含量,便可间接得到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
(二)干灰化法
1.干灰化法分类
高温灰化
低温灰化 常压高温分解法 高压干灰化法 氧瓶燃烧法
2.灰化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较低的空白值 缺点: 能处理看较多的样品 易造成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 可提高检出率 回收率低 适应范围广 操作简单、需要设备少
3.提高回收率的措施 (1)采用是适宜的灰化温度:通常选用500—550℃灰 化2h,或在600 ℃灰化0.5h,一般不要超过600 ℃。 (2)加入助灰化剂:如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氧 化镁、硝化镁。 (3)促进灰化和防止损失的措施:样品灰化后如不 变白,可加入适量酸或水搅动,帮助灰分溶解,解除 低熔点灰分对碳粒的包裹,在继续灰化,这样可缩短 灰化时间,但必须让坩埚稍冷后才加酸或加水。
2. 典型性 争对污染或怀疑污染的,掺伪或怀疑掺伪的和中毒或怀 疑中毒的食品,应采用典型的认为可疑的食品,然后送 交化验室检验。 3.适时性 所谓适时性就是让我们工作中有一个强烈的概念。因为 我们要监测的食品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在发生不断的变 化,为了得到正确结论就不能坐失良机。
(三)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
(四)液—液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 同而达到分离。 (五)固相萃取法:它利用SEP—PAK柱对样 品提取液中待测成分的截留作用,与其他不易 被截留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用少量洗脱液将 被测成分冲洗下来,而与此条件下不易被洗脱 的成分相分离。
完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 测定食品中的无机成分时,共存的或与无机物结合的大 量有机物质将干扰测定,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物进 行破坏除去,使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转变成无机物的形 式,然后进行测定。 • 破坏有机物质的操作,称为样品的无机化处理,主要可 分为湿消化和干灰化两类。 (一)湿消化法 •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 • 通常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 等氧化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
1.采集步骤 分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2.采集方法 (1)包装固体样品 对包装的固体样品(件、袋、桶、包、箱、盒、瓶)可 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对同一批号的样品采样数可按理 论公式S= 进行,其中S代表采样次数(分数),n 为样品总数。 (2)非包装固体样品 散装粮食、水产品、肉类、水果、蔬菜等非包装样品, 采集时应针对待测项目的要求和样品的性状具体对待, 必须充分注意代表性。 (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 包装体积不大的:可按 总件数 / 2确定采样件数 大桶装的或散(池)装的:用虹吸分层取样
1.常用的氧化性强酸在消化中的特点 2.常用的消化方法 单独使用硫酸的消化法 硝酸—高氯酸消化法 硝酸—硫酸消化法 3.消化的操作技术 敞口消化法 回流消化法 冷消化法 密封罐消化法
4.消化操作的注意事项
(1)消化所用的试剂,应采用纯净的酸及氧化剂, 所含杂质要少,并同时按与样品相同的操作,做空白 试验,以扣除消化试剂对测定数据的影响。 (2)消化瓶内可加玻璃珠或瓷片,以防止暴沸,凯 氏烧瓶的瓶口应倾斜,不应对着自己会他人。 (3)在消化过程中需要补加酸或氧化剂时,首先要 停止加热,待消化液稍冷后才沿瓶壁缓缓加入,以免 发生剧烈反应,引起喷溅,造成对操作者的危害和样 品的损失。
二、食品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一)样品运输 生鲜样品:冰冻运送 易挥发样品:密封运送 水分较多的样品:装在几层塑料食品袋内密封 干燥的样品:牛皮纸盛装 (二)样品保存
(三)样品保存注意问题 1.包装容器
玻璃容器:最好是硬质玻璃 塑料容器 纸袋:不适宜盛装挥发成分的样品及油脂的样品 铝制、不锈钢制容器:不宜用于醋、盐渍菜等样品 布袋
2.贮存时间 各种样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3.贮存场所 一般不能及时分析的样品应放在专用房间来自冰箱或冷 库中保存,不能随意乱放
三、食品样品的制备
1. 除去非食用部分 2.除去机械杂质 3.均匀化处理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样品前处理的意义
(一)样品处理的目的 1.浓缩被测成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消除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干扰 3.通过生成衍生物等前处理方法,使一些通常难以获 得检测信号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具有较高响应值的化合 物。 4.经过前处理后的样品更易保存和运输 5.除去样品中对分析仪器哟有害的组分,延长仪器的 使用寿命。
(二)样品前处理的地位
一个完整的食品分析过程,应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 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报告结果五大步骤。其中样品处理 所需时间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以上。 (三)样品取出来的评价依据
评价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准则: 1.所选方法应能最有效地除去测定的干扰成分 2.待测组分的回收率要足够高 3.操作简便、省时 4.尽量避免使用昂贵的试剂和仪器,以保持成本低廉 5.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
第五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的重要性和分类
采样就是从原料或产品的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采样是分析中最基础的工作。 (二)食品样品的采集原则 1.代表性 • 所采样品应该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平均样品,否则 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毫无意义。
• 作为所代表的样品既不是含待测组分最高的也不是含 量最低的,而应取其中等含量。 如:蒸馏酒在生产上的“去头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