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合集下载

地理复习学案(答案)

地理复习学案(答案)

一、 地图三要素一、知识要点梳理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

考点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4、野外定向的方法有哪些?①指南针定向法;②北极星定向法; ③太阳定向法;考点二: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_大,内容 简略 。

考点三:图例和注记(记住课本P10、P112常用图例)二、地球概况、纬线一、知识要点梳理考点一: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 不规则 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约__5.1亿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6371__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__4万__千米.考点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两种形式( )( )( )( ) ( )( )( )( )(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逆时针 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顺时针 (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考点三:纬线 1、纬线的特点2、纬度的划分:____赤道_____南北____北____南__纬度的分界线。

又是最__长___的纬线。

4、特殊纬线:赤道的纬度是 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 ,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S ,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 ,南极圈的纬度是66.5° S ,北极点的纬度是90°N_,南极点的纬度是90°S 。

5、低中高纬度范围:低纬度的范围是 0°至30°,中纬度的范围是30°至60°,`高纬度的范围是60°至90°。

地图三要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地图三要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地图三要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地图的三个要素是指向标、比例尺、图例。

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比例尺:表示图上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实际长度之比。

图例:图例是地图一角或一侧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内容和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图。

它有双重任务,作为地图内容的标准,作为必要的阅读指南。

地图三要素是什么地图的三个要素是指向标、比例尺、图例。

1、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2、比例尺:表示图上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实际长度之比。

公式为:比例尺=图中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一般来说,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

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适合图上测量。

3、图例:图例是地图一角或一侧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内容和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图。

它有双重任务,作为地图内容的标准,作为必要的阅读指南。

地图有什么作用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

在地图上,指向图上任何位置,都能够知道这个地方或对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关的属性信息。

地图可以标明你所处的位置。

如果你的地图可以实时地输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你就能看到你在哪里、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并且你的旅途目的地在何方。

地图可以让你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

人口统计学家通过比较古今的城区地图,可以支持公共决策。

流行病学家通过把罕见疾病爆发地点与周围环境因素相关联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因。

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

市政府可以将街道分布图与建筑布局图结合起来以调整市政建筑结构;农业科学家可以把气象卫星影像图与农场、作物分布图结合起来,以提高作物产量。

地图是谁发明的地图是墨卡托发明的。

1569年,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为基础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是从北极的角度俯视绘制而成。

这不仅把人们对世界逐渐完善的认识反映到地图上,而且其等角航线为直线的特性,给当时欧洲航海事业予以巨大支持。

地图三要素都包括什么

地图三要素都包括什么

地图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

地图三要素1.方向: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2.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

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3.图例: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它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

地图相关知识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初一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⑴比例尺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线段式:└—┴—┴—┴—┚⑵方向的判读: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⑶图例和注记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铁路国界2、地形图的判读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二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⑴形状:球体。

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理初一上册知识点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第二节 地图 地图三要素

第二节 地图  地图三要素

(4)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是比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 围愈小,表示内容愈详细,选用比例尺应 愈大 ;反 之,选用比例尺 愈小。
3
(5)比例尺的缩放:
放大到5倍
原比例尺的5倍 原比例尺的6倍 原比例尺乘以4/5 原比例尺乘以1/5
4
“放大 了”5倍 “缩小”1/5
“缩小到”1/5

(7)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 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 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 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 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 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指向北 方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适用于无指向 标无经纬网的 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 标的地图
适用于有经纬网 的地图
23
(2012·上海十三校联考)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 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6
(2011· 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
一。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
3.图中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 C 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C.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
D.EF间实际距离 短于CD
15
【解析】甲、乙两图幅除比例尺不同外,其

地图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
三要素是:图例,方向,比例尺.
1、先看方向,自己所在风向一致后再看别的。

2、图例要看清相似的,不要搞混,比例尺中有用比值表示的。

3、有用1厘米=?千米表示的,之间单位不同,要换算。

地图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是地图根据制图的要求所表达的内容。

包括注记、地学基础。

2、数学要素: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的要素。

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

4、补充说明: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题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

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

地图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比例尺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2.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知识讲解)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知识讲解)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知识讲解)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复习建议把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把握比例尺的运算、缩放及其应用;了解常用图例、注记知识清单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方法:一样情形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______ __;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方,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 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依照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确定。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_____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4.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畴愈大,内容愈粗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畴愈小,内容愈详细。

参考答案2.左西右东、北、南、东西3.数字式4.小、大。

考点聚焦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注意:①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的本身是没有单位的,但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均以厘米为单位,直线式比例尺的实地距离一样以千米为单位;③学会应用比例尺的变形公式。

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典型例题】在某幅地图上,60°N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B. 1∶15000000C. 1/300000000400千米800千米D.解析: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差不多给出,要紧是要求出实际距离。

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明白三个知识点:一是地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三是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弧长是111千米。

由两地相差两个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度,在北纬60度的纬线上经度相差30度,相当于赤道上对应的15个经度度的间隔,因此实际距离为15×111千米,两地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比例尺为11.1/15×11100000,故选B。

什么是地图三要素

什么是地图三要素

什么是地图三要素地图是人类认识和描述地球表面的重要工具。

它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要素。

地图三要素是指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面要素。

下面将逐个介绍地图三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个比例关系,通常以“1:n”的形式表示,其中n表示地图上的距离相对于实际距离的倍数。

比如,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上,1毫米的距离表示实际上的1000毫米,即1米。

比例尺的选择要根据地图的用途和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大比例尺的地图适合用于研究较小范围的地理现象,而小比例尺的地图则适合用于描述较大范围的地理特征。

比例尺的正确使用对于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如果比例尺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准确,地图上的距离将与实际距离存在较大差别,给使用者带来误导。

因此,在制作和使用地图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并正确理解和使用比例尺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二、方向方向在地图上表示为指北针或者方向箭头。

它用来表示地图上的方位关系,帮助人们确定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指北针通常表示正北方向,其他方向可以通过指北针进行推算。

方向箭头则直接指示地理要素的方向,有助于人们在地图上进行导航和定位。

方向的正确标示对于地图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

如果方向标示不清或者误导性,使用者可能会迷失方向或者产生误解。

因此,在地图的制作过程中,要确保方向标示准确清晰,能够正确反映地理要素的相对方向。

三、图面要素图面要素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要素的图形符号和图例。

它包括地形、水系、道路、建筑物、行政区划等地理要素的图形表示。

图面要素的选择、设计和呈现要根据地图的目的和使用者的需求来确定。

不同类型的地图可能需要突出不同的地理要素,使用不同的图形符号和颜色来表示。

图面要素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对于地图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有很大影响。

如果图形符号不准确或者不清晰,使用者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困惑。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三要素二、比例尺定义、公式和表示方法1、地图比例尺的计算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其大小取决于分数值的大小。

表示区域范围大小在同样尺寸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要统一成厘米) 表 示方式 线段 式 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 少千米,如0 5千米 数字 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如 1:500000或1/500000 文字 式用文字来表示比例尺大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围越小,但表示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越大,但表示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的平方。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注意】A.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大小是指比值的大B.比例尺形式统一时,直接比较大小;形式不统一时,先转化成3、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三、方向在地图上,一般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而可以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如下图所示:①一般定向法: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地图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 在同一条经线上,两点是正北、正南的关系,且上北下南;B. 在同一条纬线上,两点是正东、正西的关系,且左西右东;若两点不在同一纬线也不在同一经线,则需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两点之间东西方向的判断取所跨经度小于180°的劣弧一侧来确定)。

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2.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图例和注记二、地图的种类一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基本概念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4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形状特征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b.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注意: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通过识坡线区别山地和盆地;c.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d.山谷和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高为谷,凸低为脊e. 陡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n-1d ≤ΔH<n+1dn 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 表示等高距例:如图所示 崖顶的海拔:250 ≤ H < 300崖底的海拔: 100 < H ≤ 150陡崖的相对高度: 100 ≤ H < 2002、地形剖面图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1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步骤简介2地形剖面图判读方法: a.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A.确定水平和垂直比例尺B.确定基线高程C.作基线的平行线D.量出交点的距离并标出并做基线垂线;b.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c.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例如:读沿我国北回归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1下列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区的水能、铁矿及太阳能资源丰富B.a、b两处是我国重要的油菜、天然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C.c所在的山脉蕴藏丰富的金、铜等金属矿D.b 处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修建的穿过该剖面的铁路线是①焦柳线②南昆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A.③B.①③C.②④D.②③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水电站建设大坝:选址在峡谷处;水库:选址在盆地处;关键点:大坝建设后,应和有关等高线形成闭合的区域作为库区范围;1、下图中干流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2、河流上流段四大支流画法错误的是:;理由是 ;3、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的坝址;AB两个村庄需要搬迁的是 ;2交通干线的建设一般要求与等高线平行好处:坡度缓,工程难度小,而且安全3与河流的关系: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形处,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4通视情况:人的视线为一直线,要求在视线以上无地形障碍;方法: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剖面线,先作地势高低起伏的简单判断,再以地形剖面图示意,可作精确判断;例如: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4、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上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褐色、浅褐色、浅绿色、绿色,海洋部分按深度的增加由浅到深的蓝色;课后训练:1.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A.亚洲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C.江苏省政区图D.学校平面图读下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2-4题:2.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A、甲B、乙C、丙D、丁3.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4.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C、丁乙甲丙D、丙丁甲乙5.读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 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 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该图是我国某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6.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读下面“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8-9小题;8.图中a、b、c、d四点中,可能形成小溪的是:A.a B.b C.c D.d9.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初中地图三要素练习题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A、20厘米B、40厘米C、80厘米D、10厘米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A、1:6000000B、1:600000C、1:D、1:12000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A、1:B、1:1000000C、1:100000D、1:100004、在一张边长为104cm的白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边上各留2cm的边框,问下列比例尺中最合适的是:A.1:5000000 B.1:5700000C.1:6000000 D.1:53000005、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澳大利亚B.日本C.法国D.新加坡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A、1:4000000B、1: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D、1:甲、乙两图为世界着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回答7~8题;7.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A.东南 B.西南C.东北 D.西北8.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9~10题;9.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10.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A.20厘米B.40厘米C.60厘米D.80厘米10、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正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11、读图2-1-7中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岛在乙岛的方向,乙岛在哪个半球:、;2 图的比例尺大, 图的实际面积大;3甲岛南北两端图上距离是3.2厘米,乙岛南北两端图上距离是3.4厘米,两岛南北距离相差千米;读下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①所在方格B.②所在方格C.③所在方格D.④所在方格。

地图三要素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地图三要素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地图三要素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图,作为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地图的构成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深入了解这三要素,并掌握它们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获取地理信息,提升地理学习的效果。

一、地图三要素的概述1、方向方向是地图上指示地理位置关系的重要元素。

常见的方向表示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指向标定向法,通过地图上的指向标来明确方向,箭头通常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利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实际使用地图时,我们需要根据地图所提供的方向信息来准确判断地理位置和相对方向。

2、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1:10000 的比例尺意味着地图上的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 10000 厘米(即 100 米)。

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图所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和范围大小。

大比例尺地图,如1:5000 ,能详细展示较小区域的地理信息,但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小;小比例尺地图,如 1:1000000 ,能呈现较大的区域,但地理信息相对简略。

3、图例图例是地图上各种符号、颜色和线条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

通过图例,我们可以明白地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着什么,比如蓝色通常表示水域,绿色表示平原,等高线用于表示地形的起伏等。

图例是解读地图的关键,没有它,地图就可能成为一堆难以理解的线条和颜色。

二、地图三要素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1、帮助建立空间概念地理学习中,空间概念的建立至关重要。

通过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我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认知。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时,通过地图了解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相对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比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空间结构。

2、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而地图三要素是我们获取和解读这些信息的关键钥匙。

地理学霸笔记02地图的三要素

地理学霸笔记02地图的三要素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所表示的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只是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它不考虑两点之间地势的高低。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判断:等高距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

3.应用比例尺计算需注意的四个问题(1)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图像的大小有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往往不一定就是1厘米,故计算时要先量比例尺的长度,再根据该长度量算图中距离。

(4)一般情况下,图上距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则要减五个“0”。

例1:读江苏省某地的人口密度图,回答1~2题。

注:图Ⅰ中人口密度为500人/km2,图上1cm代表10km,图Ⅰ中每点代表1000人。

1.江苏省的实地面积约为1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A.1cm2B.10cm2C.100cm2D.1000cm22.若将图Ⅰ放大成图Ⅱ,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Ⅱ()A.比例尺变为1∶20000000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kmC.每点代表2000人D.人口密度为500人/km2解析:第1题,江苏省的实地面积约为10万km2,根据图上面积/实地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可算出图上面积约为10 cm2,B项正确。

第2题,图Ⅱ面积是图Ⅰ的4倍,说明比例尺放大到了原图的2倍,即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km,比例尺变为1∶500000;图Ⅰ放大成图Ⅱ,点的数量没变,因此每点代表的人数不变;人口密度不会随比例尺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口密度仍为500人/km2,D项正确。

答案:1.B 2.D。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三要素是:图例,方向,比例尺.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例;注记。

地图特征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特殊的数学法则包含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三个方面。

2、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地图上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过地图语言来实现的。

地图语言包括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两部分。

3、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4、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必须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5、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6、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

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

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7、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1)在地图上有三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一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有指向标时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时根据经纬线定方向;(2)从图中看出,该图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其箭头指向北方;(3)根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可以判断出:A到B为从西南向东北方向,B到C为自西向东;(4)根据指向标箭头走向北确定方向,河流大致流向为自南向北;(5)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则图上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千米;(6)根据指向标箭头走向北确定方向,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1)一般;指向标;经纬网;(2)指向标;北;(3)自西南向东北;自西向东;(4)南;北;(5)8;(6)东南.。

考点03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03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c.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方向、图例和注释。

接下来分享一下地图三要素的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

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方向怎么在地图上辨别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法:箭头通常指北;(3)经纬定向法:经表示南北,纬表示东西。

3.图例和注记图例表明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说明地理事物的数字和文字。

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元素:根据地图学的要求,地图所表达的内容。

包括notes和地球科学基金会。

2.数学要素: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的要素。

3.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的状况和为方便地图应用而必须提供的内容。

4.补充说明:主题图的内容和形式辅以地图、统计图、剖面图、照片和文字。

它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在主图上的适当位置。

地图的分类按照地图的一般分类方法,中国地图可分为行政地图、地形图、自然地理图、人文地理图和卫星影像图。

中国行政地图:表示中国行政区划的地图,一般用边界线加质基法表示。

属于下面的人文地理专题图,但是因为太普通太多,所以分了一类。

中国行政区地图最常见的是各省地图,偶尔也能看到中国行政区地图分为地级或县级行政区划。

中国地形图:显示中国地形的地图。

一般用等高线和分层着色表示,也有用底纹和分层着色表示的。

它属于下面的自然地理专题图,但由于它在所有地图要素中的重要性极高,所以被划分为一类。

中国自然地理专题图:显示一个或多个自然地理要素在中国的分布情况的地图。

比如中国地质图,中国气候带分布图,中国地貌区划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等。

中国人文地理专题图:显示一个或多个人文地理要素在中国的分布情况的地图。

比如中国交通地图,中国各省经济构成图,中国各省人口密度图,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等等。

中国卫星影像图:有卫星影像(真彩色影像、假彩色合成影像等)的地图。

)以中国全境为地理底图,并以适当的地图符号和注记来表示中国境内的地理要素。

地图三要素

地图三要素

A
B
C
D
(3)根据比例尺判断
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C>D>B
A
B
C
D
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 ,坡度由大到小 看等高线稀疏
1
2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看等高距大小
1
2
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4.比例尺和图幅、实际范围、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最小的是:
1:200 000
1:500 000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练习5:下面三幅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② ,最小的是 ③ 实地范围最大的是 ③ ,最小的是 ② 。 内容最详细是 ② ,最简略的是 ③ 。 。
(1)比例尺的缩放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常出现“放大(缩小)”、 “放大了(缩小了)’’和“放大到(缩小到)”不 分的现象。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来多了几倍; 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
例如:
“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 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看比例尺大小
1
2
(二)地图上的方向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3.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基础知识(三要素)

地图基础知识(三要素)
洲界 国界
省、自治区、 直辖市界
铁路 公路 长城 运河
季节河、湖 水库、渠道
等高线 山峰 关隘 沙漠
未定国界
沼泽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性质、属
性或数据等的文字或数字。
填写注记时,一般为自左至右,从上向下。对于线状事物,注 记沿线状符号延伸从左至右或从上向下排列。
1.下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③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
A在B ____B在C______C在A的______
A在B的东南, B在C的东南, C在A的东北。
A在B的东北, B在C的西北, C在A的西南。
三、图例和注记
图例: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省级行政中心 外国首都、首府 其他居民点
方法2:取图上 1°的经度和纬度 进行比较,图上 距离大的,比例 尺大。
D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a、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b、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例3:将1:120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 原图的4倍,放大后新图的比例尺是
A. 1:48 000 000 B. 1:3000 000
C. 1:6000 000 D. 图上1cm代表实400km
二、方向
地平面上常用的八个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 按图上所标方向定位,一般地图上箭头所指为北方


A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复习建议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比例尺的计算、缩放及其应用;了解常用图例、注记知识清单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或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上北下南、________;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方,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确定。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________、文字式和线段式。

4.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粗略;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____,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

参考答案2.左西右东、北、南、东西3.数字式4.小、大。

考点聚焦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注意:①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的本身是没有单位的,但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均以厘米为单位,直线式比例尺的实地距离一般以千米为单位;③学会应用比例尺的变形公式。

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00:18:57——00:25:22■【典型例题】(2015年河南·新野三高·月考)在某幅地图上,60°N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为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为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B. 1∶15000000C. 1/300000000400千米800千米D.解析:在本题中,图上距离已经给出,主要是要求出实际距离。

要求出实际距离就必须知道三个知识点:一是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相差15°,二是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三是赤道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弧长是111千米。

由两地相差两个小时可知两地经度相差30度,在北纬60度的纬线上经度相差30度,相当于赤道上对应的15个经度度的间隔,因此实际距离为15×111千米,两地图上距离为11.1厘米,则比例尺为11.1/15×11100000,故选B。

答案:B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

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有:①图比例尺中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如;②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比例尺就越小;③在数张图幅相同的地图上,地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典型例题】在右图中,如果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A.AB<BD=CD=ACB.AB=BD<CD=ACC.AB=BD>CD<ACD.AB>CD>BD=AC解析:首先明确AC=BD。

因为AC和BD都在经线上,它们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相同,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出结论AC=BD。

其次再判断AB和CD的大小。

通过读图可知AB和CD的图上距离相同。

要比较AB和CD的大小,关键是要知道AB和CD的实际距离的大小。

因为AB所在的纬线高于CD所在的纬线,AB和CD跨过的经度相同,都是50°。

根据纬线圈长度的变化规律:纬线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AB的实际距离CD的比例尺。

因为经线圈和赤道都是地球上的大圆,所以可以把AC和BD看作在赤道上,然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与AB和CD进行比较得出:AB>CD>BD=AC。

答案:D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地理事物内容详略的关系地图的精度和所表示内容与比例尺的大小关系密切。

在图幅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图中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度越低。

画一幅小范围、内容要求详细的地图,一般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注意:在等高距相同的地形图上,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等高线,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表示地坡度越缓。

这是因为高程相等的等高线图上,比例尺越大,水平范围越小,因此坡度越陡,相反则坡度越缓。

【典型例题】下面四幅图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判断a、b、c、d四点坡度大小。

解析:比例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在上图中比例尺的大小为a>c>d>b,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c>d>b。

答案:a>c>d>b地图的缩放①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不同的现象。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来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则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就是原比例尺乘以。

②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图幅则放大到原图的4倍。

【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00:14:06——00:18:55■【典型例题】某地图比例尺为1:10000,现将比例尺扩大一倍,若所表示的范围不变,图幅面积将扩大了几倍呢?A.1 B.2 C.3 D.4解析:先从定性来看,比例尺扩大,范围不变,那么图幅是扩大的,再从定量上看,比例尺扩大是一个直线比扩大,那么面积比的扩大就应该是直线比的平方,题中比例尺扩大一倍,那么面积比就是2的平方,那么扩大了三倍,引申出去,如果比例尺扩大两倍,那么图幅扩大几倍呢?答案:C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与确定1、一般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方向: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典型例题】(2014年高考安徽卷)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回答下题。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解析:考查景观图片、地图上的方向。

图中中国结位置在北极点上,所以拍摄者和中国结的影子都应该在中国结的正南面,所以B、D选项错;又因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北极点,可是图形知道北极点是极昼,应为北半球夏半年,A错。

选项C正确。

答案:C注: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①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②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①甲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②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需讨论。

【典型例题】例题1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C.向东南→东→东北 D.向西南→西→西北解析:本题考查最短距离航向的有关知识。

球面两点间最短航线为大圆的劣弧,而不是沿纬线飞,B、D两点都位于南半球,大圆的劣弧即向南弯曲,即先向南再向北。

同时D点位于B点西边,所以最终飞机的飞行方向为向西南→西→西北。

答案:D例题2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116°E,40°N)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图;若甲图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甲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数字式)。

解析:第(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5°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其位于北京的西南部。

第(2)题,①②同位于60°N纬线上,其最短飞行线路是按照过这两点和地心所确定的平面与地面相割而成大圆的劣弧飞行。

第(3)题,乙图表达地理事象详细,比例尺较大;②③的实际距离为60×111km,结合图上距离可以计算出其比例尺。

答案:(1)西南(2)先向东北,后向东南(3)乙 1:300000000图例和注记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