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本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科学合理的、情景化的、仿真模拟的临床技能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在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负起的社会责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高等医学教育正承担着培养卫生人才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关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重要、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要承载和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适应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期待,针对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确立“保人民健康就是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理念,对新医改方案中“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
的智力支撑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负起的社会责任。

1 现状
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首要的是教育。

“医学教育改革要走在医改的前面” 的观点已是相当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医改中需要大量的社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人才,但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培养出的人适应不了基层的具体需求。

据卫生部发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披露,至2008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698万人,其中:卫生人员达60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万人。

在这9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23%。

对基层医疗急需的全科医生而言,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其中,我国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就更少,仍有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师。

有高
达56.7%比例的从业人员不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资格。

而随着医改不断的深化,保障水平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增加,人才缺口也更加突显出来。

与以往不同,新医改的一个重点就是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其中。

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医生不仅需要高学历教育,更多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的。

本次医改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重大举措,就是在大医院建立大规模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陆续使医学毕业生在大医院经过正规培训后,可以下到基层工作。

“这是一个走出人才困境的‘牵牛鼻’之举!”
2 思路
医学教育是由学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组成的连续统一体,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性。

无论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毕业后的全科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现在大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诊疗水平差距非常大,而且越来越大。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行的人员培训方式出了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

而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临床实践教学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现时我国的医学教育必然要在临床技能培训上下功夫。

遵照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依托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现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条件,建立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训练场所,拓展实践教学空间,补充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的不足,增加学员动手机会;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的目标,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结合基层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编写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教材和讲义,开设技能训练项目;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引导”的病例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迎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实际思维方式,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兼具开放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必要时分类指导,旨在提高培养对象的临床思辩能力、实践问题处理水平;利用客观结构化(OSCE)多站考试平台,检验培养效果及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科学地构建模拟的、情景化的、贯穿医学理论和实际的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际技能训练,规范临床操作,保证医疗质量是现实状态所需。

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及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探索将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与本科毕业后教育的实践教育接轨,建立贯穿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阶段的临床职业技能训练公用平台,达到培养和提高学员临床技能的基本目标。

实现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科学衔接,使之密切配合的同时又能合理分工,为提高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科学的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举措
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将中心设计为基础技能实验平台、综合技能实验平台、动物外科手术室、远程多媒体视频与软件教学平台、临床技能OSCE 考试中心六个模块,并加强各模块的资源配置与功能建设,满足各个阶段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

(1)基础技能实验平台:主要实现诊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等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胸穿、腹穿等各类穿刺技术以及妇科、产科检查等。

(2)综合技能实验平台:由模拟ICU、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组成,围绕急救、重症监护、内科、妇产科综合技能,利用ECS高级生理驱动模型和标准化病人(SP),将临床的常见病例开发成教学案例,培训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急救处理能力、疾病综合诊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3)专科技能实验平台:依托卫生部腔镜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由腔镜手术模拟器、胃肠道内窥镜诊疗模拟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泌尿内镜模拟器/经皮通路穿刺模拟器、外科手术培训及导航系统等组成规范的手术或操作流程,使学员在培训中心按计划按进行训练,娴熟后方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实践。

(4)动物外科手术室:强化外科手术教学中的无菌观念,实现学生从手术换鞋/更衣、洗手(刷手)、手术站位示教、消毒、铺巾,到借助动物学习肠腔吻合等数种外科手术方式的流程训练。

(5)网络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将临床医学实验内容系统地改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实验,建立图像数据库,整合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例资料并归档储存及分类索引,以期达到可随时通过计算机系统查阅,利于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集中学习。

同时对中心各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便于开展回顾讨论式教学。

(6)以客观结构化(OSCE)的形式进行训练效果考核,设置12~14个站点,采用真实病例结合专家面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处理病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诊疗方案的临床工作能力。

改革过去的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一个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的教学计划,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结合基层医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教材和讲义,开设技能训练项目。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引导”的病例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


程设置兼具开放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必要时分类指导。

着重提高培养对象的专科临床实践水平及对新的医疗环境的适应能力。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将在校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建立起川东北地区的3+x模式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探索医学生学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新模式,使学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

配合医疗改革对卫生人才的实际需要,将学校及附属医院覆盖地区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基层卫生人员纳入全科医师的规范化训练,对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专科医师基于全科医师的基础上按步骤、分批次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畴,从而切实提高医疗从业人员职业技能。

①本课题获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资助([川教2009]288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