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合集下载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一、活动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二、活动主题:探索自然和谐,珍惜友谊三、活动对象:大班幼儿四、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认识树木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两棵树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珍惜友谊的情感。

4. 利用绘本画面,培养幼儿对色彩、构图的审美能力。

5.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活动准备:1. 准备《两棵树》绘本图书,确保每组幼儿都能看到清晰的图片。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供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两棵树。

3. 提前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树木的生长环境和作用。

六、活动流程:1. 开场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引起幼儿兴趣。

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两棵树》绘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环保教育:教师结合故事内容,向幼儿讲解树木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友谊教育: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友谊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到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6.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两棵树,并鼓励幼儿分享作品。

7.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友谊和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2.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

4.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强化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八、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估他们的社交技能。

两棵树大班绘本故事阅读公开课教案

两棵树大班绘本故事阅读公开课教案

两棵树大班绘本故事阅读公开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绘本故事《两棵树》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绘本《两棵树》2.白板或黑板3.彩色粉笔或便签4.画纸、画笔5.音乐《友谊》三、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绘本故事的主题和背景。

2.阅读绘本(1)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3)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3.讨论与分享(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友谊、互助和关爱自然的意义。

(3)教师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经历。

4.情景体验(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情景体验,感受友谊的力量。

5.绘画创作(1)教师邀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活动延伸1.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创作关于友谊和自然的绘画作品。

(2)教师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2.家园共育(1)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2)教师鼓励家长陪伴幼儿阅读绘本,共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3.环保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捡拾垃圾等。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活动反思1.绘本选择恰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讨论环节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情景体验环节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友谊的力量。

2024年大班语言两棵树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两棵树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两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两棵树之间的友谊与互助。

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两棵树的友谊。

2.学会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两棵树的故事图片。

2.故事书《两棵树》。

3.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两棵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2.故事讲述教师讲述《两棵树》的故事,让幼儿认真听讲,理解故事内容。

3.故事解析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两棵树为什么会成为朋友?它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在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5.想象与表达教师出示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两棵树。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感受。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的创意和表达。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六、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友谊的画作,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绘画环节,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作品富有创意。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故事时,可以适时提问,如:“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两棵树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呢?”在故事解析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谁能告诉我,两棵树是如何在风中、雨中互相帮助的?”对话示例:教师:“小明,你认为两棵树在故事里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小明:“它们在困难时候还是互相帮助,没有放弃对方。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1活动目标: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1、幻灯片《两棵树》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3、《两棵树》的录音活动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

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

”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

大班阅读教案:两棵树

大班阅读教案:两棵树

大班阅读教案:两棵树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两棵树之间的友谊。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和关爱。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两棵树之间的友谊。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表达和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体验友谊的温暖。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画纸、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树木的经历,对大自然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树木,引导幼儿谈论自己与树木的趣事,激发幼儿对树木的喜爱。

2. 主体部分:(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两棵树之间的友谊,让幼儿感受友谊的温暖。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分享快乐、关爱他人的经历,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小组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全班幼儿共同感受友谊的美好。

3. 延伸活动:(1)绘画活动: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树木,并分享画中的故事。

(2)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树木,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让幼儿明白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运用情景模拟、户外实践等教学手段,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友谊,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关注幼儿在绘画、户外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和行为,评估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一、活动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二、活动主题: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三、活动对象:大班幼儿四、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2. 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

五、活动准备:1. 准备绘本《两棵树》若干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看到。

2. 准备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4. 准备与活动相关的音乐和歌曲。

六、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邀请幼儿坐好,简要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绘本《两棵树》。

2. 观察绘本:教师展示绘本《两棵树》的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绘本的名字,教师翻开绘本,逐页展示故事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如两棵树的生长过程、环境变化等,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手工制作材料,向幼儿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与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树、小鸟等。

5. 展示作品: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讲述作品中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六、活动过程:七、教学策略:1. 观察图片:通过展示绘本《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2. 讨论交流: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手工制作: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环境创设: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两棵树的成长”,详细讲述了两棵树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第二章“两棵树的朋友”,描述了两棵树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棵树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成长过程中需要相互关爱、陪伴。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两棵树之间的友谊,并引导他们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观察绘本图画,讲述两棵树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两棵树》、挂图、卡片、树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引导幼儿讲述树木的成长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绘本《两棵树》,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讲述两棵树的成长故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根据绘本内容,用卡片和树模型拼出两棵树的成长过程。

4.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两棵树之间的友谊,让幼儿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

5. 创意手工(10分钟)幼儿根据绘本内容,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两棵树的手工作品。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强调友谊的重要性,教育幼儿珍惜友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棵树》2. 板书内容:(1)两棵树的成长过程(2)两棵树之间的友谊(3)珍惜友谊,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树木,讲述它们的成长过程。

(2)画一幅关于两棵树友谊的画。

2. 答案:(1)观察报告:描述树木的生长过程,如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落叶、冬天休眠等。

(2)画作:展现两棵树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两棵树成长过程和友谊的理解,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微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微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感受两棵树之间的友谊与陪伴。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绘本内容,感受两棵树之间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从绘本中提炼出友谊、陪伴等主题。

2.培养幼儿观察细节,理解绘本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棵树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绘本内容,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阅读绘本(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幼儿关注两棵树之间的情感变化。

(2)教师提问:两棵树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它们是如何相互陪伴、关心的?3.分析绘本(1)教师引导幼儿从绘本中提炼出友谊、陪伴等主题。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两棵树之间的友谊是如何体现的?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4.情境体验(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两棵树,体验友谊与陪伴。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进一步理解友谊、陪伴的意义。

5.想象创作(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两棵树。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讲述创作中的故事。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2.关注幼儿在情境体验、想象创作环节的参与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了解幼儿对友谊、陪伴的认识,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阅读绘本《两棵树》,让幼儿深刻理解了友谊、陪伴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关注绘本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想象创作等环节,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友谊、陪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两棵树》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两棵树》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两棵树》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图片,培养幼儿的视觉表达能力。

2. 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友谊、分享和珍惜情感的重要性。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准备绘本《两棵树》及相关图片。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音乐、歌曲等相关资源。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两棵树的外貌和特点。

2. 绘本阅读:向幼儿介绍绘本《两棵树》,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故事讨论:与幼儿一起讨论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友谊、分享和珍惜情感的重要性。

4.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两棵树,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反应,评估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家长参与绘本阅读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树木活动,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或家庭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友谊、分享和珍惜情感的认识。

六、教学资源1. 绘本《两棵树》纸质版或电子版。

2. 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绘画用具,如彩笔、画纸等。

4. 音乐播放设备。

5. 教学PPT或黑板。

七、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两棵树的特点。

2. 绘本阅读:带领幼儿一起阅读《两棵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画面。

3. 讨论:针对绘本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两棵树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等。

4. 绘画: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绘制出两棵树,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友谊、分享和珍惜情感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两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

该绘本为第一章《自然与生命》的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述了自然界中两棵树之间的友谊与相互扶持,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强、勇敢地生存下去。

二、教学目标2. 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界的树木,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和价值,提高他们的自然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绘本中两棵树之间的友谊和勇敢坚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关注自然界的树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两棵树》、多媒体设备、挂图、树木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树木,让幼儿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树木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的树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两棵树》,讲述两棵树之间的友谊和勇敢坚强的事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绘本拓展活动(10分钟)a. 让幼儿分角色扮演绘本中的两棵树,进行情景再现。

b. 引导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制作树木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棵树》2. 内容:a. 两棵树的特点b. 友谊与勇敢坚强c. 自然界树木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绘本《两棵树》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友谊和勇敢坚强的理解。

2. 答案:幼儿的作业答案以口头表达为主,家长可记录幼儿的讲述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树木,加深对自然界树木的认识。

b. 开展以“友谊”为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表达对友谊的理解。

两棵树绘本教研活动(3篇)

两棵树绘本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绘本作为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青睐。

为了提高教师对绘本的解读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幼儿阅读素养的提升,我园开展了“两棵树绘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对绘本的深入解读,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二、活动目标1. 帮助教师了解绘本的基本特点、类型及价值;2. 提高教师对绘本的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3. 促进幼儿阅读素养的提升,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绘本分享:教师们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介绍绘本的作者、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及教育价值。

2. 绘本解读:教师对所分享的绘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绘本中的教育元素,探讨如何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3.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设计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包括语言、美术、音乐、社会等领域。

4. 互动交流: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绘本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5. 课堂展示:部分教师进行绘本教学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共同提高。

四、活动过程1. 绘本分享活动开始,教师们纷纷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

如《小熊宝宝学画画》、《猜猜我有多爱你》、《彩虹鱼》等。

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们详细介绍了绘本的作者、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及教育价值,为后续的绘本解读奠定了基础。

2. 绘本解读教师们对所分享的绘本进行深入解读。

如《小熊宝宝学画画》中,教师们发现绘本通过小熊宝宝学画画的经历,教育幼儿要勇于尝试,不怕困难,敢于创新。

在解读过程中,教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了绘本中的教育元素,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学设计教师们根据绘本内容,设计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可以设计成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学习表达爱的方式;《彩虹鱼》可以设计成美术活动,让幼儿学习绘画技巧。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们注重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

两棵树大班绘本故事阅读公开课教案

两棵树大班绘本故事阅读公开课教案

两棵树大班绘本故事阅读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两棵树的成长过程。

2.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1.让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1.让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准备绘本《两棵树》的图片。

2.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环境图片。

3.准备与故事相关的树木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绘本《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两棵树。

2.询问幼儿对这两棵树的观察和感受。

二、讲述故事(10分钟)1.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两棵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2.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展示与故事相关的环境图片和树木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三、讨论故事(10分钟)1.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两棵树的成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2.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延伸活动(10分钟)1.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两棵树。

2.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通过观察图片、讲述故事、讨论故事和延伸活动等环节,幼儿对故事《两棵树》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提升。

在讨论环节,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通过绘画展示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这部分幼儿,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讨论和延伸活动中更好地展现自己。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两棵树》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两棵树》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两棵树》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树与树之间的情感联系。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树立环保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1. 绘本《两棵树》若干册,保证每个幼儿都有阅读的机会。

2. 绘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3. 音乐播放设备。

4. 户外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两棵树》,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 阅读绘本: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感受树与树之间的情感。

a. 故事中有哪两棵树?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b. 你觉得这两棵树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c. 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 绘画环节: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两棵树。

5.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思路。

四、活动延伸1.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树木,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家庭作业:教师鼓励幼儿将绘本故事分享给家人,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欣赏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活动步骤1. 回顾故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带领幼儿回顾上节课的故事内容,巩固记忆。

2.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友谊的珍贵。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幼儿的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活动内容1. 学习词汇:教师从故事中挑选一些重点词汇,如“友谊”、“关爱”、“分享”等,引导幼儿学习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句型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句型,让幼儿结合故事内容进行练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精彩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精彩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精彩教案《两棵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树木的秘密》展开,详细内容围绕两棵树的生长特点、生态环境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两棵树的生长过程,认识它们的外貌特征,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两棵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两棵树的生长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棵树的实物或图片、生态环境图、放大镜、挂图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两棵树,让幼儿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树木的了解,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两棵树的图片,讲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外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

(2)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树木的细节部分,如树叶、树干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画纸和画笔描绘两棵树的外貌特征。

(2)组织幼儿讨论,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树木特点。

4. 课堂互动(10分钟)(1)开展“保护树木”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树木。

(2)组织幼儿进行“我为树木穿新衣”的手工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思考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两棵树》2. 内容:(1)两棵树的生长过程(2)两棵树的外貌特征(3)两棵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两棵树,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两棵树是高大的,树叶绿油油的,它们可以为我们遮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描述树木,对两棵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两棵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围绕“两棵树”展开。

通过观察、比较两棵不同的树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种类的树叶,并学习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两棵树的外貌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 让幼儿通过比较两棵树,培养他们的比较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两棵树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树叶,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棵不同种类的树木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树叶标本。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两棵不同的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两棵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通过放大镜展示树叶的细节,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树叶。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观察树叶标本,比较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每组挑选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树叶的轮廓,并剪下来。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两棵树》2. 内容:两棵树的图片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树木,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树木是枫树,它的叶子是红色的,形状像手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对树木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比较两棵树的不同之处时,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困难。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公园开展树木观察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深入了解树木的特点。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树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两棵树的不同之处。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两棵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世界》第二节《两棵树》。

详细内容包括树的组成部分、树的生长环境、树的功能,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的两棵树,让幼儿认识并欣赏大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的组成部分,认识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珍惜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树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观察树的特征,了解树的生长环境,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棵树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画纸、画笔、绿色植物贴纸。

学具:小书包、画笔、绿色植物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校园内观察两棵树,让幼儿描述它们的外观,引导幼儿关注树的组成部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树的组成部分:树叶、树枝、树干、树根。

(2)介绍树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阳光、空气。

(3)讲解树的功能:制造氧气、提供阴凉、防止水土流失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纹理。

(2)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观察到的两棵树,并用绿色植物贴纸装饰。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树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树的组成部分:树叶、树枝、树干、树根。

2. 树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阳光、空气。

3. 树的功能:制造氧气、提供阴凉、防止水土流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家附近的树木,画一幅树的画,并注明树的组成部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两棵树,让幼儿了解了树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培养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开展“我和树木做朋友”的活动,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周围种植树木,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活动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活动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习新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两棵树》的情节,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2. 通过故事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友谊的内涵,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两棵树》、挂图、卡片、音频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树木,引导幼儿关注树木的特点,为学习绘本《两棵树》做好铺垫。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绘本,详细讲解故事《两棵树》的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两棵树之间的友谊。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用新学的词汇回答,如:“故事中的两棵树是如何相互帮助的?”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分享对友谊的理解。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友谊的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两棵树》2. 重点词汇:友谊、相互帮助、关爱、大自然3. 故事简笔画:两棵树、小鸟、阳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好朋友描述一个你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用上今天学到的新词汇。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叫小明。

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摔倒了,小明立刻跑过来扶我起来,还帮我擦干净膝盖上的泥土。

我很感激他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2. 课后拓展延伸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附近的树木,记录树木的特点,与幼儿共同完成一幅关于友谊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绘本《两棵树》的故事,让幼儿理解了友谊的珍贵,学会了新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两棵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两棵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两棵树》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大班语言领域课程,主要围绕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展开,详细讲述两个小朋友如何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就像两棵树互相依靠,共同迎接风雨故事。

本章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能够用自己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意识。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两棵树之间关系,引导他们体会到合作重要性。

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故事课件:《两棵树》2. 画有两棵树图片,贴在黑板上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用于课堂活动4. 小组讨论时使用座位排列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给孩子们展示两棵树图片,让他们观察这两棵树特点,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这两棵树之间关系。

2. 讲解故事(10分钟)我详细讲述《两棵树》故事,通过生动语言、丰富表情和肢体动作,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两棵树成长过程,让他们理解合作重要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我提出一个关于合作问题:“故事中两个小朋友是如何帮助对方?”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合作,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绘画活动(10分钟)我给孩子们发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两棵树,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作品。

我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学习内容,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合作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合作。

六、板书设计1. 两棵树图片2. 故事主题:合作3. 主要情节: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自己语言复述《两棵树》故事,并谈谈对合作看法。

答案:孩子们复述故事时,能抓住故事主要情节,表达出合作重要性。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关于“合作”绘画作品。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活动目标一、活动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两棵树》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从细节中发现问题。

5.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感受绘本的美。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两棵树》的绘本图书。

2.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卡片等教具。

3. 准备白板或大纸一张,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和表达。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两棵树》的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细节,让幼儿学会从细节中发现问题。

5.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故事的主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树。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3.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周围的树,了解树的特点。

六、活动注意事项: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3.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4.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细节。

5. 保持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能力,评估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3. 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了解幼儿的想象力。

4.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的审美观念。

5.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活动反馈:1. 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了解幼儿对活动的满意度。

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微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微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两棵树》,主要围绕教材第3章《我和我的朋友》展开,详细内容为绘本阅读与理解,通过两棵树的友谊故事,引导幼儿体验友谊的珍贵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两棵树之间的友谊。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友谊,学会互相帮助。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友谊主题,学会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两棵树》、挂图、卡片、白板、白板笔。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树木,引导幼儿关注树木的特点和生长情况,为绘本阅读做好铺垫。

2. 绘本阅读与理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两棵树》,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故事中的两棵树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水彩笔,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友谊树。

5. 交流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表达对友谊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棵树》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友谊主题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并写一段话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两棵树紧紧相依,共同成长。

左边一棵树代表我,右边一棵树代表我的好朋友。

我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理解了友谊的珍贵,但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看法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友谊主题”的活动,如制作友谊卡片、分享友谊故事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友谊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教案:两棵树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
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

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

”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

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续编绘本内容。

幼儿园故事:会唱歌的秘密
从前,在-个遥远的国家,住着一个长着驴耳朵的国王。

国王每天把王冠戴在头上,因此,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他长着驴耳朵。

一天,国王把理发师召进了王宫,因为国王的头发长得太长了,不得不让理发师来理一理。

国王担心理发师会把这个可怕的秘密说出去,理完头发之后,国王就命令士兵用毛巾塞住理发师的嘴巴,把他推到城外的旷野里杀死了。

旷野里长着一棵瘦弱的豌豆苗,理发师被杀的时候,一朵细小的豌豆花儿正在悄悄绽开,一滴鲜红的血溅在花芯儿上。

鲜血知道国王长着驴耳朵,但鲜血不说话,只把这个可怕的秘密藏在豌豆花芯儿里。

不久,一个青青的豆荚在花芯儿里长成了,豆荚里包着三颗豆子,它们是理发师的鲜血变成的,它们都记得那个可怕的秘密。

但它们被空荚裹得严严实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久,青青的豆荚变黄了,三颗圆圆的豆子从豆奖里蹦了出来。

一只鸟儿飞过来,吃掉了一颗豆子。

一个牧羊人走过来,捡走了一颗豆子。

一阵雨水落下来,冲走了一颗豆子。

鸟儿理理羽毛,振翅飞上天空。

鸟儿在天空中放声歌唱:"啾啾啾……国王长着驴耳朵!"
所有的鸟儿都跟着唱:"啾啾啾——,国王长着驴耳朵!"
牧羊人回到村里,本想把那颗豆子煮着吃,但馋嘴的大公鸡扑过来,啄掉了那颗豆子。

大公鸡伸伸脖子,摇摇鸡冠,跳到高坡上,放开嗓子唱:"喔喔喔……国王长着驴耳朵!"
所有的公鸡都跟着唱:"喔喔喔——,国王长着驴耳朵!"
雨水把豆子冲进了小溪,溪水浸开了豆子,也把藏在豆子里的秘密浸了出来。

小溪歌唱着流向小河,小河歌唱着奔向大海:
"哗哗哗……国王长着驴耳朵!"
所有的河水都跟着唱:"哗哗哗——,国王长着驴耳朵!"
这个可怕的秘密就这样歌唱着越过千山万水,传遍了全国。

听到歌声,全国的老百姓都笑了。

哈哈哈,哈哈哈,那笑声大得可怕,把国王的宫殿都震塌了。

国王呢?国王躲在宫里不敢出来,宫殿倒塌的时候,把国王压死了。

幼儿成语故事:九牛一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

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
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

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

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

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

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

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也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