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5be8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1.png)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感知感知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会对其进行主动的加工和解释。
例如,视觉感知不仅仅取决于眼睛接收到的光线,还包括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看到的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
同样,在听觉感知中,我们能够从复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不同的语音和音乐。
知觉的整体性和选择性也是感知中的重要概念。
整体性指的是我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或信息视为一个整体,而选择性则指我们在众多的刺激中,有选择地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内容。
二、注意注意是指我们将心理资源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信息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被吸引的注意,比如突然听到的一声巨响。
有意注意则是需要我们付出意志努力来维持的注意,比如认真阅读一本专业书籍。
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分配也是重要的方面。
注意的广度决定了我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注意到的信息量;稳定性则反映了我们保持注意的时间长短;而注意的分配能力让我们能够同时进行多项需要注意的任务,比如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
三、记忆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它的容量很大,但保持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分之一秒。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 5-9 个项目,保持时间也较短,大约在 30 秒左右。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保持时间可以是数年甚至终身。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适合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记忆系统中;提取则是在需要时将存储的信息回忆起来。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0586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2.png)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
以下是对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的整理: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再进行加工、组织和储存,以便指导个体的行为。
二、认知过程的阶段认知过程通常分为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阶段。
这些阶段相互、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1、感觉阶段: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2、知觉阶段:在感觉的基础上,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完整的对象形象,对对象进行辨认和识别。
3、注意阶段:对外部刺激进行筛选和过滤,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
4、记忆阶段: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思维阶段: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产生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6、想象阶段:在思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或场景,以指导个体的行为。
三、认知过程的模型认知心理学的模型包括信息处理模型、认知吝啬鬼模型、并行分布处理模型等。
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认知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1、信息处理模型:将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编码、储存和提取,实现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2、认知吝啬鬼模型: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偏好使用简单的思考方式,倾向于使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而不是重新思考问题。
这种模型强调了认知过程的省力原则。
3、并行分布处理模型:认为认知过程是一个并行分布的过程,不同的认知过程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处理和加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
这种模型强调了认知过程的分布式处理方式。
四、认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差异,包括智力水平、知识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0544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c.png)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一、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的认知过程、记忆、注意、语言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本文将就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复习。
二、知觉和注意1. 知觉的基本概念- 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加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 知觉过程包括感觉、辨认、组织和理解等阶段。
2. 知觉的发展过程- 婴儿期:感觉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多样化。
- 童年期:认知能力逐渐加强,意识到外界环境和自己的联系。
- 青春期及以后:知觉过程更加成熟稳定,对复杂刺激的理解能力提高。
3. 注意的调控机制- 注意是指个体有选择地将心理或生理活动集中在某一特定刺激或任务上。
- 注意的调控机制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以及抑制注意等。
三、记忆与遗忘1. 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指通过学习、加工和存储,将信息保存并进行回忆的心理过程。
- 记忆过程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阶段。
2. 记忆的分类- 按信息存储的时间: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 按记忆内容:语义记忆、视觉记忆和过程记忆等。
3. 遗忘的原因和类型- 遗忘是指已经学习或经历过的信息逐渐丧失或无法回忆出来的现象。
- 遗忘的原因包括干扰、缺乏巩固等。
四、思维与解决问题1. 思维方式的分类- 形象思维:基于感知和形象的思考方式。
- 符号思维:基于符号和语言的思考方式。
2. 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 问题发现:发现与目标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 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和概括。
- 解决方案的生成:产生可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 解决方案的评估和选择: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 实施和验证:执行方案并验证解决效果。
五、语言与思维1. 语言的定义和作用-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声音符号体系进行信息传递。
- 语言的作用包括意义传递、思维表达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要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5a2fb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8.png)
认知心理学要点整理认知心理学要点整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抽象分析法又称会聚性证明法(Convergent validation method)它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某些(种)推断结论的研究方法。
2.口语报告法(由德国邓克尔提出)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出声讲出)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3.流程图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4.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一般经历分析、比较和决策3个阶段)5.视像记忆(图像记忆)视觉器官识别刺激信息的形象特征并暂留与保持一个生动视觉图像的过程。
(又称图像存储,是感觉登记的一种主要的信息编码方式)6.声像记忆在短时间内保持听觉信息的存储过程。
7. 四耳人实验4个扬声器放在屋子的4个角,被试处在屋子的中央,从不同的声源呈现不同的字母,被试采用全部和部分报告法来报告所听到的字母。
(实验结果表明部分报告法的回忆成绩优于全部报告法)8.AVL单元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 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认知心理学用之作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代码,以此来说明短时记忆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编码与存储)9.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的信息单元(如字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具有意义的(如字词)信息加工。
(短时记忆信息容量的单位是组块)10.精致性复述或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将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进行分析,使之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记忆的认知结构中去。
11.情景记忆个体接收和存储关于个人特定时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与相关空间相互联系的信息。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https://img.taocdn.com/s3/m/bc2f86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e.png)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e903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4.png)
认知心理学核心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它试图揭示人们如何获取、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在视觉方面,我们的眼睛能够感知光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视觉还涉及到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的感知。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大脑会迅速整合来自双眼的信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三维形状。
听觉让我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色,从而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常见的语言声音,我们还能通过听觉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线索,如脚步声、风声等,从而获取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感知觉并非完全客观的反映,而是受到我们的经验、期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期待听到某个声音时,可能会对其更加敏感;而当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感知信息。
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具有选择性、集中性和分配性等特点。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专注于与他人的对话,而忽略周围的其他声音。
集中性注意则让我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对某个对象的高度专注,从而有效地进行认知加工。
注意的分配能力让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这种分配是有限的。
例如,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但如果路况复杂,就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上。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站,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存储大量的感觉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消失,如果不加以注意,就无法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 7 ± 2 个组块。
通过复述等方式,可以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存储我们一生中的知识和经验。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d3d43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3.png)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凡是研究认知的心理学。
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数据处理心理学)3、计算机模拟办法: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觉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办法。
4、感受信息加工:感受信息加工是指感受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觉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经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5、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受器官中滞留信息在知觉中的作用。
6、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程。
7、模式识不: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经历中的信息举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啥范畴的过程。
8、注意的资源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所分配的认知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分配便能顺利举行的认知活动过程。
9、注意的材料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刺激材料)的低劣质量或别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也别能顺利完成的认知活动过程。
10、部分报告法:短暂呈现信息后,被试按照主试要求呈现部分信息的办法。
11、机械性复述:别是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建立在对它们的明白的基础上,而是一味地经过别断地简单重复,力图将刺激信息保留在短时经历中。
精巧性复述: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举行分析,使之尽可能与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经历的认知结构中去。
12、陈述性经历:指一具人对事实和事件的经历。
13、语义经历:指个体对客体的事实的经历。
14、情景经历:指个体对事件的自传式的经历。
15、语义启动现象:唤起并促进(加速)随后的与其具有语义联系的字与词汇的触接过程,称为语义启动现象。
16、语义启动效应:由于一具刺激信息(如词或词汇)刚被呈现过,从而导致个体对那个刺激信息的识不或觉察能力的提高,称为语义启动效应。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cab4d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7.png)
认知⼼理学重点整理第⼀讲绪论⼀、什么是认知⼼理学认知⼼理学也叫认识⼼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类的认知。
现代认知⼼理学的含义:*认知⼼理学有⼴义和狭义两种。
*⼴义的认知⼼理学包括结构主义⼼理学、⼼理主义和信息加⼯⼼理学。
*狭义的认知⼼理学指信息加⼯⼼理学。
信息加⼯⼼理学将⼈脑和计算机进⾏类⽐,将⼈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系统。
但这种类⽐之设计软件,⽽不涉及硬件。
(⽤信息加⼯的观点研究认知的加⼯过程,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的过程)⼆、认知⼼理学的研究⽅法(其实都是抽象推理)(⼀)减法反应时实验该实验⽅法最初由荷兰⽣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
实验设计为: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种作业包含有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信息加⼯过程。
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所使⽤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A活动——RT1:(识别)时间*C活动—— RT2:(识别+辨别)时间*B活动—— RT3:(识别+辨别+选择)时间*RT2 -RT1= :(辨别)时间*RT3-RT2= (选择)时间(⼆)相加因素试验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的是⼀系列信息加⼯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相加实验法的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于不同的加⼯阶段。
(三)“开窗”技术“开窗”实验的⽬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脑进⾏信息加⼯过程及其所使⽤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
使⽤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经典实验:字母转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脑在进⾏字母转换加⼯时,通常经历三个加⼯阶段:*对于任何形式的反应时实验,都要求被试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做出反应。
*反应时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
它表明被试在此类实验中,可有不同的速度-正确率权衡标准来指导⾃⼰的反应。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2ca8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2.png)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
2.Newell和Simon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觉器、效应器、经历和加工器组成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复制3、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同时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怎么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对象是内部心理机制咨询题4、斯滕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要紧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时期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Donders 将反应分为三类: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刻),B为挑选反应(既有刺激的辨不,又有反应的挑选),C为辨不反应(仅有刺激的辨不)5、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截了当地测量每个加工时期的时刻6、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以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7、认知心理学兴起的缘故(一)内部缘故1. 继承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2.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妨碍3. 格式塔心理学的妨碍4. 行为主义的失败(最重要的缘故)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妨碍。
(二)外部缘故操纵论思想的渗透信息论思想的渗透语言学研究的进展计算机科学的启示:认知心理学赖以产生的重要的外部缘故8、认知心理学的妨碍(一)对一般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妨碍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
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不差异和个案研究。
(二)对研究范式的妨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讲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别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举行研究。
认知心理学重点
![认知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37117fb84ae45c3b358c34.png)
认知心理学考点整理第1章1. 什么是信息加工模型?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认知过程概念化;三个基本假设:细节阶段,每阶段有独特的加工,接受传递信息。
问题是:存在哪些阶段?信息以什么形式表征?2.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过程的神经解释。
感觉/知觉:信息如何进入认知系统。
模式识别:处理信息的整体性倾向。
注意:处理信息的能力。
意识:意识和主观体验。
记忆:认知的核心。
知识的表征:信息在大脑内如何存储。
表象:视觉世界的内部表征。
语言:思考的工具。
认知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思维与概念形成:如何形成和使用。
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认知能力。
3. 进化认知心理学认知只有放在人类生物和社会进化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存在普遍的人类认知特性,而且心智的这些常见的、广泛的特性不是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是进化所得到的心理机制产生的结果。
第3章1. 部分报告法是如何做的Sperling(1960).我想这个应该不用再说了吧?!2. 缪勒—莱尔错觉一条线段上的两段看似不相等(具体的图就不用画了吧?)解释是:①知觉受过去的经验影响,我们认为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远,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近。
②这一错觉反应了大脑内部构造。
3.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
注意的研究一般涵盖了五个主要的方面:处理容量和选择性注意、唤醒水平、注意的控制、意识以及认知神经科学。
4. 什么叫做追随实验Cherry(1953) 每一只耳朵都听声音,复述其中一只耳朵的内容,称为追随耳(Shadowing)。
结果发现记不住追随的信息。
对于未被注意的信息,被试可以辨别出言语,但是却无法注意到从英语变为德语。
5. 什么叫做鸡尾酒会现象Moray(1959) 约有1/3的被试可以从非注意耳中听到自己的名字,说明在过滤器之前信息经过了某种加工。
6. 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分别是做了什么东西?过滤器模型:Broadbent(1954)提出,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有多中感觉通道,信号只有被注意到,并经过过滤器传递到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中,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工。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a49d073169a4517623a32d.png)
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1e4efeb8f67c1cfbd6b809.png)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
(认知的类型)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
(运作及其功能)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1.起源19世纪唐德斯:反应时测验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冯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
提出内省。
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
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
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
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重学节省法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摒弃对心智的研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1)拒绝内省(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格式塔心理学托曼:认知地图心智发展的复兴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fMRI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语言的定位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大脑的分布式加工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
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认知心理学重点
![认知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5d65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5.png)
认知心理学重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关于思维、知觉、记忆、注意力、语言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它旨在了解人类的心智活动,以及这些心智活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经验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几个关键概念和理论,包括认知发展、记忆和注意力、语言与思维等方面。
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探讨了人类智力从婴儿期到成人时期的变化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让.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儿童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先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他的研究还揭示了儿童在不同阶段对世界的理解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在认知发展的研究中,语言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言能帮助儿童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观念。
同时,儿童通过语言的学习,也能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概念形成。
二、记忆和注意力记忆和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另两个重要概念。
记忆是指个体保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记忆储存的持续时间,记忆可以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对来自感官的信息进行短暂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短时记忆是对于信息的短期存储和处理能力。
而长时记忆则是对信息进行相对较长时间存储和提取的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向特定刺激或任务的集中程度。
它在感知、记忆和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注意力机制包括选择性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和持续注意力等。
通过学习和训练,个体可以提高对特定任务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处理信息和完成任务。
三、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个体的思考方式。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观念。
而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存在差异。
不同语言和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有些语言强调时间的顺序,而有些语言则更重视事物的关联性。
这些语言差异被认为会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f656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0.png)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的规律。
它探索人类认知、记忆、学习、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感知与注意力感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和解释,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通过感知,人们能够获得关于物体、声音和环境的信息。
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指的是人们对特定刺激或信息的集中和选择性处理。
注意力有助于我们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内容并加以处理。
二、记忆与遗忘记忆是人类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负责储存和处理当前需要立即使用的信息;长期记忆是相对持久的记忆,能够储存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遗忘则是指人们从记忆中无法回忆出或无法识别出曾经学习或经历过的信息。
三、学习与认知发展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指的是人们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认知发展研究则关注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逐步成长和发展。
了解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四、推理与问题解决推理是指人们通过逻辑与推理能力,从已知事实或信息中得出新的结论。
问题解决则是人们面对问题时,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认知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规律。
五、语言与思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沟通、表达思想和感情。
语言发展研究揭示出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认知能力。
六、决策与判断决策和判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认知过程。
决策是指从多个选择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判断则是根据已有信息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分类。
决策和判断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们在面对各种决策和判断任务时的思维过程。
以上便是几个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过程,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心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028e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1.png)
心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过程。
以下是一些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感知和知觉-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处理和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 知觉是将感知到的信息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它受个体的经验、期望和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2. 思维与推理- 思维是人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生成新知识的过程。
- 推理是根据已有信息来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形式。
3. 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获取、积累和改变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 记忆是保存和回忆过去经历和学到的东西的功能,包括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等形式。
4. 注意与意识- 注意是选择性地关注某些感知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 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的主观体验和知觉。
5. 语言与沟通-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考、交流和表达的主要方式。
-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这些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婴儿期发展- 婴儿期是指出生到两岁之间的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建立起人际关系。
- 婴儿期的发展包括运动和感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社会认知等方面。
2. 儿童期发展- 儿童期是指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之间的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 儿童期的发展包括智力和学业、个性和性格、社会和情感等方面。
3. 青春期发展- 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期到成年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身份和实现独立性。
- 青春期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性别发展、认知和情感发展、家庭和同伴关系等方面。
4. 成年期发展- 成年期是指从青春期到老年期之间的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60bb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1.png)
经典实验一、康纳德法(1964):短时记忆编码研究康纳德针对听觉代码而设计的,用听觉码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其突出特点是对被试的回忆错误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探讨短时记忆是如何进行编码的实验材料:10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B C P T V F M N S N两个表:视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和听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实验程序:第一阶段是用字母广度作业测量视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第二阶段是在白噪音背景下,测量听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
实验结果:刺激材料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听觉呈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语音上的联系。
例如: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
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
评价:1、这个结论是否有普遍性受到了怀疑。
因为康拉德的实验是以英文字母作记忆材料,字母以拼读为主要职能,缺乏意义,虽然也有一定的形状,但对被试来说,读音应是它的最突出特征。
对于汉字情况就不尽然。
如有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
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因此,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
2、声音相似的字母,视觉特征也相似。
如B与P,M与N。
就很难区分是因为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还是因为听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
3、视觉或听觉接受字母等信息的同时,总有内部言语伴随。
与此相应的信息就能转换成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
(从喉、舌等有关部位的肌电图获得证实言语运动器官确实在活动。
)因此,听觉混淆现象也有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混淆所致。
故很难从混淆的错误中肯定哪是听觉混淆,哪是发音混淆。
鉴于此种情况,人们常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 VL单元,所以,听觉编码常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意思。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88f57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5.png)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与知觉的一门领域,它涉及到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决策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和对其进行加工、理解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感知的方式、特点以及感知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其中,感知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1. 感知过程:感知过程可分为感知刺激、感知处理和感知结果三个阶段。
人们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经过大脑处理后形成感知结果。
2. 感知与注意力:人类的感知过程受到注意力的调控。
注意力的分配决定了我们对某些刺激的关注程度和处理优先级。
3. 感知与知觉:感知和知觉密不可分。
感知是收集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将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最终形成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二、记忆记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允许我们保存并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信息。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记忆的各个方面,包括以下知识点:1. 记忆分类:记忆可以分为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知记忆是对刺激的瞬时感知,短时记忆是短暂存储的记忆,而长时记忆则是相对永久的记忆存储。
2. 记忆编码与提取:记忆的编码是指信息保存到记忆系统中的过程,而提取则是从存储中检索信息的过程。
编码和提取的方式对记忆的质量和效果有关重要影响。
3.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处理信息的过渡记忆系统,它负责维持和操作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任务所需的信息。
三、思维思维是人类处理问题、推理和解决困难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思维的方式、规律和效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思维知识点:1.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思维的核心任务之一。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包括问题意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生成和解决方案评估等。
2. 推理:推理是从已知信息出发,得出新结论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推理的不同类型,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以及推理中常见的错误和偏见。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04d2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0.png)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重点整理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15126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f.png)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重点整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语言、判断、决策等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研究重点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认知心理学研究重点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注意力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们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注意力的作用是帮助我们选择和集中关注某些信息,同时忽略其他不相关的信息。
注意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注意力的分配、维持、转移和控制等。
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选择性地分配注意力,特别关注与当前目标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水平,例如通过冥想等方法来增强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们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而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记忆的支持。
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记忆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人们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对于重要的信息,人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加工和保留。
在记忆检索方面,人们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遗忘、干扰和提示效应等。
三、决策与判断决策与判断是另一个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受到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估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常常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
例如,人们往往会受到先入为主和心理账户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出现失误。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偏差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决策的方法和策略。
四、语言与沟通语言与沟通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向。
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离不开认知过程的支持。
研究表明,人们的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是高度复杂的。
人们在理解他人的语言时,往往会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理,以获取更准确的含义。
同时,在语言产生过程中,人们也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接收者的背景信息进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5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2个简答3个论述1个综合1个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主要研究的容认知心理学第二次革命表征的概念,知道表征在大脑里的形式是怎样的pp.4 Defini'on of Cogni've PsychologyWhat is CP?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inkingmind and is concerned with:– How we attend to and gain informationabout the world– How that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processed by the brain– How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ink, and formulate language How did Neisser (1967) regard cognition?CogniKon means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king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cide what actionmight be appropriate (Eysenck, 2005)认知心理学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
包括:转换、缩减、精细化(添加)、存储、提取和运用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science which studies cognition,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are hypothesized to underlie behavior. This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domains, exami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orkings of mem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reasoning, creativityand problem solving。
George Miller引发认知革命(心理学上的第二次革命)The scope of CP(认知心理学的围P13)Ø Cognitive neuroscienceØ Sensation/PerceptionØ Pattern recognitionØ AttentionØ ConsciousnessØ Memory/learningØ ImageryØ Cognitive developmentØ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Ø Language useØ Thinking and concept formationØ Decision makingØ Problem solvingØ Human and AIRepresentation表征A represent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someway of organizing, manipulating(操纵),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a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the same terms as a computational data structure, or a set of such structures.表征(representaKon)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表征反映客观事物 表征又同时是加工的客体心理表征:不同的形式相同的容;相同的形式不同的容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两个角度从种系角度对比动物的发展趋势从个体角度,从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轨迹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种系发生角度1、脑容量2、皮层褶皱3、神经回路4、初级感觉、运动皮层体积与联合皮层体积:动物初级皮层的体积较大;人类高级皮层体积较大– 个体发展角度:1、大脑皮层单位体积突触数目(突触密度)的迅速变化。
2、神经回路在生后也继续发育。
3、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在生后大量增加,这一过程直至15岁左右。
第三章:研究方法(重点)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流程S 认知结构/阶段/过程R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测量物理世界的心理关联–记录特殊案例–出声思考与计算机模拟一、测量物理世界的心理关联:1、心理物理法(Psychophysics):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stimuli (specified in physic terms) and the sensations and perceptions evoked by these stimuli.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比如亮度(物理量)-----明度(心理量)–比如强度(物理量)-----响度(心理量)2、单细胞记录:3、反应时技术: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到被试做出某一反应的时间。
反应时技术对于研究心理学中的感知觉在过程有重要意义。
反应时研究:•减法反应时–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相加因素法–若影响某一加工过程的两种因素分别独立起作用(具有可加性),那么这两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若两种因素互相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这两种因素则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开窗实验–直接测量相应加工阶段或操作的时间4、启动式:启动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类别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5、眼动技术:通过测量眼睛的注视点的位置或者眼球相对头部的运动而实现对眼球运动的追踪。
6、一侧化分析二、记录特殊案例1、个案分析2、影像技术三、出声思考与计算机模拟1、出声思考:研究者采用省法要求被试口头报告认知过程或者感受、。
特(Wundt)2、计算机模拟:刺激之间存在着语义联系–相邻contiguity–相似similarity–对比contrast双重分离(Double dissociation)的概念名词解释•依据局部脑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区推论该部分的功能,必须要证明其他部位的损伤不会导致同样的障碍。
•假若在一项心理活动中有两种认知机能参与,机能甲和机能乙,当且仅当:①机能甲在C 结构损伤的情况下受损但在D结构受损的情况下完整;②机能乙在C结构受损情况下完整但在D结构损伤的情况下受损。
才可以说机能甲和机能乙是两种在不同结构中独立进行的机能单元才可以成立。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重点关注)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比如tdcs和tms的研究优势,在实验中怎么应用。
Pe和mri各自有什么优势和特点,pet有损伤但可以直接测量血流,mri无损伤但是间接的,eeg和erp的区分( erp是eeg的一种特殊形式)记住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为什们研究重复率那么低的原因:没有用到多种方法记住不同的研究方法能够相互交叉验证是最好的研究结合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进行阐述不同研究方法的特性: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神经影像与神经刺激•带放射性的影像技术– CT/Micro CT–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无损影像技术– ERP、MEG脑磁图– MRI、fMRI–光学成像近:红外脑成像•神经刺激技术– TMS经颅磁刺激– TdCS经颅直流电刺激Neurophysiological sensing techniquesØ EEG (Electroencephalograph): 脑电图记录Ø 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事件相关电位Ø CT (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 scan: 计算机断层扫瞄Ø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Ø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核磁共振Ø MEG (Magnetoencephalograph):脑磁图MRI vs. fMRIØ MRI, is a machine used for brain structure imaging. When in some cases a CT scan cannot detect the existing problem, an MRI is helpful for discovering unnoticed anatomical anomalies caused by a disease process or traumatic event.Ø fMRI views the metabolic function.(可视的变化功能)fMRI and PET: differences第四章:感觉和知觉的差别、定义:知觉Perception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即在已贮存的知觉知识经验的参与下,理解当前刺激的意义。
简言之,知觉就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这种刺激意义的理解(获得)就是当前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感觉是具体的特殊;知觉信息是抽象的、一般的;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2、感觉是自下而上的处理,知觉则涉及到自上而下的处理3、感觉处理原始素材,知觉处理“对象”4、感觉是对物理世界能量的原始觉察;知觉涉及到解释的感觉信息的高阶认知(Sensation is the initial detection of energy from physical world。
Perception involves higher-order cognition in the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sory information)5、知觉是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的协同合作两个概念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和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区别和联系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