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ppt课件

• 通过上述,亚里士多德已经对灵魂做了一般性的说明:灵 魂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的原则,即有生命的事物的运动原因 。灵魂是在原理意义上的实体,它是这样的躯体是其所是 的本质。
PPT课件
10
• 亚里士多德说:灵魂乃是有生命躯体的原因和本 原 。它是躯体运动的始点,它是躯体的目的。它 是一切拥有灵魂的躯体的实体。
• 1·因为实体是一切其他事物存在的原因,对于生 物来说存在就是生命,灵魂是它们的原因和本原。
• 2·因为所有的自然躯体都是灵魂的工具,不管动 物还是植物的躯体都是为其灵魂而存在
• 为此故,研究灵魂或研究一一灵魂或限于研究这么一部分的灵魂,随 即成为研究自然哲学的要务。·····
• 我们偏离本题已经够远的了,现在该回到原旨。我们所持说:灵魂的 诸感受(感应),犹如愤怒与恐惧,是不可能分离于生物(动物)的 身体(物质底层)之外的,生物的本性全凭其形体以示现,灵魂的诸 感受(感应),异乎一条线或一平面图之不能离立。
• 物之具有灵魂者,所由基本上别异于物之不具有灵魂者,盍有二事— —运动与感觉。
PPT课件
5
由‘乐生遂性’到精神体系
• 乐生遂性的共同归趣:凡符合于天赋本性 的(营养与繁殖)事物,动物们便引以为 快乐而趋向之,这就叫做各种动物在宇宙 间乐生遂性的共同归趣!
• 亚里士多德有上述而展开的思想,在《灵 魂论》与《伦理学》中完成了全生物界, 配合于物身生理体系的一个精神(心理) 体系。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关于灵魂的考察与讨论, 一向限于人类的灵魂。”“现在,我们也该研究一匹马, 一只狗,以及其它诸动物的灵魂与人类的灵魂是否可用一 个总概的公式为之阐明”。
灵魂论主要内容

灵魂论主要内容灵魂是生命的主宰,就像船长掌控着船。
你看,我们做各种决定,就像船长决定船往哪儿开。
要是没了灵魂这个“船长”,我们的身体不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啦?灵魂有高低之分,像游戏里的等级。
善良勇敢的灵魂像高级玩家,他们的行为充满正能量。
而那些邪恶的灵魂呢?就像低级的捣乱者,给世界带来不好的影响,你说是不是?灵魂的不朽像星星永远闪耀。
我们的肉体像流星,转瞬即逝,但灵魂像星星,一直存在。
那些伟大人物的灵魂,即使他们的肉体不在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还像星星一样照亮我们呢。
灵魂与道德相关,像树和根。
有好灵魂的人道德高尚,就像大树有深深的根,稳稳地立在那儿。
没有道德的灵魂,就像无根之木,风一吹就倒啦,怎么能长久呢?灵魂的净化像洗澡。
我们有时候做了错事,灵魂就像沾了脏东西。
这时候要通过自我反省、做好事来净化,就像洗澡把污垢洗掉,让灵魂重新变得干净呢。
灵魂的成长像孩子长大。
我们经历各种事情,灵魂也在成长。
就像孩子从不懂事到懂事,灵魂从幼稚走向成熟。
你能感觉到自己灵魂的成长吗?像看着孩子一点点长高一样奇妙呢。
灵魂之间的共鸣像乐器合奏。
当两个灵魂相似的人相遇,就像小提琴和钢琴合奏出美妙的音乐。
他们能理解彼此,那种感觉像音符在空中交织,多美好啊。
灵魂的力量像超级英雄的超能力。
有些人在困难面前,灵魂的力量让他们坚持下来。
就像超级英雄用超能力拯救世界,这种力量能战胜很多我们以为无法战胜的东西呢。
灵魂的选择像在岔路口选路。
我们每天都面临很多选择,灵魂决定我们走哪条路。
是选择善良还是邪恶,就像在岔路口选择光明大道还是黑暗小路,这可太重要啦。
灵魂论的内容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里面有对我们自身最深层次的解读,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我们内心世界的大门啊。
灵魂说(原始梦境至亚里士多德)

灵魂说
——从原始梦境到亚里士多德
一、原始的梦境:原始宗教
没有一种现存的宗教里面不包含着古代异教,也没有一种 现存的哲学不是从古老的愚昧群体和某种简单逻辑发展而 来的。 ——《宗教简史》安修•Lee 300万年前,人类出现
人类宗教大约出现于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中石器后期,或者 更晚,工具改进,脑容量↑,抽象思维成为可能
早期宗教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睡梦中 的事,醒后不存在,因此,先民认为肉体里居住着一个看 不见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永存于世。 先民看到流血而死,以为灵魂一定住在血液之中。也因灵 魂不死,不再随意的抛弃、吃掉同伴的尸体,而是撒上一 圈赤铁矿粒,等于给死者输血,他们便可再生。(尼安德 特人、山顶洞人)
2灵魂的等级和功能
最低的等级是植物灵魂或营养灵魂。它是灵魂最初的最为 共同所有的能力,一切生物靠了它而具有生命。作用表现 为摄取食物和生殖。 高一层的是动物灵魂或感觉灵魂,除了营养能力外,任何 动物都至少拥有一种感觉,即触觉。
最高的是人类灵魂或理智灵魂。它除了兼有前两者的功能 外,还有推理和思维的能力。
恩培多克勒 灵魂轮回说。作为虔诚的奥尔弗斯教徒,恩培多克勒相信 灵魂不死,并且花了不少篇幅来描述灵魂轮回的痛苦经历。 他宣城灵魂不是从我们的血液和呼吸中产生的,而是从别 处来到肉体寄居的,它是一个被神的命令逐出的完完全全 的流浪汉。灵魂开始处于原始的纯洁状态,没有冲突和争 吵,只有爱与美之神。但堕入肉体后,灵魂就沾染了血液 带来的罪恶,于是便不得不经历轮回。人只有用过净化洗 涤罪恶,才能最终使灵魂返回与诸神同在的极乐世界。
古希腊灵魂论授课老师徐学庸

古希臘靈魂論授課老師:徐學庸I.目的本課程的目的是介紹並檢視西洋古代哲學思想中psuchē(靈魂) 觀念的發展,及它與自我、感官及認知等觀念之間的關係。
課程內容分為5部分:1) 荷馬的靈魂觀;2) 先蘇哲學家的靈魂觀;3) 柏拉圖的靈魂觀;4) 亞里斯多德論靈魂;5) 斯多葛學派的靈魂觀。
II.個別目的修習本課程之後,學生應具備回答下列問題的能力:1)簡述在荷馬史詩中與魂(或靈魂) 相關的概念。
2)說明赫拉克利圖斯如何將靈魂的概念安置在他的宇宙論中。
3)解釋德謨克利圖斯如何說明靈魂的本質及它對人的倫理生命的影響。
4)具批判性地敘述柏拉圖在《費多篇》(The Phaedo)中對靈魂不滅的論述。
5)說明柏拉圖在《理想國篇》中如何提出靈魂三分的概念及靈魂的狀態與理型認知之間的關係。
6)解釋柏拉圖在《提邁歐斯篇》(The Timaeus) 中如何說明靈魂三分。
7)簡述亞里斯多德對之前的哲學家所提出的靈魂觀的批判,並說明他自己對靈魂的區分。
8)說明亞里斯多德如何將他的靈魂觀安置在他的形質論中。
9)解釋斯多葛學派如何在它的宇宙論架構中說明靈魂的本質。
10)說明斯多葛學派的靈魂觀對其認識論及倫理思想的影響。
III.課程內容1.導論及荷馬的靈魂觀1.1課程簡介1.2荷馬的靈魂觀:《伊里亞德》及《奧迪賽》1.2.1心理面向1.2.2生理面向2. 先蘇哲學家的靈魂觀2.1 概論2.2 赫拉克利圖斯:靈魂與火2.3 德謨克利圖斯:靈魂與原子3. 柏拉圖的靈魂觀3.1 柏拉圖《費多篇》對靈魂不滅的論證3.2 論靈魂三分:《理想國篇》第四卷及《費德若斯篇》(The Phaedrus)3.3 哲學家與理型的知識:《理想國篇》第五、六、七卷3.4 靈魂不朽及神話:《理想國篇》第十卷3.5 《提邁歐斯篇》中論世界魂與人的靈魂的關係及對靈魂三分的說明4. 亞里斯多德論靈魂4.1 亞里斯多德對前人思想的批判4.2 靈魂的能力分類及本質:動物魂與植物魂4.3 靈魂與感官知覺及認知的關係:理性魂5. 斯多葛學派的靈魂觀5.1 斯多葛學派的宇宙論5.2 靈魂的本質5.3 靈魂與認知及倫理行為的關係IV. 參考書目原典(哈佛大學Loeb Classical Library古代典籍系列有出版大部分下列書籍)英文:Iliad and Odessey (any edition).R. Waterfield, The First Philosophers (Oxford, 2000).Plato, The Phaedo, The Republic, The Phaedrus and The Timaeus (any edition) Aristotle, De Anima (any edition)Long and Schofield,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2 vols. (Cambridge, 1987).中文:羅念生及王煥生,《伊利亞特》(台北城邦,2000)。
西方哲学_与心理学相关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主要探讨西方哲学范围之内,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一)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1、米利都学派因其代表人物生于米利都而得名。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被看着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心理学家。
他提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认为灵魂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2、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00)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早期理念论思想的先驱。
他既是伟大的数学家,又是一位宗教领袖。
他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其基本观点为:(1)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根源。
(2)提出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说。
并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智慧、情感三部分。
并认为前两者在脑,情欲在心脏。
(3)关于灵魂的构成。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灵魂是由某种物质构成,如热气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灵魂是空气中的尘埃。
第三种观点认为灵魂是一种和谐或谐音。
3、爱菲索学派又译爱非斯学派,以爱非斯城而得名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前480),爱菲索学派创始人,也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
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其基本观点有:(1)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2)认为一切皆变;人的智慧和世界的变化的规律是一气相通的。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人的身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最干燥的灵魂最有智慧)。
4、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70—前480)是爱利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此学派因产生于意大利的爱利亚而得名。
巴门尼德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
主张存在哲学,提出“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我存在又不存在”的观点。
试析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试析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内容提要】亚里士多德把灵魂看作不可及身体分离生命形式。
他区分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及思想性灵魂。
借助对有理智生命灵魂结构解释和对思想本身结构解释,亚里士多德使思想在灵魂中获得了最重要性质。
亚里士多德把善看作驱动人运动最后原因。
在人灵魂中,他区分两种指向善原因——思想及欲求。
欲求被看作灵魂思想性活动部分及动物性活动部分趋向善对象气质倾向。
他区分欲求三个要素:思想活动部分希望、动物性活动部分欲望及感情。
亚里士多德解释结构在理论上容许在灵魂动物性活动部分拥有区别于欲望欲求。
这种欲求被解释为对于肉体快乐以外其他快乐,它一个重要部分被解释为选择。
【关键词】灵魂/生命形式/思想/欲求/选择灵魂作为生命形式希腊人灵魂(psuhe)一词原本意义是生命气息,表达气息或呼吸是生命物自然或本性观念。
这是古老智慧共同理解。
自然和呼吸都属于生命物。
在最一般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把生命看作灵魂最重要性质①:灵魂是动物生命本原;[1](402a7-8,3)我们……把生命作为有灵魂东西和无灵魂东西区别所在。
生命这个词可以在多种意义上被述说,只要以下任何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说一事物有生命,如理智、感觉、位置上运动和静止、或者摄取营养运动,以及生成及灭亡等等。
[1](413a22-26,33)按照亚里士多德,一切生命物都有灵魂:植物具有“摄取营养运动”或“灵魂”,动物除了“营养”灵魂,还具有“感觉”、移动躯体灵魂,人类除了这两者,还具有“思维”灵魂[1](413a32-b13,33-34)。
植物不能感觉,尤其是不能位移,这使得植物性灵魂及动物性灵魂之间差别表现得非常显著,似及生命物及无生命物之间差别一样巨大,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符合人们灵魂观念,因为人们谈论灵魂就常常是在谈论动物性灵魂,而不是植物性灵魂。
有灵魂东西及无灵魂东西似乎有两个最大差别:运动和感觉。
[1](403b26-27,7)确,这点甚至在许多(并非所有)主张灵魂轮回观念人们那里都可以得证。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讲义

• 第三阶段:不尽一切动物,更且一切植物(草木 ),也被说成“具有灵魂”。《动物志》卷八章一:
“从无生物进入于生物界的第一级便是植物,而在植物界 之中,各个种属所具有的生命活力(灵魂),显然有多少 或高低的等差;从整个植物界来看,与动物相比照,固然 缺少些活力,但与各种无生物相比较,它们又显然赋有了 ‘生命’。
精神(心理)体系
• (1)“营养灵魂”,亦称植物灵魂,即包含生存 与生殖的“欲望灵魂”,是草木பைடு நூலகம்鱼鸟兽等一切 生物所统备,它操持着万物与之相应的,饮食与 消化,即“生存(生长),与蕃殖”的功能。
• (2)“感应灵魂”,亦称动物灵魂,为一切动物 所统备,操持着动物的“感觉[情念]与运动”的 功能。
• (3)“理知灵魂”或心识,即思想灵魂,操持思 想,计算,审议的机能,为人类所独有的“精神 灵魂”。
• 灵魂作为潜在的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形式,必然是实体 ,这种实体就是现实性。灵魂就是这一类躯体的现实性( 现实性有两层涵义,其一类似于知识,其二类似于思辨。 这里的现实性主要是指思辨)。P31
• 通过上述,亚里士多德已经对灵魂做了一般性的说明:灵 魂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的原则,即有生命的事物的运动原因 。灵魂是在原理意义上的实体,它是这样的躯体是其所是 的本质。
• 为此故,研究灵魂或研究一一灵魂或限于研究这么一部分的灵魂,随 即成为研究自然哲学的要务。·····
• 我们偏离本题已经够远的了,现在该回到原旨。我们所持说:灵魂的 诸感受(感应),犹如愤怒与恐惧,是不可能分离于生物(动物)的 身体(物质底层)之外的,生物的本性全凭其形体以示现,灵魂的诸 感受(感应),异乎一条线或一平面图之不能离立。
朝鲜朝后期实学家李瀷对西方灵魂论的接受与拒斥

《国际汉学》总第26期,2021年第1期| 140朝鲜朝后期实学家李瀷对西方灵魂论的接受与拒斥*□ 黄志鹏摘 要:李瀷为朝鲜朝后期实学大家,兼重朱子性理学与实学,也对西学有着颇为深入的研究。
李瀷对西方灵魂学说持接受与拒斥二重态度,接受其中的“三魂”说,并结合《荀子·王制篇》的思想,推出了“三心”说;对于该学说中所含神学思想,李瀷拒斥了灵魂不朽、天堂地狱的观念。
对于西方灵魂学说的接受与拒斥,李瀷主要站在儒学和实学的立场,并未以“异端之学”与“徇私要利”来评判之。
关键词:李瀷 西方灵魂论 “三心”说中图分类号:B312 doi: 10.19326/ki.2095-9257.2021.01.021* 本文系2019年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韩儒李瀷的西学观研究”(项目编号:13602007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所引李瀷的《星湖僿说类选》和遁窝慎后聃的《遁窝西学辨》,皆来自韩国国家图书馆网络资源,后不一一说明。
该资源网址:https://www.nl.go.kr/korcis/,输入相关书名可搜得,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2月7日。
韩国国家图书馆列出的李瀷《星湖僿说类选》共有17种,仅三种可查:其一为1929年文光书林刊印的新铅活字本,此版本较清晰,惜未收录完整;其二题名为《星湖僿设类选》(按:“设”应为“说”),此本为手写影印本,多有不清晰之处;其三为本文所选的版本,该版本原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说明为“安鼎福(朝鲜)编;刊写者未详,朝鲜末期;10卷10册;无界,行字数不定,无鱼尾;35.0*23.0 cm ”,这个版本收录齐全且较为清晰,故选用之;各册封面页有“C218.21, L61”字样;内页有“600022, JAN 27 1941”字样,应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所录。
慎后聃《遁窝西学辨》一种,仅于封面页印有“810”字号,对该书刊行情况的说明为“笔写本,刊写地、刊写者和刊写年皆未详”;图书版式为“1册(53张);无界,10行22字,无鱼尾;27.5*19.5 cm ”。
(49)浅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的差别

(49)浅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的差别展开全文柏拉图的灵魂观最大特点是将灵魂实体化,其著作《斐多》就是借苏格拉底之口来阐述自已观点,他认为,灵魂是善的东西,肉体是恶的根源,两者是可以分离的,他认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而灵魂和肉体结合时,真理是永远不能求得的,因为肉体使我们充满热情,欲望,惧怕,各种胡思乱想和愚昧。
他认为要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相,非得甩掉肉体,全用灵魂去看待事物,我们要求得智慧,在活着的时候得不到,要等死了才可能得到,所以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
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
另外,柏拉图也在〈斐多〉中阐述了关于形式与质料即支持与殊相的关系,并以来论证灵魂的性质,他认为存在着绝对的善、恶等概念,这些概念是作为共相而存在。
所以他说生并不可转化为死,而生的生物可转化为有死的生物,而灵魂是作为不朽而存在的,灵魂是具有不朽的形式,在这里,很明显柏拉图将灵魂当成实体,这个实体是纯洁神圣,而跟它结合的另一实体即肉体是阻碍灵魂进行认识的不洁的物体,灵魂无可奈何与之结合,而人死后作为共相的灵魂便会离开殊相的肉体,去到天神们的世界即柏拉图所描述的充满共相的世界。
而作为他学生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比他有更详尽的论述,他某程度上跟随柏拉图相同,即认为灵魂是共相开始,亚里士多德是利用潜在这个概念来描述灵魂的,他认为灵魂是潜在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第一现实性,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
所谓生命,是指自已摄取营养有生灭变化的能力,而生命的躯体是实体即质料,但躯体并不是灵魂,灵魂就像睡眠的现实性,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有所谓独特的共相存在,所以,他不赞成灵魂能跟肉体分离。
显然,亚里士多德是将生命作为有灵魂的东西和无灵魂的东西的区别,而什么条件下被认为是有生命呢?他认为如理智、感觉、位置上的运动和静止,或摄取营养等。
对植物来说,摄取营养是其为有关生命即有灵魂的重要条件,而动物的基本条件则是触觉。
在论灵魂的结尾,亚里士多德得出灵魂的一般性的结论。
血气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论

血气 ( t h y mo s ) ¨ 一 湘被 柏 拉 图视 为 人 的 灵 的关 系, 但 是还 没有把 灵魂 划 分 为不 同的 部分 . 也
魂 的三大 组 成部 分 之一 , 是柏 拉 图灵 魂论 中 不 可 没有 提及 血气 。只有 到后 两篇 对 话 才 对灵 魂进 行
或缺 的一个 要 素 。因此谈 论 柏拉 图笔 下的 血气 就 了划 分 , 并 描 述 了灵 魂各 部 分所 具 有 的特 征 和性
篇: 《 斐 多篇 》 、 《 理想国》 和《 斐德 若 篇 》 。这 三 篇对
目的 就是 “ 实践死亡” , 就像 苏 格拉 底 自己从 容 不
视 死 如 归 一 般 。在 苏 格 拉 底 对 灵 话都 对 人 的灵 魂 进 行 了 区分 , 并 分 别 描 述 对 应 部 迫地 喝下 毒药 、 分 的作 用 和地位 。在《 斐 多篇 》 中主 要谈 论 了作 为 魂和 肉体 之 间这 种 紧张 关系 的 生 动 的 描 绘 当 中 ,
治 的合 理性 与 正 当 性 。此 外 , 在《 斐 多篇 》 中 苏 格 看来 , 是 有失 英雄 风 范 , 实在不 应该
学者们 所忽视 。本 文的 主要 目的就 是要 对此 进 行阐述 。首先 , 通过 对《 理 想 国》 中相 关论 述 的仔 细 解读 ,
揭 示血 气的复 杂 内涵 ; 其次, 对 血 气 在 人 的 灵 魂 中 的 地 位 以及 它 与 灵 魂 中其 他 两 部 分 即理 性 和 欲 望 的 关
( 贵州师 范学 院 马列 主义教 学部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1 8 )
【 摘 要 】 在 柏拉 图的《 理 想 国》 中, 人 的 灵 魂 被 认 为 是 由理 性 ( n o u s ) 、 血气( t h y mo s ) 和 欲 望
灵魂的科学解释有哪些

灵魂的科学解释有哪些灵魂是很令人好奇的名词,所以大多数的人都会想知道灵魂有哪些科学解释?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了灵魂的科学解释,一起来看看吧!灵魂的科学解释现代科学普遍认为,灵魂或只同意识一般存在,不存在灵魂随着记忆飘向另一个世界。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灵魂一说,灵魂论在目前科学来看属于唯心主义。
对很多人而言,灵魂只是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灵魂在不断地被承认和被否定,目前有学者提出它跟我们所说的“重叠多维场”一同运作。
DNA不在记忆、突触、组织或线性里跟人脑交流。
它用情绪概念跟你说话。
它通过电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意识,实体在高维度中,在三维中存在于DNA里,通过电感,部分影响我们的意识。
到此,否定了很多伪科学,肯定了一些持保留态度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前沿观点,在科学还未到达完全解释之前,我们依旧认为灵魂只是大脑运作的结果,属于大脑活动的一部分。
灵魂的另类观点1、灵魂是一种精神体,它具有意志,这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去处。
2、人的精神力越强大,肉体死后精神体在世间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即人所共知的灵魂或鬼魄。
相反,精神力越弱,灵魂则消散得越快,甚至连灵魂都没有形成。
3、灵魂出窍:本体有意识却不能动弹,灵魂可以游离却没有思维。
合体的瞬间,麻木而且无力。
4、存在就是真理,灵魂也是一种物质,唯心论与唯物论,只是不同的证实途径,唯心论是从宏观方面来推理它的存在,唯物论是从微观来证实它的存在。
有推理才能有证实。
验证灵魂的实验灵魂通过电子噪音传递讯息有科学家提出了超自然电子噪声现象(Electronic VoicePhenomena,EVP)。
此神秘现象是指:在收音机没有调谐好时的嘈杂的白噪音中,你也许会听见一个声音;在电视充满雪花的屏幕上,你也许会看到一张面孔……而这些,都是死者的声音与面孔!EVP通常录在录音带上。
有关EVP的具体解释是:已经死亡的人,通过在现代电子设备上产生的静电干扰或白噪音来传递声音或影像,从而达到同现实世界相互沟通的目的。
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对其文艺学美学思想的影响

文 海 艺 苑
世
界 文
艺
论 亚 里士 多德 的《 灵魂论》 对其 文 艺学美 学 思想 的影 响
任 绪 来
( 东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东 济 南 2 0 1 ) 山 山 5 04
摘 要 :灵魂论》 《 是亚里士 多德探讨 人的 内在 精神与 心理 的著作 , 文认 为其 中对人的主体 性 、 觉、 本 感 情 感、 通感 以及想 象的论述与他的文 艺学美学思想有着很深 的关联 , 直接 或间接地促成 了其 文艺创作“ 模仿 论” 文学欣 赏论 以及 悲剧 “ 、 净化” 论等一些重要观点的提 出与成熟。 关键词 : 亚里士多德 ; 灵魂论 ; 系; 关 想象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5 5 1 ( 0 2 — 0 9 0 1 0 — 3 2 1 4 0 5 — 2 0 魂论 》 是一部 自然科学著作 ,
其 在 在 书 中着 力探 讨 的是 灵 魂 为 何 物 、 何 性 质 的 问 题 , 与 有 这
一
,
在这里 又将灵魂赋予 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 么人作为具有 那
认识 、 思考能力 的主体就毋 庸质疑了 , 的活动不必借助 与神 人
灵 帮 助 、 必 受 神 灵摆 布 , 自知 直 觉 的 了 。这 恐 怕 是 影 响亚 不 是 里 士 多 德 创 作论 中 模 仿 说 提 出的 重 要 原 因之 一 , 竟 , 仿 需 毕 模 要 的 是 一 颗 有 着 自觉 意识 的心 灵 。
感觉 、 思想 来 运 动 那 么 他 与 外 在 的 神 灵 还 有什 么联 系 呢 ? 在亚 里 士 多 德 理 论 中 , 魂 已经 近 似 于 生 命 本 体 。“ 生 物 的存 在 灵 若
论述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论述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对灵魂的论述是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论灵魂》中,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研究,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灵魂本质和功能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将灵魂视为所有有机体的本质和根源。
他认为,灵魂是无形的、不可分割的,是给予生命的原则。
灵魂存在于身体之中,与身体相互关联,在人体中表现为思维、感觉、欲望和意愿等心理活动。
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两类:营养之魂和感知之魂。
营养之魂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负责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功能,如营养、生长和繁殖等。
感知之魂则是人类特有的,负责思维、感觉和意识等高级心理能力。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将感知之魂细分为感觉、想象和理性三个层次。
感觉是通过五官接收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经验。
想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记忆和幻想等能力产生更高级的心理活动。
而理性则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通过推理和思考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理性是人类灵魂最高级的层次,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智慧判断。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与身体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但灵魂具有独立于身体的存在。
他强调人的灵魂是由先天的本性和后天的习性共同构成的。
灵魂的先天本性使得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潜能和特点,而后天习性则是通过教育和习惯养成的,可以改变和塑造一个人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自律和道德教育,人可以培养出健全的灵魂,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对后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灵魂论也为人类道德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强调人的内在优秀品质的培养和发展,鼓励人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实现真正的人格完善。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哲学理论,它深入探讨了生命和存在的本质。
通过对灵魂的层次划分和本质功能的阐述,亚里士多德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的框架。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4)

伊本·西拿:(Ibn Sīnā,980—1037)拉丁名“阿维森纳”。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科学家。
生于古波斯布哈拉城(今属乌兹别克斯坦)。
对心理学的贡献有:(1)从罗马和伊斯兰教的医学出发,详细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
(2)提出七种心理官能,即植物性灵魂、易感性灵魂(包括外部感官、内部感官和欲望)、理性灵魂(包括实践的理智和沉思的理智)以及动因理智。
主要著作有《灵魂论》、《康复书》、《拯救书》。
阿伯拉尔:(Petrus Abaelardus,1079—1142)中世纪法兰西经院哲学家。
生于法国的南特巴莱德。
曾在巴黎等地办校讲授哲学。
在其著作《是与否》中,列出158个神学问题,这些问题在《圣经》和基督教神学家所给出的答案中是相互矛盾的。
认为分别检验正题和反题是澄清事实、得出有效结论的好办法。
他的目的不是反对教会信条,而是克服神学家们多年来在其陈述中的不一致,以使《圣经》的权威观点得到普及。
伊本·路西德:(Ibn Rushd,1126—1198)拉丁名“阿威罗伊”。
中世纪阿拉伯科学家、哲学家。
生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
与伊本·西拿的观点几乎相同,只是不同意伊本·西拿理智按层级排列,只有最高层级的理智才使人与上帝相联系的主张。
认为,一切人类经验都反映了上帝的影响。
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只有灵魂的主动理性部分可以幸免于死,而且,由于每个人的主动理性都是相同的,因而凡属个人的东西都无法回避死亡。
这一思想受到基督教哲学家的猛烈抨击。
在科学上也有重要的贡献。
发现了眼睛对光敏感的部分是视网膜而非晶状体,以及天花感染后的幸存者具有免疫力,主张接种可以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主要著作有《阿威罗伊论〈王制〉》。
迈蒙尼德:(M a i m o n i d e s;Mōsheh ben-Maimōn,1135—1204)中世纪哲学家、圣经学者、犹太法典学者、医生。
生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
血气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论

血气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论谢宝贵【摘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人的灵魂被认为是由理性(nous)、血气(thymos)和欲望(epithumia)三部分组成的.其中,血气在柏拉图的灵魂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这一点过去却被学者们所忽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此进行阐述.首先,通过对《理想国》中相关论述的仔细解读,揭示血气的复杂内涵;其次,对血气在人的灵魂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灵魂中其他两部分即理性和欲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关于如何培养血气的方法.【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7页(P6-12)【关键词】血气;柏拉图;《理想国》;灵魂【作者】谢宝贵【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8血气(thymos)①[1]57-58被柏拉图视为人的灵魂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柏拉图灵魂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因此谈论柏拉图笔下的血气就不得不谈论他的灵魂论。
然而,以往对柏拉图思想的讨论很少触及到血气这一方面。
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血气对于柏拉图灵魂论的意义。
不过,我们在讨论柏拉图的灵魂论之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柏拉图的观念中,不仅人是有生命与灵魂的,而且日月星辰以至整个宇宙也都是有生命与灵魂的。
这一切都是由唯一的神或者说造物者(Demiurge)所创造和赋予的。
但是,这些事物的地位等级是不一样的,最高的是宇宙,其次分别是日月星辰与人②[2]。
本文所说的灵魂论,是针对人的灵魂而言的。
柏拉图是位极其强调灵魂而贬低身体的哲学家。
他的所有学说都与灵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许多对话都谈论到灵魂。
但是比较系统地谈论人的灵魂的对话则并不多,最主要的有三篇:《斐多篇》、《理想国》和《斐德若篇》。
这三篇对话都对人的灵魂进行了区分,并分别描述对应部分的作用和地位。
被放逐的身体:作为始源的柏拉图“灵魂论”

被放逐的身体:作为始源的柏拉图“灵魂论”钟芝红【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斐多篇》和《美诺篇》提出“灵魂论”,其中灵魂不朽论与灵魂净化说探讨了身心二元论与理性的至高无上性.“身体”作为被遮蔽的存在,始终被置于与灵魂并不对等的位置上.直到西方现代“身体美学”的兴起,身体实现了从客体到主体的重新建构,经过了由低级到平等的历史转向,身体不再是传统西方哲学中被忽略的部分,而是有了与灵魂相等的地位,由此有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意义.【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5)011【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身体;灵魂;不朽论;净化说【作者】钟芝红【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柏拉图的“灵魂论”对后世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重灵魂轻身体、灵魂身体二元论成为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传统。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身体在历史书写中一直处于被放逐与遮蔽的状态。
柏拉图的灵魂论,主要从“灵魂不朽论”与“灵魂净化说”出发,集中探讨了灵魂的高尚属性,而身体意义,始终作为与可知世界对立的可见世界的低级存在而被流放。
从泰勒斯首次提出“灵魂”概念后,“灵魂”即成了古希腊哲学一脉相承的重要话题。
作为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的柏拉图,延续亚里士多德关注灵魂的传统,对其进行过严肃的讨论。
“灵魂不朽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理性、激情与欲望的灵魂在《理想国·国家篇》,柏拉图探讨了“灵魂”,他认为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理性”“激情”与“欲望”:“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激情,亦即我们借以发怒的那个东西”[1]168。
理性是用来思考的,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也是柏拉图灵魂不朽论的核心;作为理性的辅助者,激情处于理性与欲望的中间地带,柏拉图认为激情“在灵魂的分歧中它是非常宁愿站在理性一边的”[1]168。
柏拉图灵魂观及其现代意义

柏拉图灵魂观及其现代意义作者:张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3期摘 ;要:柏拉图在继承了灵魂的认识论的前提下,对灵魂的意义又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灵魂的存在是独自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永恒精神实体,物质世界与理念世界需通过灵魂才可以沟通的,其本身包含理性特质和求真向善的能力性,一切生命的运动都以其为原则。
柏拉图开创了那个时代相对完善的纯理论思辨的灵魂系统,并且创造性地对灵魂的本质与特点、构成与类别、统治与永恒、功能与净化进行了论述。
他在认识论意义上研究灵魂的新思潮,使灵魂逐步脱离于实体、宗教,富予理性精神意义,让整个西方哲学都沉浸在“理性”的统治之中,顺沿着“求真”、“向善”的两条路径向前发展。
关键词:柏拉图;灵魂不朽;精神实质;现代意义作者简介:张蕊(1988-),女,民族:汉,籍贯:双城,学历:硕士,单位:黑龙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B50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3一、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柏拉图灵魂论的重要主旨就是他对“灵魂不朽”的论证。
恩师苏格拉底的死对其“灵魂不朽”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斐多篇》中曾描述苏格拉底从容不迫的面对死亡,他认为:“哲学家是不怕死的,是不在乎所谓的享乐吃喝的,因为他们不是为别的,正是因为他们为死和死后做准备的,必定是在孜孜以求地寻求着死”[1]。
死亡就是肉体与灵魂相互独立存在的一种状态。
灵魂只有挣脱肉体的束缚,精神才会被净化,思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柏拉图用五种方式论证“灵魂不死”的观点。
第一,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论证。
柏拉图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相互转化而产生万物。
他认为“凡是对立的东西总是从它的对立面产生的在每一种对立中,都有两个相反的转变过程,从对立的这一方转为对立的那一方,又从对立的那一方转为对立的这一方”[2]。
生和死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的。
人的成长就是由生到死的过程,既然生能产生死,因此生也一定是由死产生的,生死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的灵魂在离开肉体后也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存活。
略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

略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摘要】灵魂问题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整个西方哲学时代,哲学家们都将灵魂作为重要部分进行研究。
随着西方哲学的演进,关于灵魂的各种学说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而在希腊哲学时代的两位重要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也对灵魂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这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通过分析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哲学家的灵魂观,达到学习和领悟科技哲学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灵魂一、灵魂的涵义灵是指人的生命力或生命的本能,魂是指人的思想或情感的层面,而灵与魂在一起组成了另一个名词——灵魂。
灵魂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所有的意识活动的集合体,但是灵魂在很多宗教思想中都存在,系指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份。
许多宗教都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
[1]对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
但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任何灵魂存在的证据。
最早用灵魂一词来表述哲学观点的哲学家是泰勒斯,在那个时候“灵魂”的意思是指“生命的气息”。
然而几千年过去了,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民族、宗教等原因对灵魂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灵魂”是有生命者的本质,人的灵魂则是人的本质,人的死亡同样代表了灵魂的消失。
有人认为人死亡后肉体虽然消失了但是灵魂却未消失,他们相信人死后会再次轮回,灵魂会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
但是究竟灵魂存不存在,以什么形式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谁都不能证明。
在古希腊时代中,两位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对灵魂有着自己的理解。
二、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一)对灵魂做三重区分在柏拉图看来,正义的灵魂就是和谐的灵魂,不朽的灵魂。
每一个人如果内在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是正义的。
其中,《理想国》首次对灵魂做出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三重区分,柏拉图称它们为灵魂的三个部分。
[2]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性、激情和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魂论
周杰
11121889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一部自然科学著作,其在书中着力探讨灵魂是何物、有何性质的问题。
在生命科学并不发达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采用了逻辑推理和臆想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灵魂论学说。
记得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借苏格拉底的话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灵魂是善的东西,肉体是恶的根源,两者是可以分离的,特认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而当我们生存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免不了要被邪恶的肉体带进充满热情、欲望、惧怕的世界,所以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追求真理,他必须摆脱肉体。
在活着的时候得不到,要等到死了才可能得到,除非我们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
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
并且柏拉图认为存在这绝对的善、恶等概念,这些是作为共相而存在的。
灵魂是作为不朽而存在的,灵魂是具有不朽的形式,所以柏拉图把灵魂当作实体。
这个实体是纯洁神圣的,而跟它结合的另一个实体即肉体是阻碍灵魂进行人事的不洁的物体,只有当人死去之后灵魂才能自由地去到充满共相的世界。
作为他学生的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比他老师的更加详细。
同样认为灵魂是从共相开始的。
但是亚里士多德利用“潜在”来解释灵魂,他认为灵魂是潜在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第一现实性,
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
另外亚里士多德指出生命是指自己摄取营养有生灭变化的能力,而生命的躯体是实体即质料,并且他并不认为有所谓独特的共相存在,所以他不赞成灵魂能跟肉体分离。
对于“摄取”二字,亚里士多德认为摄取营养是植物有灵魂的重要条件,而感觉中最根本的一种是触觉。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运动的,比如说能致使动物运动的是欲望,想象(欲望)和心灵史运动的原因,但是两者又是不同的,心灵史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计算的东西,即实践的心灵,而欲望则是为了某目的的,虽然两者都能产生运动,但欲望的对象并不一定是善,只有实践心灵才能称为善。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并不一定所有生物都有感觉,躯体单纯的生物就没有触觉。
但动物具有感觉,如果不是,动物鞭无法抵达作为其自然能力的目的。
肉体就无法思维,肉体也不能活动,灵魂就不无法思维,触觉是感觉中最根本的一种。
而其他感觉能力如视觉听觉等都依附于触觉,只不过是为了生存的更好罢了。
最后亚里士多德得出灵魂的一般性结论。
灵魂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是一些潜在的对象,灵魂就像一只手,它是使用工具的工具,而当我们了解一件事物是为了解那食物的形式,所以离开了感觉我们不可能学习对象,而感觉中最根本的一种是触觉。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是别出心裁的意见,他将灵魂有机化,从他的灵魂论页可以看出他和他老师对灵魂的认识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