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异常步态分

合集下载

医学步态分类

医学步态分类

医学步态分类步态是指人类行走时的姿势和步伐方式,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表现之一。

医学上对步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研究,以便通过观察和分析步态来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步态分类。

1. 步态正常正常步态是指人体在行走时,两腿交替进行,步伐平稳,身体姿势平衡。

正常步态的特点是:步幅适中,步频稳定,身体保持垂直,双臂自然摆动,步态整齐协调。

2. 瘫痪步态瘫痪步态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的下肢肌肉功能减退或丧失,从而引起步态异常。

常见的瘫痪步态包括:瘫痪性步态、截瘫步态和痉挛性步态等。

瘫痪步态的特点是:行走时受限制,步伐不稳,步幅短小,步频不均匀,双臂运动减弱或无动作。

3. 肌强直步态肌强直步态是指由于肌肉强直或僵直导致的步态异常。

常见的肌强直步态包括:强直性脊柱炎步态、类风湿性关节炎步态等。

肌强直步态的特点是:行走时双腿僵硬,身体姿势前倾,步伐缓慢而小,步态不协调,双臂运动受限。

4. 高弓步态高弓步态是指足弓过高导致的步态异常。

常见的高弓步态包括:先天性足弓高、神经源性足弓高等。

高弓步态的特点是:行走时足弓过高,脚背抬高,步伐短小,步态不稳,双臂摆动幅度增大。

5. 扁平足步态扁平足步态是指足弓过低导致的步态异常。

常见的扁平足步态包括:先天性扁平足、获得性扁平足等。

扁平足步态的特点是:行走时足弓过低,内侧足缘接触地面面积增大,步伐不稳,易疲劳,双臂摆动幅度减小。

6. 间歇跛行步态间歇跛行步态是指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或脊柱侧弯引起的步态异常。

常见的间歇跛行步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步态、脊柱侧弯步态等。

间歇跛行步态的特点是:行走时出现疼痛或不适感,步态不稳,步伐缓慢,双臂摆动幅度减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医学步态分类,每种步态异常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诊断依据。

通过对步态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步态分类的研究对于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2007-5-27 21:51作者:任我游911 详情: 查看论坛本文已有9位网友阅读网友评论0 条(一)分类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1)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2)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3)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相对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支撑相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

(1)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2)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二)常见异常步态异常步态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组合存在,构成复杂的临床现象。

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特别是第五蹠骨基底部,常有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屈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

由于膝关节过伸,足蹬离力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此外髋关节也可发生代偿性屈曲。

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步态障碍患者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步态的第一要素。

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神经科常见异常步态详解

神经科常见异常步态详解

神经科常见异常步态详解检查姿势及步态主要是观察患者行走、站立及卧位的姿态有无异常。

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其步态具有特征性异常。

步态观察是神经系统查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编总结了7种异常步态特征(图文、视频):偏瘫步态、痉挛性(剪刀)步态、慌张步态、小脑性共济失调(醉酒)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跨阈步态(鸡步)、肌病步态(鸭步)。

偏瘫步态步态特征:患者行走时,病侧上肢呈内收、旋前、屈曲姿势,且无正常摆动,下肢呈伸直状态而屈曲困难,行走时脚趾触地,举步时将病侧骨盆提高以帮助提起下肢,偏瘫侧下肢向外似划圈样移步向前,如向左右侧行走时,向病侧行走困难较少,向健侧行走较为困难,因为病侧下肢移近正常下肢时脚趾常常触地。

临床意义:此种痉挛性偏瘫步态系由锥体束损害所致。

多见于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期。

痉挛性步态步态特征:又称剪刀步态,因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呈僵直、内收,伴有马蹄足及足弓缩短,故曳足而行,两足内向交叉,形成剪刀样步态。

因为膝关节弯曲以致跨步小而缓慢。

临床意义:见于脊髓横贯性不完全性瘫痪,大脑性瘫痪及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慌张步态步态特征:患者上身前倾,肘、膝稍屈,因周身肌张力增高,行走时起步慢,跨步小,双足擦地而行,上肢无联动带摆动,由于躯干前倾,身体重心前移,故起步后即小步急速前冲,以致不能立即停步,称为慌张步态临床意义:多见于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

醉酒步态步态特征:又称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举足缓慢、过宽,用力过重,行走时左右摇摆不定,弯曲地前进,患者越是企图纠正而越发加重行走困难,结果表现为着地如顿足,摇摆不定状如醉酒,睁眼和闭眼时行走均困难,但闭眼时更重。

临床意义:小脑蚓部病变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左右摇摆且不规则,两足过分分开,可向前后倾倒,小脑半球及一侧前庭病变向病侧倾倒。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步态特征:步态不稳,行走时两足距离大,举足过高,踏地过重,步伐大小不匀,摇摆不稳,双眼注视地面或双脚,闭目时则不能行走。

异常步态说明

异常步态说明

异样步态一.中枢神经损害所致的异样步态㈠ .偏瘫步态偏瘫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样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因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直而于摇动相活动范围减少,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下肢向前迈步,摇动相患侧肩关节降落,骨盆代偿性太高,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圆弧将患侧下肢向前迈出。

又称画圈步态。

1 提髋型在摇动先期或初期,因为股四头肌不适合的运动.使患侧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占优势,再加上屈髋肌无力,腘绳肌缩短和不充足的跖屈肌活动,使得摇动相不可以屈膝、踝背屈,患侧经过躯干向健侧倾斜,提髋来代偿性的提起下肢达成下肢的活动。

2.膝过伸型因为股四头肌无力或痉挛,踝跖屈肌无力或痉挛踝背屈肌无力和跟腱挛缩或许行走时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缩短不协调,使患者膝关节在支撑相出现过分伸展,髋后突。

3.瘸拐型因为股四头肌痉挛或腘绳肌痉挛,加上踝关节跖屈肌的连续缩短,出现行走时摇动相不可以选择性的屈伸膝关节摇动患腿,假如摇动相开始时患腿髋关节即屈曲。

同时因为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未被打破,膝关节屈曲足呈内翻,在摇动相结束时膝关节需伸展,此时又迷惑了伸肌共同运动模式,患足跖屈,踝关节不可以背屈,因此足跟不可以着地,患腿在支撑相不可以负重,行走不稳或瘸拐型。

4.划圈型因为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肌和髋内收肌缩短能力降落或伴有股四头肌痉挛出现,行走时摇动相患腿髋内收屈髋屈膝及踝背屈动作困难,为了抬起患腿只得将骨盆上抬向后旋转,髋关节外旋外展,呈环形运动或跨栏步态。

1.马蹄内翻足马蹄样足下垂足内翻,足前部内收跖屈,往常足下垂归并跟腱挛缩,而足前部跖屈且常归并有跖筋膜挛缩和高弓足畸形,行走时,比目鱼肌、腓肠肌或胫骨后肌的不协调运动,使摇动相出现踝过分跖屈,因为跟腱挛缩或踝背屈无力,表现为支撑相多用足尖或足外侧缘着地,甚至用足背外侧着地行走。

2.蹲位步态因为腘绳肌痉挛,或髋屈肌痉挛、跖屈肌无力、跟腱痉挛等原由,使得患者支撑相髋内收和内旋,膝关节过分屈曲,同时足呈马蹄形,足趾外展;在摇动相中期屈膝减少、末期缺少伸膝。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
异常步态的种类和原因如下:
1. 肌无力步态:由于肌肉无力,步态不协调,以缓慢、笨拙、不稳定的步态为主。

常见原因有神经性疾病、肌肉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2. 痉挛步态:由于肌肉痉挛,步态不流畅,以僵硬、不协调的步态为主。

常见原因有中风、脊髓病变和肌肉疾病等。

3. 瘤步态:由于脚底或鞋底有异物,阻碍步态,以瘤步为主。

通常是一种暂时性的异常步态,解决方法是去除异物。

4. 偏瘫步态:由于中风、脑外伤等导致下肢瘫痪,以草率、跛行的步态为主。

5. 蹒跚步态:由于视觉障碍、平衡障碍、肌肉骨骼疾病等原因,步态不稳,以缓慢、踉跄的步态为主。

6. 异位步态:由于肌肉或骨骼异常或不正常使用等原因,步态异常。

例如,髋关节骨折、膝关节置换术、截肢等。

7. 足下垂步态:由于神经损伤,足部下垂,步态不稳,行走时需要抬高脚步,以特殊的步态为主。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
1、偏瘫步态:典型的划圈步态,表现为下肢伸肌张力过高,廓清不充分,左右骨盆高低不对称。

2、足下垂步态
3、剪刀步态:多见于内收肌高度痉挛、髋外展肌肌力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脑瘫、脑卒中厚偏瘫、截瘫等。

4、膝塌陷
5、膝过伸:一般是代偿改变如股四头肌肌力不足、膝塌陷步态或伸髋肌肌力不足时采用膝过伸代偿;支撑相伸膝肌痉挛;躯干前驱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6、臀大肌步态:仰胸挺腰凸肚。

7、臀中肌肉步态:典型的双侧臀中肌无力步态俗称鸭步。

常见异常步态及其原因分析

常见异常步态及其原因分析

常见异常步态及其原因分析异常步态是指行走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或步伐,常常是由于身体某些部位的异常或受到伤害而引起的。

下面将分析几种常见的异常步态及其原因。

1. 瘸步瘸步是指行走时一个脚步似乎比另一个脚步更强烈的步态。

瘸步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脚踝或膝盖受伤,关节炎,肌肉拉伤或韧带损伤等。

瘸步会导致身体的不平衡,影响行走的速度和稳定性,并容易加重伤害。

2. 摇摆步态摇摆步态是指身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偏移,即下半身的移动不适当。

摇摆步态一般是由于摆臂和左右腿的不协调所致,这可能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如中风或帕金森氏病等导致的。

摇摆步态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和姿态,行走不稳定且容易跌倒。

3. 足跟步态足跟步态是一种以脚跟先着地为特点的步态,这种步态可能是由于强制性足踝提供力量或曲解了大腿肌肉的平衡所致。

足跟步态与正常步态不同,因为它不利于身体的稳定性和速度。

常见的原因包括肌肉紧张、神经系统或肌肉的疾病。

4. 趾行步态趾行步态是一种以脚趾着地为特点的步态,这种步态可能是由于阻碍了大腿或小腿肌肉的平衡或运动所致。

趾行步态与正常步态不同,它使身体的速度和稳定性受到限制,经常会造成脚趾受伤或有可能引起膝关节的问题。

5. 接地不稳步态接地不稳步态的表现为当一个脚接触地面时,整个身体似乎不能稳定地放置,可能因为运动失调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接地不稳步态会降低行走速度和稳定性,并增加受伤的风险。

总之,异常步态常常是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问题的表现,可能导致身体的速度,平衡和稳定性的问题,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要纠正这些异常步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请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来恢复和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

常见步态分类和原因

常见步态分类和原因

常见步态分类和原因
步态是人体行走时的姿态和动作,不同的步态可能是由不同的因素所引起的。

常见的步态分类包括:正常步态、跛行步态、拐行步态、跳行步态等。

其中,正常步态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由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运动而形成。

而跛行步态则是由一侧下肢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常常表现为一侧下肢的行走困难、摇晃或疼痛。

拐行步态则是由腰椎病变或臀部肌肉疾病引起的,表现为身体向一侧倾斜,一侧下肢的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内收。

跳行步态则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表现为行走时双脚同时跳跃,无法完成正常步态。

不同步态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能与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有关。

例如,跛行步态可能是由骨折、肌肉萎缩、脚趾麻痹、关节炎等因素引起的;拐行步态则可能与椎间盘突出、髋关节炎、臀肌挛缩等问题有关;跳行步态则可能是由脊髓损伤、脑瘤、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了解不同步态的分类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运动
机制,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疾病。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步态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 1 -。

常见的异常步态分-PPT

常见的异常步态分-PPT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孤
立得姿势改变,但就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
改变;近端轴(髋关节)得影响最大。①肢体廓清障碍 垂足、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②肢体行
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
髋关节内收。
四、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 治训练方法
常用得步态分析方法
▪ 最常用得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 录像观察、足印法与三维运动分析法。前 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三 维运动分析法就是最为精确得步态分析方 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 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态 得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量消 耗得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平台等 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 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 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 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得方法;提降 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 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侧 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 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得提高,可上活动 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与速度。
▪ 4、缝匠肌 就是全身最长得肌,起于髂前上棘,经大 腿得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上端得内侧面,作用为 屈髋与屈膝关节,并使已屈得膝关节旋内。在支撑 相末期与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在摆动相 末期与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 5、臀大肌 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 末期,并于支撑相,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到高 峰。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其目得在于使向前 摆动得大腿减速,约在步行周期85%,大腿得运动方 向改变为向后,成为下一个步行周期得准备。在支 撑相,臀大肌起稳定骨盆、控制躯干向前维持髋关 节于伸展位得作用。

十四种常见异常步态特点

十四种常见异常步态特点

十四种常见异常步态特点1. 摆动步态(摆尾步态):孤独行走时,无明显的因此目的的摆动(摇摆)躯干和尾巴,不规则的右和左脚的步态,无节奏。

2. 迟缓步态:走路时,步伐慢,腿拖着,脚步无力。

3. 踌蹰步态:步态缓慢,脚步起伏跳动,头和肩摆动,以及腹部、腿、脚踩在地上。

4. 瘫蹲步态:步态缓慢,双膝下伏,头颈部前倾,前肢侧向放置,蹬腿时只有膝盖处时弯曲。

5. 蹬跷步态:走路时,躯干肩膀摇摆不定,步态急促,脚步下蹬跷,尖端碰地犹如拔腿状。

6. 飞步步态:走路时,两腿猛然加快,一步高达一米左右,后脚一落地下一瞬即跃至前脚之上踩地的位置,腿脚上下来回交替,无节奏。

7. 翻滚步态:走路时,整个躯体翻转滚动,上半躯体不断左右晃动,双腿交替穿越,整体躯体常有不规则抖动与摆动。

8. 踢跟步态:走路时,前跟肌肉发力,跺脚踢跟,脚尖有时离地行走。

9. 支撑步态:走路时,躯体成直线形,双腿明显分开,右腿朝前,左腿朝后,前后腿似乎用压力支撑躯体,很难施加步态响应。

10. 拐转步态:走路时,转弯无力,行进中明显迟缓,没有自然的步态节奏,腿部反应差,调整拐转方向时,腿运动不协调,易产生紊乱,步伐变得迟钝缓慢。

11. 双足叠步态:步态有节奏,两脚落地频繁,常常双足叠步,连同右足再紧接着落另一脚,就像如同一双滑雪板的步态。

12. 快步行走:走路时,双脚如闪电般气势汹汹,步伐快,脚踩地短而竭力把脚离开地面,双手前后摆动,及时向远处行走。

13. 快跑步态:步态平稳,双脚迅速跳动,脚尖一直处于离地状态,落地时不发出声响,腿部交替重心出现前移。

14. 旋转步态:走路时,四肢和腹部被不断的转动,双腿反复绕着一个中心旋转,同一块地面长时间被踩踏,双腿前后摆动,头佝偻,双臂橫空。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作者:葛杰,运动康复治疗师,从事运动损伤,骨关节与脊柱损伤及术后康复16年。

01年赴荷兰研修运动疗法及健康管理。

曾为多位奥运选手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治疗常见的异常步态,听着有点儿绕口,其实标准得题目应该是常见的常见的病理步态: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1)短腿步态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

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

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

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

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2007-5-27 21:51 作者:任我游911 详情: 查看论坛本文已有9位网友阅读网友评论 0 条(一)分类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1)支撑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

(2)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

(3)躯干不稳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相对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支撑相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

(1)肢体廓清障碍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2)肢体行进障碍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二)常见异常步态异常步态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组合存在,构成复杂的临床现象。

1、足内翻是最常见的病理步态,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特别是第五蹠骨基底部,常有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屈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

由于膝关节过伸,足蹬离力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下降。

此外髋关节也可发生代偿性屈曲。

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步态障碍患者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步态的第一要素。

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

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常见的异常步态资料

常见的异常步态资料

常见的异常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作者:葛杰,运动康复治疗师,从事运动损伤,骨关节与脊柱损伤及术后康复16年。

01年赴荷兰研修运动疗法及健康管理。

曾为多位奥运选手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治疗常见的异常步态,听着有点儿绕口,其实标准得题目应该是常见的常见的病理步态: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1)短腿步态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

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

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

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

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步态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步态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步态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异常步态包括:
1. 金字塔步态:由于脑卒中造成的下肢肌肉痉挛和瘫痪,患者在行走时表现为下肢肌肉僵硬,步态呈现出类似于患者高举手臂写字的姿势。

2. 足下垂步态:脑卒中可能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造成患者足部无法提起,行走时下肢无力拖地。

3. 拖步姿势:由于脑卒中造成的下肢肌力减退或瘫痪,患者在行走时下肢无力,步伐短小且需要用手抓住物体来帮助行走。

4. 屈曲步态:脑卒中可能导致下肢肌肉痉挛,使患者在行走时下肢关节过度弯曲,膝、髋关节无法正常伸展。

5. 痉挛步态: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下肢肌肉痉挛,导致步态不稳定,摇摆行走。

这些异常步态是根据脑卒中对身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提升步态稳定性和恢复行走功能。

《异常步态分析》课件

《异常步态分析》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01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和基因疗法

康复工程与个体化康复训练
02
结合康复工程技术和个体化康复训练,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治
疗方案。
心理干预与行为疗法
03
探索心理干预和行为疗法在异常步态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
提高公众对异常步态的认知
公众教育宣传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体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健康,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或损伤,预防 步态异常的发生。
注意安全防护
科学合理的运动
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护,避 免意外伤害。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遵循 科学合理的运动原则,避免过度运动或不 当运动导致的步态异常。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步态异常,应 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
断和治疗。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护理和康复,不要
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配合治疗和护理,有
利于康复。
相互支持与关爱
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支持和关爱,共同
度过难关。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帕金森病步态
总结词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步态是一种常见的异常步态,通常是由于帕金森病引起的。这种步态的特点是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因为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帕金森病步
态的出现可能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临床中常见的异常步态

临床中常见的异常步态

临床中常见的异常步态
1. 引言
简要介绍步态的重要性,及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

2. 异常步态的分类
列出常见的异常步态类型,如痉挛步态、踌躇步态、失用步态、帕金森步态等。

3. 各类异常步态的表现
详细描述每种异常步态的特征,包括步幅、步频、步态姿态、身体重心位置等方面的变化。

4. 异常步态产生的原因
分析导致不同异常步态的潜在生理和病理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5. 临床诊断
介绍诊断异常步态的方法,包括详细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6.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异常步态,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

7. 并发症及预防
说明异常步态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跌倒风险增加、活动能力下降等,并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

8. 小结
总结异常步态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

四种常见的偏态步态

四种常见的偏态步态

四种常见的偏态步态
1. 内旋步态:当一个人走路时,脚向内旋,脚趾向内,脚掌向内倾斜。

这种步态通常是由于下肢骨骼结构异常或肌肉失衡引起的。

2. 外旋步态:与内旋步态相反,外旋步态是指脚向外旋,脚趾向外,脚掌向外倾斜。

这种步态常见于股骨头坏死、肌肉麻痹或肌肉萎缩等情况。

3. 瘫痪步态:瘫痪步态是由于下肢肌肉或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步态异常。

这种步态通常呈现出无力、拖曳和不稳定的特点。

4. 弓形步态:弓形步态是指在行走过程中,足部弓形过度,脚掌过度凸起。

这种步态通常是由于足弓肌肉或韧带损伤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 四头肌肌力训练,方法同上。③膝关节控制 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⑤步行分解训练。
▪ 4.臀中肌步态 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有效的 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性,髋关节向患侧凸,患者 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的外 侧,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患者在支撑相早 期和中期骨盆向患侧下移超过5°,造成患侧下肢相 对过长,所以在摆动相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增加, 以保证地面廓清。典型双侧臀中肌无力的步态特征: 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形如鸭子走路,故又称 为鸭步。
一、步态参数
▪ 1、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 用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每一
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站立相,及离地 腾空向前挪动的迈步相,步行周期可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 两个相。

(1)站立相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
行周期的60%,包括:首次触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站立
间的水平距离,也有采用两足内侧缘或外侧缘之间的最短水平距
离。步宽愈窄,稳定性愈差

(6)足夹角 指足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直线之间的夹角。左右
足分别计算。
二、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躯干的肌肉 作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具有 保持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推动 肢体运动的功能。
末期 迈步前期

(2)迈步相下肢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占步行周
期的40%,包括:①初期主要的动作为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
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占步行周期的13%~15%。②中
期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务,占步行周期的10%。③末期主要
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占步行周
期的15%。
▪ 2、时间距离参数(1)步长也称步幅,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 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步长与身高成正比。
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 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③躯干不稳:一般为髋、 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
有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
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①肢体廓清
障碍 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
▪ 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 阻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 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 法;提降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 矫正镜前训练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 持稳定不许动;侧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 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 随患者能力的提高,可上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 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度。
▪ 5.臀大肌(髋伸肌)步态(gluteus maximus gait):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 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 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 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 腰腹的臀大肌步态。
▪ 6.股四头肌步态(quadriceps gait):股 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 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 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 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 伸直。
②肢体行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
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
四、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 治训练方法
▪ 异常步态的矫治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困难的 问题,所以训练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步 态分析,找出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机理,采 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改善步态。
▪ 1.足下垂步态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常 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代偿 机制包括:摆动相增加同侧屈髖、屈膝,下肢划圈 行进,躯干向对侧倾斜。常见病因是胫前肌无活动 或活动时相异常。单纯的足下垂主要见于脊髓损伤、 儿麻和外周神经损伤。
常见的异常步态分析及矫 治方法
前言
▪ 步态是一个人行走时的表现形式,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 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 害如脑卒中,儿童脑性瘫痪,神经骨骼肌肉系统损伤或病变如外周 神经损伤、截肢,以及退行性病变等出现时,就可能影响其行走功 能。步行训练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患者也常因疾病的 影响或急切期待提高步行能力,而忽视了基础训练,诱发并强化了 反向负荷动作,形成了各种异常步态。中枢性控制障碍患者的康复 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在现有功能障碍基础上帮助患者实现较高水平的 功能独立,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一名治疗师,通 过步态分析来评估患者是否行走功能异常,在制定训练方案之前应 实施步态分析,针对患者的步行姿态、步行效率、关节及肌肉活动、 平衡协调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检查,以确定异常步态的特征及原 因,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辅助具。
▪ 7.胫前肌 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内侧面 和第1跖骨底,作用为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 翻。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 跖屈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 况。足趾离地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 时踝关节的跖屈度,保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 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完成。
▪ 2.膝塌陷 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骨在支 撑相中期和后期向前行进过分,导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
态,即支撑相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缩短,同 侧足推进延迟,如果患者采用增加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式避免
膝关节过早屈曲,并稳定膝关节,将导致同侧膝关节在支撑
相末期屈曲延迟,最终导致伸膝肌过用综合症。在不能维持
▪ 7.减痛步态(antalgic gait):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 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 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 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 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 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 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 着地行走。
膝关节稳定时往往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以进行代偿。相关 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肌。股四头肌肌电活动 可延长和过度活跃。

矫治方法:①对腘绳肌痉挛导致的伸膝障碍,首先可行
站斜板和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
功能性电刺激等,以抑制腘绳肌肌张力,同时强化小腿三头
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②对痉
▪ 6.腘绳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均起于坐骨结节,跨越髋、膝两个关节,分 别止于腓骨头和胫骨粗隆内下方、胫骨内侧 髁,作用为伸髋屈膝。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 动相末期,足跟着地时达到活动高峰并持续 到支撑相。在摆动相末期,作为屈膝肌,腘 绳肌离心性收缩使小腿向前的摆动减速,以 配合臀大肌收缩活动(使大腿向前摆动减 速),为足跟着地做准备。足跟着地时及着 地后,腘绳肌又作为伸髋肌,协助臀大肌伸 髋,同时通过稳定骨盆,防止躯干前倾。
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
▪ 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 录像观察、足印法和三维运动分析法。前 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 三维运动分析法是最为精确的步态分析方 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 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 态的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 量消耗的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 平台等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挛严重的,有条件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有条件
的可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③加强拮抗肌股四头肌肌
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
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 3.膝过伸 膝过伸很常见,一般是代偿性改 变,多见于支撑相早期。一侧膝关节无力可 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 缩导致膝过伸;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 偿;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或支撑相伸膝肌痉挛; 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 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等。
▪ 1.竖脊肌 为背部深层肌,纵列于脊柱两侧,下 起骶骨、髂骨,上止椎骨、肋骨、枕骨,作用为 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维持人体于直立姿势。在 步行周期站立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 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正直。
▪ 2.髂腰肌 为髋关节屈肌,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 足趾离地期间伸展角度达到峰值(10°~15°)。 为对抗髋关节伸展,从支持相中期开始至足趾离 地前,髂腰肌呈离心性收缩,最终使髋关节从支 撑相末期由伸展转为屈曲。髂腰肌第二次收缩活 动始于摆动相初期,使髋关节屈曲,以保证下肢 向前摆动。
▪ 3.股四头肌 为全身最大的肌,其中股直肌起于 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 内、外侧唇,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 头向下形成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往下 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为膝关节强有力的 伸肌,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股四头肌收缩活动 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负重期达最大值。此 时作为膝关节伸肌,产生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膝关 节屈曲度,从而使支撑中期免于出现因膝关节过 度屈曲而跪倒的情况。步行周期中,股四头肌的 第二个较小的收缩活动见于足跟离地后,足趾离 地后达峰值。此时具有双重作用:其一,作为髋 关节屈肌,提拉起下肢进入摆动相;其二,作为 膝关节伸肌,通过离心性收缩来限制和控制小腿 在摆动相初、中期向后的摆动,从而使下肢向前 摆动成为可能。
(一)异常步态分类
▪ (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 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
势。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 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①支撑 面异常: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 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 伸。②肢体不稳: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
▪ 8.帕金森步态(Parkinson gait):是一种极为 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 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 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 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 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