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医学
秦汉时期的医学传承与创新
秦汉时期的医学传承与创新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医学传承和创新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医学经历了从古代医学到中世纪医学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医学思想和理论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秦汉时期医学的传承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医学经历了从古代医学到中世纪医学的转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医学思想和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秦朝时期,有司马迁《太史公书》等历史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经命令将天下的奇书、异文、古籍、玄学之物全部焚毁,尤其是关于各大学派之间辩证法的著作。
因此,秦朝医学主要是依据传统儒家、道家、墨家哲学进行临床实践的。
这个时期的医学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书籍。
二者均是中国医学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集合了诸多关于医学的理论和内外一体的医学观,介绍了人体的各个方面的生理和病理表现,说明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方法。
《难经》则是以问答形式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医学知识,对中医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二、秦汉时期医学的创新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医学不仅进行了传承,而且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当时,医学家们通过实践和研究,对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针灸疗法。
据史书记载,秦代时期就已经有了使用针灸进行治疗的实践,但是具体的形式和技术并不成熟,王叔和在《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脏不泻,诸病不愈者,针之。
”这一时期的针灸疗法并不是一种完整的疗法体系,后世医学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同时,秦汉时期还涌现出很多关于疫病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当时,在东汉末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被称为“黄巾之乱”的起义,这场起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
由于科技水平和卫生条件的限制,当时中国的防疫措施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在这场起义中人们普遍感染了一些传染病,例如霍乱、伤寒等。
医学家们为了对抗这些疫病,开始研究和探讨防疫措施。
秦汉时期的医学与药物研究
秦汉时期的医学与药物研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医学与药物研究最为发展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进步,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知识,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药物研究和实践。
在秦汉时期,医学的研究主要以经验为基础。
当时的医生主要依靠自己的临床实践和观察,积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
尽管科学方法尚未成熟,但医生们通过不断试验和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治疗方法。
他们对一些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预后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为后世医学奠定了基础。
在药物研究方面,秦汉时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当时的医生主要依靠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来提取药物。
他们首次用杏仁治愈痢疾,以黄芪治疗血痢,广泛应用众多的植物药物如黄连、柴胡、桃仁等,不仅有效治疗了许多疾病,还为后世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另外,秦汉时期的医学还注重疾病的预防。
医生们在观察到人们生活方式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比如,他们认为精神压力过大与肝病有关,提倡适当休息;他们还主张养生,提出了保持心情愉快、适量运动和饮食均衡的生活方式。
这些预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疾病负担,也体现了秦汉时期医学的进步。
然而,秦汉时期的医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当时医学知识的积累主要依靠医生个人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
因此,一些治疗方法不够科学严谨,有时甚至治疗效果不佳。
此外,当时的医学观念受到一些迷信思想的影响,比如认为疾病是由邪恶的鬼神所致,这也导致了一些治疗方法的盲目性。
不过,尽管存在这些局限,秦汉时期的医学与药物研究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更科学、更系统的医学体系。
总结起来,秦汉时期的医学与药物研究虽然在方法和理论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积累的临床经验和药物应用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时期的医学与药物研究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经验,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对疾病提供了借鉴。
秦汉时期的医药卫生与社会民生状况的关联研究
秦汉时期的医药卫生与社会民生状况的关联研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而丰富多彩的时期。
与医药卫生和社会民生状况密切相关的文化和制度变革,在当时形成了中国医药史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从医药卫生的发展、社会民生的状况、医者的角色等方面,探讨秦汉时期医药卫生与社会民生的关联研究。
首先,在医药卫生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医学著作和医药技术的进步。
在医学方面,汉朝将传统医学与夷门医学结合,形成了“黄帝内经”的医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医学基础、病理学、病因学等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
在药物方面,不仅出现了很多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药物,还发展了一整套药物炮制和配方制度,这对于改善社会卫生状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在秦汉时期,医药卫生的发展为社会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社会民生状况也对医药卫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医药卫生状况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的增长。
在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农田直接面积的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社会的经济状况。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人口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在社会民生状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职业分工和社会分层。
秦汉时期,职业分工开始逐渐细化,社会分层现象也逐渐明显。
这导致医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开始显现出社会的重要地位。
医者在社会中的需求逐渐增加,医药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医者们开始从传统的经验医学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医者群体。
这些医者在医术的发展、医学著作的创作以及进一步推动了医学体系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医药卫生与社会民生状况之间的联系并非单向的。
秦汉时期,社会民生状况的变化也对医药卫生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疾病防治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社会纷争、动荡和战争等因素的存在,也使得疾病和流行病的传播得到了加剧,卫生环境恶化,给医药卫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秦汉时期的医学文化与养生思想
秦汉时期的医学文化与养生思想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医学文化与养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医学文化与养生思想得到蓬勃发展,为后来的中医药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当时医学文化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医学文化得到了很高的发展。
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华佗等人都是在这个时代出现的。
这些医学家都是百战之师,为战场伤员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因此当时的医学文化又被称为军医文化。
在国家治理方面,秦始皇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等措施,为当时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汉朝时期由于国家前进的军事动员,也促使整个社会对医学文化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此时,医学学科的分支众多,包括内、外、妇、婴、眼、耳、鼻、喉、齿、肛等多个领域,也就促进了各个领域医学文化的发展。
二、养生思想的发展秦汉时期,养生概念已经非常成熟。
当时的养生思想主要是通过饮食保健来维持健康,因此这个时期大量的养生著作都是关于饮食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饮食珍义》。
“人以食为天”,这句话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
当时的医学家们认为,通过调整饮食,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他们主张健康养生,采用药食同源的方式,用药食调养身体。
在饮食方面,秦汉时期的人们不仅注重品种的多样性,而且还非常讲究药补与食补的搭配,推崇“药食同源”的理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以桂枝、枸杞、山药、人参和燕窝为代表的中药食品,在这个时期应用特别广泛。
此外,当时人们也非常注重身体锻炼,如走路、打太极拳、习武术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三、当时医学养生的特色与意义秦汉时期的医学文化与养生思想具有非常显著的特色。
首先是药食同源的理念,中医养生理论最早的雏形就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其次,对于男女老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得到了非常全面的系统化整理。
另外,秦汉时期的医学文化与养生思想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健康生活带来深远的启示。
例如,这个时期提倡注意饮食,推崇药食同源;鼓励运动锻炼;加强饮食与药物的调理,等等。
秦汉医者群体研究
秦汉医者群体研究秦汉医者群体研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医者群体研究的重要阶段。
通过对当时医者的身份、地位、教育、行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秦汉医学的发展以及医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秦汉时期医者的身份有所改变。
在先秦时期,医术是由巫术、方技等体系构成的,没有专业的医者出现。
而在秦汉时期,医者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专业群体。
尤其是到了汉朝,兴起了许多医学家和医术家,如扁鹊、华佗等,他们的医术成就为医者的地位和声誉树立了榜样。
医者不再只是行医者,更被社会认同为专业人士。
其次,秦汉医者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秦汉时期,医者不仅在治病救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宫廷、军队等地就医事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许多医者被任命为宫廷医官或军队医官,负责皇帝和将领的健康疗养和治疗。
这些医者的职位地位,侧面反映了医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认可度。
同时,医者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他们的治病救人行为被广泛认可和推崇。
第三,秦汉医者的教育日渐完善。
秦汉时期,医学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医者需要进入医学院校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才能行医。
《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被编纂出来,并作为医学教材被广为传授。
医学院校开设了解剖、方药、诊断等多门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者。
同时,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也得到了推动,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医学著作和医学创新,为医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秦汉时期的医者也开始组织成行业组织。
秦汉时期,在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医者群体开始形成了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制。
医者组织成立了医学会、医学社团等组织形式,通过交流学术、分享经验、共同研究等方式,提高医学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这些组织也为医者在社会中的地位提供了保障,并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者群体研究的重要阶段。
通过对秦汉医者的身份、地位、教育、行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秦汉医学的发展和医者在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医学史(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医学 • 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医学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学发展 •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01
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原始社会的医学起源
最早的医疗活动
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始医疗活动,包括对伤病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通过将中医和西医 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包括在临床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等方面,通过对患者进 行整体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现代化和医疗器械的发展
01
中药现代化的历程
医疗机构
出现了医馆、药店等医疗机构,医学教育也开始兴起。
0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
该书基本成书于秦汉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总结了春秋战国以 前的医学成就,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农本草经》
该书成书于汉代,是中药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其药性 、组方、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04
明清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医学
明清温病学派及儿科学的成就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学派强调对急性热病 的治疗应以温病为重点,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和气血。
儿科学的成就
明清时期,儿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儿科医学著作,如《幼科 释迷》等,这些著作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药现代化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中国医学史(第二章)9.30+-+副本
第四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
一、相关哲学思想
(一)气、精、神
1、气
伯阳父:“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管子》:“气者生之充也,有气则生,无 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2、精
《管子》:“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管子》“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 以为泉源。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 涸,四肢乃国,泉之不竭,九窍遂通” 。
二、医事制度
1、医学分科
《周礼· 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这是最早关 于医学分科的记载,是医学进步的一个突出 标志。 2、医政机构的设置 《周礼天官》记载: “医师,掌医药之 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凡邦之有疾者,疕 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医师总管医 药行政,又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 各司其职,协助医师进行卫生行政管理。
二、病因学说
1、甲骨文的病因意识 卜辞反映出一是天神降灾,二是祖先作祟,三 是蛊惑为害。“蛊”和“龋”反映的是虫的治病作 用,比较唯物。 2、自然气候与情志 《周礼》载:“天有五星,故有五行,以为寒 暑,以为阴阳风雨晦明,人有四肢五藏,化为五气 ,一觉一寤,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 为声音,以生喜怒爱恶欲之情, 过者有伤;夫天 之寒暑阴阳风雨晦明,即足以伤形;而人之喜怒阴 阳,运于荣卫之间,交通则和,有余不足则病”。 《左传》“忧郁生疾”、“百病怒起”
《左传· 昭公四年》载:“其藏冰也, 深山穷谷。固阴沍寒,于是乎取之……自 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其藏 之也固,其用之也便,则冬无衍阳,夏无 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痨疫不降 ,民不夭札。 《周礼· 天官》载:“春取榆柳之火, 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榨 榴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秦汉时期的医药学研究
秦汉时期的医药学研究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文化繁荣,科技发达。
作为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时期之一,秦汉时期的医药学对以后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医学思想的发展秦汉时期医学思想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万物归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而人体内部也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了人体的健康状态。
脏腑经络学说则是认为人体是由经络、脏腑构成的,不同的部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人体的生理机能。
二、医学治疗的发展在医学治疗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家和医药学家,如华佗、张仲景等。
华佗是中医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外科学家和药学家,他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著作《伤寒论》、《青囊经》、《铜人》等被后人广泛传颂。
张仲景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的作者,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他的著作对于今天的中医学很有价值,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的药方一般都非常具体和鲜明,像犀角、黄芪、乳香、没药、川芎、甘草等都在他的药方中广泛应用,为中医学和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秦汉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像心脏病、肿瘤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三、药物研究的发展在药物研究方面,秦汉时期主要包括中药研究和西药研究两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发展。
中药方面,当时已经有较完整的药物分类和药物治疗知识体系,形成了5大类135种中药。
其中,有些药物现在已经成为中草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人参、枸杞、灵芝等。
此外,秦汉时期还发明了许多中药的制备和用途,如煎粥、捣汁、流洗、熬酒等。
西药方面,秦汉时期也有很重要的发展。
当时医药学家通过观察、试验和科学研究发现,动植物中的矿物质、油脂等成分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秦汉时期还发明了很多草药和矿物质的研磨工具、载体、方法、剂量和用法,这些都为现代医药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中医药文化流传
秦汉时期的医学发展与中医药文化流传医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
而在中国的医学史上,秦汉时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个时期的医学发展,不仅为后世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流传。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统一带来了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医学也不例外。
秦朝时期,以华佗、扁鹊为代表的众多医学家成为了一代宗师,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卓越的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和内外伤的治疗,他的治疗方法还包括按摩、针灸和中药等,这些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扁鹊则擅长内科治疗,他对疟疾、痛风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朝时期的医学不仅注重治病,更注重养生。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中了当时医学思想和经验的著作,其中关于养生的内容尤为重要。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人体结构、气血运行规律的研究,总结了调养身体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草药疗法、针灸和按摩等,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指导。
到了汉朝时期,医学的发展更加深入,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推广。
汉朝时期,宫廷中成立了尚方医局,负责皇室成员和宫廷官员的医疗保健。
同时,在民间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和草药专家,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悉心研究,逐渐形成了汉代特有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医学史上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中医药文化中的中药疗法,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资源,通过各种草药的配伍使用,实现了药物的协同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世界上许多独特的中草药都在秦汉时期被发现和应用,如黄芪、杜仲、人参等,至今仍在中草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中药疗法,中医药文化还包括针灸等其他疗法。
针灸是中医药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疗法,它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疗效。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
秦汉时期的医学和疾病治疗
秦汉时期的医学和疾病治疗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中,秦汉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医学和疾病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秦汉时期的医学和疾病治疗的发展历程。
一、医学发展的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文化教育制度也得到了改革和发展。
医学的发展背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在秦汉时期,医学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蒙昧、繁荣和变革。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的医学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二、医学繁荣期在秦汉时期,医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实践。
这个时期医学的治疗方法繁多。
这些治疗方法能够缓解许多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在这个时期研究细菌和病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领域,医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加高效的医治方式。
与此同时,不同的中药也被广泛地使用,其中包括人参、黄芪、枸杞、白术等地药物。
三、疾病治疗的变革在秦汉时期,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
这是由于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症状和病因的逐渐认识。
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多次使用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人体的气力,让人们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也在当时广泛应用,它们在当时的医学研究方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医学与文化的融合也是秦汉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哲学思想、认识论和价值观。
在这个历练中,医学与文化也不断地加强了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的发展依靠着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和依靠着文化的背景,也形成了独特的人类哲学思想。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医学发展的历程是一个重要的历程。
这个历程是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索的结果。
虽然秦汉时期医学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但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它也为以后的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医疗制度
秦汉时期的医疗制度依文献及出土文物所见,秦汉时期是有官医和公共卫生设施的。
从这里也可以见到当时的医药卫生水平。
医事制度秦设太医令之官职。
杜佑《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而且“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①可见秦已设侍医之职。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一批秦律竹简②,其中有涉及法医部分之文字。
可知秦已设有“令史”、“隶臣”、“隶妾”、“医”等官职,负责自杀、他杀、斗殴等之现场勘察、验尸、验伤以及麻风病人的检查确诊。
对麻风病人之隔离已有病所之设置等。
两汉时期在秦制基础上有所发展,《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六令丞。
太医令丞有二,主管医药,所以设二人者,一属太常,主医疗之事;一属少府,则主药材之事。
后汉时在少府之下设暴室,由宦官任暴室丞,供宫人及被废皇后等疗病休养之所。
其次还有女医、乳医、女侍医,多属宫廷皇后、少小保健之设。
其他如“医工长”、“太医监”、“典领方药”等官职,似为宫廷医药管理之官员。
值得注意的是“医待诏”、“本草待诏”,显然是从民间高明的医学家、药学家中被诏至京城皇室的预备官员。
《后汉书·百官志》:“设太医令一人,掌诸医,计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吏十九人,药丞一人,方丞一人,药丞主药,方丞主方,..考补选用均由太医令主之。
”此外,从《折伤簿》之出土,证明公元前80 年军队的医疗卫生也已有了严格的制度。
公共卫生设施卫生设施: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出土的医药卫生文物十分丰富,尤以秦汉为最多。
医药简牍、帛书、帛画等,为研究秦汉及其以前之医药学发展状况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
此外,从文献记录和出土的卫生文物,可知秦汉时已十分讲究环境卫生。
如饮食卫生方面有公共水井,在水井建设上更有井亭、井栏、井甃等完善的设备以保持水的清洁卫生;还有炊事用的灶具、灶台、瓯、盛水器、食具和冷藏食物的深井、冰窖;在洗浴卫生方面有秦阿房宫供多人同时入浴的浴池,铁制澡盆及个人洗手浴面之器物,都说明秦汉时已很讲究个人卫生。
秦汉时期的医药学与中草药研究
秦汉时期的医药学与中草药研究在古代,医药学与中草药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而秦汉时期正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医药学与中草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为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相对较为简单,但他们对于中草药的运用却非常丰富。
人们相信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具有疗效,因此开始对不同的草药进行研究和利用。
这种中草药的运用继承了上古时期的传统,但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如扁鹊、华佗等开始崭露头角。
他们对于中草药的研究功不可没。
扁鹊是一个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主要从事中草药的研究和运用。
他广泛地收集不同地区的中草药,亲自实验它们的疗效,并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他的贡献对于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医药学家们开始进行对中草药的分类和归纳。
他们以功效相似的中草药为一类,制作了分类目录,方便后辈医药学家的研究和运用。
这种分类和归纳的方法在秦汉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代医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中草药研究的同时,秦汉时期的医学家们还致力于研究人体结构和疾病的发生机理。
他们通过解剖尸体,观察器官和组织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到人体的复杂和神秘。
同时,他们也对疾病的发生机理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然而,因为当时的科技条件有限,这些解剖和研究工作主要还是基于观察和经验。
另外,秦汉时期的医学家对于草药的运用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们开始将草药制成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这些剂型包括粉剂、丸剂等,为人们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同时,医学家们还试图将不同的草药配伍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方,以增强疗效。
这种复方的运用为中医治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过秦汉时期的医药学与中草药研究,中国的医学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中草药的研究和利用为人们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
秦汉时期的医学家们所做的努力为后世的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期,医学是与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相结合的。
秦汉时期的医学理论与实践
秦汉时期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医学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不仅为后世的医学发展铺平了道路,也对当时的社会健康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医学理论在秦汉时期,医学理论逐渐形成,医学知识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和传承。
《黄帝内经》是秦汉时期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较丰富的医学理论。
其中,关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是其重要理论之一。
《素问·三部九候》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故可以藏精,以养神。
”这里指出冬季是属于藏精养神的时期,应该适当休息和调养。
《灵枢·通天》则明确提出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即人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的,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先进的认识。
另外,秦汉时期的医学还涉及到了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重要概念。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络是千里之路,联系脏腑,是人体内外交流和调节的纽带。
而气血理论则认为,气和血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物质,两者相互依存,维持着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医学实践秦汉时期医学实践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病情分析,另一方面是对药物疗效的研究和应用。
在对病情的分析方面,《黄帝内经》中提出了较为详细的鉴别辨证方法。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为上用下,为下用上,为内用外,为外用内,为平用差,为差用平,皆相反也。
”这里指出,在对病情进行分析时,要根据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药物疗效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的一部重要药物书。
《神农本草经》中收录的草药多达365种,其中为民医所广泛应用的药品达到200余种。
这些草药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治疗方面,其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的检验和肯定。
此外,在外科治疗上,秦汉时期也有较大的进步。
外科手术的最大难点在于止血,而当时的医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止血技巧,例如双掌按压、强大压迫等方法。
三、医学文化秦汉时期医学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传承。
《黄帝内经》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一部医学经典,其文化影响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秦汉时期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秦汉时期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体系,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长且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对于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医药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的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秦汉时期,中医药理论逐渐形成了现代中医药学习者所熟知的基本理论体系。
其中,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古典著作,对中医药理论的奠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主要包括《素问》和《灵枢》,其中《素问》论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灵枢》则重点探讨了脏腑经络、病机病因等。
这些理论的建立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药实践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中医药学家,他们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医学观点和治疗方法。
例如,张仲景是当时著名医学家之一,他主要著作了《金匮要略》和《伤寒杂病论》,这两本书成为了中医临床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他在治疗疾病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而实用的观点和方法,如辨证论治的理念、八纲辨证等。
这些观点和方法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另外,在秦汉时期,草药的使用和炮制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和炮制的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草药的分类和功效进行研究,创造了一些草药的独特炮制方法。
例如,王叔和是当时著名的草药学家,他提出的“伤草”理论,将草药的功效根据其对脏腑和经络的作用进行了分类,从而对草药的使用和炮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中医药教育机构和医学会议,这些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著名的“方剂会”就是在秦汉时期形成的。
方剂会是中医药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组织,会员们经常相互交流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方剂经验,从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对于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的相关知识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的相关知识秦汉时期是封建制正式确立的时期,新的社会制度大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力,因为当时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确立了较为完善的医事制度。
那么秦汉时期医事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起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强盛,至公元前221年,相继翦灭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集权的国家秦朝,进一步统一文字、货*、车轨、度量衡。
但因其横征暴敛,焚书坑儒,对*实行残酷的劳役,很快在农民起义冲击下土崩瓦解了。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公元8年),沿袭秦制,但崇尚黄老之学,实行所谓“无为之治”,使*“休养生息”,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财富积累,人口大增的局面。
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影响到东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
其后,新莽王朝(公元8~25年)以“复古”为名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结果招致改制失败,农民起义遍及全国。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5~220年)。
秦汉时期的经济,北方发展比较快。
齐水渭水间的黄河流域,是当时全国经济的中心。
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发展,西汉长安和东汉洛阳,先后成为当时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心。
国内交通的进一步开凿,丝绸之路与东南海运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内外交流。
全国人口从秦代两千万到两汉达到五千多万。
汉代官方重视典籍的整理、注释,形成“经学”。
在经学内部今文经与古文经两派之间的斗争激烈。
经学的治学方法及思想观点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秦汉之际,神仙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睐。
从战国至秦汉,齐燕一带方士很多。
秦始皇、汉武帝、都迷信神仙。
秦始皇派韩终去寻求不死之*,派徐市入东海求神仙,派侯生和卢生访求仙*。
汉武帝求仙50多年,重用李少君等方士,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方士,但长生仙*终未得到。
这些失败并未导致神仙思想幽灵的消灭,而是以变态形式逐渐演化,方士的活动与医*和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医学史]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医学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9
战国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 鸣”的思想解放局面,诸子百家 纷纷著书立说,对中国思想史、 科技史、文化史等产生了深远影 响。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术派别的出 现 《孟子》、《庄子》、《荀子》、《韩非 子》等哲学著作的问世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4
第一节 主要社会背景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字通直,广汉郡 (今四川广汉)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 学家。郭玉年少时拜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 之技,阴阳不测之术”。郭玉的医术、医德和 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他是继 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 家。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2
一、主要医学名家及其成就
在医药学方面,曾产生了一大批医 书,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医家。
如扁鹊在多方面都有很高医术;
扁鹊,是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人,原 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 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 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 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 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秦汉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完整版
该书汇集了东汉前历代医家的临症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与临症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我国临症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秦汉时期中医药的发展
秦汉时期,本草学已处具规模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 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也被 认为是世界第一部药学文献。该书总结了我 国汉代以前药物学成就,奠定了中药学的理 论基础,在药物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书名冠之以“神农”,除了古代曾有“神农 尝百草”发现药物的传说之外,也与汉代盛 行尊古托古之风有关。至于称之为“本草”, 是因其所载药物虽源于植、动、矿物等各类, 但以草木类植物为主。
3.药学理论
(1)四气五味及有毒无毒:“药有酸、咸、 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及有毒无毒。”其中“四气五味”迄今仍是 中药最重要、最核心的药物性能,而“有毒 无毒”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药 物的初步认识。即:“毒”是“药”最早的 代称,又通过“毒”的“有”与“无”说明 药物是否具有攻邪作用 (2)用药原则:“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臃肿 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其次,该书对药物的炮制也非常重视,书中 载有多 种炮制方法。所用剂型之多,远远超 过了以往医籍和简帛的记载。书中对于药物 的煎服方法,亦多有论述。 从整部《伤寒杂病论》来看,实际上已经概 括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阴阳、表 里、寒热、虚实八纲,以及汗、下、吐、和、 清、温、补、消(利)8种治疗方法。该书理、 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治论法则, 为我国临症医学和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5)剂型:“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 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 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 (6)治病求本:“欲疗病,先查其源,先候病 机。……” (7)用药尺度:“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 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8)服药时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 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 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 满而在夜。” (9)采药、制药宜有法度:“阴干、暴干,采 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沉新,并各有 法。”
中国医学史1-3章
辨证论治原则 确立的标志
虞明 赵万 开历 美二 刻十 本七 《年 金( 匮 15 要 99 略年 》) 。海
《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
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
第五节 主要医家及成就
一、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人。以望诊和切脉著称。
二、淳于意及其诊籍 诊籍:西汉淳于意在被汉文帝召见时,叙述
的25位患者的医疗记录,被称为“诊籍”, 被记录在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 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四、华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人。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1、麻沸散:东汉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 身麻醉剂,用于施行腹部手术。 2、五禽戏—东汉华佗在继承古代气功导 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熊、猿、鸟五 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的一套体操,开 创了我国保健体操的先例。
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帝王世纪》 植物药的起源,动物药的起源,矿物药的起源
二、针灸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砭石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解字》 最古老的医疗工具 箴石—针石 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 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 身。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 来减轻病痛。
第二节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
一、《黄帝内经》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 成书:战国—秦汉 《素问》《灵枢》各9卷 每卷9篇,合计162篇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
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三、外治法
1996年山东广饶出土开颅术头骨,距今5000年,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开颅术成功的实例。
秦朝的医学发展
秦朝的医学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秦朝也得以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医学教育、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等方面来探讨秦朝的医学发展。
一、医学教育在秦朝,医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首先,他颁布了《司马法》,其中明确规定医官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够担任职务。
这种选拔制度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同时,秦始皇还建立了国家医学院,为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了基础。
这些医学院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学习医术。
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医学理论、诊断方法、药物应用等方面,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专业人才。
二、医学理论在秦朝,医学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当时的医学理论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强调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理念。
医学家们通过对人体疾病的观察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治疗疾病的方法。
秦朝的医学家还广泛研究了草药医学,提取了许多草药的有效成分,并研制了一系列的草药药物。
这些草药药物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对治疗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医疗实践秦朝的医学发展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重视医疗实践。
当时的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用草药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秦朝的医生还注重预防医学的发展。
他们通过对疾病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秦朝还建立了许多医疗机构,如医院、药房等,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结:秦朝的医学发展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不仅注重医学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同时也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秦朝的医学发展为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医学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本文所述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引用。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的相关知识
秦汉时期医事制度的相关知识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医疗制度在秦汉时期,医疗制度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完善。
由于中医学的理论是基于朴素的自然观察,因此医疗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药物的研究和对临床的观察。
药物研究在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广泛地采集药材,对药材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类。
这不仅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经验治疗法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
临床观察秦汉时期,对临床观察的重视程度已经很高。
医生们对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疗效等进行记录和总结,大大推动了医学实践的发展。
医家理论在秦汉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医家,他们的理论和医术对中国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扁鹊医学扁鹊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开创者之一。
扁鹊在医学上提出了四大做法,分别是辨证施治、预防保健、疾病预测和病因病机研究。
这些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华佗医学华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师之一,他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贡献。
华佗提出了“五臟六腑”和“人体百毒”等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中药方剂的构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医药材料在秦汉时期,医药材料主要分为人用和兽用两类。
其中,人用的药材主要包括中药材和西药材两个方面。
中药材中药材是指用于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的原料材料。
秦汉时期主要选用当时已知的数千种药材制药。
西药材在秦汉时期,西方医学的影响逐渐增强,人们也开始将一些西方药材引进中国。
这些药材主要用于西方医学的治疗方式。
总结秦汉时期的医学制度和理论对中国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中医学的成就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从中汲取医疗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代医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6
西汉初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 国家强盛,对外交流扩大。到西汉 末年,朝政腐败,爆发了绿林、赤 眉等农民大起义。 公元23年,王莽败灭,刘秀即位, 进入东汉。东汉前期,各方面都有 所进步和提高。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22
《五十二病方》
现存10000余字,分为52题, 283方,用药247种。 真实地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 学水平。在临证方面,提到 病名103个,涉及内、外、妇、 儿、五官各科,外科尤为突 出,可见,西汉以前的外科 水平已相当可观。 在中药方剂学方面也有相当 成就,如载药247种,近半数 是《神农本草经》未收载的, 处方用药初步运用了辨证论 治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5
一、封建社会的建立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确立,巩 固和发展时期。 秦国变法改革,于公元前221年统 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 专制国家。 后因统治的腐败和残暴,秦王朝被 陈胜、吴广开始的农民起义推翻, 进入两汉时期。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7
二、社会文化环境
先秦两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发 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生产技术上,发明了耕犁、耦犁 在水利上出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在天文历法方面产生了浑天仪 在地震预报方面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3
重点
重点掌握《黄帝内经》的内容及 其成就
难点
阐释中医学术体系的特点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6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把理、法、 方、药体系完整用于临床实际。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8
出现了蔡伦的造纸技术
数学上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海岛算经》等专著 文学上有《离骚》和汉“乐府诗”
史学名著有《史记》、《汉书》等。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1
第二节 主要医学成就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字通直,广汉郡 (今四川广汉)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 学家。郭玉年少时拜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 之技,阴阳不测之术”。郭玉的医术、医德和 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他是继 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 家。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2
一、主要医学名家及其成就
在医药学方面,曾产生了一大批医 书,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医家。
如扁鹊在多方面都有很高医术;
扁鹊,是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人,原 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 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 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 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 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7
济世名医董奉
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 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 安三神区”。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皆只要求在其 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 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董奉 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 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
21
《 足臂十一脉灸经 》、 《阴阳十一脉灸经》 全面论述了十一条经 脉的循行走向及所主 治疾病,是我国目前 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 说的文献。 其成书时间两部灸经 比《灵枢·经脉》都 早,看来前者是《灵 枢·经脉》的祖本,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 和发展。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5
华佗精通各科,外科成就突出,发明了麻 沸散,创制了“五禽戏”。
华佗 (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师。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 医”。华佗一生行医济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 灸等。特点是用药少,只用几味药而已;执药随手抓出,不用 称量。针灸也只是针一,两处。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8
二、其他医学著作
主要以近代及现代从汉墓发掘出土 的文物古籍为证。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3
淳于意创“诊籍”,是为最早的医案
淳于意 (公元前205年—前150年)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汉初著 名医学家,世称“仓公”。仓公曾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医学典籍和 临床经验。公孙光又推荐仓公去向公乘阳庆学医。公乘阳庆年迈无 子,收仓公为徒后,将己藏的黄帝、扁鹊脉书传授给他。数年后, 仓公苦练得成,成为名医。仓公不吝其道,广传医术,门下出了宋 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
1. 如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帛书10种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9
汉墓女尸与尸体防腐技术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
1. 如马王堆汉墓医书,帛书10种
《脉法》
《阴阳脉死候》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4
第一节 主要社会背景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Dr.Qiang Fu. Dept.of Biochem & Mol Biol, Preclinical Medicine School, SCU, 2012.10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LECTURE 2
10
秦代“焚书坑儒,专尚法家”,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对中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都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正史无 传,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经后人考证,约生于东汉和平 元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写作的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 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元明以后 被奉为“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