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本质
中华文化的本质和传承
中华文化的本质和传承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本质在于“仁爱”、“和谐”、“中庸”。
《大学》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本主义。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中庸之道,通过“仁爱”、“和谐”、“中庸”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中华文化强调“仁”,是因为仁爱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中国人的道德底色。
仁爱是一种宽容、关爱、尊重、互助、合作、分享、相互依存的品质。
仁爱精神贯穿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法律和社会生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使命。
如何传承中华文化?首先,我们要学会理解中华文化,在认真听、思考、交流和德育的基础上,如何理解、传播和参与中华文化。
其次,我们要保护中华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传播手段和载体。
传统的文化载体,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同时,我们还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将中华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认同和参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华文化,培养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道德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文化保护和发展,注重传统文化工艺、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的发展,促进文化多元性、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繁荣。
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文化根基和灵魂,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和信仰。
要传承中华文化,我们既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本质,更要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创造具有现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什么是文化和信仰的本质?
什么是文化和信仰的本质?文化和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和信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
那么,文化和信仰的本质是什么呢?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
可以定义为一种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继承、传承和发展的智力财富,它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信仰、习俗、礼仪等方面。
文化既是一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心理特征的反映。
1. 它是社会的共同财富文化作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创意和创造力。
它存储在许多方面,如语言、文学、音乐、绘画等等,可以传达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特点和风貌。
2. 它是个人的心理反映文化也是一个人的心理反映,也就是说,他或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等等都可能受到文化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观念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共识,那么它可以激发出更多的积极思想和行动。
二、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精神需求和活动。
人们会对某些事物或者现象所信奉的,通常包括了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秘的原因等等。
信仰拥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和集体意义。
1. 它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不仅可以带给人们安慰和抚慰,同时还能激励人们自我奋斗,追求更高的目标。
2. 它拥有非常强烈的集体意义信仰也拥有非常强烈的集体意义,它可以把信徒们聚集在一起,并为维护信仰而付出很多努力。
同时,它也能够让身处这个信仰所代表的地方的人们产生一种共识和认同感。
三、文化和信仰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文化和信仰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在社会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它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文化和信仰是人类社会习惯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源泉。
它不仅形成个人认知的基石,而且也使得人类社会拥有了一种独特的思维与认知方式。
2. 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使人们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生活,包括食水、居住方式、娱乐和举止。
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文化的本质和特点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究。
1. 文化的本质文化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精神、思想、信仰、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体现。
在宏观上,文化起到了传承、交流、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的作用;在微观上,文化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人际沟通的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文化的特点2.1 多元性文化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随着不同的时间、地域、政治体系、宗教信仰的不同,文化自然会呈现多样性。
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家庭之间也会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既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交流,也有助于各个民族之间的互相学习、融合和发展。
2.2 历史性文化是与历史紧密相关的。
每个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轨迹,这些历史遗产对于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2.3 动态性由于时代的变革,文化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
文化传承的过程与时俱进,文化的特点也在不停地进行着调整和更新。
在这个变化的进程中,文化的本原就会产生变化,因此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和更新观念。
2.4 交流性文化是天然的交流媒介,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语言、符号、艺术表演等形式,从中了解彼此的习俗、观点、信仰,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友谊,也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是包括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文化多元性、历史性、动态性和交流性是构成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和特征,只有认识和尊重文化,才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
胡适对文化概念的界定
胡适对文化概念的界定胡适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文化理论家,胡适力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并且对文化作出了深刻的界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胡适对文化的看法,本文将按照列表的方式,分别详细介绍:一、文化定义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时间内形成的习惯行为,以及由习惯行为所带来的一系列意识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核心。
文化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
二、文化的本质文化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群体长时间的习惯行为积累的结果。
这一积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文化形态,并通过传承、学习等方式,代代相传。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文化的内涵文化具有丰富和多样的内涵。
它包括了知识、信仰、价值观、艺术、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
各种文化元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文化系统。
文化的内涵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它可以给人们提供心灵上的满足,同样也可以推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四、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价值十分重要。
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的价值还表现在它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对社会和人类文化传统的维护等方面。
五、文化的主题文化的主题可以说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主题包括了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
它们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十分显著,比如科技可以驱动生产力的提高,文学和艺术则可以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
文化的主题不断演变和发展,吸收新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总的来说,胡适对文化的界定是相对全面和深入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群体长期行为习惯的积累,具有丰富和多样的内涵,对社会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适的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概念的名词解释
文化概念的名词解释引言: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多元化的实践。
在人类社会中,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结构。
本文旨在对文化概念进行解释,揭示它的内涵与作用。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是指一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形式、行为模式和习俗等的综合体。
它是人类思维、经验和创造性表达的结果,涉及语言、宗教、艺术、科技、风俗习惯等多个层面。
二、文化的功能1. 人类认同与凝聚力: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认同框架,使人们感到归属、共同体验和互相理解。
通过文化价值和传统,人们形成共同体意识,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凝聚。
2. 价值观传递与塑造: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承载体,通过传递和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决策和生活方式。
它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引导着人们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 文化创意和创新:文化为人们提供了创意和创新的空间。
通过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人们可以产生新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推动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4. 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和理解。
文化多样性可以鼓励人们学习和包容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差异,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三、文化的分类1. 材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如建筑、艺术品、手工艺品等。
这些物质的存在形式可以持久地代表着一种文化表达和历史记忆。
2. 非物质文化:指人们创造的非触及的文化成果,如语言、宗教、礼仪、民俗、美食、音乐、戏剧等。
这些文化传统通常通过口头或行动的方式传承下来,充分展示了一种文化特质。
3. 高文化与大众文化:高文化主要指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阶层所关注和推崇的艺术或学术活动。
而大众文化则是传统文化与大众消费的结合,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容易为大多数人接受。
四、文化的挑战与发展1. 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文化观念和权益的不同。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然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本质和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的本质和结构分类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的本质是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本质有不同的解释,但综合来看,文化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文化是人类的创造,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出了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各种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2.文化是符号系统文化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言、文字、图像、音乐、舞蹈等各种符号,这些符号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元素。
通过符号的传递和交流,人们能够共同理解和分享文化的内涵。
3.文化是社会共同体的标志文化是社会共同体的标志,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
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发展水平。
4.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动态的,它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更新。
文化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进程,它反映了人类的创造性和适应性。
二、文化的结构分类文化的结构是指文化的内部组成和组织方式。
根据文化的内部结构,可以将文化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技术。
它包括工具、器具、机械、交通工具、建筑、服装等各种物质产品和技术。
物质文化反映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2.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习惯。
它包括礼仪、习俗、风俗、节日、娱乐等各种行为和习惯。
行为文化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是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思想和信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
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各种文化现象。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然而,文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
本文将从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的本质是指文化所包含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是文化存在的基础和本质。
文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精神和物质产品。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反映,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2.文化是社会的基础和灵魂文化是社会的基础和灵魂,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本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推动,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本质,它涵盖了人类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
3.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它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容。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涵。
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和可能性。
4.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动态的,它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文化的动态性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也为文化的创新和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二、文化的结构分类文化的结构分类是指文化的各种形态和内容的分类和归纳。
文化的结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文化的物质结构文化的物质结构是指文化中所包含的物质产品和实物的形态和内容。
文化的物质结构包括了各种文化遗产、文物、艺术品、建筑、服饰、食品等。
这些物质产品和实物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是人类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成果。
2.文化的精神结构文化的精神结构是指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产品和观念的形态和内容。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我们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语言、文学、音乐、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产品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的精神遗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来深入探讨文化的含义。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文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文化的本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产品的总和。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通过自己的思维、创造、实践等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这些文化成果既包括物质文化,如建筑、器具、服饰、艺术品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如语言、宗教、哲学、民俗、习惯等。
因此,文化的本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 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的表达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认识、评价和表达。
人类通过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此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文化中包含了人们的信仰、道德、伦理、法律、规范等,这些都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
因此,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的表达。
3. 文化的本质是文化创新的推动文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现象。
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改变。
人们通过文化的创新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文化的本质也是文化创新的推动。
二、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自我认知的功能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世界。
人们通过自己文化中的知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来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2. 社会凝聚力的功能文化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文化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语言,它可以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使得他们共同维护和传承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古代文化的本质和主要特点分析
古代文化的本质和主要特点分析古代文化是指古代人类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其本质是人类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感受,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本文将对古代文化的本质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一、本质古代文化的本质是综合性的,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生活和创造的综合认识和表达。
它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技能,还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各种形式和内容。
它以人为本,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成就。
二、主要特点1. 历史性古代文化具有历史性,它是在人类发展漫长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它不同于自然现象,而是在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史遗产。
2. 地域性古代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特点。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例如,早期的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礼仪、思想深邃,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理智和实用。
3. 多元性古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即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一个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促进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
4. 传承性古代文化具有传承性,即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被后人继承和发展。
这种传承是由于人类对过去历史、文化和思想进行的学习和研究。
传承可以延续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也可以使文化的创新更加丰富和深入。
5. 功利性古代文化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都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效益。
这种功利性不是割裂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地使用文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自身的愿望和安排。
总之,古代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的丰富遗产。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一)、文化的概念1、古汉语:文治教化,治国之本。
2、现代汉语:一般学问,以及运用文字的力量。
3、考古学: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4、理论领域狭义:指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精神财宝。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
(二)、文化的转承演化1、文化进化------- 文化的时间转移。
2、文化播化------- 文化的空间转移。
3、文化涵化------ 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
(三)、文化的特征进化性、后天性、共有性、传承性、民族性(四)、文化的基本结构1、人与外部世界的熟悉关系2、人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关系3、文化的内在冲突及其悖论二、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基本形态(一)、传统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过去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制造、进展起来的文化2、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对今日的文化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3、文化的将来式:对将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固此,中国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代、现代、将来中国的时间之流、生命之流,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1、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历史典籍,文化古迹,文艺作品2、主体化的文化形态:文化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世界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能够连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1、提倡学习西方的文化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改革开放2、如何使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综合创新(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乐观作用1、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动力2、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化运动所需要的良好秩序供应资源四、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人类文化(一)、现代社会的三大冲突1、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冲突和冲突天人冲突2、人和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我国之间的冲突和冲突人人冲突3、个人身心之间的冲突和冲突身心冲突(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1、中国文化的中和价值观可以化解人们的身心冲突2、中国文化的中和价值观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紧急和冲突3、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可以化解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冲突一、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界说1.“文化”的字源学考察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化的本质和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文化的本质和结构分类。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的本质是指文化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
文化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
文化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现等的集合体。
3.文化是一种符号系统。
文化是通过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等各种符号系统。
4.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5.文化是多元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现等都会有所不同,文化是多元的。
二、文化的结构分类文化的结构是指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文化的结构分类有以下几种:1.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器具、服饰、艺术品等。
非物质文化是指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等。
2.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如服饰、食品、音乐、电影等。
深层文化是指潜藏在人们思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深层次的文化现象。
3.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本土文化是指发展在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本土特色和民族风格。
外来文化是指从外部引入的文化,经过本土化的过程,融入到本土文化中。
4.高层文化和大众文化高层文化是指精英阶层所创造的文化,包括文艺、哲学、科学等。
大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5.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文化。
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01 在文化发展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促进文化创新
文化自信与开放并存
02 树立文化自信心态,同时保持对外开放的姿态
文化保护与传播平衡
03 保护本土文化资源,同时推动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
● 07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文化的永恒魅力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它承 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心中具 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文化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 感召人们共同奋斗、共同进步。
创新文化表达方式
文化融合可以诞生新的文化表达形式, 创新推动文化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 体验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融合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经 济繁荣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它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 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交流更加频 繁,文化产品和观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然而,全球化 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挑战,一些地方文化可能被较大 文化体系所吞并,文化多样性受到冲击,需要重视和保 护。
未来的文化挑战
未来面临文化传承、创新、保护等多重挑战, 需要共同努力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 得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 冲突、融合问题凸显,如何在这个变革时代保 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是重要课题。同时,文化 创新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不断挖掘、传承、 创新文化,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好的形象。
● 06
第6章 文化的未来展望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结合了设计、 艺术、科技等元素的产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文化创 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丰富人 们的文化生活。
《文化的本质》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人化本身还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因为人一生出来还是个自然生命体,怎样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相一致,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人,就有一个人化的过程,可以叫做“化人”。
所以,文化的本质简单地说是“人化”,再展开说就是“人化和化人”。
“化人”就是教育、培养人。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改造外部世界,积累了很多成果和经验,拿这些成果和经验再来武装人,就使更人符合“人”的发展方向。
总之文化最本质的意义,就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结果和产物。
文化的产物有许多具体的形式,包括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科学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艺的,等等。
我们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有哪些方面,文化里面就包含哪些方面的形式。
我们继承了人类的文化成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创造新的文化成果,这样人类就通过不断的人化和化人使自己得到提升,越来越成为大写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给文化下定义,主要不是指文化的外在形式和外在成果,文化有大中小的概念,最小的概念有时就是指学习、上学受教育,就是指认字。
我们所说的“四有新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中,按狭义来说,“有文化”就是指这一
方面,而在广义上,“四有”都是文化。
最广义的文化是哲学上的概念,不是指某一
特定的物品、特定的活动或者特定的形式本身,而是指一种本质的过程和方式,即人如何把自然界人化,人如何人化自己。
梁漱溟先生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人的生存
样式”,它体现在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贯穿始终,不是凝固不变的外在的东西。
用“化人”和“人化”这两个词来理解文化,就是把文化看做是历史过程,这有助于我们
从宏观上理解大文化的本质和含义。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
文化的本质及结构分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科学、技术、教育、体育等各个方面。
文化的结构分类主要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科学、技术、教育、体育等各个方面。
1.文化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文化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
在古代,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通过宗教和神话来表达。
在现代,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通过科学和技术来表达。
2.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科学、技术、教育、体育等各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体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文化的结构分类文化的结构分类主要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而创造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建筑、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器具、武器等。
物质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2.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是指人类通过语言、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科学、技术、教育、体育等形式而创造出来的文化形态。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条件。
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文化的本质 君子文化
中国文化的本质----君子文化君子虽然与小人相对,但是就相阴阳非对立关系而是合而为一、互含互转、交泰共生的关系一样,君子与小人合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君子有小人之需、小人亦或有君子之德者,君子不修养可转为小人,小人修养好可以成为君子。
这里所说的君子与小人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修养的平民与官员,二是无修养的平民与官员。
由此而衍生出“官本位”文化——当这个“官”是道德化的君子时,对社会有益;当这个“官”是不合乎道德的小人时,对社会就有害。
因此,中国文化讲究无论是否做官,都要先修身而成君子。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对概念,官员与平民是一对概念,两者有关联,但不同一,其中前者可以包含后者,而后者不能包含前者,所以,我们不采用后者。
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小人文化”。
按照西方文化来说,不重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更重视官员与平民的区别。
任何平民都可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也都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制度而互相转化,但是这种转化不是通过道德修养来实现,而是通过是否符合大众利益来实现。
所以,我们说西方文化是“小人文化”的时候,可以说侧重指的是平民文化或大众文化。
既然一个平民可以通过选举而成为官员,而要获得选举的成功,就必须迎合大众,正因如此,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就应运而生了,这是必然趋势。
那么,为什么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那么盛行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文化的迎合大众这个特点。
而中国文化却是不迎合大众的。
两者是极为不同的。
君子文化讲究对大众予以泄导,首先是以道导之;导之不从者,则以德化之;化而不行者,则以政约之;约而不听者,则以刑制之。
但是,既然“民为邦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众的利益就不能不重视。
这就是老子所主张、孔子所追求的顺应大众本性的无为而治;这就是孔子说的先保证大众的生存与繁衍——庶,然后使大众富裕起来——富;也就是孟子所主张的“使民养生送死无憾”、“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
但是,中国文化绝对不是只顺从大众,更不能讨好大众,为功名利禄而迎合大众的做法是不符合君子之道的,因此,在选拔官员时先重道德,其次才重才能。
什么是人类的文化变迁?
什么是人类的文化变迁?人类文化是一种不断演化的现象,历史长河中不断变革。
人类文化变迁是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由原始社会逐渐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
下面将从文化的本质、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人类文化的变迁。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人类根据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而创造的一种价值体系。
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塑造自我和赋予意义的手段。
文化包括了语言、宗教、艺术、习俗、技术、制度等。
文化的本质在于给人们提供了解释自然和社会的视角。
二、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也是人类文化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原始社会形成于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时期的特征是部落制度的形成、劳动分工的出现、人类的语言、宗教、艺术、习俗、技术、制度等文化现象的出现。
原始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了农业社会。
在农业社会中,人类产生了城市文明,文化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特别是在古代文明中,人类刻不容缓地进入了国家的时代。
1. 文化的多样性原始社会对于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变迁,是一个多样性的过程。
每个部落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在他们的语言、宗教、艺术、习俗、技术、制度等方面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这种文化差异,推动了人类文化变迁的进程,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2. 合作意识的出现原始社会中,随着部落之间交流的增长,人类合作意识的出现是文化变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
因为合作可以实现分工,而分工可以更好地利用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更好地利用资源。
三、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指人类文化向着发达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出现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出现。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得到了扩展和创新。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物质条件的丰富和生产和分配体系的高度发达。
1. 文化的浅层性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文化的浅层性也出现了一种扩张趋势。
这种浅层性的文化表现为重视物质和精神上的享乐,追求名利和权力,强调个体的利益。
论文化的本质
论文化的本质【评论:文化是什么,是说文化的本质,文化不是什么,是说文化与政治、经济、军事的区别。
文化的本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是从文化的来源上说的,文化不是自然界的直接产物,自然界的山和水本身不是文化,有了人的改造才有了文化,没有了人就没有什么文化。
有了村庄就有了村庄的文化,村庄消失了也就没有了村庄的文化。
所以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文化。
文化不能孤立于政治经济之外的,文化总是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但是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自己的独立的形态。
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语言文字和诗歌小说戏剧的发生和发展就是这样的。
例如唐诗和宋词都有自己的规则,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包含着意识形态的文化反映着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有阶级性的。
广义地说,政治经济军事也是文化,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但是,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不能把政治经济和文化混为一谈。
发展文化不是发展经济,反之亦然。
把文化当做经济产业来做是歪曲文化,打着文化的幌子赚钱。
只有资本主义世界才把一切都变成了商品,文化也成了商品。
文化为政治经济服务不是代替政治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
科学性民族性和人民性这三个主要特点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特点。
所谓人民性就是指的文化的阶级性,阶级概念也是社会的历史的概念。
把封建迷信当做传统文化,把所谓的传统文化当做生意来做,实质是发展商品经济,不是发展文化。
】【改开以来,文化观念的泛滥,什么都称为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理工农医文化,民俗民生民族地域文化,生活生物生态文化,古玩古懂文化,生老病死文化,饮食烹饪服饰旅游文化,婚丧嫁娶文化,茅坑厕所文化,吃喝嫖赌文化。
还有更多的新文化,什么公司,团队,商场,超市,社区文化,高铁,地铁,航天,网络,微博,群文化,简直无所不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笼统地说,文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文化”名词的演变“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
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
“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
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
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
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在《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二、什么是文化?社会交往的发展产生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规则体系”;社会管理的发展产生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
经济是社会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政治又是社会管理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管理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文化又是社会意识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意识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逻辑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
社会意识可分为规范化的社会意识与非规范化的社会意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非规范化的社会意识一般是指民间意识。
文化的本质:就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 (或社会理念)。
从规范化的具体方式来看,这种“规范化”主要包括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等具体方式,因此文化就是对社会意识进行程序化、夸张化、抽象化、特征化和典型化等加工和概括以后的表现形式。
从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来看,这种“规范化”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化的表述方式(如语言表述方式、文字表述方式、图像表述方式、雕塑表述方式、音乐表述方式、舞蹈表述方式、建筑表述方式等文学艺术),二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社交礼仪等),三是规范化的逻辑结构(如宗教与科学),四是规范化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
文化是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的社会意识,这样将使社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发展。
三、文化的基本要素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基本要素:1、文化必须是一种社会意识。
文化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任何物质形态和行为形态的文化都是体现某一种具体的社会意识。
文化必须是社会成员共有的社会意识,并不是个人意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都可以成为文化,只有“规范性”的社会意识才能成为文化。
2、文化必须通过某种规范性的符号表现出来。
规范性的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雕塑、图腾、音乐、舞蹈、表情等规范性的信号系统。
人类只有借助这些规范性的语言和符号才能创造、接收、传递、理解、沟通和运用各种社会意识,才能进行深层次上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管理,才能使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3、文化必须是一种规范性体系。
文化的内部组成必须是具有相对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相对严格的逻辑结构,例如,约定俗成的生活习俗和礼仪程序等,规范而相对严谨的宗教教义,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
四、几种典型文化形式的本质文学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于各种具体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语言文字表述方式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舞蹈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各种具体动作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产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各种具体声音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绘画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各种事物的具体图像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雕塑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各种事物的具体形状和色彩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宗教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各种行为规范(即伦理道德)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也可以说,宗教就是规范化的伦理道德。
历史的本质:就是人们对于已经发生的社会事物(人物与事件)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科学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中)对各种社会事物或自然事物的认识和反映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使其逐渐规范化(即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表现形式。
也可以说,科学就是规范化的人类认识形式,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中,自然科学就是规范化的对于自然事物的认识形式,社会科学就规范化的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形式。
五、文化的基本类型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由于社会意识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真假类社会意识、善恶类社会意识和美丑类社会意识。
那么,文化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真假类文化。
规范化的真假类社会意识就是真假类文化。
人们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判断,构成了真假类(或思维类)文化,它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2、善恶类文化。
规范化的善恶类社会意识就是善恶类文化。
人们对于人类自身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价值判断,构成了善恶类(或行为类)文化,它包括宗教、政治纲领等。
3、美丑类文化。
规范化的美丑类社会意识就是美丑类文化。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判断,构成了美丑类(或生理类)文化,它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影视、美食、服饰、建筑、环保等文化理念。
六、文化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文化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作用时代的不同,可分为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
根据起源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根据作用区域的不同,可分为地方文化和国家文化。
根据作用年龄的不同,可分为儿童文化、青年文化和老年文化。
根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根据作用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生活文化与生产文化(或劳动文化)。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行为文化和和思维文化。
其中,行为文化是指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礼俗、民俗、风俗以及社会的制度体制等;思维文化层是指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
根据表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衣文化、食文化、住文化、行文化、娱文化等。
七、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交往,通常情况下它占据社会交往的主流部分;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它占据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通常情况下它占据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或主流领域。
1、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
由于社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而且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它占据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那么政治就是一种特殊的经济。
2、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政治。
由于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而且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它占据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那么政治就是一种特殊的经济。
那么文化就是一种特殊的政治。
由于政治就是一种特殊的经济,那么,文化也是一种更为特殊的经济。
3、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
4、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经济与政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八、文化的多样性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社会管理又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规则体系,因此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将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社会交往,进而形成不同特征的社会管理和不同特征的社会意识。
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多样性决定着社会交往和社会管理的多样性,进而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多样性。
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在根本上决定着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