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秦汉散文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
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
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
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
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
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以及名词解释,袁行霈版
第一部分:选择填空
第一卷
第一编、先秦散文
第一章、上古神话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4.夸父追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出自《山海经》。
5.神话可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
6.中国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7.《山海经》在的《大荒南经》和《大荒西经》记录了帝俊的妻子羲和常羲分别生育了十二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
8.后稷是周人的始祖,他的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中
9.皇帝:首先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善于发明
10.仓颉: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11.伏羲氏:中华民族的始祖
12.神农氏:传说中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13.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第二章、《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词,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3.鲁、齐、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4.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5.毛序诗最早提出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文学绪论
一、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论贵粟疏》
二、了解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桓宽、刘向、王充、王符的散文代表作。
三、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
四、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2.结合作品,分析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
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二、了解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赵壹的汉赋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
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劝百讽一”、汉赋四大家
四、简答题
1. 简析《七发》的艺术成就。
2. 简析《子虚赋》与《上林赋》的艺术成就。
3. 简述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4. 简述汉赋的发展阶段、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
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二、名词解释
“史汉”、本纪、世家、列传、互见法、李陵之祸
三、简答题
1. 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史记》的风格特征?
3. 《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4. 简述《汉书》的成书和体例。
四、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2.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战城南》、《长歌行》、《十五从军征》,熟读《东门行》、《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焦仲卿妻》、《上山采靡芜》。
秦汉散文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地位 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
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2、《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
意蕴和魅力。
二、《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为后 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 动力。
1、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 《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 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2、西汉政论散文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但是和先秦诸子的文章相比 又有明显的不同。
二、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 135—前87?),字子长,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 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 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 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 “史圣”。他最大的贡献 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原名 《太史公书》)。《史记》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 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2、《史记》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鲜明 的个性特征。
3、《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 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 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既得到了社会的广 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 性。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
4、《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 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第2章:先秦文学
对城阙宫殿、帝王游猎、禽兽草木、羁旅行役、怀才不遇进行 丰富繁缛、穷极声貌的铺陈描写,总称“汉赋”。三国六朝时, “赋”逐渐向骈文方向发展,产生了“骈赋”;唐朝时,“赋” 由骈体转为律体,称为“律赋”;宋朝时,学者好用散文写 “赋”,故名“文赋”。其中,“汉赋”又分为“大赋”和 “小赋”。“大赋”得名于恢宏巨大、气势磅礴、语言华丽,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 张衡的《归田赋》,是大赋转向小赋的标志性作品。“小赋” 得名于篇幅短小、风格多样、语言朴素,代表作家有赵壹、蔡 邕、祢衡等人。
第二节 历史散文
秦汉历史散文,又叫“史传散文”,代表作品是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人,伟大的史学 家、作家、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名将李陵辩疏减罪,触怒 汉武帝,遭受宫刑。出狱之后,他怀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胸襟与悲愤,竭尽毕生精力,发奋撰写 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又叫《史记》,被后 世尊为“史圣”,与司马相如并称“文章两司马”,与司马光 并称“史界两司马”。全书包括12篇“本纪”(帝王史传)、
二、文人五言诗 东汉时期,有意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的文人开始出现,产生了 大量优秀作品,故被称为“文人五言诗”,逐步取代了“四言诗”。 其中,收录在梁朝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 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被刘勰的《文心雕龙》誉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王世贞誉为“千古五言 之祖”,陆时庸誉为“风余”、“诗母”。
第二章汉代政论、散文
中篇重点分析秦在统一中国之后政策上的失 误:在天下百姓归顺于秦、向往和平安定生 活之时,始皇和二世非但不能安抚百姓守威 定功,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推行横征暴敛、 严刑峻法的国策,终于把人民逼反。接着得 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 下篇进一步指陈秦人在危难当头不能挽狂澜 于既倒的原因,第一是子婴的不才;第二, 更重要的是秦王的暴政导致君臣离德与士民 不附,使子婴处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的境地,只有束手就擒。从而说明:秦人之 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本末并失, 故不能长”。
6
三篇文章,就这样环环相扣地把秦朝亡国的
原因层层剖析下去,思维严谨,说理透辟, 见解不凡。文章取名“过秦”,实则是借此 来警告汉朝皇帝不要重蹈亡秦覆辙,故全文 结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此文虽为说理,有浓厚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但是在遣词造句中又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气质, 词语讲究,多用修饰,感情充沛,行文流畅, 可视为汉初散文的典范之作。
7
晁错(前200—前154) 景帝时著名政治家,官至御史 大夫。主张削藩,吴楚七国反, 以清君侧为名,晁错被腰斩于 市。有文《言兵事疏》、《守 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 策》、《论贵粟疏》、《论削 藩疏》等。其文较贾谊更具体, 晁错像(图2) 更切于实用但文采稍逊。
8
淮南王刘安(前179— 前122),汉武帝叔父,史书 说他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 人,作为《内书》二十篇”。 《内书》即《淮南子》,《汉 志》列其为杂家。一般认为, 图4 道家思想占主要地位,很能显示汉初文化 兼容并包的特点。其文“泛采而文丽”。
秦汉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主讲教师:党万生
授课班级:01级1、2班
02级1、2班
授课时间:02-03学年第2学期
03-04学年第2学期
课时计划:24课时
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2003、2
第二编秦汉文学
目录
第二编秦汉文学 (3)
第一章秦代文学 (3)
第二章汉代文学总论 (4)
第一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4)
第二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6)
第三章汉代说理散文 (7)
第一节贾谊的政论文 (7)
第二节汉代其他论说散文概说 (8)
第四章司马迁与《史记》 (8)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9)
第二节史家之绝唱 (10)
第三节无韵之离骚 (11)
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14)
第五章汉代赋体文学 (15)
第一节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15)
第二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16)
第三节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上林赋》 (16)
第四节东汉抒情小赋 (18)
第六章两汉乐府诗 (18)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19)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20)
第三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21)
第四节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6)
第七章两汉文人诗歌 (27)
第一节楚歌的流行与早期五、七言诗 (27)
第二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29)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 (32)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代文学
【教学设想】本章内容不多,主要介绍秦代文学的概况,一般不讲作品。计划课时:1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鉴于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不断的历史教训,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又筑长城,修驰道,颁令车同轨,书同文,划一度量衡。这些措施对于加强政权的统一,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与此同时,秦统治者在文化文学上采取极其野蛮的政策。一方面他们“杀豪强、毁名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另一方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不只烧书,又进而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仅始皇三十五年一次即将“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秦之坑儒,非止一次。秦的文化专制,因焚书坑儒而发展为文化恐怖,在中国历史上,造成空前的文化浩劫。此后15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也随之消歇。加之秦代较短(37年),所以秦代文化、学术不发达,其文学也很不发达。
自考 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认真看,了解秦汉文学的大致概况)
一、秦代文学
(一)《吕氏春秋》
(二)李斯
二、西汉文学
(一)散文
1.政论散文:贾谊、晁错
2.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
3.叙事散文:刘向《新序》、《说苑》
4.抒情散文: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辞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杨雄
(三)乐府诗歌
三、东汉文学
(一)散文:
1.论辩散文:王充《论衡》
2.历史散文: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
3.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二)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三)诗歌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第一章西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西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
第一节秦代散文和李斯
一、《吕氏春秋》
(一)组织编纂者:吕不韦
(二)杂家著作。
(三)文学特征: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二、李斯:秦代唯一的一个文学家。
(一)《谏逐客书》(《上疏谏逐客》):铺排、对比。
(二)秦刻石
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一、贾谊
(一)生平
(二)散文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三)散文创作特点:
1.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
2.铺排渲染。
二、晁错
(一)生平
(二)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
(三)散文创作特点:
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2.具有纵横风气。
三、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
第三节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一、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
二、董仲舒
(一)生平
(二)对西汉中后期散文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秦汉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韩红宇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2课时)
一、学习提示
绪论对秦汉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主要内容分四节作了全面介绍及分析。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且终其二代,人才辈出,他们是新兴文体的主要创作者。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从汉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历史和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士人命运的起伏,民间和文人创作的双向互动等方面反映出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从6个方面论及了汉代文学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交流是相互的,二者彼此渗透,双向互动,呈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在此间孕育生成,汉赋、史传散文、五言古诗便是其中的代表。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转变期四个时期,它们综合反映了汉代文学蓬勃发展的全貌,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秦代文学的概貌,要求重点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线索及其主要内容,对秦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
的地位和影响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本章内容将以文体的区别划分为五个部分,故学习中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章节顺序。
二、重点和难点
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2、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
3、汉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节秦代文学概况
统一后的秦王朝由于实行了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加之统治时间短暂,故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却体系完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散文。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极富文采。
秦汉文学史
秦 《相 吕吕 氏不 春韦 秋门 》客 所 撰
西汉: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思想)。 2.北击匈奴,勾通西域(外交政策)。 3.广开乐府,兴办太学(文化发展)。 东汉: 1.士人兴起,争取权利(政治现状)。 2.政局动荡,门阀参政(统治秩序)。 3.今文式微,古文兴起(学术转向)。
西汉全图
第二编 秦汉文学史
第一章 秦汉文学概说
第一节 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
一、秦--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 二、汉--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
1.划定疆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 2.书同文(文字)。 3.车同轨(经济)。 4.行同伦(文化心理)。
秦朝全图
李斯泰山刻石
李斯峄山刻石
1.王符的散文。 2.仲长统的散文。
本节结束! 请预习第三章《汉赋》及第四章《两汉诗歌》。
第二节 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阶段
一、汉初(公元前206-公元前141) 二、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公元前140-公元88) 三、东汉中叶以后(公元89-公元195)
1.陆贾的散文。 2.贾谊的散文。 3.晁错的散文。 4.邹阳的散文。
(一)西汉中叶的说理散文 1.董仲舒的散文。 2.司马相如、桓宽的散文。 3.司马迁的散文。 4.刘安门客编纂的《淮南子》。 (二)西汉后期至东汉初期的说理散文 1.刘向、刘歆的散文。 2.桓谭、王充的散文。
2两汉政论散文
刘向的《列女传》、《新序》与
《说苑》
杂举前代群书轶闻琐事 编录而成的三本历史故 事集,是汉代记事散文 的代表作。
三本书中所列举的故事 有不少极具文学色彩, 以其强烈的故事性与戏 剧性而为人们所喜闻乐 道。
《列女传》中的“洁妇
秋胡”、《新序》中的 “叶公好龙”等。
Leabharlann Baidu
这三本故事集,文笔 朴实简洁,叙事写人 生动形象,上承《韩 非子》的《内、外储 说》、《说林》之体, 下开六朝《世说新语》 类小说之先河。
刘向的散文
(一)刘向其人 刘向(前77~前6),原 名更生,成帝时更为向, 字子政,沛人。是西汉 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 录学家、散文家,一生 有著作多种。
《列女传》、《新序》 与《说苑》 《谏营昌陵疏》
他在中国古代典籍整理 与目录学方面做出了贡 献 ,他的《七略别录》 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学著作。
创作宗旨: 疾虚妄
“九虚”、”三赠”、《论 死》、《订鬼》
写作风格:
运用比喻、类比、引证等反复 诘难,多方发挥,文风雄辩。 语言准确精炼而又通俗易懂, 朴实无华,富有创新精神。
第四节 东汉后期
背景:朝政腐败,民生凋敝,社 会危机严重,朝野清议之风兴起 散文特色:多发愤之作,指切时 弊,富于激情,骈散相间,但文 采不足。 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 仲长统《昌言》等。
古代文学习题集
古代文学习题集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四书五经《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生擒蚩尤》、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含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知名的四大神话就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留存在《淮
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
一.诵读和口诀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表示《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赞歌三类选曲的,通常都指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相
同去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王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它们分别有31篇、4篇和5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学艺《诗经》的存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
就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写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
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农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四、西汉后期其他散文 • 桓宽的《盐铁论》 • 王充《论衡》 • 王符散文集《潜夫论》 • 崔寔散文集《政论》 • 仲长统散文集《昌言》
第二节 汉代辞赋
一、赋的含义: 将赋作为文体始于刘歆《七略·诗赋略》。 第一个为赋下定义的是刘向:“不歌而诵谓之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
汉武帝重视文化,收集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在太史宫,为编撰大 规模的历史著作准备了条件。
• 《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 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实秘府。”
• 刘歆《七略》“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 百年之间,书积如山。”而且按照当时的制度,“天下 遗闻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即都掌握在史官的手里, 这就为编纂大规模的历史著作准备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二、 《史记》的名称与体例
(一)《史记》的名称
“史记”一词,原本泛指历史书。司马迁自定原名为 《太史公书》。
(二)《史记》的体例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 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 史。52万字,130篇,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 70列传,由五个部分组成。
包括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和东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文学概况
一、秦代文学概况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
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
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过秦论》。该文章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创作背景:
1、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2、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3、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 1 —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
1~3章
目录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第二章汉代辞赋
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东汉文人诗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三章陶渊明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 ,它保存在中;
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
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第二章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 ,或连其诗篇数称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
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
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第二节 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阶段 一、汉初政论散文
陆贾《新语》;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 《治安策》(《新书》);晁错《言兵事疏》、 《论贵粟疏》 “皆为西汉鸿文 ,沾பைடு நூலகம்后世,其泽甚远。” (鲁 迅《汉文学史纲要》) 从风格上看,汉初政论散文带有战国纵横家的遗 风,内容“疏直急切,尽所欲言”。文章排比铺陈, 感情强烈,文采斐然。
参考书目
萧 统 《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 汪耀明 《贾谊和西汉文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二、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政论散文
直抒已见、无所顾忌的议政风气逐渐衰微,散文 由“雄奇”变为“醇厚”、“浑朴”,由文情并茂 变为重质轻文。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桓宽的《盐铁论》 ;王 充《论衡》
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三、东汉中叶以后的政论散文
汉中叶以后,政治黑暗,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外戚交换专权,残杀不绝。 汉末名士、太学生和上层正直的官员联合起来,对 朝政持批判态度。形成清议势力。因此,当时的政 论散文对社会有不少的深刻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崔寔 《政论》 这一时期,散文的发展,又由醇厚转向激切。 文体受辞赋影响,讲究对偶、排比,文辞由简朴变 为典丽,显示出向魏晋骈文演变的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至六朝文学
叶文举
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第一节 汉代散文概述
一、汉代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统治者重视总结历史教训,解决现实社会政 治问题,以巩固其统治; 二)社会政治空气的改变,鼓励了士人的论政风 气; 三)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学之士在政治生活中地位 的提高,使他们有精力去从事创作 ; 四)博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长 ,在传承中创新。
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二、汉代散文的分类
一)叙事散文
史传散文:《史记》、《汉书》、《吴越春秋》、 《越绝书》 书录:《战国策书录》、《管子书录》、《孙卿书 录》(刘向)
碑文: 《郭有道碑》、《陈太丘碑》(蔡邕) 游记:《封禅仪记》(马第伯)
第二章 秦汉政论散文
二、汉代散文的分类
二)抒情散文
纯粹的抒情散文,是从私人书信这一体中开始形 成的,《报任安书》可以说直接启发了这一传统。 杨恽《报孙会宗书》也非常出色。 三)政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