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彩画》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三年制(专科)
总学时:18
学分:1
编号: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水彩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自然光色变化规律,熟悉水彩画及其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使学生在绘画中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科学化,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水彩表现技巧,提高学生水彩修养的创造性和水彩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从而逐渐在技术和经验的获得中具备表现自然的能力,为独立地进行艺术创作做准备。通过静物写生或外出风景写生将色彩理论与水彩实践相结合。初步了解水彩艺术中“水”、“色”、“时间”三要素在作画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了解由水彩丰富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水彩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优秀作品成熟的绘画理念,开拓眼界,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
水彩画教学的目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色彩的艺术特点以及形象与色彩的相互关系。
2、掌握水彩画的特点和写生步骤与方法掌握工具及材料的应用。
3、正确地运用色彩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通过对比区别色彩倾向,表现出他们之
间的色彩关系。在写生过程中逐步掌握色彩调配,色彩对比和谐调等规律。
4、掌握用色彩塑造形体,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5、通过写生了解水彩画的各种表现技法,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提高组织画面的能
力。、
6、认识画面整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驾驭画面的能力。
7、具有对色彩的记忆、想象在创作中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
水彩画课程以静物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以水彩画的基本技法为色彩基础技法训练手段。在教学中进行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以及表现技法的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运用色彩去塑造形体、结构、空间、质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
2、教学要求及掌握要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原色间色复色
(3)色彩的色调与情感的联系
(4)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同类色。
(5)色彩和形体的关系。
(6)水彩画的基本画法
(a)干画法。(少量加水,干后重叠、干后悬接、干后并置,表现转折明
显的物体。)
(b)湿画法。(湿时接色、混染、表现转折不明显的物体。)
(c)干湿结合画法。(厚薄结合)
(7)作画中应注意色彩的覆盖问题
(a)不透明色覆盖透明色。
(b)纯色覆盖能力强。
(c)浅色覆盖深色时会翻色。
(8)水彩画的用笔方法有。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布置静物首要的一点是:富有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基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要注意构思色调主体﹑疏密等环节,使色彩的构成给人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观察研究
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彩画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构图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a、对对象的位置、结构、比例、形体特征要准确而肯定。。
b、物体、景物、人物的位置距离要有疏密、主次、远中近的变化。
要注意视点的高低、角度与表现内容的情感联系。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时安排
《水彩画》课程于第三学期内开设。授课每周2学时,共9周,合计18学时。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概述(2学时)
第一节水彩画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水彩画的工具和材料(1学时)
第一节水彩画的工具
第二节水彩画的材料及特性
第三章水彩画技法(2学时)
第一节基础技法
第二节特殊技法
第四章静物写生(13学时)
第一节水彩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第十三节水粉画写生和水粉画创作
五、练习、作业要求
应用不同色调组织画面,表现形体、传达感情,掌握水彩画的基本要领。完成四到五幅水彩写生作业和一到二幅水彩画创作。
六、考核标准
.学期成绩:平时作业 40%+期末考试 60%
七、其它教学建议
1、个体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教师个人化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促使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成长。
2、情趣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诱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3、多感官参与原则。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使学生感悟得越深刻,有可能产生更赋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4、互动性原则。
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学习。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去认识事物,学
生又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提出新问题,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又创设情
境,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边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教
学中共同获得发展。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也是教学的场域,是个性化发展的载体。它在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
中发展。建构着学习者主体的、个性化发展的精神世界。
6、创造性原则。
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有继续提高的勇
气。
7、开放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