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解读
蓄滞洪区建设方案(二)
蓄滞洪区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频发。
为了减轻洪水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蓄滞洪区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洪水防治措施。
蓄滞洪区是指通过建设水库、湖泊、湿地等水体来扩大洪水的容纳能力,减少洪峰流量,降低洪水的威胁。
二、工作原理蓄滞洪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蓄和滞。
1. 蓄:蓄滞洪区通过建设水库等水体,将洪水储存起来,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流量,使洪水以较为平缓的方式释放,降低洪峰流量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2. 滞:蓄滞洪区通过建设湖泊、湿地等水体,增加洪水的滞留时间,延长洪水的波峰。
湖泊和湿地可以吸收和蓄存大量的洪水,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选址: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选择适合建设蓄滞洪区的地点。
2. 工程设计:根据洪水情况、河流流量等数据,进行蓄滞洪区的工程设计。
包括水库容量的确定、湖泊和湿地的面积规划等。
3. 施工建设: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包括挖掘水库、修建堤坝、建设湖泊和湿地等。
4. 运行管理: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管理,包括水库的调度、湖泊和湿地的维护等。
确保蓄滞洪区的正常运行。
四、适用范围蓄滞洪区建设适用于洪水频发、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
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五、创新要点1. 多层次蓄滞洪区:建设多个不同规模的蓄滞洪区,形成多层次的洪水防治体系。
大型水库用于调节大洪水,中小型湖泊和湿地用于滞洪,形成多重防线。
2. 生态修复:在蓄滞洪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
通过湖泊和湿地的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六、预期效果1. 减轻洪水灾害:蓄滞洪区的建设可以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降低洪水灾害的损失。
2. 提供水资源:蓄滞洪区建设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资源,为供水提供保障。
3. 促进区域发展:蓄滞洪区的建设可以改善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农田灌溉水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蓄滞洪区管理
蓄滞洪区管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对蓄滞洪区的防洪安全与建设进行管理的工作。
通过管理,合理有效地运用蓄滞洪区安排超额洪水,使区内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适应防洪要求,达到防洪安全保障的目的。
分洪区、蓄洪区或滞洪区统称为蓄滞洪区。
管理内容。
主要有:①建立健全管理机构;②制定蓄滞洪区总体规划和安全建设规划,并监督实施;③编制防洪调度运用准备和群众撤离安置措施;④分洪后救助、补偿和善后工作;⑤进行日常管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与管理,控制人口增长和限制经济发展;⑥制定法律、法规,依法管理蓄滞洪区。
管理机构。
蓄滞洪区所在地政府可根据需要成立蓄滞洪区管理机构和蓄滞洪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可由当地水利、计划、财政、税务、交通、公安、农业、计划生育、邮电通信、土地管理等部门组成。
管委会的日常工作由蓄滞洪区管理机构负责。
安全建设规划。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是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建设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据。
规划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平战结合、分期实施。
规划应依据已有的防洪规划进行,根据已有工程设施情况、洪水调度原则等对区内避洪(撤退)设施建设、通信预警系统建设与撤离设施建设、工程管理等作出规划。
避洪与撤离设施建设,应密切结合居民住房建设及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等统筹安排。
规划标准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土地利用和经济建设。
蓄滞洪区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经济建设要符合防洪要求,并保持蓄洪能力,减少洪灾损失:①蓄滞洪区运用的几率特点,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耐水作物;②严禁在分洪口附近和洪水主流区内修建或设置有碍行洪的各种建筑物,堆放弃土及种植阻水的高秆作物,已有的要限期清除;③严禁在蓄滞洪区内发展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生产,储存危险品;④在蓄滞洪区内建设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通信设施及光缆、管道等非防洪工程项目,应当编制洪水黜响评价报告,并提出自保防御措施。
人口控制。
蓄滞洪区实行严格的人口政策,加强计划生育管理,限制区外人口迁入,鼓励人口外迁。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标准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标准
1、安全区的面积宜按安全区永久安置人口人均占用面积100m2~150m2的标准分析确定。
有特殊要求或出于安全区堤线合理利用有利地形,安全区永久安置人口人均占用面积需突破150m2的标准时,应经分析论证后确定,且安全区相应减少蓄滞洪容积不宜超过5%。
2、安全台台顶面积宜按其永久安置人口人均占用面积50m2~100m2的标准分析确定。
仅用于居民临时避洪的安全台,台顶面积可按5m2/人~10m2/人标准分析确定。
3、安全楼应按安置人口人均拥有安全层面积5m2~10m2的标准确定;有条件时,安全楼人均安全层面积可适当增加。
4、转移设施的建设标准应满足规划转移的居民和重要财产能够在蓄滞洪水前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的要求;路网密度可根据实际交通量和撤离强度分析确实。
国务院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国务院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09(019)006
【摘要】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地势低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蓄滞洪区作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历次流域大洪水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适时分蓄超额洪水、削减洪峰,基本保障了中下游重要城市和重要防洪地区的安全,
【总页数】1页(P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J], ;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J], ;
3.《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解读 [J], 王艳艳;向立云
4.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审查会召开 [J],
5.国务院关于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的批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简本)前言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地势低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普遍存在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渲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在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扩大河道排泄洪水能力构建江河防洪减灾体系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蓄滞洪区,适时分蓄超额洪水,削减洪峰,是合理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水灾害总体损失的重要措施。
因此,蓄滞洪区是江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分别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和《关于预防黄河异常洪水的决定》,确定在淮河和黄河上建设蓄滞洪区以分蓄超额洪水。
此后,在制定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特大洪水防御方案时,根据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需要,在主要江河安排了一批蓄滞洪区,这些蓄滞洪区在防御历次大洪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削减洪峰、蓄滞超额洪水,确保了中下游重要城市和重要防洪地区的安全,为流域防洪减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主要的蓄滞洪区大多位于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历史上大都是洪水的自然滞蓄场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这些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天然湖泊洼地逐渐被无序围垦和侵占,致使调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
蓄滞洪区既要承担蓄滞超额洪水的防洪任务,同时又是区内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但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工程设施不全、安全设施不足,区内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管理较为薄弱,风险意识不强,许多蓄滞洪区不断被无序开发利用,使得调蓄洪水的能力逐渐降低;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蓄滞洪区内居民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分蓄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江河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
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困扰蓄滞洪区发展的民生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一旦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将难以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流域防洪能力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蓄滞洪区内人口众多,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补偿救助等保障体系不完善,一但分洪运用,不仅损失和影响巨大,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浅论"蓄滞洪区工程建设”
浅论"蓄滞洪区工程建设”摘要:自然灾害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最大阻碍,由于我国南涝北旱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最近几年,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几乎连年发生,从而对民众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也给农业生产与发展带来了重大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区域防洪能力,需要因地制宜的设置蓄滞洪区,而重点加强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管理是有效推进蓄滞洪区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在申明强化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管理积极作用的同时,立足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蓄滞洪区工程建设优化措施。
关键词: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工程优化引言在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开展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洪抗洪、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借此保障区域内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但是在众多原因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很多蓄滞洪区陆续得到开发利用,因此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均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至于蓄滞洪区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这一现象会在严重削弱区域防洪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合理分析如何优化和强化蓄滞洪区工程建设与管理。
1蓄滞洪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蓄滞洪区人口也在持续增长,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必经之路,蓄滞洪区大都已经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
不过近些年的汛期水量是相对较小的,所以造成蓄滞洪区工程体系建设非常的滞后,另外安全体系保障建设也是比较滞后的,蓄滞洪区内工程设施非常短缺不全,安全设施也是出现不足情况,蓄滞洪区的群中其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
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防洪需要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从当前各个蓄滞洪区工程现状来看其不能很好的承担区域排涝以及防洪的任务,必须得进行科学整治。
以某蓄滞洪区为例来进行阐述,该蓄滞洪区内部堤破坏程度比较高,隔堤退水闸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该蓄滞洪区甚至发生了倒灌现象,洪水不仅不能蓄滞,还将淹没范围继续扩大,淹没损失也随之增加。
另外因为蓄滞洪区围堤和退洪控制工程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坏,蓄滞洪区应有的防洪作用不能够很好的发挥,上游洪水没办法进行有效控制,对流域防洪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民主垸蓄洪安全建设人口安置规划方案研究
3 . 3 安 全 设 施 安 置 标 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述两 个方 案人 口安置 规划 详见表 1 。
3 . 4 . 2 方 案 比 选
方案 二在 方案一 的基 础上增 加 了 1 个 安全 区和
1处 安 全 台 扩 建 , 减少 了 1 1 处 安全 台新建 。 ( 1 ) 主 要 工 程 量 及 占地 移 民 直 接 费 用 比较 。 详
方 案一 : 基 本 采用 《 长江 流域 蓄滞 洪 区建 设 与管 理 规划 报告 》 中居 民安全 避洪 安置规 划方 案 , 即兴建
乌 龙和 沙头 2个安 全 区 、 和利 等 l 6处 安全 台 。只是
将 现状水 平 年从 2 0 0 4年 调 整 为 2 0 1 0年 , 按 2 0 1 0年
遇 ,区 内人 口安 置尽 可能创 造条 件 以永久性 避 洪安
民 主垸 为重 要 蓄 滞 洪 区 ,启 用 标 准 为 1 O 一 2 O年 一 5 . 8 7万 人 。
方 案二 : 根据 2 0 1 2年 7月 水利部 水利 水 电规划 置 方式 使居 民得 到有 效 的安 全保 障 ,在分 蓄洪 水时 设 计 总 院对《 湖南 省 洞庭 湖 区 围堤 湖 、 澧南 、 西 官垸 能正 常 、 稳 定生 活 。综合考 虑耕 作半 径 、 区 内或 周边 安 全 建 设 及 民 主 、城 西 垸 安 全 建 设 试 点 工 程 可 行 性 有 无城 镇 和 中心村 、 附近有 无 岗地 、 有 无 土源等 条件 研 究 报告 ( 送审稿) 》 的 审查 意 见 , 参 考《 洞庭 湖 区 钱 和 因素 , 合 理布 局 , 采 用安 全 区和大 型安全 台等 安全 粮 湖 、 共 双茶 、 大通 湖东 垸三垸 蓄洪 工程 安全建 设工 设 施进 行 区 内永 久性 避洪 安置 为主 。 ( 1 )对 有重要 城镇 或居 民很 集 中且有 条件修 建 安全区的, 以安全 区建 设 为主 , 主要 安 置距 安 全 区 5
蓄滞洪区 分区运用 原则
蓄滞洪区分区运用原则【原创版】目录一、蓄滞洪区的概念和分类二、蓄滞洪区的分区运用三、蓄滞洪区运用的原则四、总结正文一、蓄滞洪区的概念和分类蓄滞洪区是指在洪水期间,用于暂时贮存和调节洪水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
它在防洪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蓄滞洪区主要分为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
行洪区是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分洪区是利用平原区湖泊、洼地、淀泊修筑围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圩垸分泄河段超额洪水的区域;蓄洪区是分洪区发挥调洪性能的一种,它是指用于暂时蓄存河段分泄的超额洪水,待防洪情况许可时,再向区外排泄的区域;滞洪区也是分洪区起调洪性能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减缓洪水流速,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冲击。
二、蓄滞洪区的分区运用蓄滞洪区在防洪工作中的分区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类型的洪水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对于较小的洪水,可以利用行洪区进行宣泄;对于较大的洪水,可以通过分洪区将洪水分流到蓄洪区或滞洪区进行暂时贮存。
在洪水过后,再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蓄存的洪水排泄出去,以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
三、蓄滞洪区运用的原则在运用蓄滞洪区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考虑洪水的频率、强度、淹没范围等因素,合理规划蓄滞洪区的规模和布局。
2.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蓄滞洪区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加强蓄滞洪区的监测和预警,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发挥调洪作用。
4.建立完善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确保蓄滞洪区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总结蓄滞洪区在防洪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和运用,可以有效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简本)刖言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地势低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普遍存在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渲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在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扩大河道排泄洪水能力构建江河防洪减灾体系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蓄滞洪区,适时分蓄超额洪水,削减洪峰,是合理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水灾害总体损失的重要措施。
因此,蓄滞洪区是江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分别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和《关于预防黄河异常洪水的决定》,确定在淮河和黄河上建设蓄滞洪区以分蓄超额洪水。
此后,在制定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特大洪水防御方案时,根据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需要,在主要江河安排了一批蓄滞洪区,这些蓄滞洪区在防御历次大洪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削减洪峰、蓄滞超额洪水,确保了中下游重要城市和重要防洪地区的安全,为流域防洪减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主要的蓄滞洪区大多位于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历史上大都是洪水的自然滞蓄场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这些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天然湖泊洼地逐渐被无序围垦和侵占,致使调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
蓄滞洪区既要承担蓄滞超额洪水的防洪任务,同时又是区内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但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工程设施不全、安全设施不足,区内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管理较为薄弱,风险意识不强,许多蓄滞洪区不断被无序开发利用,使得调蓄洪水的能力逐渐降低;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蓄滞洪区内居民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分蓄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江河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
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困扰蓄滞洪区发展的民生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一旦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将难以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流域防洪能力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蓄滞洪区内人口众多,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补偿救助等保障体系不完善,一但分洪运用,不仅损失和影响巨大,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蓄滞洪区管理与发展模式探讨
自 15 9 6年建 成 。至 19 9 1年 止 ,共 分洪 1 , 9次 16 分 洪 最 大 流 量 达 5 0 m / ,降 低 仙 桃 94年 60 2s
水 位达 3 m。
体 系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也 是洪 水风 险较 大的 区
域。
尽 管我 国对 蓄滞洪 区所 面I 的许 多问题 开 展 了研 究 。有些研 究成 果也 运用 到 了蓄滞 洪 区 的实 际管理 中 ,但 就 目前 的情 况 看 ,仍存 在难 以按规 划合 理有 效运用 的问题 ,甚至有 设 置一 个蓄滞 洪 区相 当于背上 ~个 包袱 的看 法 。进退 维 谷 。欲用 不 能 ,欲 罢不 可是我 国许 多蓄 滞洪 区 的现实矛 盾 ,从而成 为制约我 国防洪体 系 防
用 。特 大洪水 的超 额水 量又难 以安 排 ,从而 使 这类 蓄滞 洪 区处 于取舍 两难 的境地 。
在我 国所 有 蓄 滞 洪 区 中 ,运 用 最 为 成 功 , 防洪 效 益得 到 正 常发 挥 的首 推 杜 家 台分 洪 区 。
许 多河 流还 设置 有一 些地 方级 蓄滞洪 区 。临时 分 蓄超 过河 道 泄量 的洪水 。蓄 滞洪 区既是 防洪
蓄滞 洪 区 围堤 、围村埝 、安全 区 围堤基本 处 于 长年不 用 的状 态 ,隐患 较多 ,一旦 分洪 运
蓄 滞洪 区 因分洪 运用 所面 临的 风险 主要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
用 ,可 能 发 生 溃 决 而 增 大 淹 没 面 积 或 人 员 伤
亡。
( )人员 伤亡 1
蓄滞 洪 区避洪 救生设 施 主要 有围村 埝 、庄 台 、避水 楼 、撤退 道路 等 , 目前我 国建 成 的蓄 滞 洪 区安 全设 施容 量相 当有 限 ,大 部分 蓄滞洪
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我国多暴雨洪水,洪涝灾害频繁。
在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利用河道排泄洪水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蓄滞洪区,适时分蓄洪水、削减洪峰,对保障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许多蓄滞洪区被不断开发利用,调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滞后,安全设施、进退洪设施严重不足,蓄滞洪区已成为防洪体系中极为薄弱的环节。
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一旦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将难以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流域防洪能力将大大降低。
同时,由于蓄滞洪区内人口众多,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补偿救助等保障体系不完善,蓄滞洪区一旦运用不仅损失严重,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为进一步加强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确保蓄滞洪区及时安全有效运用,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规律,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工程、科技等综合措施,调整蓄滞洪区,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使蓄滞洪区设置科学、功能合理、安全设施齐全、运行规范、补偿公平、发展协调,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切实提高整体防洪能力,确保蓄滞洪区内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流域防洪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做好蓄滞洪区调整工作;坚持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分级负责,加强蓄滞洪区管理,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确保蓄滞洪区有效运用。
二、做好蓄滞洪区调整与分类(三)合理调整蓄滞洪区。
运用几率很低的蓄滞洪区,具备条件的可以设为防洪保护区;运用几率很高的蓄滞洪区,具备条件的可以作为行洪通道;根据防洪需要,可以增设蓄滞洪区。
通过对现有蓄滞洪区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蓄滞洪区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防洪安全,有利于集中财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
《水利蓄滞洪区管理办法》
《水利蓄滞洪区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保障蓄滞洪区的正常运用,确保受洪水威胁的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合理补偿蓄滞洪区内居民因蓄滞洪遭受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附录所列国家蓄滞洪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需要修改,并相应调整国家蓄滞洪区时,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办法附录提出修订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三条蓄滞洪区运用补偿,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蓄滞洪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二)有利于蓄滞洪区恢复农业生产;(三)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四条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组织人口外迁。
第五条蓄滞洪区运用前,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蓄滞洪区内人员、财产的转移和保护工作,尽量减少蓄滞洪造成的损失。
第六条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全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所辖区域内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实施监督、指导。
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实施监督。
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骗取、侵吞和挪用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
第八条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补偿对象、范围和标准第九条蓄滞洪区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以下简称区内居民),在蓄滞洪区运用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获得补偿。
区内居民除依照本办法获得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外,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与其他洪水灾区灾民同样的政府救助和社会捐助。
蓄洪区发展现状及思考
蓄洪区发展现状及思考
蓄洪区是指为了防止洪水灾害而划定的用于蓄洪的区域。
蓄洪区的发展现状及思考是
指对于现有蓄洪区的利用情况以及未来蓄洪区的发展方向和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蓄洪区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蓄洪区的规模和面积。
蓄洪
区的大小和面积直接关系到其蓄水能力和防洪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
蓄洪
区的建设和管理情况。
蓄洪区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管理,包括堤防、挤泥工程等,
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是否科学有效也会直接影响到蓄洪区的防洪效果。
蓄洪区的生态环境保
护情况。
蓄洪区依托于自然环境,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需要进行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
对于蓄洪区发展现状的思考,首先要关注蓄洪区的效益和问题。
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
需要取得实际效果,并解决好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堤坝是否完善、防洪设施是否完备等。
要关注蓄洪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蓄洪区的可持续发展。
还要关注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引进。
蓄
洪区的发展需要借助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的引进,提高蓄洪区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蓄洪区发展现状及思考
蓄洪区发展现状及思考蓄洪区是指在河流上游 or 侧,为了控制洪水灾害而改造成可以暂时蓄积或堆灌洪水的区域。
蓄洪区的建设对于河流流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蓄洪区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蓄洪区的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需要对蓄洪区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目前,我国的蓄洪区建设已经相当成熟,许多重要的河流流域都拥有相对完善的蓄洪区系统。
而且,蓄洪区不仅仅是为了防洪,还可以用于灌溉、供水以及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
相关部门不仅对于蓄洪区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行蓄洪区规划时,往往并没有考虑到全面性和长远性,更没有注意到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需要深入思考蓄洪区建设的重要性。
蓄洪区的建设可以起到保护下游地区免受洪灾侵害的作用,可以为农田提供水源,也能够保护和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
蓄洪区还能够为城市提供防洪安全保障,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需要深入思考蓄洪区建设的重要性,为其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方向。
接下来,需要对蓄洪区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对于蓄洪区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关部门在蓄洪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防洪问题,而对于其在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对于蓄洪区的规划不够全面和长远。
现有蓄洪区的规划多为局部性和短期性,往往缺乏对于整个河流流域的综合性考虑,更不具备面向未来的规划理念。
对于蓄洪区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不足。
蓄洪区的开发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目前的相关研究和调查并不充分,也没有对蓄洪区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蓄洪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对于其现状的认识以及未来的规划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蓄洪区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蓄洪区规划的全面和长远,以及加强蓄洪区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够实现蓄洪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蓄洪区实施方案
蓄洪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蓄洪区是指为了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保护城市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而设立的一种水利工程设施。
在我国,由于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因此蓄洪区建设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蓄洪区实施的必要性。
1. 减轻洪水灾害,在雨季来临时,蓄洪区可以储存大量雨水,减缓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 保护城市和农田,蓄洪区可以在洪水来临时释放积存的水量,有效保护城市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降低洪水对农作物的破坏。
3. 利用水资源,蓄洪区可以在雨季储存雨水,在旱季释放水量,为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可靠的水源。
三、蓄洪区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选择适合的地理位置建设蓄洪区,考虑地势、水文条件、土地利用等因素,确保蓄洪区的效益最大化。
2. 工程建设,进行蓄洪区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包括堤坝、水库、泄洪渠等设施的建设,确保蓄洪区的安全可靠。
3. 生态保护,在蓄洪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实现蓄洪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4. 水资源管理,建设蓄洪区后,合理管理蓄存的水资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水量的调节和释放,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5. 安全监测,建立蓄洪区的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对蓄洪区的设施和水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蓄洪区的安全运行。
四、蓄洪区实施的效益。
1. 减轻洪水灾害,蓄洪区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降低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2. 保护城市和农田,蓄洪区可以保护城市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减少洪水对建筑物和农作物的损害。
3. 水资源利用,蓄洪区可以储存雨水,为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提供可靠的水源,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总结。
蓄洪区的实施对于减轻洪水灾害,保护城市和农田,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蓄洪区时,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生态保护和安全监测等因素,确保蓄洪区的安全可靠和效益最大化。
蓄洪区发展现状及思考
蓄洪区发展现状及思考蓄洪区是指一定范围内有能力接纳一定量的洪水并通过蓄洪措施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的地区。
蓄洪区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主要包括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蓄洪能力的提升以及蓄洪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保障蓄洪能力发挥的基础。
目前,蓄洪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各级政府在洪水抗灾中,注重加强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逐渐完善了蓄洪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蓄洪设施老化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进一步加强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蓄洪设施的保护和维护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能力,确保蓄洪区的正常运行和洪水防御的效果。
蓄洪能力的提升是解决洪水问题的关键。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洪水频发的风险逐渐加大。
传统的蓄洪设施往往不能满足对洪水容纳的需求,需要综合利用自然和人工手段,提高蓄洪能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以提高蓄水能力。
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如修建更高大坝、挖掘蓄洪池等,增加蓄洪容量。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洪水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蓄洪区的发展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蓄洪区往往位于河流的上游或侧岸,其生态环境对下游水域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强蓄洪区的环保规划,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蓄洪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确保蓄洪区的环境质量。
蓄洪区的发展现状和思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升蓄洪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V 2 1 2 . 1 【 文献 标识 码 】 C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2 4 6 9( 2 0 1 3 ) O 6 —0 0 0 6 —0 3
2 0 0 9年 1 1 月1 9日,国务院批复 了 《 全 国蓄 滞 洪区建设 与管理规划 》( 以下简称 《 规划 》 ) 。 这 标 志着 我 国蓄滞 洪区 的建 设与 管理进 入 了一 个 新 的阶 段 。《 规 划 》 将 对 今 后 蓄 滞 洪 区 建 设 与 管理 工作起到切实地指导作用 , 对充分发挥蓄滞 洪 区防洪功能 ,保障流域整体 防洪安全 ,促进蓄 滞 洪 区经 济社 会 的科学 合理 发展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管 理规划 》进行 了全 面解 读 。 【 关键 词 】 蓄滞 洪 区 建 设 管 理 目标 [ D 0 I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4 6 9 . 2 0 1 3 . 0 6 . 0 0 2
【 中 图分类 号 】
平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2 《 规 划 》 出 台的背 景
自蓄滞洪 区设立 以来 , 我 国在 《 防洪法》 、 《 蓄
作 者简介:王艳艳 ( 1 9 7 2 年一 ) ,女,高级工程师 。
6・
规 划 战略
水 利规 划与 设计
2 0 1 3 年 第 6期
滞洪 区安全与建 设指 导纲要》 、 《 蓄滞 洪 区运用补 偿暂行办 法》 等一系 列法律法规和行 政规章 中对 蓄 滞 洪 区 的 地 位 、建 设 、管 理 、维 护 、运 用 、补
锐。 这些 问题和 矛盾 ,特别是长期 困扰 蓄滞洪区 管 理 和运 用 的 民生 问题 如 果 得 不到 及 时解 决 ,一 旦发 生流域 性大 洪水 ,将 难 以有效 运用 蓄滞 洪 区 ,导致流域 防洪能力 降低 。同时,由于蓄滞洪 区 内人 口众多 , 居 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补偿救 助等保障体系不完善 ,一旦分洪运用 ,可能影响
解 决 , 分 蓄 洪 水 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矛 盾 日益 尖
1 《 规划 》 的重 要意 义
我 国许 多江 河 的洪水峰高量大 ,而 中、下游 地 区 的河道泄洪能 力普遍 不足 。 利用蓄滞洪 区有
计 划 的 主 动 分 蓄 流 域 超 额 洪 水 ,是 防 洪 减 灾 的重 要 手 段 。自 2 0世 纪 5 0年 代 以来 ,我 国主 要 江 河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和 防洪 规 划 ,根 据 流 域 防洪 安 全 保
偿 等 作 了不 同 程 度 的规 定 ,为 蓄 滞 洪 区 的建 设 和
过加强蓄滞洪 区建设与管理 Fra bibliotek 最 终使 蓄 滞 洪 区 一 要 安 全 分 蓄 洪 水 ; 二 要 因 地 制 宜 地 发 展 区 域 经
济 ;三要综合利用 资源 和保护生态环境 。 因此 《 规 划 》明 确 蓄 滞 洪 区 建 设 与 管理 的 总 体 目标是 : ( 1 ) 妥善处理蓄滞洪 区有效分蓄洪水 、 保 障生命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之 间的矛盾 。 在保 障流 域 整 体 防 洪 安 全 的 同 时 ,确 保 蓄 滞 洪 区 内居
・
因此 , 针对蓄滞洪 区存在 的问题 和加强蓄滞 洪区建设与管理 的要求 , 迫切 需要对 蓄滞洪区 的 建设和管理做 出全面系统 的规划 , 统 筹协调蓄水 滞 洪 与区 内人 民生命 财产 安全 和经 济社会 发 展 问题 。 本规划 的出台 , 将对妥 善解 决分蓄洪水与 经济 社会发展的矛盾 , 既合理有 效地 使用蓄滞洪 区分蓄洪水,保证 大洪水 时 的防洪安全 ,又妥善 地 安排居 民生活生产 出路 , 提 高区 内居 民生活水
民 生 发 展 方 面 都 存 在 一 系 列 的 问题 ,突 出表 现
在: ( 1 ) 蓄滞洪 区工程设施不全 , 安全设施不足 , 区 内居 民的 生命 及财 产 安 全 得 不到 有 效 保 障 ; ( 2 )社会 管理较 为薄弱 ,风 险意识不强 ,许多 蓄滞洪 区不断被无序开发利用 , 使得 调蓄洪水 的 能力逐渐 降低 ;( 3 ) 缺乏有效 的扶持政 策和 引导 措 施, 蓄滞洪区 内居 民的民生 问题没有 得到妥善
社会稳定 。
障的需要设置 了一批蓄滞洪 区。 本次规划范 围内 的 9 8处 蓄 滞 洪 区 总 面积 3 - 3 7万 k m ,总 蓄 洪 容 积 1 0 7 3亿 m ,区 内现状 总人 口 1 6 5 5万 ,耕地 1 7 2 . 6 7万 h m ,GDP总量 1 0 8 8亿 元 。 蓄 滞洪 区作 为流域 防 洪减 灾体 系 中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在防御流域大洪水 ,保障 中、下游重 要 城 市和 重 要 防 洪 地 区 的安 全 方 面 ,有 着 不 可 替 代 的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 ,1 9 5 0 ~ 2 0 0 4年全 国共 分洪运用蓄滞洪 区 4 0 0 次, 蓄滞 洪水总量近 1 4 0 0亿 r n 3 。由于我 国河流洪 水特 性、具体 国情 以及历史 原因, 蓄滞洪 区既要承担 蓄滞 超额洪水 的防洪任务 ,同时又是区 内居 民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场所 。长期 以来 由于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大 多数蓄滞洪 区在 防洪运用 、安全建设 、区 内群众
规 划 战略
水利 规划 与设计
2 0 1 3 年 第 6期
《 全 国蓄滞洪 区建设 与管理规划》解读
王 艳 艳 向 立 云
( 中国水利水 电科 学研 究院 北京 1 0 0 0 3 8 )
【 摘
要】 本文 从规 划 的意义 、出台 的背 景 、规划 的 内容 以及 规划 的特 点等方 面对 《 全 国蓄 滞洪 区建 设 措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