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兴盛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兴盛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兴盛,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v

经济进步

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工具有明显的改变,促进农,工,商业v的发展.生产品的大量增加,令商业繁盛,大都市产生,如齐的临淄,秦之咸阳,周之洛邑等.加上交通便利,令那些都市成为汇集文人的渊薮,各方人士可互相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兴隆,令人民有馀力从事学术,文学的研讨.

私人讲学风气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政治起了巨大的变化,而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局面.春秋後期,礼崩乐坏,掌握文化师,史流散到民间,形成了一个「士」的阶层.他们设立私学,招收弟子,讲授学业,私人讲学之风大盛.他们的言论,往往由弟子纪录,编定,於是产生语录式的问答体散文.

百家争鸣,养士之风盛行

另一方面,各国统治者为了变革和竞争的需要,大力罗致人才,故养士之风盛行.贵族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和秦相吕不韦门下食客数千人.这些文学游说之士,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四出游说,互相辩论,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於是产生大量论事说理的文字.

需要新的文学形式表达复杂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

诸子蜂起,处士横议,复杂的哲学思想和不同的政治见解,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於是,新的散文也就因此而勃兴起来.如《孟子》,《庄子》,《荀子》等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由於诸子的经历,流派不同,形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各异,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丰富的历史事实为散文提供了素材

这时期的历史散文,亦以新的面貌出现.大变动时代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政治,外交,战争,兴亡盛衰的种种事迹,造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要把这些经验教训纪录下来,给统治者提供借鉴,也是有其需要,因此新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一样兴盛起来.代表作有∶《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其他

此外,春秋以前的散文如《尚书》等已为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时书写工具等物质条件如竹简和帛书的长足发展,亦是促进散文发展的一个因素.

先秦诸子散文演进概况

先秦诸子散文基本上是论说文,从体式的角度看,其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语录体阶段

战国初期是语录体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它们不是孔子,墨子本人的作品,而是他们的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谈话和行事,是典型的语录辑,用比喻,初步形成了论说文的规模.

对话体阶段

战国中期是对话体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一部用对话方式说理的文集,其中有部份为语录;它说理迂回绵密,长於比喻,文辞畅达,宙有感情.《庄子》多是单篇论文的结集,论题的展开仍沿用对话的形式,文章当於想像,多用比喻和寓言.这阶段散文以对话为主兼有语录,上承前期的语录,又显示出亥逐渐向独立的论说文演进的趋势. 成熟的论说文阶段

战国後期是成熟的论说文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它们都是荀子,韩非子自著.其共同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结构完整,通篇议论,分析透辟,文辞繁富,达到了战国时期论说散文的最高成就.

总之,先秦散文的发展趋势是∶由语录体到对话体到专题议论文;由说理简括到论证详密;由文辞简约到重形象,尚辞采.

春秋战国时代说理散文的写作特色

诸子散文虽属说理文字,但大部分著作中也有记事成分.它们记述了思想家和门徒的一些活动,从这些活动中往往写出人物的具体行动,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徵,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论语】,【孟子】,【墨子】中便有不少这些片段.

在阐明道理时,先秦诸子散文皆多用寓言故事,利用形象具体之故事说明抽象之道理,【孟子】有「齐人一妻一妾」,「揠苗助长」之寓言,【韩非子】则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的故事,至於【庄子】,全书几乎全都是寓言.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大都注意修辞,大量使用譬喻去说理,而排比和对偶句的使用,更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一大特色.

另外,注意文采亦是说理散文的另一特点.【孟子】语言明快流畅,富丽详赡;【庄子】词汇丰富,用语瑰丽奇特;【荀子】,【韩非子】亦使用丰富的词藻,也讲究文采.

《孟子》的文学特色

善於论辩

《孟子》最主要的文学特色,是善於论辩.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本《孟子》,几乎都是辩论的文章.他和梁惠王辩,和许行辩,和告子辩,都是有名的辩论.

他辩论的技巧灵活多变,有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例如《孟子见梁惠王章》,劈头就回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然後紧扣「利,义」二字分析,中心思想突出极了.有时虚实莫则,欲擒先纵,如《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避免正面交锋,他首先提出以羊易牛的往事,肯定齐宣王有实行王道的思想基础,然後启发诱导,劝免齐宣王「保民而王」,欲擒故纵,处处显示出机敏和智慧.

气势雄健

《孟子》散文的特色是气势雄健,感情充沛,词锋犀利,如决江河而下,富於鼓动性.文章的气势好,就算理论稍稍薄弱,也还能引人入胜,先声夺人.我们读《孟子》的文章,就有这种感觉∶不待思考文章的内容,便给那滔滔雄辩的文气吸引住了.如《梁惠王》的言仁,义,《滕文公》的辟杨,墨,《告子》的辩性善,都是气势纵横的文章.

善用譬喻

孟子为要加强他的雄辩,往往善用具体的譬喻,来说明抽象的理论.他所用的比喻很显浅,但很有力.如以「日攘一鸡」的譬喻来说明关市之征应当废除,以「挟泰山以超北海」来比喻「不能」,以「为长者折枝」比喻「不为」;以「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与「义」的取舍;以「仁」与「不仁」比作「水」,「火」,都显浅有力.而且举例取譬时,常常露出一种幽默感,使人会心微笑,如「牵牛过堂」,「齐人有一妻一妾」诸章,都包含著巧妙的滑稽与讽刺.有时全章用比,则近乎寓言,如「宋人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章.

善用问答方式逐步深入问题

孟子论辩时,善於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逐步深入问题,如《许行》章,孟子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反驳农家的主张,而是一连串提出许多问题,一项一项的问许行的一切生活品的来源,直到对方答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才正面说出自己的论点,驳斥对方反对分工的主长不切合社会实际.这种善设机巧,欲擒先纵的论辩技巧,往往使文章极富吸引力.

修辞造句的技巧高

《孟子》的修辞技巧也很高.首先表现於「之乎者也矣焉哉」一类虚词的运用上,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些「也」字都表现了一定的语气感情∶第一个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