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2、
虚拟的关税同盟(CUUNjk) :假设 j 国和 k 国都是同一个关税同 盟成员。
3、
虚拟的语言团体(LAGRjk) :假设 j 国和 k 国都是在相同的语言 环境内。
4、
虚拟的文化团体(CUGRjk) :假设 j 国和 k 国都属于同一个文化 团体。
5、
虚拟的边境贸易(BOTRjk) :假设 j 国和 k 国都分享同一个边境。
近期关于测量概念的讨论围绕着在整体贸易不平衡的情况下, 怎样来调节产业内贸易系数,根据Aquino(1978)的理论,在现阶 段研究中,第二个指标是基于一种假设而创建的,这种假设是在所 有行业中,贸易不平衡的效果是等概率的,即出现了贸易的整体不 平衡。因此,第二个指标可以表示为:
二、Approach
•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 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 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 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 • 最早的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学者有Hilgerdt(1935), Frankel(1943) • 较近的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学者有Verdoorn(1960), Michaely(1962), Balassa(1963, 1966), Grubel(1967).
四、Conclusions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运用实证检验方法来检验国家间和行业间产业内 贸易发展程度的。虽然模型检验结果不理想,但可以发现,上述假 设仍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流量。 不足:直接在产业内测量产品差异化没有得到显著结果。原因可能 是产品差异化的标准很难测量。 此后的研究可着重在此方面。提出更有说服力的假设来研究产业内 贸易的决定因素。
(g)如果交易成本低,那么一个行业内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就 高。
根据Weiss(1972),产业细分交易成本(TRCO i..)以i产业内的产品运输到 美国市场的平均距离为测量方法。 附加一个(HOPC i..)变量表示虚拟的产品组合。
(h)如果对一个行业的定义很全面,那么一个行业内的产业内贸 易发展水平就高。
(d)如果国家间的市场规模差异很小,那么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 就高。
1974年j国和k国的净国内产品绝对差异(GDPDjk)也作为一个指标。
(e)如果国家间贸易壁垒很低,那么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就高。
为了对上述联系作出解释,本文提出了多个变量:
1、
交通成本变量(DISTjk) :以 j 国和 k 国的经济中心间的距离来测 量。
一、Introduction
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1、对于产业内贸易现象存在已经有了一段很详尽的讨论 (Grubel&Lloyd, 1975; Hesse, 1974; Aquino, 1978) • 2、Posner和Linder (196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展并改进了产 业内贸易理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 3、运用实证分析检验各种产业内贸易理论 • 现阶段的研究着力点是为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提供实 证证据
(b)如果国家间发展水平差异很wenku.baidu.com,那么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就 高。
1974年j国和k国的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异(PCIDjk)就会被作为一个发展阶段差异的指标 被使用。
(c)如果国家间的市场平均规模很大,那么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就 高。
1974年j国和k国的平均净国内产品产值(GDPAjk)就用来表示这种平均市场规模
(二) 行业假设(Industry Hypotheses)
(f)如果潜在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很高,狭窄的产品线的市场准入被贸易 壁垒阻碍,那么一个行业内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就高。
为了检验这种假设,本文提出了两个变量: 1、 产业 i 的产品差异化变量 (PRDIi。 ) : 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 中的布鲁塞尔税则分类(BTN) ,这个变量就是依据关税位置中最低标 准的加总数量来测量的。 2、 产业 i 中, 潜在的产品规模经济效益指标: 测量方式是依据美国 1972 年数据,以每百万美元价值计算。
B、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 要素比例学说认为,如果国家间的产品要素禀赋存在明显差异,那么
贸易流量就会很高。但是,Linder(1961)发现了与之相反的关系。在这
之后的学者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Linnemann(1966)和Balassa(1966), 证实了Linder的发现。他们有一个基本原理,即在禀赋相同时,贸易准则 会怎样。
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 ——国家特征与行业特征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mong Countries and across Industries
目录
一、Introduction 二、Approach 三、Results 四、Conclusions
一、Introduction
二、Approach
根据上述文献,作出了如下假设: (一)国家假设(Country Hypotheses) (a)如果国家发展水平高,那么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就高。 有三个原因:1、... 2、... 3、... 这些因素都扩大了差异产品贸易的开发规模
现阶段实证研究主要分析 j 和 k 国的平均发展水平 (PCIAjk) , 这种水平是靠 1974 年的人均收入来衡量的。
产业加总程度i(AGGR i..) 根据以上阐述,以下式子可以做出实证检测:
三、Results
根据回归预测结果可知,对于产业内贸易而言,加权和未加权的测量概念都在table1 中显示了,基本发现可总结如下: (a)国家间和产业间的贸易密集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被检验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
产业内贸易看起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制成品的加总。
然而,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发现残差值很高。 三个原因来解释:1、… 2、… 3、…
二、Approach
(b) 检测结果和两个内生变量的说明有所不同
(c) 如预料中,国家间产业贸易的提高是伴随着产异化发展水平的缩小, 市场规模的虽小,平均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贸易伙伴间的距离缩短来实 现的。
(d) 产业间的交易成本,加总程度和规模经济有着持续显著影响。
一、Introduction
本文与前人不同之处有三:
1、试图解释国家间与跨行业情况下,产业内贸易密集度有何不同 2、研究提出了至今未被检验的决定因素 3、研究以OECD国家为例,分析以双边贸易流动为基础
二、Approach
A、产业内贸易系数 产业内贸易系数通常是净贸易除以总贸易来测量的,第一个指 标如下式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