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 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它反映了我们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对 于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于完 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当前为了适应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和健全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 少的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优抚安置; (4)社会福利;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目前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第三,资产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利息及承包、
租赁的经营收入。 第四,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第五,资本的利润收入。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第一,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3、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
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 基本生活权力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作用
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
物质基础。 第四,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
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 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 (2)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3、如何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必须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 5、为什么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为什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 段的国情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 式,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在分配上必 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原则? 7、应该怎样理解先富带后富的大政策?
返 回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 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 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 动者不得食。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 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 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有理论 依据:
第一、真正贯穿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
第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必然会
导致贫富程度的差别;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也会产生富裕程度的
差别。
第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地区差别以及城
乡差别,也必然会导致贫富差异的存在。
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是指有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 有制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 力上。国有经济必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3、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公有制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 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 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具有广阔的前 途。
3、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 基本的生活保障;
(2)增加社会保障项目,完善社会保障内容; (3)根据社会保障的不同内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
基金;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解决目前社会保
障管理方面存在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欠佳的问 题。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经 济增长点。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产品和服务,对于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第一,必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的客观必然性: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具有客观必然性。只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才能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鼓舞作用,推动 一批又一批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
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
配制度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非公有制经济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
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 其相互关系。
(2)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 变化,具体地说就是公有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1)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外资经济 (“三资企业”)。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方面,既是 重要组成部分,又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2)以先富带后富是有可能的:
一是示范作用; 二是帮助作用; 三是带动作用。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 领域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 的重新分配,在这一领域的分配要体现公平或共 同富裕的原则。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在于: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 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第三,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物质条件。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 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 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资本、技术、信息 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这样条件,这就要 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 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
起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 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 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一是它适应了我国国情,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实际困难。 二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三是更加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地位 2、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劳动者及其子 女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使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
第二,缩小贫富差距,调整社会关系。 第三,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安定。 第四,从目前来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促进
经济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当前为了适应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和健全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 少的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优抚安置; (4)社会福利;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目前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第三,资产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利息及承包、
租赁的经营收入。 第四,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第五,资本的利润收入。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第一,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3、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
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 基本生活权力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作用
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
物质基础。 第四,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
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 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 (2)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3、如何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必须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 5、为什么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为什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 段的国情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 式,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在分配上必 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原则? 7、应该怎样理解先富带后富的大政策?
返 回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 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 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 动者不得食。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 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 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有理论 依据:
第一、真正贯穿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
第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必然会
导致贫富程度的差别;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也会产生富裕程度的
差别。
第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地区差别以及城
乡差别,也必然会导致贫富差异的存在。
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2、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是指有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 有制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 力上。国有经济必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3、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公有制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 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 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具有广阔的前 途。
3、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 基本的生活保障;
(2)增加社会保障项目,完善社会保障内容; (3)根据社会保障的不同内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
基金;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解决目前社会保
障管理方面存在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欠佳的问 题。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经 济增长点。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产品和服务,对于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第一,必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的客观必然性: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具有客观必然性。只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才能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鼓舞作用,推动 一批又一批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
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
配制度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非公有制经济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
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 其相互关系。
(2)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 变化,具体地说就是公有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1)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外资经济 (“三资企业”)。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方面,既是 重要组成部分,又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2)以先富带后富是有可能的:
一是示范作用; 二是帮助作用; 三是带动作用。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 领域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 的重新分配,在这一领域的分配要体现公平或共 同富裕的原则。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在于: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 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第三,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物质条件。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 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 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资本、技术、信息 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这样条件,这就要 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 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
起来。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 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 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一是它适应了我国国情,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实际困难。 二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三是更加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地位 2、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劳动者及其子 女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使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
第二,缩小贫富差距,调整社会关系。 第三,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安定。 第四,从目前来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促进
经济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