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内容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3、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文眼是“远谋”一词,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述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1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1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18、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19、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20、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2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22、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23、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
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24、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25、“公与之乘”中的“之”指谁?“乘”的意思是什么?曹刿乘战车
26、表现鲁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
27、曹刿“下视”看见了什么?“登轼”望到了什么?“下视”看见“其辙乱”,“登轼”望到“其旗靡”。
28、“公将鼓之。”刿曰“未可。”为什么?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29、为什么在“齐人三鼓”时刿曰:“可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30、“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为何又说“未可”?后为何又说“可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1、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是哪两句?“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32、有利于反击的时机是什么?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什么?“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
33、《曹刿轮战》全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详写论战前政治准备和战后总结,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写既突出了“论战”又突出了曹刿是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34、说明了曹刿什么战术思想?本文是哪个成语的出处?抓住有利战机,注意观察分析敌情。“一鼓作气”
35、请简析“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这一句写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的双方及战争的性质。“齐师伐我”说明当时情况紧急,为下面的“请见”表现曹刿的爱国之情做了铺垫。
36、请选取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文中有“下视其辙”和“登轼而望之”两处细节描写,均表现了曹刿重视观察、谨慎对敌,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37、有人认为详写齐鲁双方的交战过程,更可以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请谈谈你的看法。《曹刿论战》重在表现曹刿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紧紧扣住“论战”来写。交战过程与“论”字关系不大,齐鲁交战之时,情况紧急,曹刿也不可能对他的观察、判断、决定作详细的解释,所以略写。
38、请举出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两个写作特点,并选其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主要有三个写作特点: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组织材料详略得当;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分析到位即可。
39、请谈谈你对鲁庄公这一人物的认识。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代表。开战之前,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开战之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击鼓,什么时候该追击。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仅接受了曹刿从战的请求,而且让曹刿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说明他知人善用。长勺之战取得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
40、文章主要从那些方面塑造曹刿这个人物的?文章主要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两方面来塑造曹刿的。
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