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获诺贝尔奖的社会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 一科技体制改革,对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 两张皮”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 "+ 科技与经济 “ 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 科技与经济 “ 两张皮” 的现 象是我国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从根本上说 是科技体制不合理, 不健全造成的。 首先,从科技管理体制上看,科技机构独立于 企业之外,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分离。在这种情况 下要求科技人员做出特别适合企业需要的成果无 疑是一种苛求。只有企业自己的研究机构才能了解 企业需要什么, 能够接受什么, 有什么困难, 才能选 择企业最需要,最适合的技术,解决企业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从科技运行机制方面看,科技体系条块 分割严重。中科院系统、 国防军工系统、 高校系统、 各部、各地方等几大科技力量基本上维护部门所 有、自成一体的状况。这使得改革一开始就力图解 决的 “ 机构重叠, 力量分散, 低水平重复” 问题难以 解决。 $+ 科研投资主体不合理。我国科技经费的投 入,政府占主导地位,政府 ,-. 经费投入一直在 #%/ 左右,而在美国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才是 ,-. 活动的主要投资者。现在美国 ,-. 经费的一半以 上来自工业界 0 企业 1 。韩国过去政府投资占大多 数,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大逆转,目前政府投资下降 — — ")/ ,而民间投资占压倒多数,高达 到 "#/— )%/ 以 上 。 日 本 政 府 ,- . 投 入 和 韩 国 相 当 ,为 我国 ,-. 经费的 !!/ 左右分配给政府 ,")+ 2/ 。 仅 ’%/ 左右分配给企业。 . 机构, 从以上分析和对比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企 业 ,-. 机构,既是 ,-. 资金的主要投资者,又是 而我国恰好相反。 ,-. 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通过前面的有关分析已 ’+ 技术创新主体错位。 经说明, 在美、 日等西方国家,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 业,而不是政府研究开发结构,因为前者的经费投 入和经费使用均占绝对优势。而我国作为科技创新 的主体是企业外的科研机构包括大专院校的科研 机构和政府办的科研机构, 而不是企业。 这种科技创新主体的错位表现出来的弊端是: 第一,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较弱,有闭门造 车之嫌; 第二, 科技成果的推广费用高, 使其难以推 广; 第三, 科技创新经费紧张, 束缚了科技创新的进 一步发展。
福而献身的科学精神。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 说被宗教法庭送上了火刑场。伽俐略也因为出版他 的 《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 书,支持哥白尼学说而被终生监禁。在现代科学史 上,也涌现不少像居里夫人 ) 两次诺贝尔科学奖获 得者 * 那样为科学而奉献,奋斗一生的伟大科学 “ 家。居里夫人的话很有代表性, 她说: 我和其他科 学家一样,坚信科学是一项非常美好的事业,并准 备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我相信在科学上对未来的 热爱和对冒险的追求并不能导致我们的没落。相反 我认为, 这恰恰是社会的进步的唯一希望。” 爱因斯 坦在 《 悼念玛丽・居里》一文指出:“ 第一流人物对 时代和历史的进步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 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她的坚强,她的 意志之纯洁, 她的律己之严, 她的客观、 公正不阿的 判断—— — 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 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 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居里夫 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 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 的未来。” 这就是科学家的理想追求、 行为规范和价 值准则,这就是科学精神,也是科学给予人类的崇 高道德境界。而中国人很少有这种为科学而拼搏、 献身的精神。许多中青年科学家也都一致认为他们 努力不够,缺乏西方科学家那种不断奋斗,勇于献 身的科学精神。没有科学精神作为动力和追求,冲 刺诺贝尔奖只能是一句空话。虽然中国冲刺诺贝尔 奖有许多困难,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局稳 定,经济和科技都有快速发展;同时我国 “ 科教兴 国”战略的实施和对人才的重视,这些都为中国人 冲刺诺贝尔奖创造了条件。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 力、 奋力拼搏、 不断创新, 我们相信中国大陆一定能 获得诺贝尔奖。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56789:; 6< =>?>@:8 A9>BC8D>EF G 3@>7:8F( *##!
中国未获诺贝尔奖的社会因素分析
毛新志
诺贝尔奖是以 !" 世纪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 的名字命名的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大 奖, 用于奖励在物理学、 化学、 生理学及医学等领域 ! 。设立诺贝尔奖自 中“ 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颁奖 "" 次, 有七百多人获 !"#! 年至今近一个世纪, 此殊荣。 从 !"#! 年— !""$ 年,共有 %%& 人获得诺贝尔 自然科学奖。其中美国 !&’ 人, 占 %!( )*+ , 高居榜 占 !%( "’+ ; 德国 )" 人, 占 !,( !$+ ; 首; 英国 ’$ 人, 法国 *) 人, 占 )( )&+ ; 这 % 个国家获奖人数占总人 数的 , - % 以上, 而且, 欧美国家占 ")+ 以上, 而亚洲 国家所占比例不到 )+ ,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一人摘 取这一桂冠, 诺贝尔奖的分布很不平衡。由此, 在科 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讨论中国大陆为什么至今 未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科技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热 点。 一、 政局不稳定, 未给中国冲刺诺贝尔奖提供一 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基本上处于战火 中国自 !&%# 年鸦片战争以来, 纷飞和政治运动的漩涡中, 政局非常不稳定。 它不仅 影响中国科教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人问鼎诺贝尔 紧接着第二次鸦片 奖。从 !&%# 年的鸦片战争开始, 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中法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再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 第二 次护法运动、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一直到 !",$—— —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 !"%) 年的抗日战争、 !")& 年的 “ ” 大跃进运动、 —— — 年的 文化大革命 。从 !"’’ !"$’ 中可以看出,从 !&%# 年到 !"$’ 年,中国政局不稳 定,处于战火纷飞与政治运动交叠的社会动荡之 中。 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 政治局面, 也就没有经济、 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更不 用说冲刺诺贝尔奖这种科学界的最高奖项。 二、 经济落后,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未给科教的 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大家知道, 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 经济落后, 未 能给科教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经费,科技不可能得到 很好的发展。所以,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作为冲刺 诺贝尔奖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那么中国人冲刺诺 贝尔奖也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 年中国政府规定: ./0 - 123 的比值应达 到 !( )+ 。 而 现 实 情 况 如 何 4 !""! — !""* 年 在 #( $#+ —#( $*+ 之间摆动,仅为发展中国家的中等 水平, !"", 年下降为 #( ’*+ , !""%—!""’ 年又下滑 为 #( )+ , 仅为发展中国家的起点水平。 " 按照这种 状况下去,中国如何实施 “ 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4 中国如何冲刺诺贝尔奖 4 美国 !"", 年 ./0 经费的 稳居榜首, 充足的科研 投入总额为 !’#( $) 亿美元, 经费为美国科研工作者尤其是科学家提供优越的 工作环境、 科研环境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仪器, 为他 们一次又一次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提供了良好的 物质基础。看来,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与科研经 费的投入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要冲刺诺贝尔奖,必须有大量的科研经费 作后盾, 必须有先进的仪器、 设备来支持, 必须有一 大批高科技的优秀人才为基础。否则,这种梦想很 可能是一种空想。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经济落后、 科 技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和冲刺诺贝 尔奖的一个重要因素。杨振宁、 李政道、 丁肇中、 朱 棣文、李远哲、崔奇 ’ 位美籍华裔获得诺贝尔奖给 了我们很好思考:为什么他们在中国不能获奖,而 到美国后就能获奖 4 中国 !* 亿人中, 难道没有几位 与他们的科研水平能力相当的科学家吗 4 我想,肯 定有数位与这 ’ 位获奖者的科研水平不相上下的 科学家,为什么没有摘取诺贝尔奖 4 没有充足的科 研经费作后盾, 没有先进的仪器、 设备作支持, 没有 优越的科研环境激励科技人才去创造,这是原因之
第"期
中国未获诺贝尔奖的社会因素分析
!!
一。笔者以为,如果 # 位美籍华裔在中国大陆搞科 研,很难获得诺贝尔奖,甚至可以说不能摘取这一 桂冠,原因在于国内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科学环境 差。詹克明教授在分析中国未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也 谈到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科学家与外国科学家 从素质上比,差距并不明显,差距大的是他所处的 科学环境。移居美国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 等获诺贝尔奖就是证明。由此可见, 之所以“ 境内为 ” 枳,过海为橘 ,使得这块大陆迄今与诺贝尔奖无 缘,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科学土壤与科学环境。其中 有些是属于生产力水平、 国力的限制。! 如果中国不 尽快改变这种经济落后,教育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也会与 的局面, 在 $" 世纪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中, 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三、 长期以来, 知识分子受不到重视, 没有真正 形成“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社会风气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近代科学技术 知识分子并没有受 远远落后于西方。建国 !% 年来, 到真正的重视,社会上也没有西方那种自然流露的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这对中国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冲刺诺贝尔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显而易见的。 这种 “ 不尊重知识, 不尊重人才” 的社会风气所 带来的后果是我国人才流失严重。据《 光明日报》 报 道, 中国派出的留学生, 每年归国服务的不足 " & ’。 # 位美籍华裔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本来都是中国 人,到美国后获诺贝尔奖,这其实就是中国的人才 流失。看来, 人才流失对我国科技、 教育的发展和冲 刺诺贝尔奖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中国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社 $" 世纪还不能形成一个 “ “ 会风气, 不建立一套合理 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 吸 引人才”的机制,中国冲刺诺贝尔奖的进程恐怕是 举步维艰。 四、 科技体制不健全, 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前,谈不上完整意义上的科技体 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体制主要是向苏联 学习,制定的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科技体制。它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过促 进作用。但随着科技、 经济、 社会的发展, 这种集中 型的科技体制已不适应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其 中, 最明显、 最突出的是科技与经济建设相脱节, 科 技与经济是 “ 两张皮” , 科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生产 力功能。 因此, 中央决定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 年 ’ 月 ’ 日, 中共中央以 〔 "()!〕 # 号文件的形式发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从 %&’% 年至今, 中国没 #$ 科技激励机制不够。 有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科技激励机制,对于中国的 科技发展是不利的。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激励机 制是其核心内容,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人的冲击力与 创造力。但多年来,我国科技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 “ 官方的科技奖励” 来实现。这种奖励实行 “ 精神奖 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 的原则。事实上, 由于各种 社会因素的影响,存在精神奖励不足,物质奖励太 少的状况。 在这种科技体制下,科技不能较快地转化为生 产力,影响经济的发展;科研投资主体不合理造成 科研经费的投入比较单一和严重不足;技术创新主 体错位使科技成果推广费用高;科技激励机制不够 难以发挥科研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一切都会影响中国人冲刺诺贝尔奖。 五、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建国以来,中国长时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 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科技的发展起过积极作 用。但随着科技、 经济、 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计划经 济体制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诺贝尔奖的冲刺起 了阻碍作用。 %$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窒 息 了 科 研 的 生 机 和 与 活 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与科研部门完全受政 府的控制。国家对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 得过多过 死,教育和科研机构由国家包下来,运用单一的行 政手段进行管理,缺乏自主权,窒息了教育与科研 的生机与活力。 导致科技 ($ 计划经济体制使科研与市场脱节, 与生产力是 “ 两张皮”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科研成果不能面向市场,科学技术不能应用到生产 中去,科技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科学技术 不能真正面向经济与市场,影响了经济发展,经济 上不去反过来影响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不好又影 响中国冲刺诺贝尔奖。 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 影响是显而易见,一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上不去,还 想去摘取科学界的最高奖项—— — 诺贝尔奖的桂冠, 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 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 中国人自古以来,缺乏西方人那种求真求实, 不断探索,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中国要冲刺诺贝 尔奖,没有西方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是不行的。我们 从无数科学家身上都能看到那种求真求实,不断探 索, 为真理而献身, 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为人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