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修)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4.价值观: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九年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孤独之旅》中所传递的坚韧、独立思考、感恩等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5.学习动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字词、句式及主要内容,能准确地朗读、默写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作手法,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2.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3.深入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4.对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孤独对人性的磨砺与塑造作用。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深层含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要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突破写作难点。
(二)教学设想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清晰、自信,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3篇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3篇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写少年杜小康成长经历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心理和生活。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对学生进行品格方面的教育,树立他们占用困难和克服挫折的信念【教学对象分析】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学习本文,分析人物要切合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少年的视角解决,不要过分有成人化,着重点是成长过程,让学生仔细体会。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及故事情节〖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感到过孤独吗?为什么会感到孤独?你的孤独与杜小康相比怎样呢?二、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看看在杜小康的成长过程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指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开端:因家庭变故而失学,跟父亲去放鸭子。

发展:离开油麻地,来一栖身之地。

高潮:孤独遇暴雨,经受考验。

结局:杜小康和鸭子共同成长。

四、谈谈学习此文后的感受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谈感受,谈启示及收获,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重点〗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按每分钟500字的速度朗读课文(7分钟)看看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阅读重点内容,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感受,启示及收获,你在生活中过类似的事情吗三、分组合作交流四、习作练习选一题即可。

五、从杜小良的成长历程中,你想到了什么六、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七、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教学反思】本节课进行了复核训练,改变人称叙述训练,结合我所处的环境,以及我的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复述故事情节,加进去我的心理活动,效果较好。

练习没有完成,在日记中完成。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设计思路】1.名人效应,激发阅读兴趣。

利用中学生喜欢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由曹文轩20xx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在面对孤独和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持。

(2) 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欣赏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准备相关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孤独之旅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3.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合作探讨生字词,教师讲解。

4. 课堂讲解:(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讲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6.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孤独之旅”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以便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整。

《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解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2)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在孤独之旅中的成长与变化。

(3)培养学生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精彩片段鉴赏。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解读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2. 教学难点:(1)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写作练习的指导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小说《孤独之旅》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情节,了解人物。

(2)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感悟。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就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成长与变化,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人生百态。

5. 写作练习:(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自主阅读和课堂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小说《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掌握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8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8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8篇)《孤独之旅》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熟记小说的三要素。

⑴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⑴熟记作者采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2、能力目标: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⑴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顽强的品德。

⑴感受小说如诗如画的语言。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文章内容的叙述,体会小主人公是怎样一天天坚强起来的。

2、难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决办法】自读讨论,抓住关键语言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学具】录音机。

【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和文中语句来掌握整篇文章,最后进行总结扩展。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并介绍作家作品。

二、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小组内讨论,要求语言必须简洁明了。

三、明确文章的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四、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

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语句: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的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地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对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分析:面对眼前如“重山锁住”的芦苇地,杜小康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这也是一个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在体验欣赏过程中。

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知识目标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放歌曲:《隐形的翅膀》)谈一谈对这首歌的感受生: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贵在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不经历风雨曾能见彩虹。

生:历经磨难终能成功的一生才是精彩的一生。

人生旅途并非事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尝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是在这样的锻造中丰满成熟起来的。

导入课题: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历经困难和挫折,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比你们还小三四岁的孩子,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磨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和主人公杜小康进行一次零距离的孤独旅行。

首先请同学们敞开知识的背包,收获旅行路上的第一笔财富。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范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范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孤独、成长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对孤独、成长的独特见解。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人长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孤独之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孤独、成长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自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理解作者对孤独、成长的思考。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旅行、孤独等意象。

5. 启示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成长启示。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谈谈其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从《孤独之旅》中得到的成长启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表现,了解本次教学对学生的长期影响。

初三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初三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热情。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 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
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学资源利用
评估教学资源是否得到 有效利用,是否有助于
学生理解课文。
家长反馈和建议
家长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家长对教 学的满意度。
家长观察与反馈
鼓励家长观察孩子在家中的学 习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
办法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 频、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 章中的象征和隐喻元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04
教学方法
01
02
03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 生对孤独和成长的理解, 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细节解读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细节,如 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理解作 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深入探讨
பைடு நூலகம்主题探讨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理解作者通过孤独之旅要传达的 意义。
人物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 在故事中的作用。
布置作业
写作练习
让学生写一篇与孤独有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孤独的感受和理解。
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 分析和写作,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 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使用PPT展示课文背景、 人物关系和关键情节,提 高课堂效率。
互动式教学
利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 和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沉默为大家整理的6篇孤独之旅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体会在孤独中成长的感受2、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梳理主人公孤独至长大的心理过程,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九年级语文中小说单元的出现,不啻是给紧张忙碌的初三生活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大家都爱读小说。

在第三单元里,我们领略了鲁迅先生沉郁悲凉的故乡之别,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出人意料的精妙构思,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阅读的是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作家所写的一部大家可能都没读过的长篇小说的节选《孤独之旅》。

同学们事先已经阅读了课文,也查找了资料,有没有同学来介绍一下曹文轩和他的《草房子》?(有一学生带来了《草房子》,说是她五年级时买的,给大家介绍了课文节选部分前后的情节,并用软盘作了电子板书,与我的介绍基本相同)《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痛苦,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另一学生打开软盘,有关于曹文轩的介绍,我补充的是他所获得的奖项,以及自己读过的他的文化散文)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同名电影19届金鸡奖较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铜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十月》刊登过他的文化散文《银斧高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关于毛姆。

最新-《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1篇

最新-《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1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孤独之旅》教案1【指导思想】1、知识与能力:理解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广阔的自然风景和社会场景。

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运用小说的人物、民用工业节和环境三要素梳理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一导读──整体感知1、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

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2、阅读课文,感知内容(小说的三要素)a、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b、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二、导思──理解探究3、分析故事情节: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a、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b、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c、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d、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明确: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孤独”这一主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和写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引导学生对“孤独”这一主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2. 提出问题:你们对“孤独”这个词有什么理解?你们是否经历过孤独的时刻?阅读活动:(2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孤独之旅”的短文。

2. 指导学生注意短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帮助他们理解主题和情感表达。

讨论活动:(15分钟)1. 引导学生就短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他们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活动:(30分钟)1. 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图片或短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孤独的理解。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短文、诗歌、绘画或其他形式的作品,表达他们对孤独的感受和思考。

分享活动:(20分钟)1.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2.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现场分享,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活动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对“孤独”这一主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孤独”这一主题,阅读更多的相关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可以选择写一篇反思性的文章,分享自己对孤独的思考和成长。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对“孤独”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文学技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思考和创造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还为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引导。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优秀8篇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优秀8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细节、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

2、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吗?当你面对父母的唠叨时,当你面对网吧门口十八岁以下禁止入内的牌子时,当你面对成堆的作业时,你是多么盼望长大!可是,在成长过程中烦恼与孤独随之而至,我们该怎么应对呢?就让我们从一位少年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心灵的养分——《孤独之旅》。

二、浏览课文,完成各题。

1、自学生字词,完成习题1、2题。

2、本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

三、品味语言1、跳读语言描写,赏析人物。

每句语言的背后分别站着一位怎样的杜小康?(提示:1、联系相关内容。

如时间、地点、状况等。

2、言为心声。

关注人物心情、心理、说话背景。

)例如:“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还是分头去找吧。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里站着一个的杜小康。

2、文题“孤独之旅”含有何义?讨论明确:一是指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二是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小结: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四、关注环境描写,拓展延伸。

齐读36段,完成以下问题。

1、此段都用到了哪些写法?(可从修辞、结构、顺序等方面分析)2、此段有何作用?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这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在自由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分析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课文内容1、谁来讲一讲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杜小康因家境中落,无奈中随父亲到远方的芦苇荡中放鸭,经历了茫然、恐惧、害怕、孤独等,最后长大成熟的故事。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及主题思想。

(2)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2)对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

(2)记录关键词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背后的寓意。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小说进行阅读,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手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及思考深度。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重要情节或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体会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愿望。

(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人性,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体会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

(2)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任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解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作品。

(2)深入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情感体验:(1)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孤独之旅》的内容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主要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或评论,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孤独之旅的独到见解,理解人生路上的困境与挑战。

(2)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尊重他人,关爱生命,体会人间真情,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孤独之旅》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主要性格特点。

(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感受作者对孤独之旅的思考,理解人生路上的困境与挑战。

2. 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变化,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孤独之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孤独之旅》,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3.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主要性格特点。

4. 探讨主题:分组讨论课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 10课《孤独之旅》一、课标关于本课内容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小说。

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欣赏这些小说,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目标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切磋琢磨中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疑的能力及表达的勇气和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体验主人公成长的心里路程2.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突破方法: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心理历程的语段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破重点。

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罗塔文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本着启发性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点拨法——通过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展开想象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人物所处的环境,形象直观,充满趣味。

学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1、朗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

让学生自己朗读语段,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让学生在切磋琢磨中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疑的能力及表达的勇气和习惯。

3、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预习目标:(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掌握作家作品介绍。

(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本文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1、通读全文,按照小说的三要素完整而简明地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内容,小组合作,充分交流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3、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细致评价文中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体验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经历。

4、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细致感悟交流本文向我们传达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和“孤独之旅”的含义,学习杜小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预习任务:1、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2、初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尝试:①给画横线的字注音:轩( ) 嬉闹( ) 凹地( ) 雍( ) 掺杂( )胆怯( ) 撅( ) 给予( ) 觅食( ) 撩逗( )②、解释下列词语:厚实:嬉闹:撩逗:茫然:乖巧:驱除:一落千丈:歇斯底里:3、静心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你能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吗?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的环境中经受(),逐渐()、()的故事。

(2)、出故事情节提纲,并复述故事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3)、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吗?(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就是他的成长的心理历程)4、掩卷闭目回味,谈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文章的题目“孤独之旅”,你有没有“孤独”的时候?是如何走出的?你是否理解了标题的深刻含义?5、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

预习诊断1、《孤独之旅》作者是()选自()2、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的环境中经受(),逐渐()、()的故事。

3、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捆扎()撩逗()胆怯()掺杂()旧茬()戳破()4、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tiào望()xī闹()纯cuì()qū除()肥shuò()juē断()预习质疑:提问彰显自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课中实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在风雨中成长;有人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长……成长有成长的快乐,成长有成长的烦恼。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

(ppt图片展示不同人的孤独)当孤独成为人生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二、初读感知“孤独”:预习检查反馈;预习交流展示:(作者简介、字词音形意、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概括本文内容。

)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强调:ppt图片展示三、研读品味“孤独”:合作探究: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1、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放鸭之旅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心路变化历程,理解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完成表格: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2、再读课文,找出体现孤独的句子,试分析杜小康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品味“孤独之旅”的含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杜小康的孤独表现在两方面⑴情感世界的孤独。

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⑵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

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但他经历了恐惧——害怕——孤独——不再恐惧——坚强心路历程,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的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了。

四、赏读走出“孤独”1、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提示:用勾画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鸭群、芦苇荡、暴风雨)教师ppt图片展示:一般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深化作品主题学生自主分析交流,展示:教师明确:ppt图片展示:(依据课堂实际不必一一展示)鸭群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

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

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2)鸭们十分乖巧。

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芦苇荡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

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这样无边无际的芦荡渲染了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暴风雨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