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人们认识过程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无限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更加深刻和完善。我们从整个无限过程中提取一个周期来分析,每一个周期都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号称“两大飞跃”,第一大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大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两次飞跃组成一个具体认识过程。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无数飞跃组成起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它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外界事物,形成对事物外部、表面和直观的认识。这是认识的开始,为人类的思维提供了原始的、基本的、第一手的材料。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表现了人的认识是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势。就整个认识过程的发展来说,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片面、表面现象的认识,但是不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人类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已有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改造的结果。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借助于概念进行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之上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肯定和否定的反映形式。任何一个判断,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一系列判断组成的。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已知推出未知,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这种思维形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它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根本的区别。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是依靠感觉器官反映客观事物,一个是依靠大脑的抽象思维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一个是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一个是通过间接的形式反映事物;一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一个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是我们对于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我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由于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现象才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形成理性认识首先要有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大量的和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用头脑进行抽象思维和加工整理,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可见,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依赖于感性认识。我们的感性认识越丰富,对事物现象了解得越全面,就越有可能迅速找出事物的本质,越有可能使我们的理性认识符合实际。
因此,感性认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视或不承认感性认识,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迷信书本知识,把书本上的正确道理变成僵化的教条,就会导致教条主义。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成为理性认识。为什么感性认识一定要上升为理性认识呢?因为感性认识所把握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认识的任务却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以便指导实践。如果人们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那么人们在实践中就会寸步难行。
因此,为了掌握事物的本质,更深刻地把握事物,必须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巴甫洛夫对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生的奥秘,要坚韧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也说明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最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的两种形式,二者是互相渗透的。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单纯的感性认识,也没有单纯的理性认识,它们总是互相交错,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间有理性。当一个人看到别人的衣服时说:“这人穿的衣服是军绿色的。”在这个简单的感觉里面,就已经表现出了理性的因素。这个人的视觉在反映这件衣服的颜色时,已经把它跟一般的绿色作了比较,并发现了差别,又跟军装的绿色作了比较,并发现其中相似之处。这个感觉里就包含了个别和一般、同一和差别;在感觉的过程中运用了比较;在表达感觉时,又使用了“人”、“衣服”、“军绿”这样一些概念。可见,人离开概念根本无法形成感性认识,也无法表达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中也有感性。任何最抽象的思想,究其根源都来自于感性认识;同时,任何思想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文字符号或者具有一定音响的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纯粹的理性和纯粹的感性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
4、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首先就要积累大量的、全面的感性材料。不仅要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不仅要有成功的,还要有失败的等等;并且,这些材料
应该是合乎实际的,而不是错觉;是丰富和系统的,而不是零星不全的,否则会导致理性认识的错误。
总之,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必须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来。我们不要根据自己一星半点的感性认识就忙着下结论、也不能把感性认识想当然地随意夸大。客观事物原来是什么样子,认识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不能外加事物本来所没有的东西,否则就要闹出“皇帝吐白兔”这样的笑话。
②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要充分地发挥大脑的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所谓“去粗取精”,就是舍弃那些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东西,抓住那些主要的、与事物本质有关的材料,以防“抓住芝麻丢了西瓜”;所谓“去伪存真”,就是识别并剔除那些虚假的、不足为据的东西,抓住那些真实可靠的、可作根据的材料,以防“鱼目混珠”,为假象所蒙蔽;所谓“由此及彼”,就是不要孤立地、片面的研究事物,要努力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它们连贯起来加以思索,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偏概全;所谓“由表及里”,就是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发现其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性,以免浮光掠影,只获得鱼虾而不得蛟龙。怎样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又表及里呢?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历史和逻辑的方法,都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之深化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统计等取得科学认识和发展科学认识的必要方法。
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理性因素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性是指认识运动过程中的感性反映形式和理性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狭义的理性因素仅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非理性因素是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复杂的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哲学非理性概念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等意识形式,还包括人的认知结构中的直觉、灵感等思维形式。
人类认识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一对客观存在的东西。在人事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既有相对独立的一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又始终受理性因素的指导和制约。如人的情感不加控制,凭感情用事,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