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类综合题型建模 - 鹤峰一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综合题型建模

2013年高三地理备考整理资料鹤峰一中曾祥卫

为应对越来越难的高考,在高三第二轮复习即将结束,尤其是五月二十号以后,学生应回归教材和笔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为了更高效的组织复习,特把近几年高考综合题常出现的一些题型加以整理,让学生建立一个规范的答题模型,最起码对答题格式和防止漏掉要点上有些许帮助,但在使用时要告诫学生防止片面,要根据具体的区域特征选择性的利用要点说明。

特征描述题型

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

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具体特点;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4.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降水与热量的组合

5.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

6.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7.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8.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9.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事象判断题型

设问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

思维建模

判断类试题主要有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判断依据

河流流向地形地势(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或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等

季节光照图判读(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气候方面(如气压中心的变化)、河海方面(如河流汛期)、生物方面(如草木枯荣、开花结果)、农业方面(如作物播种、生长、成熟)、其他方面(如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

地形类型等高线分布特征、板块位置、河流水系特征等

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和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等

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

护带、占用农田情况等

农业区位是否合理地价和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状况等

原因分析题型

设问形式: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思维建模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与坡向等

等温线走向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地面状况等

降水海陆位置、天气气候、环流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盐场形成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

比较题型

设问形式: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

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