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 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 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 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贝克特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 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 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 用”。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7
8
艺术特色分析 作为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具有高度的象征性。 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以及其他人物,都是性格模 糊、身份不清的人物,他们动作机械,说话语无伦次, 象征着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此外,剧中单调、重复 的场景与情节,则象征着生活的停滞、枯燥、繁琐与 乏味。整部戏就是通过人物、情节、动作、对话与场 景的象征性来强化它的象征性主题。
面。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 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 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 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 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 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 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 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 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等待戈多》与传统的戏剧迥然不同的还在于它 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合乎逻辑的对话,没有生 动活泼的动作,没有鲜明的戏剧冲突,没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全剧结构散漫,有些支离破碎,仿佛是由一 些杂乱无章的片断连缀而成,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 结构模式和表演程式。
9
对戈多的理解 戈多是剧中的“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
3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 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
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 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 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 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 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 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 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 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 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 这部作品的影响.
2
他的戏剧成就尤为突出,具有鲜明 的反传统特征,强调简洁,注重细 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西方社 会的精神危机,表明人类对未来、 对前途失去任何信念,是资本主义 制度必然走向死亡的曲折反映。他 的剧作已被译成近三十种语言,在 世界不少国家的舞台上广为上演。 代表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 引起轰动,连演三百多场。 他的小说大多采用一种环形封闭的 结构,情节不断繁衍而又不断消解。 主要情节被不断打结和扯断,直至 被叙事彻底解构。 在内容上,故事和情节已经被彻底 淡化,主人公被限定在极小的空间 内,甚至形体本人也已经非人化, 如同是一些在寻找替身的符号系统。
5
全剧共分两幕, 只有一个场景和五人人物:两 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 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 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爱斯特拉
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第二 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 干什么 连他们自己 己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 的动作消磨时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 隶幸运儿,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能改变他们的处境.但戈多始终没
1
塞缪尔·贝克特(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1906年~1989年),爱 尔兰小说家、戏剧家,长居法国,兼用英、法两种文字写作。 二战期间参加抵抗德国纳粹运动,战后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他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 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 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 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 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剧作为《等待戈多》(1952)、《最后的一局》(1957)、 《哑剧Ⅰ》 (1957)、《克拉普最后的录音》(1959),《哑 剧Ⅱ》(1959)、《灰烬》(1959)、《哦,美好的日子!》 (1961)等。此外,还写过小说,如《摩罗》和《马洛尼死了》 等等。
来,接连两个晚上都是一个小男孩――戈多 的使者前来传讯:戈多先生今晚不来了,明 天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上吊都未能如愿. 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止地等待. 故事 的结尾,他们呆呆地站着不动。
6
赏析: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已经成为了西方资
本主义社会大机器下生产出的两个零部件,他们地位 卑微,行为委琐,精神状态迷离恍惚,整日浑浑噩噩,他 们生存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待戈多的到来,仿佛只要戈 多到了,他们痛苦的生活就会结束,但生活的荒诞又 只能让他们在一次次热切盼望中,等来的却是失望. 两个人物没有特性,不具备戏剧作品中应有的性格特 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般 大众的生存状态――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 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这两个 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表现了现代西 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 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