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太极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孙式太极拳也是需要好好了解和学习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
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
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
所以说,我们在练习孙式太极拳时一定要牢记这些要领,注意遵守拳架的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
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进步必跟、
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
孙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
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
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
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第三个特点,在学习孙式太极拳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虚实转换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运用。
孙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
习练孙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总之,孙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
孙式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
非柔曲不能化,非刚直不能用。
体用则为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方法。
练此拳时应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内外相合,干万不可用拙力。
应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演练孙式太极拳有三层意境: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
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孙式太极拳的姿势、动作,都有一定的要领,并各有其意义。
介绍如下:
头:头要上顶,但不可用力。
下颏自然收敛,头项正直,精神贯注。
全身松开,顶、蹬、伸、缩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虚灵。
即所谓虚灵顶劲。
口: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呼吸。
胸:胸要含蓄,不可挺出。
胸含则气沉丹田。
胸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漂浮,为拳家所忌。
胸含则气贴于背,力由脊发是为真力。
以上即所谓含胸拔背。
肩:两肩务要松开,下垂。
切忌耸肩,否则气涌于上。
肘:两肘要向下松垂,两臂自然弯曲。
即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意。
手:五指张开,塌腕,虎口略圆,手心略内含,如抓抱一圆球之状。
腰:腰必须塌住。
因腰是全身动作之枢,力量之源。
人之旋转、进退、虚实变化全靠腰劲贯串。
腿:两腿弯曲,务必分清虚实,即身体重心要放在一腿上。
如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
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分清虚实为太极拳之要义,运动起来转动轻灵。
否则迈步重滞,易为人所牵动。
呼吸:所谓气沉丹田(脐下三寸处),就是指深长之腹式呼吸。
但切勿用力往下医气,一定要使呼吸纯任自然。
意与力: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用意不用力。
因太极拳要求用活力,全身要松开,不使分毫拙力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
要求极柔软而极坚刚,极沉重而极灵活。
意到力到,运用自如。
倘用拙力则迟滞不灵。
力浮于外就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了。
何谓用意不用力,何以活力自生?盖因意之所至气即至,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经络,无时停滞。
久练则真正内劲即可产生。
动与静:气功的静坐是静中求动,拳术是动中求静。
练拳时心要静,精神集中,动作才能圆活。
以上分别论述了运动要领。
但学拳者务必注意太极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
所练在神。
精神为主帅,身体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举动自能轻灵。
心意与形体动作协调一致,方能内外相合为一。
练时须注意上下相随,身体各部完整一致。
如有一处动作不整,就会使神气散乱。
再者,练拳时要以意行力,相连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运劲如抽丝即此意也。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五大理论
三合一拳架
什么是孙式太极拳的三合一,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说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时也就同时练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练习中发现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华用法。
因此,我认为,练拳架时勤加体会,天长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时自然就会运用出来。
孙式太极拳的所有的动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的。
准确地说,就是每一个动作都是武术技击的精华全息元,也就是每一个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说,初学者应该学一些具体用法,但必须明白,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这几个用法,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突破具体用法而达到对全息元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无限胜有限,无招胜有招、无胜于有。
孙式太极拳修炼的三原则
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把握三原则,一是高度协调,在孙式太极拳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
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最主要的运动方法就是要锻炼自己身体的协调性。
一旦调性达到高水平,那就会出现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哈肯的《协
同论》中所说的协调产生新的力量,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中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整劲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种感觉,从一开始,练习者就应该把握这一点,所有的动作都必须体现和合凝聚。
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觉、精气神,都要有一种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绝对不能分散,特别是感觉不能分散。
三是向内收敛,收敛和分散是对立的,所有的动作都产生一种感觉,向内收敛,而不是向外发散。
协调、凝聚、收敛,我认为这就是修炼中国各种功夫,特别是孙式太极拳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功夫。
打空解
古拳谱中说轻比重来重比轻,又说打重不如打轻,打轻不如打空,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谓空有两层意思,一是引进落空,使对方进入空的状态,即对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间全落空;二是把对方打空,比如对方一只手过来,我抓住其手,翻转其手,并托其肘,下压,一个白鹤亮翅,对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广义地讲,孙式太极拳的75个招式中的任何一个招式都可以瞬间把对方打在空中,把对方凌空发放出去。
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就达到了空的境界。
中正解
中正为阴阳平衡之意,在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中,表现为在任何情
况下,身体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体,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虚领顶劲,肩身正直,不能歪斜;头项正直,不能歪斜;整体正直,不能歪斜。
特别要注意的是,手随身转,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线。
在推手与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证自己处于顺势,而背势往往因为违背中正原则。
论无为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舍己从人。
在清朝时,许多高手都已经认识到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无拳,意无意,九意之中见真意,古人的见解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只有当练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体会到。
我认为,练到十几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无所谓练也无所谓打,练就是打,打就是练,正所谓无为方能无不为。